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网 2月14日,中投公司宣布高西庆卸任,由李克平接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自此在中投工作六年的证券元老高西庆将迎来另一段人生。 43年前,他18岁,在成渝铁路上修铁路;1974年,他22岁,西安昆仑机械厂工人;1986年,他33岁,是美国杜克大学法学博士;1988年,他是美国华尔街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1988年后,他是中国证券市场的起草者之一和投资家。他是高西庆。
近日,关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高西庆正式退休的消息不胫而走,已经61岁的高西庆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起草者,25年沉浮于证券江湖,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1988年放弃海外高薪的职位回国参与中国证券市场创建,这25年中,高西庆从证券市场监管转向投资领域任职社保基金,再到管理千亿美元级的主权财富基金,其在中国资本市场担当的都是重头戏。
“睿智而不失书生意气”,这是外界对其一贯不变的评价。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本土投资家,高西庆留下的都是浓重印记。
证券市场如何起草?
当年在山沟里修铁路的高西庆,不知道是否会预想到其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并会对中国的证券市场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高西庆参加过学生连,修过铁路,当过钳工,1974年9月到外贸学院, 1978年1月毕业,当年又考上研究生。1983年8月到1986年5月,高西庆在美国杜克大学法学院攻读美国法律,毕业后在纽约华尔街Mudge Rose律师事务所任执业律师,1988年9月回国。
曾有一件轶事经常被资本市场的人说起。1988年,王波明和高西庆两位留美学生在美联储楼下有个约定:要在中国建立证券交易市场,回北京后干5年,如果干不成,高西庆去东边修自行车,王波明到西边卖包子。
很显然,这两个人注定不会卖包子和修自行车。王波明后来成为财讯传媒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总干事,高西庆则成为中国国家主权基金中投公司的总经理,是2000亿美元外储投资权的操盘手。
说高西庆是中国证券市场的设计师其实并不过分。从高西庆回国前开始,便开始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设计之路。
1988年3月,王波明、高西庆、王巍三人共同执笔,写成《关于促进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政策建议》,这份政策建议与周小川、高西庆等8人起草的 《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设想》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开闸前官方与民间智囊的一次重要合作。
事实上,从美国回到北京的第五天,高西庆便来到万寿宾馆,参加了“金融体制改革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研讨会”,在这里他见到了当时国内一批热血青年和官员,并立即成为编写中国证券市场蓝图小组中的一员。
据高西庆回忆,从1988年9月到10月这段时间,他们全力昼夜加班编写。“我每天要骑几十公里自行车,因为我住在经贸大学,每天从经贸大学骑车到石家胡同找到王波明,一块再骑车到珠市口,这个距离最少有二十多公里。然后要从那骑到万寿路宾馆去找王歧山,从那再回经贸大学。这一圈下来大概得七八十公里。”这样一来,在美国做律师本来胖了很多的高西庆很快就变得精瘦。
高西庆过着一种忙碌却充实的生活,当时的他是一位热心证券的对外经贸大学老师。两个月后,由高西庆参与撰写的《关于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获得中南海的肯定。此后,高西庆参与了北京证券交易所的筹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建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事被搁置。
1989年底,中国设立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以下简称联办),高西庆任首席律师,不久,上海、深圳交易所开张,联办都是主办单位。
而在筹建交易所之初,高西庆就把先进的思想理念带进中国证券市场。筹建上海证券交易所时,高西庆主张无纸化交易,但是受到了很多人反对,双方吵得非常厉害。不过,交易所的人到了香港考察时,无纸化交易被认为先进,于是无纸化交易从一开始就省去证券市场很多精力。
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高西庆感受到的是创业的激情和简单,不过,接下来在证监会任职的经历却是两度浮沉。
1992年证监会成立时,高西庆被动员去证监会任职。开始时高西庆的反应是不参加,因为他觉得自己做事急且考虑不是非常周全,而证监会属于体系内,需要瞻前顾后,受到的束缚很多。
不过,尽管有顾虑,但高西庆还是接受了邀请,成为第一届证监会首席律师及发行部主任。
据高西庆的回忆,他当时的想法是,如果他不做,就会有别人来做,而做出来的东西可能离高西庆所预想的东西更不理想,于是答应在证监会做两年,两年之后就出来。
因为当时的领导挽留,高西庆并未在两年后如约离职。1995年,高西庆以 “健康原因”主动辞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律师、发行部主任之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表示,(寻租)情况越来越复杂。
据媒体报道,在高西庆首次为官的3年间,最愿意提及的只有两件事:一是起草国务院《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另一件就是H股的成功发行。前者使股市离市场化近了一步,后者则为中国资本市场留下了通往国际市场的一个活眼。
从证监会出来后,高西庆重拾教员生涯,一年后,他再次出山,担任中银国际执行总裁,直到1999年夏天二进中国证监会,官至证监会副主席。不久,周小川出任证监会主席,自此,中国股市开始第四任证监会执政时代。
周小川主政证监会期间,大批的海归派人士汇聚于证监会,下到部门的副职,上到周小川的助手高西庆,都有海归的背景,不仅如此,证监会还以500多万年薪的代价,聘来了第一个海外的副部级干部即副主席史美伦。显然,这是一个有着完全不同风格的证监会,认同国际化、市场化的监管理想,高西庆找到了理念一致的组织。
但是此后,证监会推出的国有股减持充实社保基金、推出开放式基金、国内投资者投资B股、上市公司增发等,无一不遭到市场的抵制与质疑。
在B股融资渠道不畅、人民币资本项目严厉管制、B股上市资源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让国内投资者投资B股确实是一大败笔;普遍的寻租现象使几乎所有的市场化举措都为资本市场的权贵阶层找到了寻租空间,使海归派所有的技术创新行为动辄得咎;而国有股减持这一五部委数次会议的集体决策,在失败之后,因为证监会坐在众目所瞩的火山口上而成为无从分辩的众矢之的。
高西庆于2003年卸任证监会副主席一职。不过,高西庆对于资本市场并未停止发表自己的观点。作为资本市场最初制度设计者的高西庆,认为审批权是证券监管官员不断出问题的源头所在,而“发审权最终应该还给市场”。
再度蜕变:社保基金操盘人
由律师到教授再到证监会官员,高西庆在跌宕起伏的机遇再次蜕变。
2003年2月到2007年9月,高西庆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负责投资业务。
据媒体报道,高西庆曾觉得副理事长这个职务是个“闲职”,但闲职不闲。在任上,高西庆有了全球投资的视野,完成了从律师、监管者到投资者与监管者的蜕变,被国内外投资市场普遍看好为一个优秀的投资市场人士。
在高西庆任职社保基金副理事长期间,社保基金所体现的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向主动性与国际性投资迈出了一大步。而当时恰逢社保基金的国有股补充方式基本尘埃落定,股权划拨方式几乎受到除国资委之外的一致首肯,社保基金由此掌握了投资自主权,而不是现金的被动接纳者。
高西庆在任时其实面临的压力巨大。一方面,社保基金面临高达8000亿元的巨大空账;另一方面,以2005年4.16%的收益率,根本跑不过CPI,财富急剧缩水。
但是,在高西庆的带领下,2006年社保基金的收益水平创下历史新高,收益率为9.34%,已实现收益加浮动盈亏,经营业绩为620亿元,收益率为29.01%。
资料显示,2006年12月社保基金开始在全球范围聘任海外投资管理人,共收到84家国际知名机构关于香港股票、全球股票(美国除外)、美国股票、全球债券、现金管理等 5大类委托产品的106份申请,最后入选10家,将管理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金额。
此次全球范围聘任海外投资管理人被《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赞为“以近乎无可指摘的步骤和效率先后完成了从筛选、缩小范围、面试、洽谈合同到确定最终人选的工作”,这是外界对高西庆工作的肯定。
2007年6月,也就是高西庆卸任的前夕,高西庆曾谈起社保基金将进入风险更大的私募股权基金。甚至有媒体报道,社保基金已经与凯雷、KKR、TPG已经有过一轮接触。
而实际上早在2006年,社保基金就投资1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首家产业基金渤海产业基金的发起人,此前曾以1亿欧元投资了中比产业基金。
在担任社保基金副理事长期间,高西庆找到了一个蜕变的平台,不仅可以践行自己的国际化与市场化的投资理念,同时也因为这华丽的蜕变而得到更大的平台。
中投6年:就是要赚钱
在社保基金的投资经验,为高西庆的6年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生涯做了扎实积累。
2007年3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国将组建一个外汇投资机构,依法经营外汇,有偿使用,接受监管,保值增值。
2007年9月底,财政部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资本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楼继伟,出任中投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时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的高西庆,出任中投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中投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股权、固定收益以及多种形式的另类资产进d行投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中投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投资并持有多家国有重点金融企业的股权,并代表国务院行使股东权利。
中投公司的投资是基于经济和财务目的,在风险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资产的稳健和有效配置,努力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以被动投资、财务投资为主,追求长期的、稳定的和可持续的风险调整后回报。
高西庆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投的职责是实现国家外汇资金的保值增值,说白了,就是要赚钱。否则就是失职。”
如今,近6年时间过去。中投公司总资产已增长至5000亿美元,其中海外投资约2000亿美元。
在国内没有先行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凭借一系列制度构建,中投公司搭建了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主权财富基金治理框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投资风格及念,公司境外投资平台、人才和经验日趋成熟,受到投资接受国和国际机构的认可,而且也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收益。
截至2014年1月22日,中投公司在高西庆任内一共披露过5份年报,自2008年至2012年,中投公司境外投资回报率分别为-2.1%、11.7%、11.7%、-4.3%和10.6%,自成立以来的累计年化收益率达到5.2%。
2008年,中投公司新增投资为48亿美元。2007年,中投公司进行了两项重大投资:对佰仕通集团投资30亿美元,对摩根士丹利公司投资56亿美元。此外,还有总额1.2亿美元左右的其他一些小额投资。2007年全球投资组合的名义年化收益率为0.2%。
2009年全年新增投资580亿美元,全球投资组合的回报率到11.7%。2009年投资的一个范例就是,2009年11月6日,中投公司同意向美国一家从事发电和配电业务的全球性电力公司——爱依斯公司投资15.8亿美元,获得15%的股份。
2010 年,中投公司减少了投资组合中现金的占比,新增投资 357 亿美元,增加了直接投资和对长期资产的持有。2010 年,中投公司全球投资组合收益率达到 11.7%。
2011年,中投公司境外投资组合收益率为-4.3%,2012年,中投公司境外投资业务账面净投资收益率约10.60%。
高西庆于2013年接受专访时评价称,“5年平均算下来,投资收益比原来设想的超越了一点,但也没有超越很多。这一收益率水平在主权财富基金中处于中间偏上,也达到了董事会设定的收益率基准,较好地实现了所管理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高西庆看来,“从目前看,与当年成立的愿景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超越了。”(21世纪网董兰兰dongll@21cb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