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远见就是导致把质量排斥在战略之外,这样企业的目标及优先顺序就不明确,质量在企业中的角色就不易被了解。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一个例子,这种只注重眼前利益的组织和企业,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要想从努力中获得成功,企业需要转变其有长远思维,创造不断改进质量的环境。
如果注意力只集中在组织攻关小组、培训和改进内部流程上,而不是把它们置于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大环境下,就是抓住了芝麻丢了西瓜。例如,快递公司着迷于准时传递,努力把准时从42%提高到92%,然而令管理者惊讶的是公司失去了市场,原因是公司强调了时间准时却没有时间回答顾客的电话和解释产品。
顾客满意是一个动态持续变化的指标,要想质量管理成功就必须随时了解顾客的期望,提供的服务要满足或超出顾客的需要。
不恰当的绩效度量鼓励了短期行为而损失了长期的绩效,一个部门的改进以损失另一个部门为代价。例如,选择合适的价格改进了采购部门的绩效,但给生产部门带来了极大的质量问题,这说明此公司的绩效指标考核上缺乏系统化的思考。长期下去,全面质量管理成为了一句空话。
很多公司,在质量改进过程中对做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没有及时或者根本就不给予鼓励和承认,认为员工的改进是应该的,没有与人力资源体系、个人生涯规划、员工的晋升通道结合起来,导致员工的士气不高,因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困难重重。
在很多公司,由于高层管理者的角色不清楚,质量管理的责任常常被授给中层管理者,这导致了各质量小组之间的权力争斗,质量小组缺少质量总体把握,结果是争论和混乱。扁平结构、放权、跨部门工作努力对质量管理的成功是必须的。成功的企业保持开放的沟通形式,无边界的组织沟通,消除了部门间的障碍。还有的公司质量部门的层级过低,质量职能过于分散,这样导致全面质量管理难以推行。一个公司组织结构的变更必然要牵涉到许多高层管理者的权力划分,这样很多公司为了减少难度,就没有进行组织结构的梳理,但是随着项目的推进,组织结构的形式影响会越来越大,最后成为阻碍项目推进的力量。相反,有的公司认识这一点,因此聘请了外部的咨询公司进行推广,从而收到到良好的效果。
高层管理者贡献不够,而把责任推给质量部门或者质量专家。如:在一项调查中70%的高层主管承认,他们的公司现在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改进顾客满意的因素上。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他们把这些责任授权给中层管理者,而参与得很少,因而到项目汇报时往往说不清楚这些努力成功与否,下属也体会不到高层的重视。跨部门小组或推进委员会在决定如何开展、从哪儿开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方面能扮演重要角色,但高层管理的亲身示范才能让全体员工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