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情感理论长期停留在心理学层次,既没有“走出去”,以突破心理学范畴的局限走向社会科学其它领域,也没有“沉下去”,以基本公理为理论前提,与自然科学衔接起来。这种情感理论对于情感现象与情感规律的分析和描述都是零散的、定性的和模糊的,不能系统地、清晰地、定量地对情感进行分析和描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日趋复杂,情感现象和情感规律也日趋复杂,如果只是片面地、模糊地和定性地把握情感现象和情感规律,就会产生越来越大的社会危害,这就对情感理论的系统地、清晰性和精确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社会需要。
(一)情感研究的范畴和对象应该是全方位的,要求情感理论实现广泛的统一化
目前的情感理论具有很大的片面性、零散性和孤立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从研究的学科范畴来看,基本上只局限于心理学范畴,很少涉及社会科学其它领域,把情感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完全隔离开来,把情感规律与其它社会规律完全隔离开来;二是从研究的客体对象来看,主要只是孤立地研究人类机体自身的情感现象与情感规律,很少研究情感现象与它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即价值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少研究情感规律与它所反映的客观存在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从研究的主体对象来看,它所得出的情感规律往往只是个体的情感规律,很少研究人的集体情感规律和社会情感规律,以及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四是从研究的价值层次来看,它主要只是研究人的温饱类情感、安全与健康类情感等低层次的情感,很少研究人的人尊与自尊类情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类情感等高层次的情感,几乎没有研究各层次情感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五是从研究的发生时序来看,主要只是研究现实的人类情感,很少研究情感的进化过程,很少认识和比较人类情感与动物情感的真实差异。
价值关系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关系,因此情感理论应该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情感主体复杂多样,因此情感理论应该涉及个人情感、集体情感和社会情感;价值内容包括四个基本层次,因此情感理论应该涉及各个情感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人类价值是从生物化学能量进化而来,因此情感理论应该涉及情感进化的各个阶段。总之,对于情感的理论研究应该从全方位、多层次、大系统、连续发展的角度来进行。
统一价值论认为,劳动价值是由生活资料使用价值转化而来,它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价值工程学的“价值”概念是一种没有考虑时间因素的价值率,在基本概念上把目前的哲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价值工程等统一在一个全新的价值理论体系之中,从而实现了“概念体系的统一”;统一价值论从能量角度来定义价值(即广义有序化能量),度量单位是焦耳,并以食物能量来度量所有价值,从而实现了“度量尺度的统一”;统一价值论认为,价值的根本作用在于提高主体的本质力量,价值判断的客观标准就是主体的本质力量(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个体劳动能力,对于集体来说就是集体生产力,对于社会来说就是社会生产力),从而实现了“判断标准的统一”;统一价值论认为,知、情、意分别是人脑对于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其中,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行为关系又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从而实现了“主客观的统一”;统一价值论认为,“广义价值规律”可由自然科学的“最大有序化法则”推导出来,并由此可以推导出所有社会规律,它是所有社会规律的“母规律”,因此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从而实现了“科学体系的统一”。总之,统一价值论实现了价值理论广泛的统一化,从而为情感理论实现广泛的统一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情感研究的理论前提与分析手段应该是客观的,要求情感理论实现充分的自然科学化
目前的情感理论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情感理论的假设前提基本上都是一种主观想象,情感现象的分析、解释与归纳(如情感的层次划分与形式分类等)没有从其价值动因或价值根源上着手,情感规律的推理论证没有遵循严格的逻辑程序来进行。
由于情感的哲学本质就是人类主体对于价值的主观反映,因此对于情感的研究就可以转化为对于价值的研究;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对于价值的研究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自然科学的方法是最客观公正的方法,它排除了一切主观意志和思想动机的影响,避免了任何阶级倾向和民族情绪的干扰,消除了任何先入为主的感情因素,因此要使情感理论实现高度的客观化,就必须实现情感理论的自然科学化。
统一价值论整个体系只有一个假设前提,即“最大有序化法则”,而这一原理是物理学中的“耗散结构论”所提出来的,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基本公理,即实现了“理论前提的公理化”; 统一价值论以这一基本公理为基础,经过严格的逻辑程序,推导出“广义价值规律”,进而推导出经济规律、人际交往规律和社会历史规律等,即实现了“推理论证的程序化”;统一价值论认为,任何一种情感现象后面必然可以找到一种价值现象与之相对应,任何一种情感规律后面必然可以找到一种价值规律与之相对应,即实现了“主观情感的朔源化”;情感的层次划分取决于价值的层次划分,情感的形式分类取决于价值变化的时态、方向及主体之间的利益相关性等,即实现了“客观价值的主导化”。
(三)情感研究的分析手段应该是精确的,要求情感理论实现高度的数学化
目前的情感理论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对于情感的客观本质和真实内涵不能精确定义,无法发现真正决定着情感强度的客观动因;对于情感的所有动力特性(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效能性等)的分析都是定性分析,几乎没有定量分析;对于情感规律的所有描述都是叙述性的,没有任何计算公式和定理定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设想让机器人或计算机也具有“情感”,能够通过一定的传感器提取和感知人的某些情感动力特征,并分析人的情感与各种感知信号之间的具体关联,使机器人或计算机具有识别、理解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并能针对用户的情感做出智能、灵敏、友好的反应,以缩短人机之间的距离,营造真正和谐的人机环境,这就是人工智能领域日益兴起的研究方向——“情感计算”。不难发现,“情感计算”系统主要包含三个基本系统:情感识别系统、情感表达系统和情感内部逻辑系统,目前,情感识别系统和情感表达系统已经开始建立,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但是,情感内部逻辑系统还远远没有涉及,这才是“情感计算”中真正最关键的技术难题。由于情感的客观本质就是价值,情感以价值为基础并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人的情感强度在根本上取决于其价值关系的变化强度,人的情感动力特性可以大致地表现为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情感规律可以大致地描述为价值关系的变化规律,因此神秘莫测的“情感计算”就迅速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价值计算”。
统一价值论首先实现了使用价值的统一度量,实现了劳动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度量,然后以“最大有序化法则”为基础,推导出“广义价值规律”,由此顺利完成了“价值计算”的重要使命。
数理情感学认为,情感是人对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具体而言,就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所产生的主观反映值,根据“情感强度第一定律”(即情感的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成指数正比关系),确定出情感强度的数学定义,建立了情感和价值观的数学分析模型,并且大致地掌握了情感内部逻辑系统与意志内部逻辑系统的基本结构,从而基本上完成了“情感计算”的重要使命。
总之,数理情感学的基本特征是统一化、自然科学化和数学化,它必须建立在一个统一化的、自然科学化的和数学化价值理论(即统一价值论)基础之上。显然,没有统一价值论,就没有数理情感学,就不可能建立情感的数学模型,就不可能进行科学意义的“情感计算”,就不可能研制出真正意义的情感机器人。
参考文献:
①仇德辉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②仇德辉著,《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