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houdh
1226 0

价值的进化过程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6粉丝

仇老师

教授

9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988 个
通用积分
4.0545
学术水平
177 点
热心指数
166 点
信用等级
133 点
经验
29308 点
帖子
803
精华
0
在线时间
10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
最后登录
2020-4-1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价值是生命机体得以维护和发展的动力源,生命的进化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发展过程,因此价值不是天生就存在的,也不是一夜之间突然产生的,而是伴随着生命的进化而进化,价值的进化是一个从低级价值到高级价值、从简单价值到复杂价值的逐渐发展过程。也就是说,不只是人类拥有价值,所有低等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细菌)都拥有价值,只是低等的生物拥有低等的价值形式,而人类拥有高等的价值形式,而且人类所有高等的价值形式都是从低等的价值形式逐渐进化而来。

统一价值论认为,价值是“广义有序化能量”,或者说,价值是直接或间接的有序化能量。价值起源于能量,是能量的有序化表现形式,生物的价值进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从“无机无序化能量”向“有机有序化能量”的发展

原核生物(包括古细菌)主要有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原核生物种类虽不甚多,但其生态分布却极其广泛,生理性能也极其庞杂。有的种类能在饱和的盐溶液中生活;有的却能在蒸馏水中生存;有的能在0下繁殖;有的却以70为最适温度;有的是完全的无机化能营养菌,以二氧化碳为唯一碳源;有的却只能在活细胞内生存。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中,有的放氧,有的不放氧;有的能在pH为10以上的环境中生存,有的只能在pH为1左右的环境中生活;有的只能在充足供应氧气的环境中生存,而另外一些细菌却对氧的毒害作用极其敏感;有的可利用无机态氮,有的却需要有机氮才能生长;还有的能利用分子态氮作为唯一的氮源等。

    也就是说,许多原核生物能够在极端环境中生活,并通过分解或合成无机物(如硫化物、氧化物等)来获取能量,即将无机无序化能量转化为有机有序化能量;有些原核生物(如蓝细菌)能够通过其中所含的叶绿素和藻蓝素产生光合作用,从而将光能(即无机无序化能量)转化为有机有序化能量;也有些能够通过腐生的方式,利用已经废弃的有机物中所含的有机无序化能量转化为有机有序化能量。

总之,原核生物的形成,使生物体实现了从“无机无序化能量”向“有机有序化能量”的发展。

    二、从“有机无序化能量”向“有机有序化能量”的发展

原生生物是最简单的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根本性区别是前者的细胞内含有细胞核,许多真核细胞中还含有其它细胞器,如溶酶体、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原生生物主要是指单细胞的真核生物以及没有组织分工的多细胞真核生物,主要包括藻类、原生菌类和原生动物。

    原生生物通常进行三个方面的能量有序化转化:一是,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从而实现从无机无序化能量(即光能)向有机有序化能量的转化,如藻类;二是通过腐生方式将废弃的有机物转化为生物自身机体的有机物,从而实现从有机无序化能量向有机有序化能量的转化,如原生菌类;三是通过寄生方式或掠食方式,将宿主或被掠食者的有机能量转化生物自身机体的有机能量,从而实现从有机无序化能量向有机有序化能量的转化(相对于寄生者或掠食者而言,宿主或被掠食者的有机有序化能量就是有机无序化能量),如原生动物。

总之,原生生物的形成,使生物体实现了从“有机无序化能量”向“有机有序化能量”的发展。

    三、从“有机有序化能量”向“环境要素价值”的发展

简单多细胞生物(如海绵体)的形成,实现了拥有不同类型生物功能的细胞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有效地提高了生物体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随着细胞的进一步发展,许多细胞进化出不同类型的生物功能:有些细胞进化出消化功能,有些细胞进化出运动功能,有些细胞进化出呼吸功能(包括非氧呼吸或缺氧呼吸),有些细胞进化出生殖功能,有些细胞进化出隔热功能,有些细胞进化出吸水功能,有些细胞进化出能量传送功能,等等。多种不同生物功能的细胞组成一个新的生物体,并通过分工与合作,使生物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例如,皮肤细胞的隔热功能使生物体能够在更热或更冷的环境中生存;有些细胞的无氧呼吸功能与有氧呼吸功能,使生物体能够在缺氧或有氧的环境中生存;有些细胞的吸水功能,使生物体能够在缺水的环境中生存;有些细胞的运动功能,使生物体能够在大的空间中生存;有些细胞的消化功能,使生物体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消化食物。也就是说,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实现分工与合作,就可以使生物体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环境要素(如水份、空气、温度等)变动范围下进行生存。

然而,无论具有何种功能的细胞,在提供生物功能的同时,必须消耗生物体内一定数量的有机有序化能量。也就是说,具有不同生物功能的细胞,使生物体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如水份、空气、温度等)的生存,从而实现体内的有机有序化能量向各种环境要素价值的转化和发展。

总之,简单多细胞生物(如海绵体)的形成,使生物体实现了从“有机有序化能量”向“环境要素价值”的发展。

    四、从“单形态价值”向“多形态价值”的发展

感觉器官(如腔肠动物)的形成,实现了生物体对于多种不同形态价值的识别。

感觉器官的客观目的在于使动物能够更准确、更及时地辨别事物外部的各种物理化学特征,从而使生物能够更准确、更及时地分辨出不同形态的事物。由于事物所有特性中最为重要的特性就是价值特性,因此感觉器官从表面上来看是为了识别事物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但实际上就是为了识别事物不同形态的价值特性。不同类型的感觉器官,往往通过不同性质的生物机制来感受不同类型的物理化学刺激信号,从而使生物体能够识别出拥有不同物理化学特征的事物,从而达到识别不同形态价值的客观目的。生物的进化水平越高,感觉器官的种类就越多,就能够识别更多形态的价值。

总之,感觉器官的形成,使生物体实现了从“单形态价值”向“多形态价值”的发展。

    五、从“独立性价值”向“关联性价值”的发展

认知器官或分析器官(扁形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形成,实现了生物体对于不同形态价值之间关联特性的识别。中枢神经或神经节是最低级的认知器官。

通常情况下,每一种类型的感觉器官只能识别一种类型的、相对独立的刺激信号,因而只能识别某一种独立性价值。多种类型感觉器官可以识别多种类型的、相对独立的刺激信号,因而可以识别多种形态的独立性价值。认知器官或分析器官的形成,使生物能够对多种类型感觉器官所传送的刺激信号进行分析和综合,就可以识别出不同刺激信号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时间关系、空间关系、声乐关系、逻辑关系及其综合关系),从而识别出不同事物之间各种物理化学特征的相互关系。认知器官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器官,它是在感觉器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众多感觉器官所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感觉、识别和分析。

由于事物所有特性中最为重要的特性就是价值特性,因此认知器官(如中枢神经或神经节)从表面上来看是为了识别不同事物之间各种物理化学特征的相互关系,但实际上就是为了识别不同事物之间价值特性的相互关系。由此可见,感觉器官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独立性价值,而认知器官(或分析器官)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关联性价值。生物的进化水平越高,认知器官就越复杂,对于关联性价值的识别就越丰富、越精确、越及时、越深刻,就能够识别更多类别的关联性价值。

总之,认知器官的形成,使生物体实现了从“独立性价值”向“关联性价值”的发展。

    六、从“无计量价值”向“可计量价值”的发展

评价器官(旧哺乳类动物)的形成,实现了生物体对于不同量度价值的计算。大脑的边缘系统是最基本的评价器官。

事物的价值关联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价值关联的类别与价值关联的程度。其中,价值关联的类别主要有价值时间关联、价值空间关联、价值声乐关联、价值逻辑关联等四大类;价值关联的程度主要有价值关联的规模性、价值关联的强度性、价值关联的持久性、价值关联的范围性、价值关联的稳定性等五个方面。然而,认知器官主要侧重于识别事物关联或价值关联的类别,而对于事物关联或价值关联的程度的识别则是非常微弱的。随着生物的不断进化,生物体的内部结构不断趋于复杂化,生物体的外部环境不断趋于复杂化、动态化和多样化,仅仅识别价值关联的类别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生物体对于事物关联或价值关联的程度的识别显得越来越重要,从而逐渐进化出一种更加复杂的认知器官:大脑边缘系统,用以准确而及时地识别事物关联或价值关联的程度,从而实现对于价值规模(价值量或价值率)的准确计算。这种特殊的认知器官(即大脑边缘系统)就是评价器官。

评价器官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器官,它是在认知器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认知器官所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感觉、识别和分析。生物的进化水平越高,评价器官就越复杂,对于价值规模的识别和计算就越丰富、越精确、越及时、越深刻。

对于价值规模的计算又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一是价值规模的正负方向判断,二是价值规模的大小计算。大脑边缘系统由边缘叶和相关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边缘叶主要为胼胝体、海马、海马旁回、钩及距状回,皮质下结构包括杏仁体、隔核、下丘脑、背侧丘脑的前核及中脑被盖的一些结构。其中,杏仁体的基本功能主要用于识别价值规模的正负方向(即正的价值使生物体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负向价值使生物体产生痛苦的情感体验);海马的基本功能主要用于短期记忆,以配合杏仁体的价值方向识别工作;边缘系统的其它部分的基本功能主要用于识别价值规模的大小;大脑边缘系统对于价值方向的识别情况和价值大小的识别情况,通过脑干的网状结构传送到大脑皮层的相对区域,以完成价值计算的基本功能。

总之,大脑边缘系统的出现,使生物体实现了从“无计量价值”向“可计量价值”的发展。

    七、从“低层次价值”向“高层次价值”的发展

意志器官的形成,实现了灵长类动物(即新哺乳类动物或灵长类动物)对于自身行为的价值计算,大脑皮层(新皮层)是最基本的意志器官。

事物的价值作用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事物对于生物体的价值作用,主要通过事物对于生物体的价值规模(即事物的价值量或价值率)来体现;另一方面是生物体对于事物的价值反作用,主要通过生物体的行为价值规模(即行为的价值量或价值率)来体现。然而,评价器官主要侧重于计算事物对于生物体的价值规模,而难以计算生物体自身行为对于外部事物反作用的价值规模。随着生物的不断进化,生物体与外部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越来越密切,仅仅计算外部事物对于生物体的价值规模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而准确而及时地计算出生物体自身行为的价值规模显得越来越重要,从而逐渐进化出一种更加复杂的评价器官:大脑皮层(新皮层),用以准确而及时地识别自身行为的价值规模,从而实现对于自身行为价值规模(价值量或价值率)的准确计算。这种特殊的评价器官(即大脑皮层)就是意志器官。意志器官是一种特殊的评价器官,它是在评价器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评价器官所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感觉、识别和分析。生物的进化水平越高,意志器官就越复杂,对于自身行为价值规模的识别和计算就越丰富、越精确、越及时、越深刻。

人类行为的实施必须遵循“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准确而全面地了解与该行为模式所有相关事物的价值关联类型及价值规模;二是,根据第一条所提供的数据,准确而计算该行为模式的价值规模(价值量或价值率);三是,根据第二条所计算出来的结果,按照“最大价值率的法则”,优先激发或实施具有最大价值率的行为模式,优先屏蔽或抑制具有最小价值率的行为模式。由此可见,行为模式的价值规模在根本上决定着人对于该行为模式的基本态度,决定着该行为模式能否实施的基本命运。

大脑皮层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感觉区,大脑中央后回为躯体感觉区,枕极和矩状裂周围皮层为视觉区,颞横回为听觉区;二是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三是联合区,额叶皮层大部以及顶、枕和颞叶皮层的其他部分。其中,联合区不直接同感觉过程和运动过程相联系,它的主要功能是整合来自各感觉通道的信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储存,支配和组织人的言语与思维,规划和调整人的各种行为,确保人的行为积极而有条理地进行。联合区主要负责行为的规划、激发、控制与修正,运动区主要负责行为的实施,感觉区主要负责行为在实施过程中的平衡、协调与信息反馈。

    人的行为模式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本能行为模式、简单行为模式、复杂行为模式和超复杂行为模式。其中,超复杂行为是由若干个复杂行为有机地组合起来,复杂行为是由若干个简单行为有机地组合起来,简单行为是由若干个本能行为有机地组合起来。大脑皮层是由六层神经细胞组成的,它由下层到上层依次进化而来,在功能上可分为三个级区:初级区、次级区和联络区。其中,初级区主要指皮层第4层(感觉性内导层)和第5层(运动性外导层)大锥体细胞密集的部位;次级区主要占据着皮层结构比较复杂的第2、3层组织,这些部位由短纤维神经细胞所组成;联络区是人类所特有的组织,联络区在皮层上构成两大区域,其一分布于脑后部两侧枕叶、顶叶和颞叶之间的结合部位,是各感觉区的皮层重叠部分,下顶区是它的基本组成部位。其二位于皮层运动区前上方,它在人的行为的复杂程序序列中起作用。大脑皮层的初级区主要负责本能行为模式的构建与评价,次级区主要负责简单行为模式的构建与评价,联络区主要负责复杂行为模式和超复杂行为模式的构建与评价。

由于人的行为模式存在四个基本层次,那么,人的行为所追求的价值就必然存在层次性:超复杂行为模式和复杂行为模式侧重于追求较高层次的价值(长远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和精神价值),简单行为模式和本能行为模式则侧重于追求较低层次的价值(眼前的价值、个人的价值和物质价值)。

总之,大脑皮层(新皮层)的出现,使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实现了从“低层次价值”向“高层次价值”的发展。

    几点说明

1、价值进化与生命进化之间的关系。价值是生命的动力源,价值进化必然推动着生命进化;生命进化又为价值进化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价值进化与生命进化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共同发展。

2、价值进化与生物器官进化之间的关系。感觉器官的进化,推动着“单形态价值”向“多形态价值”的进化;认知器官的进化,推动着“独立性价值”向“关联性价值”的进化;评价器官的进化,推动着“无计量价值”向“可计量价值”的进化;意志器官的进化,推动着“低层次价值”向“高层次量价值”的进化。反过来,“单形态价值”向“多形态价值”的进化又推动着感觉器官的进化;“独立性价值”向“关联性价值”的进化又推动着认知器官的进化;“无计量价值”向“可计量价值”的进化又推动着评价器官的进化;“低层次价值”向“高层次量价值”的进化又推动着意志器官的进化。

3、感觉器官、认知器官、评价器官与意志器官之间的关系。认知器官是一种特殊的、更高层次的感觉器官,评价器官又是一种特殊的、更高层次的认知器官,意志器官又是一种特殊的、更高层次的评价器官,这四种生物器官既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紧密的关联性,它们共同进化、相互促进、相互渗透,有时还会相互转化。人类大脑就是这四种生物器官共同进化的产物,它兼有这四种生物器官的结构成份和功能特性。

4、价值与能量的关系。价值起源于能量,是能量的有序化形式。能量可分为无序化能量与有序化能量两大类型。自然界的无序化能量通过不同类型的生物,以不同的方式转化为有序化能量,从而转化成为价值:原核生物将无机无序化能量转化为有机有序化能量,当它死亡时、被寄生时或被掠食时,又转化为有机无序化能量;原生生物将有机无序化能量转化为有机有序化能量;简单多细胞生物将有机有序化能量转化为环境要素价值。这样,自然界各种有机的或无机的无序化能量,逐渐转化为生物得以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价值:植物的有机有序化能量就成为食草动物的价值,食草动物的有机有序化能量就成为食肉动物的价值,小型食肉动物的有机有序化能量就成为大型食肉动物的价值,被寄生者或被掠食者的有机有序化能量就成为寄生者或掠食者的价值。人类通过特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手段又将自然界的许多(有机的或无机的)无序化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各种能量型价值(例如水力发电、煤碳开发、石油提炼与太阳能利用等),进一步通过各种自然性生产手段(工具、技术和科学)和社会性生产手段(经济、政治和文化)又将其转化为各种非能量型价值。





参考文献

①仇德辉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②仇德辉著,《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统一价值论 数理情感学 行为模式 物理化学 人的行为 二氧化碳 衣原体 支原体 动力源 价值论

仇德辉QQ8483095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 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