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ockingup
6725 14

[宏观经济指标] [原创]利率还是货币供给量?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本科生

2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9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853 点
帖子
50
精华
0
在线时间
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20
最后登录
2014-5-5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央行进行宏观调控实行货币政策时既可以控制利率又可以货币供给量,但两者不能同时控制,那么控制这两个指标时产生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吗? 为什么90年全球出现通胀回落态势的背景下,货币供给量的与物价的关系会减弱。 到底调整利率更能控制通胀呢,还是调整货币供给量对控制通胀更有效呢?请高手指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 供给量 宏观调控 高手指点 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

沙发
danel6988 发表于 2007-11-22 13: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央行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通过调整总需求进而来实现一定的产出和通胀目标,而经验研究表明,影响总需求更有效的途径是间接机制,即通过利率的变动来作用于消费和投资,而非直接机制(财富效应或实际余额效益)。

  因此,在选用货币政策工具时,即使采用控制货币供应量,其基本传导途径也是通过货币供给→利率→总需求,因此相对于直接调控利率,其过程更为繁琐,何况“货币供给→利率”这一过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都选用利率作为政策工具或者说操作目标的主要原因了。

[I]In a time where the sun descends alone I ran a long long way from home to find a heart that\'s made of stone I will try I just need a little time to get your face right out of my mind to see the world through different eyes [/I]

使用道具

藤椅
danel6988 发表于 2007-11-22 13: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这篇文章“A Price Target for U.S. Monetary Policy?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with Money Growth Targets”

 

176075.pdf (1.18 MB)
[I]In a time where the sun descends alone I ran a long long way from home to find a heart that\'s made of stone I will try I just need a little time to get your face right out of my mind to see the world through different eyes [/I]

使用道具

板凳
danel6988 发表于 2007-11-22 13:5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The first section presents evidence documenting that the Federal Reserve did-for a while-genuinely use its money growth targets to conduct monetary policy, but eventually came to ignore the targets,even though the legislation calling for their use remained (and stillremains) in force.

The second section shows that the abandonment of money growth targets was a sensible response on the Federal Reserve's part to the collapse of prior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ney and either output or prices.

The third section poses the question why these empirical money-output and money-price relationships disintegrated as they did, suggesting four different hypotheses with sharply differing policy implications.

The fourth section exploits a more structured analysis to test the three of these four hypotheses that cannot be immediately rejected by mere inspection of the relevant data. To anticipate, the evidence points mostly toward increased instability of money demand as the main reason why observed money growth lost its predictive content with respect to fluctuations of either output or prices, and therefore why targeting money growth became untenable as a way of conducting monetary policy.

The final section uses these conclusions to draw lessons about the likely usefulness of the current proposal to direct the Federal Reserve to follow a price stability target.

[I]In a time where the sun descends alone I ran a long long way from home to find a heart that\'s made of stone I will try I just need a little time to get your face right out of my mind to see the world through different eyes [/I]

使用道具

报纸
cainncq 发表于 2007-11-22 21: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就我国的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而言,操作目标是银行的超额储备,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存款准备金率和近两年最常用的央行票据等等;中介目标为货币供应量即M2,最终目标即货币政策的所指向的最终结果,按《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是“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目前利率工具的传导机制还不健全,央行调整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其实只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而已。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在我国,一个是政策工具,一个是政策目标,将他们混为一谈就是错误的。

与我们央行对应的美联储则不同,联邦基金利率是美联储政策操作的目标而不是工具,联储公布的联邦基金利率实际是其向公众传递的一种信号,即联储希望货币市场利率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如果偏离这个水平,联储就将动用公开市场操作来吞吐货币,将利率稳定在其所公布的水平上。在那样一个成熟的市场上,基本上金融市场主体都已自觉地将联储的基金利率作为其行为指南,因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不但成本低得多,而且也有效得多。

所以,到底以利率还是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要根据不同经济体的金融发展水平和央行的地位而定。90年后,新的交易工具的不断出现,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难度不断加大,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基本被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央行所抛弃了,那是金融深化的必然结果。

呵呵,这一话题,很希望继续跟楼主探讨下去。

使用道具

地板
danel6988 发表于 2007-11-22 23:2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ainncq在2007-11-22 21:07:00的发言: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就我国的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而言,操作目标是银行的超额储备,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存款准备金率和近两年最常用的央行票据等等;中介目标为货币供应量即M2,最终目标即货币政策的所指向的最终结果,按《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是“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目前利率工具的传导机制还不健全,央行调整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其实只是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而已。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在我国,一个是政策工具,一个是政策目标,将他们混为一谈就是错误的。

  请问:货币供应量影响产出和通胀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无论在美联储的操作目标还是中介目标里,都已经没有任何一类货币总量指标的影子。而在我国应当更是如此,一方面,在金融体制转轨过程中,公众的货币需求非常不稳定;另一方面,我国中央银行对于货币总量的可控性非常之弱,其中有外汇占款带来的外部冲击,更因为难以控制各地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导致基础货币难以控制、货币乘数难于捉摸。因此,早在2001年的《经济研究》上中国人民银行的夏斌就发表了《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夏斌、廖强,经济研究2001年第8期。

  因此,在我国近年来用的较多也相对有效的政策工具或者说操作目标变量是一年期的存贷款利率,而公开市场操作或变动准备金率只是在被动地冲销外汇占款。具体参见:《我国近年利率政策的效果分析》谢平、袁沁吾攵,金融研究2003年第5期。

  在传导机制方面,正如我前面的帖子谈到的,在一个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任何货币存量的调整都是为了去实现一定的利率目标,进而通过利率来影响最终的产出和通胀目标,千万不能弄反了。

  在我国,由于利率受到管制,央行可以直接调节,但利率的调整绝对不是为了去适应某个货币供应量目标的,而是去直接作用于总需求的。你也可以想象为什么我国现阶段不能放弃对利率的管制了。

[I]In a time where the sun descends alone I ran a long long way from home to find a heart that\'s made of stone I will try I just need a little time to get your face right out of my mind to see the world through different eyes [/I]

使用道具

7
danel6988 发表于 2007-11-22 23: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ainncq在2007-11-22 21:07:00的发言:

与我们央行对应的美联储则不同,联邦基金利率是美联储政策操作的目标而不是工具,联储公布的联邦基金利率实际是其向公众传递的一种信号,即联储希望货币市场利率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如果偏离这个水平,联储就将动用公开市场操作来吞吐货币,将利率稳定在其所公布的水平上。在那样一个成熟的市场上,基本上金融市场主体都已自觉地将联储的基金利率作为其行为指南,因此,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操作不但成本低得多,而且也有效得多。

  确切的讲,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变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准备金供给,来实现某一联邦基金利率目标,进而再通过利率期限结构来影响其它各长期利率,最终影响真实经济行为。

[I]In a time where the sun descends alone I ran a long long way from home to find a heart that\'s made of stone I will try I just need a little time to get your face right out of my mind to see the world through different eyes [/I]

使用道具

8
cainncq 发表于 2007-11-22 23: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你说的更具体。理论上是这样。但无限次重复博弈的结果,现在的经济主体几乎不用等到现实的市场货币资金供给发生改变时才行动,只要看到联储的政策信号就先行调解行为了。所以,每当美联储升息时,美股并不是下跌的,往往是市场先消化了利空,到真的政策出台时,市场却波澜不惊,甚至“利空出尽成利好”。

所以我说,人家的调控成本低得多,但却有效得多。

使用道具

9
cainncq 发表于 2007-11-22 23:5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danel6988在2007-11-22 23:27:00的发言:

  请问:货币供应量影响产出和通胀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无论在美联储的操作目标还是中介目标里,都已经没有任何一类货币总量指标的影子。而在我国应当更是如此,一方面,在金融体制转轨过程中,公众的货币需求非常不稳定;另一方面,我国中央银行对于货币总量的可控性非常之弱,其中有外汇占款带来的外部冲击,更因为难以控制各地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导致基础货币难以控制、货币乘数难于捉摸。因此,早在2001年的《经济研究》上中国人民银行的夏斌就发表了《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夏斌、廖强,经济研究2001年第8期。

  因此,在我国近年来用的较多也相对有效的政策工具或者说操作目标变量是一年期的存贷款利率,而公开市场操作或变动准备金率只是在被动地冲销外汇占款。具体参见:《我国近年利率政策的效果分析》谢平、袁沁吾攵,金融研究2003年第5期。

  在传导机制方面,正如我前面的帖子谈到的,在一个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任何货币存量的调整都是为了去实现一定的利率目标,进而通过利率来影响最终的产出和通胀目标,千万不能弄反了。

  在我国,由于利率受到管制,央行可以直接调节,但利率的调整绝对不是为了去适应某个货币供应量目标的,而是去直接作用于总需求的。你也可以想象为什么我国现阶段不能放弃对利率的管制了。

嗯,这里你说的很好。因为我还没有进一步阐述,我们的利率工具与真正货币政策要求的是完全不适应的,可以说甚至是背道而驰。我们的存贷款利率是经济主体的当期交易价格,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本质上是一种行政调控,现在的利率政策几乎与最低限价无异。

你说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任何货币存量的调整都是为了实现利率目标,这当然逻辑上正确。但现实是,我们的利率市场化了吗?呵呵~~~我们曾有过银行间市场的CHIBOR利率,但根本起不到基金利率的作用;现在有了Shibor,也才刚刚起步而已,还只是试点阶段。到明年,贴现利率才会实现根据Shibor加点。市场化?任重道远啊

太晚了,很多观点来不及表述了。基本上,我们共识多于分歧。我更侧重于央行政策本身的实证方面。兄台引用过的夏斌、谢平等的文章,应该有其道理,但也只是一家之言。目前央行的中介目标还是货币供应量,这一点千万别过于乐观而异想天开,看清楚,夏斌也只是认为应该,而并非现实已经放弃货币供应量。不妨告诉你,央行货政司和调统司每个月关注的,无非就是超储率、M2和信贷增量等指标,央行今年9次上调准备金率、5次加息,其根据就是这三个指标。我就是干这个的。所以,其实,央行加息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信贷投放,所以你可以注意到央行今年改变了按期限阶梯式的加息方式,以免中长期贷款利差更大而助长银行的放贷冲动。小弟在央行供职,对此是深有感触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3 0:12:19编辑过]

使用道具

10
danel6988 发表于 2007-11-23 00: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ainncq在2007-11-22 23:58:00的发言:

嗯,这里你说的很好。因为我还没有进一步阐述,我们的利率工具与真正货币政策要求的是完全不适应的,可以说甚至是背道而驰。我们的存贷款利率是经济主体的当期交易价格,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本质上是一种行政调控,现在的利率政策几乎与最低限价无异。

你说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任何货币存量的调整都是为了实现利率目标,这当然逻辑上正确。但现实是,我们的利率市场化了吗?呵呵~~~我们曾有过银行间市场的CHIBOR利率,但根本起不到基金利率的作用;现在有了Shibor,也才刚刚起步而已,还只是试点阶段。到明年,贴现利率才会实现根据Shibor加点。市场化?任重道远啊

其实,央行加息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信贷投放,所以你可以注意到央行今年改变了按期限阶梯式的加息方式,以免中长期贷款利差更大而助长银行的放贷冲动。小弟在央行供职,对此是深有感触的。

  真正影响总需求的是长期实际利率,在美国因为金融市场的完善,利率期限结构较完美,通过调节联邦基金利率即可影响长期利率。而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虽然放开,但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影响信贷的长期利率,也就是受管制的一年期存贷利率,之所以不敢放开,其中的部分原因也在于利率期限结构在我国并不完美。

  央行加息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抑制信贷,但并不是为了实现某种货币总量的目标,恐怕更多的是为了直接抑制投资和总需求。

[I]In a time where the sun descends alone I ran a long long way from home to find a heart that\'s made of stone I will try I just need a little time to get your face right out of my mind to see the world through different eyes [/I]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