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该拯救华尔街?
全球信贷泡沫正在破裂。这个泡沫主要体现在为了拥有高风险资产而进行的杠杆融资上。对这一切负有责任的那些人,玩的是别人的钱,以利润丰厚的虚假承诺推销神秘的金融产品,而自己的兜里却塞满了巨额奖金。他们罪有应得。需要施以援手的,不是这些“万物的灵长”,也不是他们的贪婪,而是无辜的投资者。
各国央行对目前的崩溃局面负有同等的责任。“911”之后,各国央行大幅降低利率,为这种杠杆泡沫提供了廉价的资金。它们千万不能再向世界大量提供流动性,以维持这个泡沫或再创造出一个泡沫了。各国央行应该专注于价格稳定,而不是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提供流动性的目的应该仅限于为了遏制泡沫破裂对经济造成的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
各国央行也不应匆匆忙忙不惜任何代价避免经济衰退。商业周期不是坏事。过剩出现之后,一定会继之以清理过剩的过程。由于杠杆泡沫的促进效应,目前的上升周期已经持续了过长时间。在全球经济以5%的速度增长四年之后,适度衰退是人们需要付出的小代价。如果各国央行为了应对目前的危机而匆匆忙忙再次推高经济增速,那么,全球经济的过剩就会恶化,令不可避免的回调将更加痛苦。
过去五年中,华尔街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也许并没有变得更好。正在崩垮的代理业务促使银行用自己的资金博取利润,向自己的客户出售“高利润率”的结构性产品。他们热衷于销售新的、人们不甚了解的产品,如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品,这是造成目前泡沫的一个主要因素。就像上世纪80年代垃圾债券泡沫之后的情形一样,未来几年,华尔街将遭遇一系列诉讼。
评级机构也难脱罪责。他们给那些具有较高“偿还资历”的次级衍生品以较高的评级。不幸的是,次贷借款人的偿还行为要取决于宏观形势。一旦房地产价格骤降,他们往往也会随之违约,偿还资历也不值什么钱了。正如在以前的债券泡沫中一样,评级机构的行为就像短线投机者(momentum trader)。评级本该在年景不好时给投资银行提供指导,而不该在形势变差时遭人唾弃。
日益膨胀的对冲基金业也该受到指责。随着他们基金的壮大,他们对2%管理费的关注超过了对投资收益份额的关注。于是,他们靠着过度许诺一心收集资产。一些基金专门运作流动性资产,如次级抵押贷款的衍生品。只要他们不面临赎回,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报告业绩。一旦赎回发生,他们甚至都无法出售自己的产品,只能拒绝投资者的撤资要求。
如果各国央行试图拯救华尔街,就将导致数年之久的高通胀。过去宽松货币政策的通胀效应被全球化的通缩效应抵消了。如今,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不断加剧的高通胀。宽松的资金将直接推高通胀。上世纪70年代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的恶性循环一直没有出现,是因为劳动力和资本仍然信任各国央行抗击通胀的声誉。如果它们再次放松政策以解救华尔街,这种信任就被辜负了。随之产生的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将在未来数年毁掉全球经济。
对各国央行来说,此时此刻发生的一切是一个重建声誉的机遇。市场承担的风险超出了它们本该承担的水平,因为它们相信,各国央行会在危机出现时向它们伸出援手。美联储(Fed)前任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喜欢在金融不稳定时期向市场大量提供流动性,这种偏好是现在这种“央行注资行为”的起源。只要这种预期仍然存在,金融泡沫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现在是行动的时候了。让骗子们破产去吧!各国央行应该一劳永逸地埋葬格林斯潘式的“注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