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aozisimon
679 0

中国打工女孩的自由求索之路 [推广有奖]

版主

大师

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535988 个
通用积分
11060.3169
学术水平
319 点
热心指数
419 点
信用等级
220 点
经验
138967 点
帖子
3827
精华
4
在线时间
414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18
最后登录
2024-5-21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中国打工女孩的自由求索之路
  • 本文来源于财经网 2013年06月08日

在“笑贫不笑娼”环境下,能挣到钱,能挣到很多钱,成了许多人的人生信条。人人想致富,但法治意识、法治规则、权力监督又跟不上,各种令人惊奇的生存手段就层出不穷了。作为生存弱者的打工女孩,能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以求生存下来
  1991年,电视剧《外来妹》让世人认识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打工族;2008年,英文版纪实文学《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以下简称《打工女孩》)一书,让美国人认识了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中国打工女孩;2013年,中文版《打工女孩》在中国面市,再次引发人们对于中国打工女孩的关注。5000多万个中国打工女孩,从熟悉的乡村来到陌生而遥远的城市,体验着不尽完美的迁徙自由,然而这只是她们追求个性自由的开始
  《打工女孩》用纪实的文字回答了许多有关中国打工女孩的现实问题。比如,她们一个月上几天班?能挣多少钱?有没有加班费?几个女孩住在一个房间?她们怎么交朋友?怎么谈恋爱?有什么小秘密?会穿什么样的衣服?会做什么样的发型?怎么对付老板?什么时候会对老板说“NO”?会去做妓女吗?会说谎话吗?想家吗?孤单、寂寞吗?会背哪些伟人的励志名言?怎样在一个狭小的人生通道中实现个人比较宏大的梦想?她们的迁徙自由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有哪些相似的意义?她们是中国社会变动的车轮吗?稍加注意,读者会找到答案。
  打工女孩很普通,但她们也是人--人格平等的人。用平等的态度、真实的描绘、尊重的语言,记录她们的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生旅程,总是能带来感同身受的心灵冲击。
  出去,过与父母不一样的生活,改变命运,是这些打工女孩最初的想法。怎么样改变命运?首先得能养活自己。找一个工作,填饱肚子,通常从工厂中的最低阶层(流水线工人)做起。一旦填饱了肚子,就开始想怎么能多挣点钱,能做个办公室文员或者销售什么的,再就是判断老板是不是一个好人,好老板,多给他干点活,不好的老板,最好能尽快离开他。再后来就是看一看一起来打工的人有啥变化了,是否在技能培训班里学习,是否自己开店了、自己当老板了,找了啥样的男朋友,是否买了车、买了房等等。通过反复比较工资、技能、老板、同事、同乡、朋友,找到自己上升的方向,然后行动,改变命运的日子就到来了。
  从个人纵向发展的角度看,《打工女孩》中的主人公伍春明和吕清敏,确实在慢慢朝上走,获得了阶段性的人生意义。比如,1974年出生,来自湖南的伍春明,1993年到广东东莞打工,到2007年有14年的工作经验,她从一家玩具厂的工人起步,其间差一点被骗到妓院,和老板谈判升到管理层,后来又卖藏药和墓地,做过两次传销,做过记者,还做过建筑材料公司销售员,和男友一起开过建材批发公司,收入从每月100元,到过每月数万元,后来又到每月1200元。
  1986年出生,来自湖北的吕清敏,2003年到东莞打工,到2007年有4年的工作经验,她从一家日本的做液晶显示器的工厂起步,做过电子公司的办公室文员、人力资源部职员,橡胶公司人力资源部职员,一家香港手袋厂的人力资源部职员,一家五金厂的采购部助理、采购员,收入从每月400元到每月1200元,另外还有每月6000-10000元的回扣收入。
  单从伍春明和吕清敏两个人的工作履历中,就可以看到她们人生的起承转合。用《打工女孩》作者张彤禾的话说,她们身上都有一股“在世上闯出一番事业的无畏精神”,她们“离开家,吃苦受累”,“更愿意接受新事物”,她们一切靠自己,创造属于她们自己的新生活。显然,她们在艰辛的打工生活中,努力塑造着属于自己的自由精神。
  如果细究打工女孩命运转换的整个过程,人们会发现许多灰色的生存规则驻扎在周围,有的还向她们的内心深处蔓延。比如,金钱至上、拿回扣、说谎、厚黑学、偷盗、用假身份证、用假学历、用假驾照、随处可见的等级制、粗制滥造的观念等等,都在这些女孩们的生活中被试验过,使用过。在那种环境下,随口说谎、行骗,可以获得即时的好处。用一张假身份证可以找到工作;随口说谎,就可以增添若干年的工作经验,找到稍好点的工作;用60元买一张假大专学历证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拿着假驾照,就开车上街了;用一套“方与圆”的厚黑学就可以卖书、传播一套混淆视听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和看门的保安关系好,就可以从工厂中偷出东西;用行骗的方式,可以赚钱、拿回扣。用书中智通学校邓老师的话说:“太老实的人会被社会淘汰。”就这样,诚信原则的底线一再被下移,早年在学校中接受的那些诚信教育在实践中不堪一击。
  与广东东莞快速崛起的工厂相配套的,是一种残酷的丛林竞争规则。初出家门的打工女孩们,一步入社会,就要被迫学习这套规则,直到应用自如,才能生存下来。在这样的规则中改变命运的女孩们,获得了一些成就感,以至于她们在生活中很难有意识地摆脱这种规则的束缚。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们追求自由的命运,带有一种灰色人生特色。《打工女孩》作者并不想指责这些女孩的生存规则,只是对她们的所作所为报以同情的理解,因为,理想社会的法治规则、诚信原则距离她们生存的现实环境太遥远了。
  作者想说的就是现实,真实的生活,这可能与那些“伟大光荣正确”的定性评价非常不一致,但它是真的。既然是真的,就要考虑它背后的原因。30多年的市场经济熏陶,让中国人认识到钱的重要性,以及挣钱背后的竞争规则。在“笑贫不笑娼”的环境下,能挣到钱,能挣到很多钱的结果,成了许许多多人的人生信条。追求有钱的结果,演变为人人想致富,政府想要GDP和税收,企业想要利润,但是,法治意识、法治规则、权力监督又跟不上,那么,各种令人惊奇的生存手段就层出不穷了。作为生存弱者的打工女孩,能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不与之对抗,以求生存下来。这就是作者对这些打工女孩各种作为的同情与理解
  为了加深这种同情与理解,作者还把以打工女孩为代表的人口迁徙,与其家族在18世纪清朝康熙年间迁徙吉林省相比较,与其父母在20世纪60年代初迁徙美国相比较,与作者自己的四海为家相比较,感受那种“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地方那种孤独漂浮的感觉”,感受那种“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就是和别人失去联系”的苍凉感。
  当然,作者也理解打工女孩开始新生活的快乐和自由,因为个体迁徙的完成常常代表一个新家庭历史的开始。如果这些打工女孩能在城市里扎根下来,毫无疑问,她们为创造属于自己的家庭历史。但是,创造这种历史的难度太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1.6336亿人。其中,根据专家分析,约99%的人在城市没有自己的住房,享受社会保险的人不到20%。由此可见,中国打工族虽然享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之名,一度也被统计在城市化率的可喜数字中,实质上却没有获得中国社会的公平回馈。究其原因,包括城市居民的歧视,收入、住房、教育、社保资源的分配不到位,打工族的公民权利保障不到位,政府权力的扩张和掠夺等等。在历史学者秦晖先生看来,中国打工族的“低人权”现实一直存在,而且至今没有根本改变的政策和行动。所以,对于大多数中国打工女孩来说,要想在可预见的未来在城市中站稳脚跟,创造属于自己的家庭历史,真是一个宏大的梦想。
  难道就没有什么希望了吗?也有希望。这个希望就在于千千万万个打工者获得了自由。有了这个自由,他们就可以给政府、企业和社会施加自己的压力,促使各方帮助其实现自身的权利诉求。《打工女孩》也对此报以乐观的评估:“打工女孩的命运转折点永远是她向老板发难的时候。那一刻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迫使这个世界将她视为一个个体。”打工女孩为何要冒着风险彰显个体意识?因为她在那一刻意识到自己能忍受的极限已经到来,不对老板说NO,就对不住自己的内心。她说NO了,老板才意识到她是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个体,而且是令人不得不尊重的自由个体。随着在城市居住时间的增多,打工女孩会越来越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充满向往,这种向往到达顶点,就会形成现实的推动力量。到那时,政府、企业和社会都不会不尊重她们的向往,而她们的好日子就会加快速度到来。
  另一个例证是,打工女孩的自由意志已经冲击了她们成长的家族传统。本来,家族传统希望她们找一个稳定的工作,稳定地给家里寄钱,几年之后,必须回家找个家乡附近的男人结婚生子,过小日子。但这些女孩进城打工之后,就频繁地换工作,找自己的发展机遇,想尽办法呆在城市里生活,过与父母不一样的生活。那些挣钱多的女孩更是改变了家族权力的控制结构,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可以更自由地决定自己的未来。因为见了世面,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再依靠家里,这些打工女孩可以更自由地恋爱,自由地决定与谁发生关系。就像吕清敏和她姐姐在她们父母面前坚持恋爱自由时所说的那样:“每个人头上都有自己一片天”,“每个人得走自己的路”。面对这样的变化,她们的家族传统已显得破旧不堪,无法理解也无法应对打工女孩的自由选择了。而冲破家族传统的束缚,只是这些打工女孩追求自由发展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而那些束缚她们自由发展的各种力量就会被迫退让,最终各方达到一种平衡。
  此外,《打工女孩》作者张彤禾以自己家族的苦难、奋斗经历,为中国打工女孩开拓视野、伸张自由提供了现实的借鉴。张彤禾是华裔美籍记者,曾供职于《华尔街日报》,也是《纽约客》、《国家地理》等媒体的撰稿人。她以实际倾听者的角度观察中国打工女孩的日常生活,不仅赢得了打工女孩的信任,而且还把打工女孩的真实境遇告诉了世界,并让世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关注打工女孩的命运。打工女孩读了这本书,就会知道自己的故事也有现实的价值,也知道了如何向他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如何赢得他人的尊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打工女 人力资源部 自己当老板 怎么交朋友 液晶显示器 怎么交朋友 电视剧 美国人 中文版 打工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