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李开乐
1372 0

《大自然寻真》第24章:对各种重要气象问题的本质解释-10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教授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20 个
通用积分
0.0328
学术水平
34 点
热心指数
28 点
信用等级
13 点
经验
13020 点
帖子
652
精华
0
在线时间
3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3-17
最后登录
2017-9-16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大自然寻真》

第24章  对各种重要气象问题的本质解释-10

(第24章共分为10部分上传)

(第2529章的哲学内容已在论坛第二区中的哲学版块上传,请前往阅读和评论



   24.17.6  古地球上没有工业和汽车,为什么也气候变暖

       在24.17.5已阐明了古地球确实有过比现在还暖得多的大暖期,那时并无工业和汽车,这就充分说明了气候变化有着自己的规律性。再看看近代,“地球自1890~1940年间温度持续上升,二氧化碳的浓度亦持续增加,但那个时期全球工业化并不突出,而气温却依然上升。可是,在1940~1970年,二氧化碳的浓度虽然急速上升,而全球气温却不升反降。”(中山大学梁必骐教授博客)。这也说明了气候变暖与工业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再来具体分析一下广州100年来的气温变化情况(见图24.17.6)。虽然从19871989年至今绝大多数年份是正距平,但19531985年却绝大多数年份都为负距平,而且时间还更长。尽管广州一站的气温变化代表不了全球的气温变化,但一孔之见也可窥视到潮水涨落的大趋势。另方面,只用广州有记录的气温资料当然也看不到几百年乃至几千年以上的气候变化,但也能明显见到了24.17.4中所述的那些一百年以内的各种长短周期的天气和气候变化因素,在相互叠加掺合之后综合影响效果的复杂波动性。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里也曾不切实际地盛传地球即将进入小冰河期的说法。吸取了教训,现在处于稍暖时期,我们也不必心慌,波动总是逼近在平均值附近而已。近两三年来的广州平均气温不是已经掉到离平均值不远了吗!希望地球变暖论者可以逐渐休矣!

图24.17.6.JPG


图24.17.6: 广州的年平均气温距平值(摄氏度)

              (19082008年总平均值为22.1℃)

       只有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大气系统是个天然的巨型耗散结构,它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涨落现象都是内因所决定的。人类对几个钟头以内的某些小天气变化可能略有调节能力,可以使小雨云消散或者让浓雨云的雨势加大些。但是,如果大气本来就要下大雨暴雨,或者本来就天空无云,你绝对不可能对它怎么样。至于对中、长期天气变化就更是只能顺其自然了。尤其对于一年以上,按目前人类的智慧要预测其气候的变化趋势已经极度困难,想改变其变化趋势就更是回天乏术了,哪会因为多了一些工业和汽车就改变了气候呢?多挖了几筐土是撼动不了泰山的。光是太平洋底的那20万座活火山的综合影响,就已经使所有人类活动影响都是小巫见大巫的了。

       目前人们对地球变暖问题已经炒得很热,有关气候变暖的国家首脑会议频频召开。对此,笔者认为这已经偏离了科学的方向。气候变化本来是学术问题,应该还原给科学界去进行认真地研究探讨,不应该将其变成国家政要之间政治经济相互博弈的筹码。说到底,这实际上也是某些发达国家想以此压制发展中国家工业大发展的借口。除了别有用心之外,只有无知才会乱指责别人和乱怪罪自己,所以,正确地认识大自然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环保意识,节约能源,保护生态都很必要,但人类要不断发展工业和改善生活也是应该的。

       在此,必须划清界限的是,气候变暖和某些工业污染环境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工业和汽车向空气和水中排放有毒物质必须极力防止,但二氧化碳应另当别论。二氧化碳太少了,农作物不好生长,森林难以维持,人的生存环境无法优化(绿化),甚至连大家的口粮都难以保证……。所以,理智地面对当前的气候变化问题才是明智地选择。

   24.17.7  气候变暖应真正引起人们怎样的警醒

       对于目前世界上将气候变暖问题政治化的做法,笔者表示反对。但是,有关气候变化的热门话题,倒是勾起了我们对古海岸遗迹的极大兴趣,鞭策着我们应该极度重视对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文献中说:“第四纪的冰期,全球平均气温可能比现代低7~9℃,全球的陆地有大约1/4被冰覆盖,由于海水在陆上积结为冰,海平面比现代低约百米”[20]。 另一文献也说:“在冰期高峰时期,又会发生相反的情况,冰川从两极向赤道扩展,许多中纬度地带也将被冰川覆盖,冰川面积要比现在大三四倍,海平面也会比现在低120米左右。……事实上,冰川消长、海平面涨落的情况,在地球上已经多次发生过”[21]。海平面既可比现在下降100米,又可高于现在几米而形成了陆地上能见到的古海岸遗迹,这就很值得我们去深思领教了。

       人这类东西,见到利益就不放过,却又经常忘乎所以,记性不好。连每天都有涨潮的经验教训,也会有人因为捡贝壳忘记离开而被淹死的。尤其由于生命有限,人类难于了解史前诸事。20041226日印度洋的大海啸死了那么多人,相信几千年来在那里发生相似强度的海啸并非是第一次,不过以前在那里肯定没那么多人。如果充分认识了大自然的历史变化规律,现在住在多海啸又海拔低的海边或海岛,当然就应该不仅想到预防海啸的袭击,而且应该想到真正的气候变暖还会促成海平面的升高,从长远考虑就要做好应付变化或安全逃离的准备,切不要因为海水的逐渐上涨而只会怨天尤人。为什么有七大海底古城呢?那还不是在海平面低于现在100米那个时期里所建造的工程吗!哪会有外星人到地球的海底去建造呢?荷兰这个国家现在就有很多土地都在海平面以下,用海堤包围着。相信那里的很多建筑物在建造时地面还会高于海平面,后来随着海平面升高才慢慢筑起海堤来的。在中国,广东、上海、江苏、天津、河北等地都有很多地势低下的临海地方,所以气候变暖的问题很值得我们从另一角度去重视。

       要千万记住:古海岸遗迹是气候变迁宝贵的历史实证,里面就可能包含着人类老祖宗永不磨灭的历史经验教训。虽然历史的演化过程并非简单的循环重复,这就决定了历史上不会有两次完全相同的事件,但共性的存在也决定着必然会有相似的历史事件重新出现。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在地势低矮和海边的地方做规划、搞建设(特别是核电站)、筑造海堤等,不去说万年,也应该有千年远虑,将天然的气候变化规律促使未来气候不可避免的变暖所造成的海平面可能升高的因素,借鉴历史实证考虑进去。这就是我们从当前气候变暖的热门话题应该得到的真正警醒。

       要真正的警醒还应该将气候变暖问题政治化的做法彻底扭转过来,切实还原成为认真的学术研究活动。已经文明的人类,应该开始变得更聪明一点,不仅要注意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还要继承老祖宗的经验教训,才能与大自然更好和更长久地和谐相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向前,永不回头。然而,与此不相同的是,宇宙间无数天体层层相套永不停息旋转的规律,决定了天气和气候的演变是循环往复的。对大自然的认识有易有难,差异极大,刚生下来不久的婴儿就知道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小孩要几岁以后才懂得有春夏秋冬的轮回;大人如果不看书学习和研究,过了一整辈子也不知道会有大冰期和大暖期的往返变化。所以,停止对人为因素的相互指责,开始对地球的古代气候变化进行认真研究,了解地球自己气候变化的脉搏才是上策。

       从亿年尺度看,根据图24.17.7的左图可知,目前还应处于大冰期之中。文献说:“自2400000aBP到大约10000aBP是第四纪的更新世。其特征是冰期间冰期的100000a的旋回”[20]。据此规律配合图24.17.7的右图又可知,从万年尺度看,目前已进入了大冰期之中的小间冰期。再根据图24.17.5右侧的细化图从千年尺度看,我们似乎正在逐步进入偏冷的波动,但配合图24.17.5左图一起看,又可知不会跑到平均线下面太远。具体到图24.17.6,就知道未来的几代人时间内,气温主要还是在平均线附近摆动。然而,如果要有千年、万年远虑,根据图24.17.5的情况,还必须有心理准备让地球气温浮升2~4℃;海平面上升1~3米。那是自然规律,并非人为影响。海拔低的人们绝对要有思想准备,不要只会埋怨别人。当然,再从几十万年的尺度看,冰期、间冰期的十万年旋回周期肯定会使地球再进入类似于“末次冰期”那样的新的“末次冰期”,气温降7~10℃;海平面下降100米。不过,那就太遥远了,恐怕是没有研究意义的。至于有关24.16.7左图那种亿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就更是属于天方夜谭之类的事了。“无资料记载”的历史就让它保留空白算了,谁也没办法找回历史资料补充完整,就是补齐了资料也无实用意义。

       总之,最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将气候变暖问题政治化的做法赶紧改变成为认真的学术研究活动,才无愧于人类是地球上的文明生物。

图24.17.7.JPG


图24.17.7: 根据文献[20]和网上资料绘制而成的地球古代气温变化趋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大自然寻真 大自然 为什么也气候变暖 没有工业和汽车 发展中国家 古地球上 没有工业和汽车 为什么也气候变暖 应该引起人们警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6 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