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李昆华
3357 0

任治君: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科学基础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粉丝

教授

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403 个
通用积分
1.5256
学术水平
49 点
热心指数
57 点
信用等级
40 点
经验
6799 点
帖子
678
精华
1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7
最后登录
2023-10-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科学基础

任治

作者简介:任治君(1946-),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杰出的留法经济学者。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特别是他的国际价值理论,对卡塞尔的购买力理论的合理性及其科学基础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以下一些结论性意见:利用购买力平价理论确定汇率的方法是,通过两国间一揽子商品价格的对比,来判断其货币兑换的比率,即汇率;相同的商品具有相同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国际价值,劳动生产率在这里起到重要作用;不同国家间的等量商品取得等量货币与同一国内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都与劳动生产率无关。

关键词 购买力平价理论价值理论 劳动生产率

 

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特别是其中的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自20世纪初提出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尽管其中不乏批评甚至是反对意见,但仍被公认为是确定长期汇率(即理论汇率或基础汇率)最为正确的理论。

在赞成购买力平价学说的著述中,分析评述的角度是不完全相同的,有些则完全是相反的。本文试图以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特别是他的国际价值理论为依据,探索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合理性及其科学基础。

 

一、货币购买力的决定因素

卡塞尔购买力平价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由它们所具有的实际购买商品的能力所决定的,而物价水平是货币购买力的表现形式,较高的物价水平表明货币的购买力较低,反过来,较低的物价水平表明货币的购买力较高。由于物价水平的变动是货币购买力变动的反映,因此,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势能够反映汇率变动的趋势,这就是依据购买力平价学说所建立的长期汇率模型。

货币的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以该种货币所表示的物价水平。假定货币供给过多,以该种货币所标识的商品价格就越高,货币的购买力就越低;如果货币供给不足,以该种货币所标识的商品价格就越低,货币的购买力就越强。但是,在各国货币供求都是均衡的条件下,各国货币购买力之间的差异,就只能是源于这些货币所使用的单位的差异,比如美国的货币单位是美元,德国的货币单位是马克,意大利的货币单位是里拉,等等。因此,各国货币购买力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两种情况引起的,一种情况是,在货币供求相等时,这些货币单位的购买力因其单位名称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各国货币的供求经常都是不均衡的,特别是,各国之间的这种非均衡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从而使其购买力出现差异。这后一种情况似乎清楚地表明,货币的购买力与货币的数量密切相关,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以货币数量论为前提的,即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科学基础是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无疑会影响货币的购买力,但它不是货币购买力的决定因素。决定货币购买力的是货币的数量,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一种假象,真正决定货币购买力的是货币的价值。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仅仅是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这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尤其是在割断货币与黄金联系的情况下是很容易理解的。

货币的购买力显示了货币价值的存在,但是,不是货币的购买力决定货币的价值,而是货币的价值决定货币的购买力;货币的价值不是货币本身的价值,而是货币所代表的、以其标价的商品的价值。我们通常所说价格是价值的符号,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只不过是在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决定货币价值的,或者更准确地说,决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的,就是那个商品的价值,就是那个商品背后的、生产那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什么货币数量。当然,我们并不因此否认货币数量的机制,但货币数量所影响的仅仅是物价水平而不是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是货币的购买力水平,而不是货币的购买力本身。货币数量对货币价值和货币购买力的影响,正如不同名称的货币对价格的影响一样。对同一基准揽子标价,一国所用的货币数额会比较多,另一国所用的货币数额会比较少,但它们所表现的国际价值却完全是相等的,因而,不同名称的货币具有不同的价值和不同的购买力。实际上,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没有商品,没有商品交换,货币就会变得一钱不值。的确,在商品供求既定的情况下,货币供求的变动能够使名义汇率偏离由购买力平价关系所确定的理论汇率;同样,在货币供求既定的情况下,商品供求的变动也会使名义汇率偏离由购买力平价关系所确定的理论汇率,尽管这种偏离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是,所有这些情形,都只是一种短期的情形。在长期内,货币的过度供给将为货币的供给不足所抵消,商品的过度供给也会为商品的供给不足所抵消。因此,就长期而言,无论是货币数量还是商品数量,以及其他一些促使名义汇率偏离理论汇率的短期因素,都不可能对理论汇率产生影响,名义汇率只能围绕理论汇率波动,由购买力平价所确定的理论汇率反映着名义汇率反复波动的长期趋势,换句话说,从长期来看,名义汇率是等于理论汇率的。

解释购买力平价学说的货币数量论仅仅是一种表面文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只有货币的存在而没有商品的存在、没有商品价值的存在,货币有什么意义?货币有什么购买力?购买力平价与货币数量有关只是一种表象而非本质,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它们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是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是商品的价值;购买力平价学说真正的理论前提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需要加以强调的是,我们这里谈论的是长期汇率,基础汇率或理论汇率,是长时期内汇率演变的合理趋势;而从长期来看,货币供求的失衡是不存在的,因而货币数量对长期汇率的影响也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来理解购买力平价学说真正的理论前提也就没有什么困难。

汇率是指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马克思的汇率理论表明,“在金属货币流通和纸币、银行券可以按严格比例自由兑换金属货币的情况下,各国都规定了货币的一定的金属含量。如果两国都用黄金作货币,则两国货币的含金量就成为它们比价的基础。如果一国用黄金、一国用白银作货币,则两国货币的比率就是金、银两种金属的价值之比。这样,两种货币的平价就是建立在金属货币自身的价值基础上的,或者说,两种货币的比价就是它们自身价值之比。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纸币或银行券是贵金属货币的价值符号,且与贵金属货币有一定的兑换关系,因此,两国纸币或银行券的比价就是它们所代表的贵金属的价值之比。这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国际货币关系上的延伸。撇开马克思所处的金本位制时代,马克思的汇率理论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是:货币间的比价的基础是两国货币自身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何泽荣,邹宏元.国际金融原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120-121)因此,兑换比率虽然是一种货币数量关系,但这种货币数量关系之所以能够存在,或者说,不同货币之所以能够彼此兑换,那纯粹是因为它们各自都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就如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凝结一样。因此,购买力平价学说主张依据货币所具有的实际购买力来确定汇率,在本质上就是主张以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来确定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这是十分科学、合理的。长期汇率模型也表明,虽然汇率的变动趋势与相对物价水平的变动趋势有关,但我们知道,价格只是价值的符号,无论价格怎样变动,它都是围绕价值进行的,因此,长期汇率模型或者说购买力平价学说本身就表现出了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购买力平价学说与劳动生产率

购买力平价学说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有无关系?如果有关系,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购买力平价学说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就是购买力平价学说的科学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乎所有有关购买力平价学说的评述都涉及到了购买力平价学说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且普遍认为忽略了劳动生产率对汇率的影响是购买力平价学说的局限性之一。例如,陈岱孙、厉以宁两位经济学家在涉及购买力平价学说的局限性时就曾说过,“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否符合马克思国际价值论的要求? 应当指出,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所论述的是不同国家在不同生产率水平基础上生产同一种商品所具有的统一价值,由于劳动生产率变化,会使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水平发生变化,从而会影响各国汇率的变化。而购买力平价理论只注意货币数量变化对两国相对价格水平的影响。例如,它讨论的是两个国家绝对价格水平的比较,或者在两国生产率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讨论物价指数变化对汇率的影响。即使是成本平价,也是假定两国生产率比率是不变的或中性的。因此,购买力理论并不涉及劳动生产率变化对汇率的影响。如果把劳动生产率对汇率的影响考虑进去,购买力平价就不成其为购买力平价了。”(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191.)

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及其后卡塞尔所处的时代,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几乎都是不可能的,即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素的国际流动性仍然较差。我们知道,在生产要素不流动的情况下,在国际上不存在形成国民价值时所需要的那种条件的情况下,会出现一种国际价值,它以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来衡量,从而与国民价值相区别:国民价值能够演化为生产价格,而国际价值却不能演化为国际生产价格。因为生产价格的形成需要一个基本条件:自由竞争,其核心含义是生产要素在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从而使得等量资本只能取得等量利润;在国际上却没有这个条件,即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的自由流动,因而,在国际上,只有等量商品取得等量价值的货币(即如果用同一种货币标价,不同国家等量商品的价格是相同的,这正是购买力平价理论),而没有等量资本取得等量价值的利润。

在一个国家内部,尽管不同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是不相同的,但要素收益会趋于均等化,因为,如果要素收益存在差异,要素就会从低收益部门流向高收益部门。要素的竞争性流动虽然不会引起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均等化,但必然会导致各部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相等,各部门之间只能是一个人的劳动同一个人的劳动相交换,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只能说明在单位时间里创造了更多的使用价值,而不是更多的价值,最终是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这里,等量资本可以取得等量利润,之所以与劳动生产率无关,是因为在单位时间里,劳动生产率只与商品数量有关,与价值总量无关,而只是在单位商品里,劳动生产率才与价值量有关。在这里,各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作用),因竞争而被抹掉了。

在国际上,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当然是不相同的。这种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由于要素竞争性的国际流动受阻,因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被认为单位时间里不仅创造了更多的使用价值,而且也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从而一个人的劳动可以同其他国家两个或更多人的劳动相交换,等量资本可以取得不等量的利润。由此,我们也许可以懂得,在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并不必然表现为单位产品价值的下降或价格的下降,而是表现为更多的收入(自然,这是从总体上来讲的,即相对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国家的收入水平,虽然在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财富收入分配愈益不公,贫富差距也日益扩大)。这正如马克思所说,“投在对外贸易上的资本能提供较高的利润率,首先因为这里是和生产条件较为不利的其他国家所生产的商品进行竞争,所以,比较发达的国家高于商品的价值出售自己的商品,虽然比它的竞争国卖得便宜。只要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劳动在这里作为比重较高的劳动来实现,利润率就会提高,因为这种劳动没有被作为质量较高的劳动来支付报酬,却被作为质量较高的劳动来出售。对有商品输入和输出的国家来说,同样的情况也都可能发生;就是说,这种国家所付出的实物形式的物化劳动多于它所得到的,但是它由此得到的商品比它自己所能生产的更便宜”。(马克思.资本论[M].第3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64-265.)

国际交换中等量商品取得等量货币,所以这样,是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虽然被认为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但也创造了更多的使用价值,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可以同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前一样不发生什么变化。假如世界一家,假如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完全自由的,后进国家的一基准揽子商品就可以与先进国家的几基准揽子商品等值,而不是一揽子与一揽子等值。等量商品取得等量货币,看起来也与劳动生产率无关,因为在这里,劳动生产率的国别差异(的作用)被垄断或自然垄断抹掉了。

其实,陈岱孙、厉以宁两位经济学家也认为,“购买力平价理论实际上是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这个层次上去分析汇率的决定的,这就抓住了汇率决定的主要方面,因而其方向是对的”(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191.);但他们接着又说,“所谓购买力平价理论符合劳动价值论的说法,不能成立”(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191.),这就有些自相矛盾了。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商品流通的国内领域同它们普遍的世界市场领域是分开的,因此,价值规律在两个领域中的作用既是有联系又是相区别的,这个区别就是,在国内市场上,商品交换一般都是等量劳动的交换,而在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换一般都是不等量劳动的交换,或不平等的交换。

(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28.)之所以如此,那是由于各国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差异,但这个不等量劳动的交换却是符合国际价值的等价交换。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在国际市场上表现为不等量劳动的交换,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越大,国际市场上不等量劳动的交换就越严重。恰恰是在这一点上,购买力平价理论无需顾及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商品国民价值的影响,无需顾及各国单位商品国民价值的不同,无需顾及等量劳动的交换,而认为在世界市场上等量商品具有等量价值,在国际交换中等量商品只能取得等量货币,这正好反映了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的基本思想。

如果认为,在长期汇率模型中没有劳动生产率这个变量,就不符合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这多半是一种误解。还有经济学家认为,从“货币的价值原理看,若不考虑通货膨胀的话,汇率的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变化。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论道:‘一个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越发达,那里的国民劳动的强度和生产率就越超过国际水平。因此,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同种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国际价值,从而表现为不同的价格,即表现为按各自的国际价值而不同的货币额。’这段话就精辟地表达了上述劳动生产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许少强.外汇理论与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74.)与作者的看法相反,马克思的这段话并不是“表达了上述劳动生产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这里所要阐述的不是劳动生产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而是不同国家的劳动生产率与统一的国际价值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国家能够创造出比那些仅有较低劳动生产率的国家更多的国际价值;而且,马克思在这里谈到的是国际价值和价格的总量问题,而汇率却是个量问题。

实际上,在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战前基本如此),在劳动生产力非均衡发展和货币供求均衡的前提下,长期汇率的确定不仅不会“归根结底取决于两国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且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毫无关系。长期汇率取决于货币的购买力,而货币的购买力取决于货币本身所代表的价值,这句话可简化为:长期汇率仅仅取决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不过,这个价值绝不是国民价值,而是国际价值。用不同国家的货币来标价,一基准揽子商品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货币额,但无论这些是哪个国家的货币,也无论其数额是多少,它们所代表的国际价值的量却是相等的,而货币的兑换率就是根据这个相等的国际价值或同一价格来确定的。一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较高,只不过说明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多生产了几揽子商品,但显然,汇率只与其中的一揽子商品有关,而与几揽子商品无关,或者说,只与其中一揽子商品的价格有关,而与几揽子商品的总价格即总价值无关,也就是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无关。

 

三、结束语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下面几个结论性的意见。当然,这些结论性意见也需要一些前提条件,比如,生产要素缺乏流动性;这里仅仅涉及长期汇率;既然是长期,货币的供求也应该是均衡的;等等。

首先,利用购买力平价理论来确定汇率的理论逻辑是,不论以什么货币来标价,或者说,不论其价格高低如何,一国一基准揽子商品的价值与它国一基准揽子商品的价值都是相等的。正因为如此,通过两国之间的一揽子商品价格的对比,就可以判断其货币兑换的比率,也就是汇率。

其次,相同的商品具有相同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国际价值。劳动生产率在这里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这个作用只是: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在单位时间里被认为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从而使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可以以较少的劳动交换劳动生产率较低国家的较多的劳动。这里的一揽子商品同另一揽子商品相交换(假如可以交换的话),虽然是不等量劳动的交换,但属于等价交换;不过,这个价,不是国民价值,而是国际价值。正由于此,不同国家的等量商品可以取得等量货币(如果用同一种货币来标价),但等量资本却不可以取得等量利润。显然,这是一种自然垄断:由于国界的存在,由于国家民族利益的存在,由于国民经济的孤立性,生产要素难以自由流动,自由竞争是不可能存在的。

最后,不同国家之间的等量商品取得等量货币与同一国内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这两者都与劳动生产率无关。一国内部,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是竞争使然,竞争抹掉了各部门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不同国家之间,等量商品取得等量货币,是垄断使然,垄断抹掉了劳动生产率的国别差异。

从总体上看,无论人们如何认为,也不管卡塞尔怎么说,购买力平价理论所抛弃的,并不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恰恰是被视为其基础的货币数量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包括其国际价值学说,是购买力平价学说的科学基础。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 of th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Theory

Ren Zhiju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ationality of Casell’s purchase power parity theory and its scientific foundation, provides some reasoned opinions.

Key Word Purchase power parity theory Value theory Labor productivit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 任治君 购买力 Productivity Rationality 理论 基础 科学 购买力 任治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