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网上流传一个视频,一记者哥儿们乔装打扮成高富帅,租了一辆跑车,夜里停在工体的酒吧附近勾搭美女。“老妹儿,上车兜个风呗。”一句来自陌生男人的轻盈问候,竟然会博得不少女人的芳心。三五句话攀谈后,还真有不少穿着超短裙的少女迈开长腿,上了跑车。
接下来的话刺痛了广大男屌丝的内心。记者问坐在副驾驶的美女:“要是我开的不是跑车,而是QQ,你还会上我的车吗?”美女想都没想,回答说,“不会啊。”看到此处,广大还在开国产车的男性友人流下两行屌丝泪,终于明白了自己屡次约会失败的真正原因,原来都是被拦腰插一脚的布加迪威龙搞黄的。长期习惯性这么约会失败下来,他们就渐渐成了“剩男”。
在今天,“剩男”绝对是比“剩女”更悲剧的一个物种。为什么呢?那个短短的视频说明了其中的很多道理。比如,你肯定见过不少驾豪车追女生的优质男,但你肯定不会经常见到驾着豪车来追男生的优质女。问题就出在这。顺着这个现象往下探寻,我们将找到他们渐渐沦为翻不了身的“剩男”的悲催真相。
众所周知,男追女主要靠车和房,女追男则未必。这个成规你可以解读为“重男轻女”,或者男权社会的文化残留等等,这都不成问题。但问题在于,现在的社会(至少在表面上)是一个男女平等的社会,女性的知识水平、职业素养、就业机会已经和男性几乎没有差别。这与过去大不相同,而与此同时,男女交往的方式,却依然如故,似乎没有赶上时代的趟。
就在一个世纪前,世界大部分国家的女性,几乎没有和男性平等的工作、教育权利,她们的社会地位还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在“重男轻女”的社会背景下,女人很容易成为男性追逐的某种“猎物”,男人们经过炫耀、比拼甚至是拳脚相加后,胜利者获得自己的“奖品”——女人。这和动物界的求偶有几分相似,雄性的狮子为争夺与雌狮子的交配权而相互打斗、厮杀,血淋淋的场面宣告了最后的胜利者与失败者。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母狮子,或者说女人,并没有多少主动选择的权力。
但现在,世道变了。选择权,不知不觉间被让渡到了女性一方。
以香港为例,一个统计数据说,20年前,月薪超过两万的20至29岁女性,只占到男性总数的一半,但到了2010年,赚取两万月薪的女性数已经超越了男性。而在同一年,香港拥有专科学位以上女性有20万人,男性只有16万。女性甚至在收入、教育水平方面全面超越男性。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追求异性的方式并没有随着女性地位的上升而改变,那些拿着高学位、高薪水的女神还是在静静等待男士主动出击,并没有反客为主追求男士(至少普遍没有)。不过,时代新女性又和历史上那种被男人筛选的悲催女人不同,她们现在只是在等待,静若处子,默默观察着那些在她们面前表演、炫耀、追逐的男士,从中筛选出最有竞争力人,作为自己的伴侣。
可以说,今天女人已经成为了择偶市场上的选择方。男人虽然表面上还是维持着财大气粗、爱显摆的光荣传统,但他们的一切表演秀仅仅是用来做女人择偶的参考。在女性无教育、择业权利的时代,一个女人为了吃饭也得把自己嫁掉。但如今,广大所谓“剩女”的真实情况是,她们完全能够养活自己,甚至赚的比男人更多。在此前提下,她们之所以暂时不做选择,是因为追求她们的竞争者过多,或者自己还想暂时单身,再多挑挑看。“剩女”,实际上多半是自愿剩下,或者叫暂时性、阶段性剩下。
而“剩男”,则基本都是实打实被“抛弃”的无人问津的男人。从经济学角度看,婚姻有一种规模效应(economies of scale),结婚越早,改善双方生活质量的程度就越高(在没有孩子的前提下),而越推迟成立家室,意味着单个人的生活成本就越高。剩男的竞争力低,因此最晚成家立业,越晚成家,其财富的规模效应就越低,如此反复,陷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
总结下现状:优质男被迫不及待的时代新女性早早抢完,多金男则采取金钱攻势软磨硬泡,长期抗战“攻陷”了那些待价而沽的优质女。最后被剩下的,就只有大量开着QQ甚至连QQ也开不起的屌丝男,他们面临的是真正的供求失衡和无人问津。然后,家庭的压力让他们极不情愿地凑活娶了个2分的树墩子女人,但其实内心憋屈得要命,久而久之,生憋成了大龄愤青。
文/孙骁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论坛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