楼主: hhj
1864 0

国家主义酿危机---对近期中国经济危机论的思考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5粉丝

泰斗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52216 个
通用积分
100.2197
学术水平
1397 点
热心指数
1357 点
信用等级
948 点
经验
212206 点
帖子
27197
精华
3
在线时间
26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9-12-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国家主义酿危机---对近期中国经济危机论的思考
黄焕金

近来,有识之士指出了中国经济潜存着很大的危机。这种危机可以从一个基本情况中看出:消费率持续走低与投资率持续走高的反差。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表示:"中国最终消费占 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性矛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前金融调控需要应对的最突出挑战。在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达78%-79%"。不难想象,一方面消费率走低,另一方面由储蓄转化的投资率持续走高,而投资是必定会形成产出的,那么,在消费不足的情况下,这些投资产出的出路何在?在国内没有相应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自然想到出口国外。但,本来是好事情的出口顺差,现在却已经达到灾祸的程度。可见,这条路所具有的扩展空间已经用尽了。
于是,表现为需求不足所导致的危机,就悄悄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那么,我们需要深究危机所形成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作者在这里认为,表现为政府随意插手与干预社会经济的"国家主义",是造成这种危机的最终根源。
国家主义经济表现为政府对社会经济的随意插手与干预,其中,过去的计划经济就是这种国家主义的典型体现。现在虽然号称已经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但这个体制的残余仍然没有彻底改革干净,并且还有被政府利益部门强化的很大可能性。这个残余表现在政府仍然过多管制社会经济,仍然不放弃行政垄断力量,在一些基本经济活动中仍然要由政府安排,公众进行经济活动仍然要受政府部门的"审批"。这样所产生的经济资源的畸形配置,使市场供求失衡,最终使经济面临危机局面。
在政府随意插手与干预经济所导致的结果中。有几项是最为重大的。
第一,行政垄断导致收入分配分化越来越大。这种行政垄断不仅表现为政府给予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而且表现为政治权力的垄断地位。前者导致了国有企业通过劣品高价的商品与服务"合法"地搜括了过多社会公众的资财,后者则导致了权力腐败,从而"非法"地搜括社会资财。这两个垄断形式都直接导致了公众消费力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情形。有些人说中国搞了市场经济,才出现这种富者越富,穷者越贫的局面。他们错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市场垄断的后果(而破除垄断则是"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很清楚,垄断部门通过自己产品坚挺的价格而将社会公众的资财源源不断地转移到垄断者的口袋里,从而形成社会性的贫富分化现象。而决策者在市场化改革中的错误在于轻率地给予这些垄断者以"经营自主权",使他们自以为随便涨价是经营者的"自主权",政府管不着。
第二,对汇率的控制使外贸顺差变成了一种祸害。本来一个国家具有适当的外汇储备,对适当购进国外货物是必需的好事情。但过多则变成了一种灾祸。因为在某种管制体制下,外汇需要以一定比例对冲为本国货币才能在本国流通与形成购买力。这样,外汇流入越多,本国所需要发行的货币就加倍增多。而由于贸易的管制,这些本来要购买外国货物的外汇,在本国却没有足够的外国货物可购。这样,大部分顺差所形成的外汇储备,转化为本国流动性,使市场流动性过度泛滥。过度泛滥的流动性造成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又从背后扣除掉公众的需求购买力,使公众的需求水平更加不足,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了。也许有人说,按供求关系,如果需求不足,物价应该下降才是,为什么反而出现通货膨胀呢?实际上,通货膨胀是通过泛滥的流动性攻击一个国家经济的脆弱部分而形成的。比如在今天中国,泛滥的流动性攻击了基础性、资源类经济部门,使这些资源的价格上涨。由于各个行业对这些资源的依赖性,所以价格上涨迟早要传导至其它部门的经济,最终使整个经济普遍出现物价上涨的通胀局面。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资源部门是"国家掌控国民经济命脉"的部门,因此存在着垄断,垄断所形成的坚挺价格使整个国民经济很容易出现通胀的局面。比如石油价格上涨的冲动,使食品、运输等等方面的物价出现上涨。再加上政府为节约资源所构想的资源价格上涨的政策,使资源垄断部门的价格上涨冲动更顺理成章了。也许又有人说,如果为了控制顺差而控制廉价出口,那么中国的出口工业怎么办?在这方面就业的人口面临大规模失业又怎么办?如果中国更大幅度地提高汇率,使人民币升值,那么中国的出口产品将面临较大的涨价局面,出口数量必定缩减,剩余出口生产力将扩大。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又不得不追究到中国工业的质素结构问题了。为什么中国的出口产品非要那么廉价才能在世界市场上有一点位置?为什么中国产品不能有质优价高的优势呢?其实,国家领导人已经多次强调"创新"的意义了,其意图就是要告诫中国的制造业,不要总是搞一些技术含量一般的"大路货",不要总是借别人的技术来搞自己的工业,而是要搞出自己的可以形成一定技术垄断地位的独特产品来。因为前者生产者众多,价格竞争剧烈,后者可以避免价格竞争,在国际市场上可以回避汇率波动的影响。而这就涉及到中国整个社会的"创新氛围"了。只有在好的"创新氛围"下,人们的创新主动性才能得到挖掘,才能形成技术创造的"鬼才"、"怪才"、"圣才"。但是,仍然处于管制性的教育与成才体制下,当今的中国人无法形成这样的人,中国的政府管制性"计划教育"无法容忍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这种离经叛道与没有高学历文凭的人成为它所认可的"人才"。再加上这种"外行管内行"的管制所形成的学术绝对形式主义,及已经变得"理所当然"的学术腐败现象,所谓"创新"更无从谈起了。因此,全世界都知道,当今中国只不过是一个"来料加工"的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制造业强国,更不是一个创造性强国。一旦跨国公司将它们的核心技术抽走,那么留存在中国的巨大的制造业框架就有可能变成死亡的骨架了。
第三,政府对社会事务的强制代理出现的不负责任,使地方政府的债务越滚越大,甚至连中央政府也难以对这种债务的滚大难以刹车(眼睁睁地看着地方与基层政府债务越滚越大,眼睁睁地看到它们不负责任的行为所导致的这些难以收拾的后果,但却没有什么有效的制约办法)。地方债务最终需要由中央财政与金融部门承担,最终迫使中央出台更严格的征税、收费政策,甚至采用增印货币的手段来填补亏空。这些手段所产生的成本,最终将由普通民众承担。这样也扣除了民众的购买能力,使需求不足的局面更为严重。
第四,政府通过税收与收费政策而垄断了巨额社会财富。在银行存款中,政府存款占有很大比例,企业存款也偏高。政府与企业的存款大多花费于投资,从而拉大投资与消费的反差。
以上这一切累积起来,最终使整个国民经济在一系列虚火繁荣之后,濒临于崩溃。这就是有识之士看到的危机迹象的内在原因。
2007/8/5


转:
中国大陆经济危机已出现明显征兆

海外经济界一直对中国片面发展经济忽视政治改革的做法存有很大的疑虑。专家数年前也对中国提出严重警告,警告中国经济将会在2008年之后发生经济崩溃的严重后果。

议报报道,就在不久前,中国官方正式公布了一些经济数据,这个数据非常清楚地预示了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表示:"中国最终消费占 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性矛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前金融调控需要应对的最突出挑战。在中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达78%-79%,如此差距,可用天壤之别来形容。

近年来,中国GDP以9%左右的速度增长,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但工资占GDP的比例,则从1989年的16%下降到2003年的 12%。现在,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不仅低于GDP和投资增速,甚至低于商品零售额的增速。"而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再次证实了这一现实:今年前 10个月中国CPI同比仅上涨1.3%,而10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却增长17.1%。前者远低于年初确定的3%的调控目标,而后者却远高于年初确定的 15%的调控目标。两个本应同向运行的指标却如此背离,归根到底是国内消费需求长期不足造成的。

在中国,内需持续下跌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中国经济发展。但中国多年来一直是依靠外贸出口发展经济,但外贸出口的状况又如何?同样是问题严重。首先,从 1995年开始,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其二。根据目前的资料,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口同比增长8.3%,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跌33.7个百分点,仅仅在二月份比去年四季度就下跌27.3个百分点,进口甚至同比下降了5%。其三,进入年底,本来是新粮上市的时机,但在中国却出现了全面的基础食品和水电等行业的全面涨价,根据资料统计,北京,上海等地的基本食品上涨百分之十六,而全国平均上涨百分之十二。通货膨胀再度掀起,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

鉴于目前的经济状况,国家发改委紧急召开会议,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说:"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在好转,但煤电运增长依然很高。值得警惕的是,大量投资正在形成新一轮产能过剩"。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表示:"中国产能正在由某一方面过剩向全面过剩演变"。而实际的情况如何呢?从 2001年至今,每年中国居民的储蓄增加额都显着大于消费增加额。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产品被迫出口,2005 年中国向国外出口电扇54044万台、 DVD播放机14594万台,出口各类鞋69.136 亿双。仅类鞋计算,中国人为世界每个人都提供一双鞋,这样的外贸出口,不仅是将中国的大量资源廉价出口,同时反过来又导致了大量的贸易摩擦。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给中国百姓带来任何实质上的利益改善,相反是越来越贫穷。工资收入的持续下跌及通货膨胀让中国百姓根本无法保持原来的生活水平。

在农村,广大的农民阶层生活越来越差。农业部1999年的统计表明,中国乡村两级债务共计3259亿元,但这个数字很快被其它组织和机构所质疑。为了避免得出的数据遭到质疑,最近农业部和财政部在不动声色地开展工作。中国乡村两级债务债权调查以及清理化解工作,目前正在低调进行中。中国现有4.6万多个乡镇财政,乡镇财政债务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呈现越往西越严重的态势。而且乡村债务的覆盖面广,几乎是乡乡有债,村村欠钱。保守三千二百亿元的基数,使得债务负担愈加沉重。

财政部农业司税改办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说:"2004年中国仅乡镇一级债务就以每年两百亿元的速度递增。而不良债务比例近60%的数字,更是让地方政府和领导对化解清理工作不愿过问。此外,乡村两级大量的集资借款,其借贷利率一般都在1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20%至30%,远远高于国家正常利率"。鉴于中国政府面对金融业庞大坏账的处理模式,地方都有一种期待,如此庞大而且年久的债务根本无法还,最终还是会由政府转移支付来全盘解决。甚至有些地方官员表示:"我们都归中央政府管理,银行出了问题,中央政府可以拿出几万亿人民币解决,我们地方政府的债务为什么不能?银行关系到社会稳定,地方乡村就不关系到社会稳定吗?"

在地方的这种心态下,财政部和农业部只能欲言又止,只好闷头先试点,内蒙古自治区一位地方官员公开说:"这么多的债务除了中央没有其它组织和人能解决"。农业部财务司一位官员认为,摸底数字出来后,也不会公开,如果一旦传出通过国家财政解决这一债务的消息,势必会带来更多麻烦,"那乡村报上来的债务数额岂不增长更快"。而根据中国内部人士透露出来的消息说:"中国地方债务至少是目前数据的十倍以上,因为地方官员政绩问题和自身保护的关系,没有多少地方官员会将地方乡村债务全面公开,因为目前正在十七大召开之前的敏感时刻,揭开乡村债务的真实面目只能使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无论乡镇县,还是省市政府,能掩盖就继续掩盖,财政部和农业部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许多地方简单通过账面将乡村两级合计债务减去合计债权得到账面净债务,并报入化解成绩中,造成实际净债务和账面净债务不符"。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0年进行的《延长退休年龄可行性研究》提供的数字显示,1998年中国有半数省市养老金支不抵收,当年养老保险基金总额开始出现亏损,亏损额高达 71.3亿元;1999年全国亏损省市增至25个,且大多省市动用了历年积累。另据调查显示,2000 年中国养老金"空账"达到360多亿元,到了2005年底,"空账"已经达到八千亿元。另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是,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2005年底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显示,中国65岁以上人口逾1亿人,占总人口数的7.7%.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5%,2050年将上升到28% 以上。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德意志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估算,若中国不改变退休年龄,则2050年每百名劳动者就要供养79名退休者。

即使是按照目前的社保金状况,弥补八千亿人民币的社保空账对中国政府而言也是个非常严峻的考验。更为可怕的是,中国社保金已经成为了各类腐败贪污的目标,而中国司法制度和法律制度上的严重滞后根本就无法约束其中的贪污腐败。

社保金问题严重,但金融界的问题也同样严重,最重要的是目前的房地产业在中央调控的指令下交易量已经全面下跌。9月末上海房贷违约客户超过10000 人,本应是"放款高峰"的10月份,上海房贷余额在今年第二轮负增长中减少3.77亿元。曾经风光无限的房贷业务,在上海银监局和央行上海总部近期的信贷统计报告中变得"很衰"。自2005年7月起,上海个人房贷增幅出现十连跌,累计下跌接近230亿元。虽然今年5月楼市短暂回暖,房贷出现止跌回升,但随着更猛烈的楼市调控措施"国六条"的出台,房贷复苏昙花一现,个人房贷 在今年9月重回负增长的老路,当月减少了0.36亿元。根据央行上海总部最新统计,10月上海房贷跌势更甚,当月下跌3.77亿元。同时,上海房贷不良率也在猛增。2004年,沪上中资银行房贷的平均不良率只有1‰左右。而根据上海银监局的最新统计,到今年9月末,上海中资银行个人房贷的平均不良率已经上升到了8.6‰,比年初上升2.8‰。截至到今年11月,上海中资银行个人房贷的平均不良率又上升到了14.1‰。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首次承认:"中国的就业问题总量之大、矛盾之复杂是任何国家都未曾遇到过的,供求缺口至少1千300万人。2005年底,国企失业人数超过200多万,今后三年还会有360多万国企人员、400多万集体企业人员进入失业大军。2006年年有124万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1亿多农村劳动力闲置,到2008年城镇失业人口可能突破五千万人,农村突破二亿人"。实际上海外人士对目前的中国失业状况的估计就已经非常严重,按照海外专业人士的统计和估计,目前中国城镇有15%的失业率、农村有30%的失业率 。

如此危机的经济局面,这使得中共总书记***和总理温家宝数次在政治局会议上不得不对中共全党发出严重警告:"海外人士提出的2008年中国经济崩溃不是危言耸听,我们面临的局面是非常严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国家主义 中国经济 经济危机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劳动和社会保障 中国 思考 危机 国家主义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4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