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insRail
1319 0

造新城,不能造空城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本科生

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01 个
通用积分
2.3500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3 点
信用等级
4 点
经验
526 点
帖子
36
精华
0
在线时间
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5-13
最后登录
2023-4-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根据其2013年对中国12个省、区的156个地级市和161个县级市的调查发现,90%以上的地级市正在规划建设新城新区,个别省会城市竟要新建13个城区。中国各级地方ZF的新区建设热情可见一斑。

而在这股新区建设热潮中,一个新的现象值得关注:ZF造城的热情不断在从省会城市向地级市、县级市逐渐下移,甚至一些县域开发区及重点乡镇内新城建设也在升温。但与各级ZF造城热相对应的是,“空城”、“睡城”现象频现。

如果对当前新城、新区建设热潮追根溯源,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始作俑者”。上世纪九十年代,正是以浦东的新区的建设、开发,拉开了上海经济新一轮腾飞的序幕。

随后,上海浦东的开发模式也成为各地效仿的榜样。从省会城市开始,到地级市、县城,新城、新区建设逐渐成了各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标准动作,谈到推动地方发展,先搞新区,有些地方甚至不惜以搬迁ZF办公机构的方式带动新区发展。

现在回过头来看,在当时中国城镇化刚刚起步的阶段,新城的建设确实对扩大城市承载力、吸纳更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城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不管是浦东的繁荣还是一些内地新城的发展,都不乏成功的先例。

但当新城建设的摊子越铺越大,辅之以地方政绩的冲动、土地财政的依赖、区域间竞赛的考量,新城建设成了一辆无法停下来的战车。已开工建设的新城,不断修改规划,扩大面积;尚未建设的,抓紧启动上马;一个尚未建设成熟时,另一个又开始动工。当新城的建设规模逐渐超过人口的实际需求时,“空城”“死城”是必然结果。

以中国关注度最高的“鬼城”——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城为例,其规划总面积达352平方公里、中心市区32平方公里,原计划入住百万人,但到今年入住还不到10万人。这其中还是当地ZF为消减“鬼城”影响而采取各种措施想方设法“引人”后的效果。

鄂尔多斯之外,贵州贵阳、辽宁营口、江苏常州、河南鹤壁、湖北十堰等城市也开始出现“空城”现象。和这些被媒体报道的个案相比,宏观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乔润令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新城新区规划人口已达到34亿,这意味着仅各地规划中的新城就能装下现在中国一倍的人口。

既然有如此巨大的承载空间,是否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渴望进城者能够实现进城的梦想?答案是否定的。从中国当下的新城建设来看,很少有哪个城市的新城是为急需进城的农民工规划,这些新城大多是瞄准“高富帅”群体,属于“富贵新城”。即便一些原本为产业工人配套的新城,也会在聚集一定人气后,会立即提高“品味”,转向为精英造城。

从经营城市或土地财政的角度考虑,不管是各地ZF的造城冲动、还是在造城上的“嫌贫爱富”都符合市场的逻辑,但却不符合ZF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应有之义。城镇化的根本要旨在于人的城镇化,而不是土地的城镇化。

与此同时,在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接近尾声、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新历史背景下,城镇化推进需要更加有历史的耐心,过去那种“三年见效果、五年出形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城镇化推进要避免新城成“空城”,还需要改变过去目标倒逼式的城镇化推进方式,更加尊重人口转移的客观规律,毕竟人来了,可以再造城;但城造好了,没人,就要出大问题。


睡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国家发展改革委 地方经济发展 市场的逻辑 康巴什新城 新区建设 浦东新区 开发区 中国 上海 新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