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fhsky
1670 2

文化传承要摆脱物化思路 [推广有奖]

贵宾

冷月箫声

大师

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1319254 个
通用积分
17587.0576
学术水平
381 点
热心指数
430 点
信用等级
314 点
经验
132684 点
帖子
4229
精华
18
在线时间
38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6
最后登录
2024-4-2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作者:周庆安

  物化是文化传承的一种简单方式。对于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期待,不是规模或者形象上的,而是内容上的。我们与其强调投入多少钱、占地多少亩,不如好好思考要保留多少东西,能够产生多大的文化效应,而非商业效益。

  ——周庆安(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3月1日,山东省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向全球发布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规划方案征集公告。这座受到高层关注的“中华文化标志城” 拟议中面积达300平方公里、造价超过300亿元,建设区域涵盖曲阜与邹城以及中间的九龙山区。

  值得称道的是,山东作为文化大省,能够认真考虑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些大问题,也正在寻找方式对其特有的文化精髓进行标注。根据山东省相关领导的解释,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座“文化副都”的建设得到了充分的科学论证。关键问题是怎么修?对于人们所期待的“百年工程”来说,这座还在构想中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将会在文化史上成为一座什么样的里程碑,值得商榷。

  文化传承要从两方面入手,符号和标识的物化建设,仅仅代表了后人对于民族文化中某种有形象者的敬仰。实际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仅依靠符号性,更不能产生追逐规模的崇拜。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也从来就没有拜物性的偶像崇拜。更多的文化精髓,存在于口耳相传,甚至是民族性格之中。而所谓鸿篇巨著,很多时候其实也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穷经皓首、默默无闻、甚至是尝尽甘苦的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能把一件雕塑、一个鼎、一方水土、甚至一座城,当作文化的图腾。

  要想在商业社会中,守住和发展一个民族的文化,仅仅通过一种工程性的思路,只依赖大投入、大规模、大建筑、大范围的“大工程”建设,尤其只是硬件建设恐怕远远不够。物化是文化传承的一种简单方式。物化者往往误以为:人们崇敬什么,就应该放大什么;人们传颂什么,就应该物化什么。但是,许多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无法通过物化来实现的。

  古诗词无法物化、思想无法物化、历史无法物化,却不影响他们的存在和巨大意义。今天许多被物化的文化标志,其实一开始只是先民们征服自然、突破自己的工具性建筑,因为承载了历史中的具体事实、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才更加具备历史文化价值。相反,民族精神和信仰的缺失,商业主义的侵蚀同样是不争的事实。即便在那些巍巍学府中,雕塑的多少和文化的传承能力也不是成正比的。

  其实,从去年10月22日,国家发改委向山东省下发的《关于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有关意见的通知》就能看出来,这个通知要求标志城的工作分两步走,首先开展标志城范围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做好古建筑、古遗址的文物本体维修、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其实这就意味着,对于这座标志城的期待,不是规模或者形象上的,而是内容上的。标志城所在的齐鲁大地,本身也是一块民族文化遗产丰富的土壤。思想、遗址、古籍、善本都不在少数,我们与其强调投入多少钱、占地多少亩,不如好好思考要保留多少东西,能够产生多大的文化效应,而非商业效益。

  所幸的是,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建设仅仅只是一个设想开端,我们应该期待在创意规划方案的征集过程中,更多符合文化传承规律的创意。这种创意不是简单地通过规模、金额、数量来实现的。要给中华文化寻找一些标志性的内容,同样也不可能通过简单物化一个图腾形象来实现。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也可以说:所谓文化,非物化之文,乃精神之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文化传承 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发改委 新闻发布会 中华文化 文化 思路 摆脱

离开了真实的生活,就只剩下黑板上的方程和曲线。但如诗的数学要与如画的现实结合,经济学才是既活又美的。
沙发
ajout 发表于 2008-3-14 18: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所谓中华文化标志城,怕是做秀的成分更多吧,多了一个景点,就可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了。


使用道具

藤椅
laudon 发表于 2008-3-17 10: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ajout在2008-3-14 18:52:00的发言:

所谓中华文化标志城,怕是做秀的成分更多吧,多了一个景点,就可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了。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各地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这里的“文化”只是这场戏中的一个匆匆的过客,或就者只是一个愰子与躯壳,当然是不可能有什么真正意义的。这种文化传承的方法当然也只会是个笑话。什么是文化,这也正如主帖中所说的“所谓文化,非物化之文,乃精神之文。 ”“我们不能把一件雕塑、一个鼎、一方水土、甚至一座城,当作文化的图腾。”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4 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