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ipeng19870715
1349 0

“生态和谐社会的伦理范式阐释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推广有奖]

  • 7关注
  • 30粉丝

教授

9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4603 个
通用积分
3591.1226
学术水平
31 点
热心指数
162 点
信用等级
23 点
经验
45468 点
帖子
112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16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2
最后登录
2024-5-19

初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生态和谐社会的伦理范式阐释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


日期:2013-04-12 20:40  所属学科:人文社科类>哲学  点击数:5
稿件来源: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2013年1月12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生态和谐社会伦理范式阐释研究”课题组、北京工业大学“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探究”课题组等共同举办的“生态和谐社会的伦理范式阐述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来自台湾辅仁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中心、中国地质大学、东北大学、广州大学、《世界林业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等在内的20余家单位的40多名环境哲学及伦理学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研讨会共分为四个单元进行,与会专家紧紧围绕“生态和谐社会”的中心议题,分别从“生态伦理”、“生态幸福”、“生态消费”、“生态与自然的和谐之道”等展开了多方面全方位的深入探讨,学者们广泛交换了意见并提出了新的看法。此次会议的筹备历时3个月,征集论文20余篇。    本会常务理事、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卢风教授在研讨会致开幕辞时,以社会和谐与生态和谐为题,对本次大会的目的及意义进行了说明和强调,对众多国内一流专家和学者参加此次会议表示热烈欢迎。卢风教授认为,和谐是一种理想,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社会条件,大致正义的社会只是基本和谐的社会。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最严重地激化了文明与生态健康之间的冲突,而正义的德性对当代社会及环境哲学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严耕教授代表学院致辞,他介绍了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中心和北京林业大学关于生态文明所做的工作和成果。严耕教授希望各位学者在此次学术研讨会上深入进行学术交流,强调搞科研要立足现实,要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认识,努力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和谐社会伦理范式阐释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周国文副教授对课题进行了阶段研究成果汇报,他阐述了生态和谐社会的概念,说明了生态和谐社会伦理范式的内涵,分析了生态和谐社会伦理共识何以达成,并对各界学者的光临指导表示感谢。主要研讨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生态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意义    研究环境哲学与生态伦理的目的是构建生态和谐社会及寻求一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与会的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生态和谐社会是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括,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立生态和谐社会,学术界要发挥科研优势,立足现实,造福百姓,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努力建设生态中国的观念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立足点。在对传统文明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生态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正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生态和谐社会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大基本关系出发,以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为最高指导,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于各方面和全过程的一种理想形态。“生态和谐社会伦理范式阐释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不仅是考虑人—社会的伦理关系,更重要的是思考人—生物—种群—环境或者说是人—自然的对应伦理关系。它也关注在人与自然共生共处的社会背景下自主性与公共性相融合的生态公民之德性研究。与会者一致认为,生态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持续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系统观念,又是人类生存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建构模式。生态和谐社会是为了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必然选择,是追求社会共同福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由之路。生态和谐社会的伦理范式是创造逻辑一致的道德观念体系,是在现实、知识、能力与价值谱系之间做一个有效的综合调和。二、关于生态和谐社会的伦理范式阐释       对于生态和谐社会的伦理范式阐释,各位专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在思考中审视,思想在碰撞中深入。清华大学卢风教授提出谋求生态和谐,人类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把物质生产的规模和强度约束在生态系统的承载限度内;(2)兴建各种大型工程时要问一声,工程的兴建会不会破坏大地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3)重新界定个人权利和义务,不能像迄今这样,赋予个人以无限占有、积累财富的权利,因为个人占有过多的财富就难免生活奢侈,奢靡之风盛行,就无法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台湾辅仁大学潘小慧教授从中西文化渊源的角度对人与自然哲学伦理关系进行了论述,即环境伦理问题归根结底是人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适,然后会涉及到我们对于自然、人本身和人类社会关系的重新理解定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杨通进研究员着重于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做了具体深入的分析。他认为,外资企业的数据并不比中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更好,对于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三个维度的分析非常系统全面,但这方面责任即使在国外也主要是一个自愿性的问题。至于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角度来理解这一问题,需要从更高的目标要求上来理解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    对于生态和谐社会的伦理范式研究的方法论设计的探讨,北京大学郇庆治教授提出,第一个问题是“生态和谐社会”的概念界定,它实际上就是“和谐社会”的生态维度,也就是“生态和谐的社会”,着重点是使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呈现为和谐的社会形态或存在,因此,所谓的伦理与道德范式主要是一种“关系”规范;另一个问题是“范式”,范式不同于范畴,不同的范式之下可以构成更为复杂的范畴体系;最后一个问题是“阐述”。我们可以把“生态和谐社会”的伦理目标分别确定为人、社会与自然“和平、和谐和共生”。“和平”是一种较为初级的“中人类中心主义”的目标,也就是说,人们只要不去从事故意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灭绝意义上的生态环境破坏,就可以大致满足这一要求;“和谐”是一种中等程度的“弱人类中心主义”的目标,我们不仅要自觉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适当利益协调,并且要主动表现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救助、对自然界的尊重关爱——但这都是基于一种人类需要和利益;“共生”是一种最高程度的“准生态中心主义”的目标,更为关切的是对自然生态的顺应和保存,并且所有的尊重关爱应是无条件的和无功利目的的。沿着上述不同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描绘出不同范式下的伦理范畴及其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孙春晨研究员强调了生态伦理范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切入点,即生态人类学的重要性。他阐述了生态与文化的多样性是生态伦理实现生态化革新与普及的重要契机,但现实中这种多样性正在现代化的冲击下变得脆弱甚至消失。北京师范大学晏辉教授以资本的逻辑与人性的限度为题,论述了当前中国社会的环境问题及环境伦理的建构方式。肖显静教授从转基因技术生物目的性遮蔽的环境伦理角度探讨了转基因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认为通过自然选择的生物是以自己的生理基因来处理其与它物以及环境的关系的,而负荷了人类社会价值文化意蕴的目的基因及转基因生物很难去处理它们与它物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东北大学秦书生教授针对我国绿色消费政策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解决对策,认为当下我国绿色消费面临的困境有我国消费者绿色消费的知识水平不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低、大部分企业对绿色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我国企业绿色生产的支撑环境存在缺陷等。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首先要培育公民绿色消费意识和企业环境意识,其次,强化市ZF职责,加强宏观管理,第三,运用经济手段引导绿色消费,最后,完善推行绿色消费的法律监督;北京工业大学黄晓红副教授谈到,当现代化的舒适生活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文氛围的丧失的基础上时,人类就无可奈何地陷入一种矛盾的苦痛之中。无论是经济科技的发展,还是社会文明的进步都是无止境的,但是关于良知的问题或者说伦理道德问题,也是永恒的、不可违背的。只是在很多时候,并非人类没有良知,而是还存在着欲望:各种各样的欲望,才导致时而泯灭良知,时而良知无力。    中国地质大学黄娟教授阐述了其对生态和谐社会的生态幸福思考,她认为生态幸福是人民幸福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的建设目的、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现今,我国人民生态幸福极度缺失,生态痛苦成为常态,其实质是我国生态产品的严重短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成为当务之急;林红梅教授论述了我国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性,认为就我国而言,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同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三、关于生态和谐社会伦理范式阐释的14个议题成果    此次会议主要从生态和谐社会的概念、理论前提、哲学理念、内涵特征、价值准则、伦理思辨、现实困境、目标导向、主体人群、评价原则、形塑条件、构成对象、构建路径以及未来展望共14个议题加以阐释。经过会议讨论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生态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    北京林业大学周国文副教授指出:“从社会的层面理解生态和谐,它是一种有效的系统构造;它不是叠加的整合,而是强调社会形态与自然生境在相互影响中的联系,倡导生态自由与生态秩序的并重;它需要生态共同体的责任,也需要自然价值的觉醒。生态和谐社会,在此意义上它既指的是生态的和谐社会,着重强调和谐社会的生态属性与蕴含,是对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要求;又指的是生态和谐的社会,着重强调生态和谐的内涵及原则对社会的影响,是明确社会建设的生态和谐准则;还指的是生态以总体全局和谐作为组成部分的社会。”    生态公民作为生态和谐社会的主体人群,是具有生态价值观与生态伦理观念且积极致力于一个发育的生态和谐社会之构建的现代公民。生态和谐是生态社会的有机构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了生态社会内部因素的良性循环。同时,生态公民是由拓展与超越传统伦理的环境伦理来涵育和教化的群体,环境伦理不仅需要藉由调节、导向、教育、辩护等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功能来实现其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控制能力,而且需要通过提高和改变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从而提升个体道德品质。生态公民正是在环境伦理的这种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中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道德特质。生态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同时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的过程。生态和谐社会的伦理范式应该是针对目前的生态伦理情况做出的基础性、理论性、规范性的研究。生态和谐社会的伦理范式是和谐社会的生态伦理与生态社会的和谐伦理的融合。它们的交叉之处,体现着生态社会体系的伦理共同点及和谐的道德属性。和谐社会的所有伦理特征都已经包含着实体在其自身内并可以被实体的生态存在与运动所概况的特质。生态实体不能为另一个实体所产生,它只为其自身的相同属性的实体而凝聚。因此,生态和谐社会的伦理范式是特属于生态和谐社会的伦理致思路径。生态和谐社会的伦理范式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可以成为贯穿社会生活的认识模式,可以成为改造现实世界的观念模式。在物质持续循环的地球行星上,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的消费方式、企业的生产方式与国家的思想方式,都需要理智的反思与持续的创新,毕竟能量转换为物质的机制不可或缺人类生态理性的明智审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研讨会综述 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讨 和谐社会 研讨会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社会 北京工业 师范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6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