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李昆华
3268 0

邓力群:关于国情的若干经济分析(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八日)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粉丝

教授

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403 个
通用积分
1.5256
学术水平
49 点
热心指数
57 点
信用等级
40 点
经验
6799 点
帖子
678
精华
1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7
最后登录
2023-10-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关于国情的若干经济分析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八日) 邓力群 同志们: 我的发言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就我所知道的材料,谈谈我们的国情;另一个就是对学会今后工作,包括国史研究,提点建议。 先从国情说起。国情的内涵十分丰富,今天我着重谈谈我们国家的建设成就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与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二十年间,我们在许多方面去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1997年,我们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7万多亿元,同1949年的1千多亿元(按1997年价格测算)相比,增长了50倍。这当然不仅是新时期形成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几十年积累的基础上取得的。我记得,1975年工业固定资产比1949年增长了25倍。我们现在的经济成绩,就是在那个基础上增长起来的。1997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7万7千多亿美元,按照现在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算,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体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按照现在的汇率,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上的第七位,当然,按人口平均计算,我们的名次则要靠后很多。 改革和建设的丰硕成果,必须充分肯定。这些丰硕成果在社会成员中是如何分配的,是我们不能不研究的大课题。分配是所有制的背面,也就是所有制的实现。为此,我现在简要介绍一下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与现状。 去年7万多亿元,今年可能达到8万多亿元,明年可能达到9万多亿元,这都是各种经济成份的国内生产总值总汇起来的数字。前些日子看到一个材料,说我国大陆今年的国有、集体所有、私有(个体经济、有雇佣关系的私营经济,港澳台来大陆投资的资本主义经济,外国以及海外华侨华人来大陆投资的资本主义经济)三部分,大体是三分天下,各占其一。这与去年十五大时的情况又不同了。那时,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共占69%,加上混合经济成分中的公有部分7%,公有经济占到了76%,私有经济只占24%,可到今年,就各占三分之一了。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国有的,集体所有的比重还要下降,私有的还会上升。目前,城乡的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在大陆已占到三分之一以上。这个情况不能忽视。 下面把我所记得的三分天下的数字,分别向同志们汇报一下。 先从第一个三分之一也就是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有雇佣关系的私营经济,港澳台来大陆投资的资本主义经济,外国以及海外华侨华人来大陆投资的资本主义经济说起。 这样几个组成部分中,大陆有雇佣关系的私营经济,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去年是97万户,雇工1350万人;港澳台和外国来大陆投资,批准的有30.4万户,注册登记23.4万户,雇员1750万人,实际投资累计是2322.2亿美元;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业者5441万人。这些经济实体加上乡镇企业中的私有企业中的雇佣工人,合计已经超过一亿了。 应当指出,这一亿雇佣工人的处境,同旧中国那些除了劳动力可以出卖以外一无所有的雇佣工人有所不同。比如从农业转移出来打工的,企业主对他们欺压过甚时,可以不干,还有退路。只要农村坚持土地公有,农户有承包的土地,不给资本家干,还可回家种地,不会没饭吃。 港澳台以及外国在大陆的企业,按照《劳工法》组建工会的,只占百分之二十几。有个奇怪的现象,在这些企业中的某些中方代表往往首先出来反对成立工会,不赞成《劳工法》。因为没有工会,不执行《劳工法》,在这些企业中发生的许多事情,在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中是很难想象,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工厂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工人的人身自由、各种法定权利根本没有保证。当然也有些外资企业执行了《劳工法》,表现是好的。前些年在我们大陆的私营经济中,普遍使用童工,这几年情况稍有好转。 第二个三分之一是城乡集体经济。今天我的发言,主要讲农村集体经济这些年来发生的变化情况。 关于农村集体经济情况,有位同志给我讲了一个总的看法,现在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60%以上“公有私用”,分户经营。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农村兴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的伟大创造。这种分户经营和合作化前的单干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现在实行土地公有制,这是我国农民经过合作化的教育,经过反反复复实践,自己做出的选择。我记得1978年,1979年,特别是1980年以后,很多地方都想把田地分掉。分来分去,农民觉得还是坚持土地公有制好,土地公有制在包产到户这几年里没有改掉,维持住了。现在的分户承包经营,准确的说法是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生产。有一个土地公有,土地所有权不准自由买卖,尽管是分户经营了,承包土地有权转让,但终究使农民分化问题有所缓解。有些人老想把土地公有制搞掉。他们的说法是什么呢?他们讲,通过包产到户,农村生产力解放了,现在障碍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的枷锁就是土地公有制,唯有把这个枷锁打碎,实行土地私有化,农村的生产力才能毫无障碍地发挥出来。有那么一批人在制造这个舆论,而且有些地方也想这么干。 这种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分户经营,或叫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生产,同合作化的初级社比,有前进的方面。初级社是土地私有,土地入股分红,现在是土地公有。但是也有后退的方面,都分户经营了,各顾各了,许多地方统一经营、双层经营、集体生产、集体分配基本上没有了,有些大型农具都卖掉了、拆掉了,水利设施失修严重;有些贫苦地区,分户经营的农民养不起牛,又恢复了过去的人拉犁。记得在包产到户搞得很热闹的时候,一些老同志和基层同志说过,分户经营的包产到户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个作用的时间有限。1984年以后,农村有两亿多人口收入减少。 邓小平同志讲,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邓小平同志讲的第二个飞跃需要我们做很多积极的准备工作。 第二大类,还有统一经营、双层经营的集体经济,各省市自治区大都有若干好典型。有些村子也包产到户过,分了土地,村办集体小企业搞私人承包,效率证明不好,又回过头来搞集体。他们有自己走过曲折道路的经验,所以越搞越好。这一类大概占30%多,各省市自治区不一样,有的多一点,有的少一点。上海的郊区县,前两年他们告诉我,个体、私营的不多,基本上保持了集体经济。我们那个五七干校所在的石家庄郊区也搞得不错。有一个村子,今年的收入平均每个人达到4000多元,我们在干校的时候是100多元。北京郊区的平原地区还坚持集体经济、规模经营,也有私人雇外地民工干的,山区分户经营了。集体化程度,各个地方不一样,有低有高;少数很高很好,令人深受鼓舞。新疆没有水根本没法种地,而搞水若不靠集体,靠任何单个人都不可能。新疆喀什地区1994年我去调查过,他们还坚持了“五统一”的包产到户。锦州附近的盘锦市,他们的统一程度更高,实行“七统一”,农民只负责田间管理,其它都还是集体经营。  现在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来是先进典型,有好班子,坚持集体经济,如今却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甚至是行政命令,强制实行所谓的“改制”,不是完善、壮大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而是一味地用卖掉公有制企业的办法,来发展私营经济。 使用雇工、规模经营的农场主,他们耕种的土地,小部分是家庭承包的,大部分是租用的;同“公有私用”、分户经营不同,不属于农村集体经济,而属于农村资本主义私营经济。现有多少,还没有看到这方面的数字。 农村完全私有的经济,大都在工商二、三产业。主要包括有“两个帮工五个徒弟”的小业主;有雇佣关系的私营经济,即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港澳台和外国在大陆农村投资的资本主义经济。 农村的乡镇企业是得到邓小平同志称赞的,叫做“异军突起”。我得到的材料,乡镇企业包括四种类型:户办、联户办、村办、乡办。大体上来说,户办、联户办是私有,村办、乡办大多数是集体。1995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亿3千万,户数2200多万,平均每个企业5-6人。其中两级集体企业户数占7-8%,职工占47%,产值占64%,总资本占73%;户办、联户办企业户数占92%以上,职工占53%,产值占36%,总资本占27%。到1997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大体上仍是1亿3千万,户数是2000多万,每户7-8人。其中两级集体户数占6-7%,职工占40%,产值占48.5%,总资本占65%;户办、联户办户数占93%多,职工占60%,产值占51.5%,总资本占35%。 在乡镇企业的从业人员约1亿3千万,从农村出来到城镇的打工仔、打工妹以及从事二、三产业的约7千万。两亿劳动力从农业分化出来转向工商业,这是我国从农业国建成工业国过程中的一大进步。这些年,企业的重复建设很多,但城镇化过程中很多基础设施没能跟上,使这两亿人在城镇难于安居下来,要继续吸收农村更多劳动力,就艰难得多了。 第三个三分之一,是国有经济,绝对量上升,相对量下降。 国有经济在全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实际上已少于三分之一。到1997年,国有工业只占工业总产值的26.5%,国有商业只占消费品零售额的24.3%。可是国有经济的负担,它的税收、它的上缴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80%以上。 国有经济的绝对量和总体实力提高了。1978年国有经济拥有的固定资产总量(原值)4488亿元,1996年提高到65894亿元。国有工业总产值,1978年3289亿元,1996年提高到28361亿元。 国有经济在各个行业中的相对量和绝对量,各不相同。1995年全国40个主要工业部门中,国有固定资产分别占50-90%的有27个部门,占部门总和的67.5%;这些部门主要是基础设施、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公益性事业。占30%以下的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 国营农场是国有经济的组成部分。1997年,垦区和地方国营农场,共有人口1251万人,耕地6840多万亩,机械总动力286万千瓦,牲畜67万头,产粮1692万吨,棉花62万吨,肉类82万吨,橡胶34.5万吨,国民生产总值417亿元。 这些年,对外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400多亿元,在世界上居于第二位,这是我国人民币汇率能够稳定的基础。可是千万还要记住,我国的外债计达1300多亿美元,内债8000多亿人民币,内外债合计有两万亿元以上人民币的债务。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港澳台和外国在大陆的企业所占份额,已达到百分之四十多。我们有些学者前些日子制造一种舆论,说外汇储备要那么多干什么,减少一点,多用一点也可以呀。朱熔基同志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如果我们的外汇储备大手大脚地花掉,我们用什么来还债呢?现在我们借债还有信誉,就是因为有这14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过去是统收统支,连折旧费都交上去了。后来改了,但是折旧率仍很低。甘肃兰州炼油厂的一个同志讲了一段令人难过的话,他说,一百五十六个工业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长子,上要孝敬父母,下要抚养弟妹,我们尽了孝心和爱心。现在,这个长子已经年老了,仍然在继续为共和国尽孝心和爱心。可是,其中有些企业,由于缺少更新改造资金,设备落后,或者没有及时转产,产品不对路,或者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宏观调控不周等等,这样的一批工业基地和工厂、矿山,已先后处于困境。 国有企业中特别困难的是中小型企业。有同志告诉我,国有企业一亿多职工,不包括公教人员,到现在,下岗的、不能正常发工资和退休金的,达到3000万人,加上他们的家属有5000多万人。朱熔基同志最近再三讲,基本生活保障、再就业工程,关系到改革成败,党和国家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要负责到底,不能把下岗职工推向社会,一推了之。这个方针,这个态度很好。可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国有企业几千万职工处于困境,他们的生活保障,大城市好一点,在边远城市和农村,像某些矿区,有的名义上一个月给几十块钱,实际上往往领不到,一些职工及其家属的生活难以为继。 此外,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800万人。 据说大陆的百万富翁已逾一百万户。在上海,单是证券市场,拥有百万元以至千万元以上的,已有八十几户。大陆有雇佣关系的私营企业即资本主义企业,户数、资产、雇佣工人,比三大改造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都已超过好多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抽样调查,百分之二十的户,占有存款总额的百分之八十;百分之八十的户,只占存款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不但城乡社会两级分化在加剧,而且在一些国有企业内部,也已发生两极分化,经营者享有一切权利,工人不但无权参加企业管理,连他们的劳动权也被随意剥夺了。如有些企业强迫职工入股,实行“以股定岗、无股无岗”的土政策。据世界银行1997年发展报告,1995年我国20%最高收入人口与20%最底收入人口之比为8.64,这与1985年美国8.91的水平,相差无几。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来,所有制本质上是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关系。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在历史发展的每个重大关头,都应该对现实的阶级关系作出确切的分析。这是我们制定政策的基础。 上面所说的情况告诉我们,对国史研究的同志来讲,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还有这么一堆问题。要有喜有忧,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要悲观失望。这些年,看到的,听到的,感到值得忧虑的东西不少。江泽民同志前两年就讲,要有忧患意识。树立忧患意识,首先要忧党。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人”,“关键在党”,“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党内要搞好,不出事”。 说到党的问题,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典型材料,是某县级市派人到另一个有点名气的试点县级市去考察学习“改制”经验的材料。很长,只把其中值得注意的地方简单扼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个试点县级市“改制”前的情况及“改制”后的结果如何呢?“改制”以前,县里的公有制企业有县的公有、镇的公有、村的公有三级。该县级市1995年6月出台了一个深化综合体制改革二十条的规定,提出了“以卖为主,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到目前,全市已有1771户公有企业被卖掉了,占原有三种公有企业的90%以上。 把公有制企业卖给资本家,公有变成私有,姓社变成姓资,工人从企业主人变成老板的雇工,这些,在他们的文件和实践上,都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 考察报告说,这个经验证明:“卖得越彻底,企业转制也越彻底,效果也越明显。因此,必须把‘卖’作为企业改制的主要形式,把政府从竞争型的工商企业中退出作为改革的基本方向。” 他们在作出这样的“改制”决策同时,还作了两个自相矛盾的决定。 其一,那个试点县级市党委和市政府,在1995年6月出台《深化综合体制改革的决定》时,就提出“三不”,即不争论、不动摇、不宣传,主张“只干不说,或者少说多干”。干什么?就是“卖”。“以出售好企业、大企业为主”,把公有企业“卖”光为止。这是要“干”也要“说”的。不“说”什么?就是“在姓社姓资上不要讨论,不要争论,因为谁也争不明白。与其坐而论道,不如直开通道”。因此,他们认为改革首要的一点就是在认识上有突破性。突破什么?就是突破“姓社姓资”。 这同邓小平同志关于姓社姓资的意见是一回事吗?邓小平同志是怎样提出姓社姓资的问题的呢?1991年2月10日,邓小平同志到上海一个工厂去参观,走到一部机器面前,邓小平同志问,你们说这台设备姓“社”还是姓“资”?大家听了有点发楞。没等到大家回答,邓小平同志讲,这部机器在国外姓资,到中国来姓社。这是讲机器的所有制属性问题,生产资料不同所有制联系起来当然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了。邓小平同志讲在国外姓资,在中国姓社,就是说,机器如果为外国资本家所占有,为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服务,就姓“资”;同样的机器来到中国,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为创造公有财富服务,它就姓“社”了。后来竟有人说,不论什么问题都不问姓社姓资。这完全歪曲了邓小平同志的原意,居然广为流行。邓小平同志1992年去深圳考察,讲清了什么问题不问姓“社”姓“资”,什么问题要问姓“社”姓“资”。计划、市场、证券、股票,作为方法,作为手段,不用去判断它的社会性质。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都是当作方法来讲的。可是,邓小平同志对深圳特区是问了姓社姓资的,他的回答是,深圳姓社不姓资,因为公有制占了四分之三,另外四分之一是外商投资,我们还可收税,得到劳务收入。从所有制的主体来讲,深圳还是姓社的,不是姓资的。涉及到一个地方,涉及到一个市,涉及到一个省,涉及到所有制、经济成份、社会性质、经济基础、政治方向的时候,邓小平同志是问了姓社姓资的。可是现在那个试点县级市的共产党市委和市政府的舆论,竟是什么都不要问姓社姓资,这哪里是邓小平同志的意思呢?!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怎样建设,都落脚到社会主义。 学习这个理论,运用这个理论,就要解决经济、政治、思想各条战线种种重大问题,问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不是社会主义;宏观指导上调整好公有制是主体、非公有制是补充之间的关系;政策策略上处理好阶级关系问题,直到建成社会主义。 可是,人家说,不行,这是老一套。那些人宣传,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要不问姓社姓资,不问姓公姓私;就要冲破姓社姓资,冲破姓公姓私。他们冲破的时候,不是也要问一问,然后决定冲破哪个,不冲破哪个吗?别人问问,不行;发表不同意见,更不行。都一概被称作“左”,一概被称作“僵化、保守”。 两千多年前,孔夫子还有个“每事问”;五十年前,延安整风,毛主席说过,共产党员对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经过自己头脑的周密思考,想一想它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真有道理,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想不到现在自命思想解放的“英雄”们,在他们的连篇累牍和大部头著作中,对于同国家、民族、人民命运攸关的问题,竟然是一个不问接着一个不问,别人问一问都犯罪,一言堂到这般地步,浅薄到这般地步,而唱和者竟如此之多,令人感慨不已! 其二,这个试点县级市1995年下半年至1996年初,在该市进行了一次长时期的“改革舆论轰炸”。打开电视、广播,打开报纸,走上街头,走进机关,走入企业,听到的、看到的、接触到的,都在宣传他们的改革政策,议论、学习他们的改革政策。你们不是“只干不说”吗?卖掉县内各种公有制企业,实际上是不但要“干”,而且要大说特说,要“舆论轰炸”。亏他们想得出、做得出,宣称“不宣传”的同时,发动这样火药味十足的“轰炸”。看来,所谓“不说”,只是不许说反对的话,不许提不同意见。 这个市委市政府的“改革政策”是些什么内容呢?他们的“改制”是怎样具体操作的呢?就是:卖,要一步到位,先卖好的大的,叫先易后难。先卖给谁呢?先卖给好企业的厂长或领导班子。较差的卖掉,债权债务由政府承担。所有竞争性的企业统统卖掉,政府只留那种所谓服务性的企业。所有公有的工商企业一律推向市场,股份制的企业原来是国家控股的,现在也不控股了,要退掉国家的股份,直到为零。在用工制度的改革方面,提出要用三年的时间“消灭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的观念”,原来的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统统卖掉,叫做买断工龄。他们叫“两断”、“两无”,就是买断国有企业资产,买断职工工龄;无国有企业,无全民职工。他们自称这是他们经验的“实质和精髓”。事实上,原全民企业职工愿意卖断工龄的是少数,不愿意卖的是大多数。 他们还宣扬一种理论:生产要素实行完全的商品化,产权和劳动力,都必须商品化。否则,就不是他们所说的商品经济。这就很清楚了,他们搞的市场经济,是完完全全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央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一回事。 他们讲:“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可能成为商品,也不准许成为商品。没有全部生产要素的商品化,就不是市场经济。那么产权要成为商品,劳动力也要成为商品,但劳动力要成为商品的必要前提就是劳动者必须是自由人。现在国企职工端的是铁饭碗,不是自由人,劳动力不可能成为商品。所以他们的做法是先把职工解放,成为自由人,劳动力才能成为商品,劳动者才能自觉地自由地选择企业,企业也就可以自由地选择工人,这才叫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人家给我们上课了,改掉社会主义,实行私有化,剥夺工人阶级几代人奋斗得来的劳动权利和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自由”到两手空空,任人宰割,竟被叫做是对国企职工的“解放”! 稍有政治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马克思讲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和小农不同,他们已经自由到这样一种程度,除了劳动力还可以自由出卖以外,已经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生产资料了。所谓“自由人”就是这样的人。 这样的做法,这样的想法,表明从他们的政策措施,到他们的思想感情,到他们的言谈举止,已经没有一丝一毫共产党员的气味了。 我们的同志,都是主张和拥护改革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央的领导下,可以说一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推进改革的工作中。我们主张和拥护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现在有那么一些人像自由市场的摊贩一样,到处讲“改革”,联合国改革,美国改革,苏联东欧改革,俄罗斯遇到麻烦,西方人就出来说:只要你改革,我就支持你。“改革”两个字,花样太多了,总不能看到这两个字,就什么也不问,什么也不许问,只许拥护、拥护、拥护。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从那个县级市所言所行看,他们的“改制”,他们的“改革”,不正是邓小平同志所反对的“资本主义化”吗?!他们的心目中,已不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是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已不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是只有资本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了。 可悲之处在于,这个县级市这样的一种做法,竟被另一个县级市心领神会、顶礼膜拜,认为只有走他们那条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才能成功。这样改下去,中国要改到哪里去?看了这个材料,我不能不提出:请看今天的某县级市竟是谁家的天下?这样虔诚学习怎么得了?!我们这些研究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同志,不能不关心这样的问题。 这个讲稿的修改过程中,我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个国企公司经理说“我就不信搞不好国有企业”》,说的是著名的金星制笔公司,从1989年开始,由于诸多原因所致,陷入衰败困境。1995年6月,组织上决定派了一位新的公司总经理,他同党委书记一起团结广大职工努力工作几年,到现在该公司不但已摆脱困境,而且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靠的是什么?他们的经验是:“只有紧紧依靠工人群众,企业的二次创业就一定成功。”文章摘要全文附后,供同志们参阅。 某试点县级市的“改制”是一个不好的典型,金星制笔公司的“二次创业”是一个好的典型,是成千上万国有好企业的代表之一。 这里,我向同志们介绍一下,毛主席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谈话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当读到教科书讲苏联劳动人民的权利时,毛主席发表了意见:这里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到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 你们看,那个试点县级市的材料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字讲到他们那样“改制”时,和那里的工人农民,党员团员,商量过没有?讨论过没有?根本没有。看来就是市委那班人决定一切,脑子里根本没想到人民群众。不知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权力,好象这个县级市就是他们几个人的,其他的人都不在他们的视线内,不在他们的脑子里。 与此相反,金星制笔公司的领导班子却说:“绝不能用老百姓的血染红自己的顶子,也绝不能用老百姓的血肥自己的肠子。”要用自己的行动,让职工说:“共产党员就在身边!” 毛主席另一段话: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首先就是劳动者有没有权利来克服各种敌对势力和它们的影响的问题。像报纸刊物、广播、电影这类东西,掌握在谁手里,由谁来发议论,都是属于权利的问题。他还说:人民内部有各个派别,有党派性。一切国家机关、一切部队、一切企业、一切文化教育事业掌握在哪一派手里,对于保证人民的权利问题,关系极大。掌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手里,绝大多数人民的权利就有保证了;掌握在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或者右派分子手里,它们就可能变质,人民的权利就不能保证。总之,人民自己必须管理上层建筑,不管理上层建筑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够把人民的权利问题,了解为国家只有一部分人管理,人民在这些人的管理下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权利。  像那个县级市委班子那样任意摆布,让你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人”,你就得成为这样的“自由人”。走什么路,执行什么政策,由他们决定一切,人民无权过问。这不是好的典型。 与此相反,现在金星公司,共产党员一律挂牌上岗。职工说:“我们公司党员的模范作用确确实实可以看到了。”这是好的典型。 结合正反典型经验,来领会毛主席的论述,对于我们理解现实,研究国史,都大有帮助。 毛主席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等资料已编印成一本学习材料。这本学习材料在座的同志大部分都有,每个省、每个部门都发了三四本,北京发得多一点。原来没有发到的,这次会后都给你们补发。回去以后,建议同志们结合国史的研究,结合国史的宣传,把这本学习材料好好地、认真地读一下。能够几个人读完一段后一起议论一下最好,实在不能一起议论,也建议每个得到学习材料的人结合我们的国史,结合我们的现状,把这本学习材料仔细认真地读一下。 毛主席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1959年末开始的,到明年就四十周年了。四十年世界的变化,东欧、苏联的瓦解和演变,证明了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论点的真理性和预见性。如果我们当时照赫鲁晓夫说的同苏联“对表”,对他那些修正主义的东西不置异词,来一个顶礼膜拜,亦步亦趋,跟着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走,他们剧变了以后,中国能够站得住吗?中国之所以在东欧、苏联瓦解演变之后还能够站得住,就是因为我们党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与他们不同的观点,走上与他们不同的道路。  这本材料是作为国史学会的学习材料发给大家的,好好学习,对于国史的研究和宣传,国史的教育和学习,都大有好处。国史学会要把毛主席在这本材料里所阐述的科学见解,要把一脉相承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作为我们国史学会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是我对今后国史学会工作的第一个意见。 第二个意见,鉴于以往的经验,我们的学会活动、会务工作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这方面希望大家多想办法,多出主意,多辟新的途径。不仅对国史研究中的学术问题,而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途命运问题,都要密切关注。我们这次修改学会章程,明确提出宪法原则,我们有权利有义务,对违宪的言论、行为,进行争论,进行斗争。 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也提供了一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分析 邓力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经济 国情 邓力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