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2/9/30 王文辉 来源:万方数据
烟草工业企业中动力设备呈现出向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趋势,国家烟草专卖局2009年7月提出“卷烟上水平”的烟草行业发展战略和打造“数字烟草”要求,动力设备作为烟草工业企业的生产基础能源保障,面临一些新的变化和任务,我们探索并实施基于信息化的动力设备管理新模式,提高了设备管理综合效能。 1 动力设备保障任务分析
卷烟工业企业一般均设置有动力能源中心,其职责主要是负责水、电、汽、气、空调等能源供应、通用技术条件保障以及除尘、污水处理等环境保护设施的管理,为卷烟生产提供基础条件和过程保障。烟草工业动力设备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具体要求。
(1)供给即时性。在尽量减少库存、适应定单式的生产形势下,为保证卷烟产品的及时调拨、运输,满足瞬时变化的市场供应,需要随时插单生产,对即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2)连续稳定性。在生产组织不间断时,能够保持连续稳定供应,标准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内,以免影响产品内外在质量,增加烟叶等原料和水、电、汽等能源的消耗。
(3)设备和质量安全性。包含三个方面:①动力设备自身安全;②能源用户的设备安全;③供应能源内在品质的安全,防止卷烟质量事故。
(4)节能环保性。既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通用标准和规范,如粉尘、噪声、污水的排放等;还必须符合卷烟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准则、《卷烟工业企业安全现状评价准则》等烟草行业的标准和规范。
2 烟草工业动力设备管理新模式
2.1 现行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模式
我国现行的设备管理模式有多种:(1)以全寿命周期管理为原则、以点检和预防维修为核心、以TPM为规范化管理基础,对设备实行标准化管理和综合管理。(2)“12345”设备管理模式 。即“一生管理、两个目标、三个基本方针、四项基本任务、五个结合”。(3)以全寿命周期管理为原则的综合管理体系。(4)实行的以点检定修为主导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5)以TPM为主导、结合点检定修和综合管理形成的设备管理模式。
2.2 新模式的内涵及其构建
为提高设备管理水平,通过系统分析烟草工业动力设备保障任务的特点和要求,探索并实施了具有针对性的烟草工业动力设备管理新模式。其具体内涵是:坚持“增强保障、安全稳定、运行可靠、节能高效”的方针,突出发挥信息化基础保障作用,努力推进管理和技术两类创新,系统构建内部全员管理、多元化维修和绩效评价三个设备管理体系,达到提高设备生产保障能力和设备管理综合效能的目的。
(1)发挥信息化基础保障作用
信息化要与设备操作运行、维修保养和管理监督三个层面相结合,录入、积累有关生产、设备、人员、管理等信息,发挥信息运用的统计、分析、指导等保障和改进作用。需要实现的功能有:①设备关键运行参数的数据采集与显示、存储。如温度、压力、流量、水位、运行、启停状态等。②设备运行的报警、连锁、故障等显示和安全功能。③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表等功能,如生产、能耗、故障、配件等信息;④系统程序和运行数据的备份。
(2)推进管理和技术创新
创新重点是以信息化为支撑,围绕设备的工艺质量、生产保证、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高效运行等方面,积极推广应用现代设备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成果。既要推进管理创新,引入新型的管理方法与手段,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要推进技术创新,引进和开发新技术。
(3)构建三个设备管理体系
一是构建以设备连续运行为载体的全员设备管理体系。①开展六源清除活动。包括污染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浪费源、缺陷源和危险源。②优化“5M1E”相关要素。③实施“五环一链”管理。把指标分解、生产组织、运行管理、设备维护及技术革新五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全员设备管理链条。三项活动以开展设备无故障连续活动为载体,制定“5W1H”对策表,全员参与,重在成效。
二是构建以点检定修为主导的设备多元化维修管理体系。具体措施:(1)完善和整合点检、巡检体系。明确点检部位、内容、方法、工具、责任人、周期、标准,掌握设备技术状态。(2)依据事实,强化分析。根据设备运行、故障、点检、润滑、检验、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等事实,完善动力设备故障树和可靠性分析报告,为改进提供实践依据。(3)开展设备维修策略分析和选择工作。包括定期预防性维修、状态维修、可靠性维修、设备大修或项修和故障后维修。(4)实施故障预测、维修、改进闭环控制。不断积累故障排除经验,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理论水平、故障预防和排除能力。
三是构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设备管理绩效评价体系。(1)信息化与管理体系整合相结合。信息化要借鉴和运用诸如质量、安全、环境与职业健康、标准化、清洁生产、越绩效等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重组优化管理流程,建立并持续完善内部设备管理体系。(2)信息化与其它信息系统相结合。包括与ERP、OA以及现场监测系统(如PLC)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集成应用。(3)信息化系统与建立关键绩效指标相结合。信息化贯穿于故障分析、状态监测、可靠性管理、维修周期、配件库存和技术改造等决策分析,建立关键绩效指标KPI等管理评价体系。
3 取得成效
通过设备新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全面提高了设备管理综合管理成效。2010年以来,设备完好率保持在100%,在保障生产、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实施设备技术革新36余项、申报专利2项,完成管理创新成果8项,仅能源消耗一项节约成本8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