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07年即将翻过最后的几页。这一年,中国教育一如既往,呈现出一幅热闹喧嚣的景象;这一年,中国教育又不同以往,一系列教育公共政策的发布和落实,让2007成为未来中国教育史必然要浓墨重彩加以书写的年份。<p> 2007,那些响彻世界的高层声音会被铭记。</p><p> 教师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三个优先”掷地有声,既昭示了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执政理念,也显示了政府强化教育公共服务的决心和气魄。</p><p> 2007,那些惠及民生的教育政策会被铭记。</p><p> 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每年投入500亿元实施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国财政新增470亿元用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项项政策、一串串数字,正在着力践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郑重承诺。</p><p> 2007,那些如期实现的教育愿景会被铭记。</p><p> 春季开学,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全部免除,我国义务教育在经历多年“收费教育”后,终于在农村名副其实。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基本完成,四年的“攻坚”历程深刻诠释了什么是“穷人教育学”。</p><p> “再穷不能穷教育”正走下墙来,这是2007年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一篇报道的标题,岁末回望,我们发现这句话是对2007年中国教育的最好概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慷慨,中国教育正在逐步走出多年来的短缺困境。</p><p> 然而,当教育投入等外部问题逐步解决以后,教育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却根深蒂固。而且,在“外患”解除之后,“内忧”就尤为醒目。</p><p> 2007年,以吉林大学为典型样本,高校债务问题成为社会焦点。在陷入债务危局的同时,大学也陷入了一场精神危局:学术与行政的矛盾冲突增多,大学“行政化”成为这一年教育的热门话题;学术泡沫依然在膨胀,学术违规事件不断曝出;人才培养质量一再遭到用人单位指责,学历与就业率倒挂成为最新流行词汇。</p><p> 2007年,尽管各地都在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但择校热并没有降温的迹象。教育鸿沟依然横亘在城乡之间,软件的差距让乡下的孩子还是纷纷往城里涌,百人大课堂在城镇学校司空见惯。中小学生依然背负着沉重的学业负担,在十七大的新闻发布会上,小记者质问教育部部长,“为什么我们的书包还那么重?”“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多睡一会儿?”</p><p> 2007年,对高考恢复30周年的纪念轰轰烈烈,成为本年度的教育盛事。在这场纪念的狂欢中,虽也有对高考制度利弊得失的冷静思考,但是,高考如何改革仍然是一道待解的难题。</p><p> 在2007的教育舞台上,出现了一些令人或振奋或忧虑或迷茫的面孔,发出了一些令人或感动或愤怒或诧异的声音,透过这些面孔和声音,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机勃勃又纷乱嘈杂的教育生态:</p><p> 一方面,有的城市一举把所有的代课教师都转为公办,另一方面,有的城市还在斥巨资扩建重点高中;一方面,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爆局面,另一方面,教育部部长公开批评中职招生靠回扣争夺生源的不正常竞争;一方面,象牙塔里师生纷纷发出高校师生关系渐行渐远的感慨;另一方面,贺宝根教授为救学生献出生命的壮举又震撼人心。</p><p> 今天的中国教育正在经历着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我们试图记录下2007年的教育生态,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教育内部。因为我们知道,比起外部环境的改善,提升教育质量的任务更为艰巨。而且,在政府不断加大投入之后,如果依旧办不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再也不能将“投入不足”当成推卸责任的理由。</p><p> 令人欣喜的是,在2008年到来之前,教育部门连续传出要改革创新的声音。这让我们满怀期待,在走出投入、资源的短缺困境后,中国教育在2008会呈现精彩的自我奋进。</p><p align="right"> (责任编辑 程荣)</p>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