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2 11

[学术治理与讨论] 淮海工学院法学院不学无术的副书记朱国良怠慢教授,自讨没趣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等待验证会员

大专生

8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1 点
热心指数
7 点
信用等级
-3 点
经验
486 点
帖子
71
精华
0
在线时间
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4-28
最后登录
2015-12-3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高校“超官”亲历记 2009-09-15 13:04:12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151 次 | 评论 0 条
“超官”是“超级官本位”的简称。现在流行的关键词是“超级”。“超女”火了有“超男”,大学校园演“超官”。
关于高校的官本位现象,评论很多,笔者也发表文章批评过。但高校的官本位到底处于什么“位”?最近笔者才有了贴切的终生难忘的深刻体验。请看这个表格。
第五
会议主持人:学生(学生级领导干部;20岁左右)
第三
本系学生专干(科级领导干部;28岁)
首席
系党总支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
(副处级领导干部;41岁)
次席
本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40多岁)
第四
本系年龄最大的教授(没有级别;无党派人士;54岁)


笔者在高校工作。这是笔者所在的系最近召开的“团员意识和学风建设大会”主席台的座次“路线图”。需要说明的是,笔者是应系领导之邀去为学生做主题报告的,身份是客人,这不是笔者的本职工作。
我真不知道我们的“官”是根据什么来“排座次”的。根据惯例?那笔者作为报告人应该坐上位;根据官职大小?好象在笔者所在学校,如把职称也换算成“级别”,教授的“级别”还从来没有降低到处级以下;根据社会习俗?按照学校和中国的尊老传统,54岁肯定比41岁大;按照礼貌?笔者作为请来的客人也不应该受到如此羞辱!就是按照“官本位”的潜规则,教授在这里也还不应该沦落到靠边的地步啊。
大家都说官本位严重,但笔者没有想到会严重到如此荒唐、如此出格、如此超常、如此下作的地步;没有想到,新贵们当了官就这么急于表现,急于在教授头上找到美好感觉,并表现得如此厚颜无耻,寡“礼”鲜耻;没有想到,作为自己请的大会报告人在我们的“领导”(但也不领导我——我不是党员)眼中竟如此不是东西。这大大超出了常识,超出了常规,超出了常态,超出了笔者关于“官本位”的想象能力和承受能力。
搞的是“团员意识”教育,要加强“学风建设”。这样的“座次学”一定会加强共青团员的“领导意识”——看,教授不如狗,讲师遍地走,我们以后千万不要当老师,也不要尊敬老师;学生从这里看到了官贵师贱的风气,学到了蔑视学问、轻视老师的真本领;学生在这里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谎话连篇”、“自欺欺人”、“口是心非”、“领导‘艺术’”——“厚黑学”。
因此,笔者拂袖而去,算是对大学里某些官迷的“超官现象”来个“超反”——“超级反击”。


0.下一篇 >> “超官”现象的冷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淮海工学院 不学无术 法学院 工学院 领导干部 淮海工学院 工作报告 主持人 关键词 法学院

“超官”现象的冷思考 2009-09-15 13:06:09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144 次 | 评论 0 条
昨天早晨(11月14日)笔者在办公网上发了《大学“超官”亲历记》之后,下午恰好参加一个会议。在会议上我把情况做了介绍,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大家普遍感到,高校的官本位严重地影响学风建设,影响学校发展,影响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成长。有必要认真对待。
但也有一个副处级领导干部给我提了宝贵意见:虽然“党和系里的副领导干部”的做法有点问题,但你吉教授的做法也有问题。第一,你不应该“拂袖而去”——这影响会议正常进行;第二,你年龄大,要宽厚。第三,要承认,高校既是学术单位,又是行政单位------
听了这位“副处级领导干部”的话,我感到有必要把事情的经过说清楚,有必要对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
一、事情的过程
周三上午,系的书记和我通电话,说周四晚上系里要举行“团员意识和学风建设”动员大会,请我做个主题报告------周四晚上我提前20分钟就到了会场(因为要用多媒体,我想试一下)。快到主席台了,看到台上的一行牌牌,我心里反感,往出走。快出大门了,遇见了“党和系里的副领导人”。他打招呼,我点头没有说话往外走,脸色也不好看。我以为他不知道“座次”的情况,他进去看了就会改正。于是过了10 分钟,我又进去看了一下,还是如此。又过了10分钟,我进去看,还是如此。这样我才“拂袖而去”。我怕耽误会议,我给我的“党和系的副领导人”留够了改正的时间。
第二天早晨我给书记打电话说了这件事情的经过,书记说他(自己本人)给我道歉,但过了三天,作为直接当事人的“党和系的副领导人”也没有任何与我沟通的意思。本来我想把文章发到新华、人民网上。但考虑到对学校的影响,因此我先发到办公网上。这就是事情的经过。
二、你不应该“拂袖而去”——这影响会议正常进行。
错了。我如果不“拂袖而去”,坐在那里继续讲课,那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对系里学风建设的不负责,对学校的不负责。
搞的是“团员意识”教育,要加强“学风建设”。这样的“座次学”一定会加强共青团员的“领导意识”——看,教授不如狗,讲师遍地走,我们以后千万不要当老师,也不要尊敬老师;学生从这里看到了官贵师贱的风气,学到了蔑视学问、轻视老师的真本领;学生在这里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谎话连篇”、“自欺欺人”、“口是心非”、“领导‘艺术’”——“厚黑学”。嘴里说尊师重教,但把做报告的教授、客人置于何地??
我把网上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拿来做为说明和补充,它表达了我想表达的意思。
“每当这种时候,都会有读者或论者拿‘国情’说事,强调国情的重要性或无奈心态,庆幸‘难得糊涂’。但我总觉得,合理的国情固然需要尊重,不合理的国情却需要改造,特别是在名叫‘大学’的教育单元里,在一年一度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我们该用什么样的信息与方式去对那些一切都还感到新鲜的嗷嗷待哺者‘先入为主’,怎样启迪他们去感受一种既不同于官府,也有异于街道或村落的氛围与境界,逐渐使他们‘成其为人’,以便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展示一点底气,活出一点品位,书写一点尊严。惟其如此,我们自有理由担心:借助于开宗明义的入学典礼与三个等级的递减式排列,把官本位的家底毫无遮饰地裸露无遗,将会给那些兴致勃勃走近学术殿堂的入门者带来什么潜意识的影响?教授、学府与学术的尊严何在?”     三、你年龄大,要宽厚。
这偷换了概念。宽厚的对象是人,不是事情。对于年轻人成长中的可以原谅的错误要宽厚,自己承认了错误可以对他宽厚。如果自己不承认错误我还宽厚,那是害了他。我写这个东西不是针对个人,我是针对一种风气,一种潮流。我是为了对干部,对学生、对学校负责。原则问题上只有是非问题,不存在宽厚的问题。
四,要承认,高校既是学术单位,又是行政单位。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我们一些官迷那里,高校是行政单位,所以官气十足。错了。高校从来不是行政单位。即使现在官本位如此严重,官僚们感觉如此良好,国家也从来没有把高校定为行政单位,它是事业单位。领导就是服务。服务了你就是领导,服务好你才是领导。不服务,服务不好,你就是官僚,就应该下课。教师不是下级,不是长工。主任和教授,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是主人与客人的关系,或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教授来上课,是来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校长聘请主任,是为教授服务的,不是来颐指气使,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难道不应该是这样吗?
现实不是这样。在个别“党和系的副领导人”那里,是官本位,是颐指气使,是高高在上,是感觉良好,是官气十足,是目无一切。但这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因为感冒的流行就把感冒作为有益的东西发扬。这还需要讨论吗?
当然,反对官本位,就触及了一部分官本位思想严重的人的利益,有损于他们的良好感觉和高大形象。但那是私利,共产党是要实行三个代表的,私利还是要让位给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和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万物莫不有度。笔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我承认官本位,也接受官本位。但我还是觉得,我们的官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学校和你自己的利益,还是应该给学问,给斯文,给科学,给传统,给文明,给知识,给学术,也给教授留下一点点最基本的地盘,给它们一点点哪怕是外表的尊严,给她们一点点最起码的体面。学校搞不好,学生学不好,毕业等于失业,教师都跑光了,你给谁当领导?你领导谁??
我来到咱们学校,对学校上下尊师重教的风气还是感受很深的。我至今还保存着杨主任发给我的第一个电子邮件,邮件中有两个“关键词”让我感动。一个是“折服”——“你的科研成果让我们折服”,一个是“急切”——“我们急切地盼望你来我院工作”。杨主任自己的科研很突出,却能用“折服”这个词来评价我,这是她尊师重教的表现,我能来淮工,首先就是因为这一点。
学院举办“高级知识分子学习班”,宣传部安排我——一个新来的普通教师第一个登台讲课。刘书记认为领导不是每个方面都水平最高,理论讲座应该由理论工作者来讲,宣传部长也认为自己不是学院的最高理论权威,而是为理论宣传和理论工作者服务的,这充分反映了学校健康的党风政风学风。
我们的社科部原来的几位领导都恰好比我小一轮,部里领导和年轻同事们对我夫人总称“师母”,我常常心存不安。其实,“师母”之意,和老师一样,内涵有多重。有实际的师徒关系,可以对其家属称“师母”;为表示尊重,也可以称对方的配偶为师母。西北师大的一个老教师,妻子和他年龄差距比较大(20多岁)。他学术上的同龄朋友,南京师大的一个著名教授来做客,见到他妻子称“小师母”。这就是尊重,是老派知识分子的传统,是一种知识分子交往的礼仪。淮工的同事们都很年轻,能有这样传统的修养,传统的礼仪,我既感动,又吃惊。这样称呼我的夫人,并没有使他们失去什么,我也不敢以其老师自居;相反增加了我对他们的尊重。
尊重,总是相互的。原来的后勤处长现在当了统战部长,筹备成立淮海工学院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忙着给大家倒水送茶。我说,部长还亲自送茶?陈部长说,我们年轻人,你们老教授,应该的。其实他也40多了。作为部长,也不算年轻。但这种态度,这种精神,就让人不敢小看,不敢轻看,不敢浅看,不敢下看;就让人尊重。有容乃大,能下自高。这就是淮工领导层的风貌。
但笔者没有想到这次讲座会出现如此不协调的现象,个别人的官本位思想能严重到如此荒唐、如此出格、如此超常、如此下作的地步;没有想到,新贵们当了官就这么急于表现,急于在教授头上找到美好感觉,并表现得如此厚“官”无“礼”,寡“歉”鲜“礼”。
我不是为个人争什么。在官本位严重的原单位,我给自己制定了“三不原则”:不做学术报告,不参加学校里任何官方的集体照相,不主动去见官员(非有“不可”,就自绝于领导)。因为在严酷的“官本位”面前,我如不实行“三不”,就没有基本的尊严,也难以守卫自己可怜的精神家园。来到淮工,有了尊师重教的大环境,承蒙抬举,我愿意做报告和讲座,目的是回报学院和同志的关爱。这次“拂袖而去”,就我本意,还是以实际行动为端正党风政风校风系风学风,为“党的先进性”,为实现“两个确保、一个力争”做贡献。面对官本位的“历史潮流”,滚滚洪流,我无力回天,“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愿意学飞蛾扑火,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为端正学风校风杜鹃啼血,竭尽绵薄,虽然有人非议,但我毁誉不计。我的看法如有不妥,愿意接受大家批评。

0.上一篇 << 高校“超官”亲历记      下一篇 >> 我投稿的“三不主义”

使用道具

藤椅
njdxbs 发表于 2014-5-15 22:20: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像朱国良这样的人,由于级别不高、学术水平也不行的人,从心理学上讲是最看重自己的行政职务的

使用道具

板凳
njdxbs 发表于 2014-5-15 22:2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高校朱国良这样的小政客太多了。。。。。。。。。这是中国高校的悲哀!!!!!

使用道具

报纸
graylens 发表于 2014-5-15 22:24: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使用道具

地板
gssdzc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5-15 22:30: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高校。。。。。。行政化,,,,可悲

使用道具

7
chenfenglong13 发表于 2014-5-15 23:01: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习惯了

使用道具

8
yechsh 发表于 2014-5-16 08:26: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大学就像官场一样。

使用道具

9
卡卡不 发表于 2014-5-16 08:45: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像朱国良这样的人,由于级别不高、学术水平也不行的人,从心理学上讲是最看重自己的行政职务的

使用道具

10
sole_dancer 发表于 2014-5-16 08:52: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连妓nv客多都会炫耀,何况傻B当官呢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9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