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uezhe116
927 1

[财经时事] 深井排污被斥断子绝孙 地方ZF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8粉丝

学科带头人

9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084 个
通用积分
9.2502
学术水平
182 点
热心指数
167 点
信用等级
163 点
经验
415828 点
帖子
2694
精华
5
在线时间
15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17
最后登录
2024-4-2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一个网络传言打破了春节假期的宁静,也将“深井排污”这个不算新词的“新词”呈现在公众面前。  一方面,是当地信誓旦旦地表示,没有检查出排污的深井,一方面,承接打井的广告在当地却屡见不鲜,打井人的生活因此而变得更好。有还是没有,本身简单不过的事实,不该成为一个焦点,新金融记者初步调查显示,千米深井排污没有发现,浅井排污则是线索多多。
  在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明面排污逐渐减少的背景下,公众更加关心的是,利用打井排放污水,将一切掩盖在看不见却并不深的地下,逃避的是一时的监管,牺牲的却是子孙后代的未来。
  在这一问题上,打井排污不应该是一个揭不开的迷局。
  环保人士、普通公众、地方政府,更应该是携手合作的伙伴、是一个共同的深远利益共同体,而不是互不信任的对手,原因很简单——污染伤害的是每一个人,在污染面前谁都无处可逃。
  民间打井排污潜规则
  在打井排污的选择上,简单的事实是,企业的需要为打井人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土壤。成本并不高
  成本并不高
  打井取水这样一个延续了千年的生活方式,正逐渐消失,与此同时,打井排污却悄然成为了某些人致富的法宝。
  今年40岁的山东人李华(化名),有着二十多年的打井经验。虽然身份还是一个农民,李华的主要工作却更多的是与打井联系在一起。2月19日,他刚刚在一家化工企业打下了8口排污井,潍坊企业地下排污的紧张气息并没影响到他的生意。
  2013年春节期间,爆料消息称,在山东潍坊,一些企业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到地下,致命性污染地下水可以轻易逃避相关部门的监管,被斥为“断子绝孙”的行径,而此举却早已在多地悄悄进行多年。
  “从十六七岁开始,就在外面打井。”他直言自己的从业时间,用以佐证其经验的丰富。
  最早的时候,李华与他伙伴的业务是农村庭院里的饮水井,这在中原地区的农村非常普遍。后来农村家庭饮用井水的现象逐渐被自来水所代替,李华的客户对象也在逐步发生改变,转向了本县及周边地区的企业。
  在他的印象中,客户大多是化工、印染等污染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随处可见,又是耗水大户,污水处理是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地环保部门也一直将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简单地向外排污很容易被发现,从而招致附近民众的反对和相关部门的处罚,寻找一种简单有效又能逃避监管的排污方式是这类企业的目标,打井排污成为了选择。
  “生意就是这几年好起来的。”在李华的账本中,近年来平均每年收入6万元左右,而在2012年,他的收入达到了10万元。这在当地来说,是个高收入。他也坦言,打井不仅是个体力活还是个技术活。
  事实上,与美国企业采用的千米深井排污相比,潍坊附近常见的排污井并不需要太多的投入,而这也恰恰是某些企业愿意采取这种方法排污的关键所在。
  李华向新金融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家印染企业每天排放200吨污水,需要6口井,每口井井口直径5厘米,深30余米,造价1200元左右,总投资7000多元。而这样的一家企业,污水处理等环保设备投资一般在20万元左右,随后还有高昂的日常运行成本“相比于打井的投资要多得多”。
  井口难以发现
  企业打井地下排污是一劳永逸,祸害却是永无止境,这一点包括李华在内的打井人和请他们的企业都心知肚明,因而实现最大限度地保密是行业的明规则。
  “具体的井口在哪里,这个是企业的秘密,即使企业内部员工也没有几个人知道。”
  在他的客户档案里,排污井口越小越好,且越不容易被发现,如果井口大,则容易造成污水向地表外溢,那样则很容易被发现。
  “俺都会对客户资料保密。”李华说,越来越多的个体、私营等中小企业的出现,以及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使地方企业纷纷加入地下排污的队伍,而他的打井生意这几年越来越好也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井口要建在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打井的时间也是需要斟酌考虑的,唯一的原则是“悄悄地进行,不要声张”。
  在李华的“队伍”里面,总共有三个打井人合作,直径5厘米的一口排污井,三个打井人,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其间甚至无需动用大型打井设备。“这也算是一项技术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闭一只眼 断子绝孙 地方ZF 睁一只眼 污水处理 打井 广告 网络

中国需要一场新的甲午战争吗?
沙发
xuezhe116 发表于 2013-2-24 20:53: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事实上,李华所在的村庄,距离潍坊并不远。在他所在村子的墙壁上,到处写有“打井”“专业打井”等字样,不仅如此,在周边的村子里也是如此,当地村民已习以为常。毕竟这也是农村一个传统手艺。

  睁一眼闭一眼

  在打井人的眼中,企业打井地下排污,当地ZF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山东某工业重镇,远离市区,镇上有家电镀厂。曾经地处镇子西北方的村子外面,所产生的企业用水是重度污水,从建厂开始便采取向地下排污的方式。企业里有的职工也是其所在村子的村民,得知后进行举报,最终在周边村民的压力下,几年前被迁移到该镇的东面。

  “还是向地下排污。”2月20日,当地知情人介绍,这在当地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企业负责人与当地村委会负责人熟悉,在打通关系后,彼此心照不宣。

  当天,新金融记者走在这个镇子上,空中弥漫着各种化工元素的味道。在镇子东面,知情人所提到的企业里相对安静,对于陌生人,没有预约,拒绝进入。

  小企业之外,有大型企业也在积极采用地下排污的方式,企业里都有相对应的环保排污设备,以便应对各种检查。这种企业或者有一定的ZF背景,或者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不过,小企业更多的则是暗地悄然进行。用压力泵直接打到地下,几十米下可以通过地下水分散到土壤中。李华说,从事这一行业的专业打井队,多是几人组成一个团队,有的地方水务部门也参与打井。

  “打井排污的事情我们基本接触不到,但是有个简单的计算,千米以上深井的造价是以百万元计算的,在资金的投入上不是一笔小的数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位要求隐去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正规的钻井队伍是不会从事这种活动的。”

  山东省黄河边上的一个农业大县,当地一家纺织企业在成立之初便采取了地下排污的方式。由于其是该县招商引资大户,相关部门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月21日,新金融记者来到该企业西门。通过高高的院墙看到,厂子里有整套的排污设备。在该企业的墙外,从湿乎乎的泥土里看不出异样。当地人介绍,在每年的夏天,地面总是浸泡在水中,并发出难闻的臭味。据了解,这家企业在该县已经十多年。

  同样,记者多次尝试寻找排污井口,没有成功。李华介绍,企业的排污井口小且隐蔽,非知情人及专业人士很难找到,“只有打井人和企业管理者才知道。”

  打井蔓延外地

  打井排放污水,始于哪里早已不可考,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打井人的脚步早已从一地开始向外延伸,河北、内蒙古、江苏等地同样有着打井人的身影。

  在李华看来,上述潍坊企业地下水排污事件并不是个例,爆出来只是因为巧合,其他地方同样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因为当地的打井人经验比较多、价钱“公道”而被其他地方请去施工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他的记忆里,他的客户遍布周边县市,甚至一度有甘肃、内蒙古等外省的客户。事实上,在他的经历中,最大的一笔订单高达200口排污井,客户来自甘肃。

  据介绍,山东、江苏、河北等平原地区,同时地处重工业地区及发展地区,都存在打井向地下排放污水的情况。

  民间的打井队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增加,打井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无论是打井速度还是对地质条件的判断,都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窍门。

  在李华眼中,一般企业打井,井口在5厘米左右,深度在30-400米之间,超过此深度成本会急剧增长。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来打井,需要的是经验,“有的井深6米左右就能见到水层”。

  “打一口这种井,一劳永逸,基本上没有用坏的可能。”
中国需要一场新的甲午战争吗?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