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思想常青
1612 5

[其它] 创新经济与日本的经济停滞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本科生

8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51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71 点
热心指数
70 点
信用等级
68 点
经验
1245 点
帖子
118
精华
0
在线时间
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5-7
最后登录
2014-9-1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日本的官商一体的技术发展路线是比较适合从50年代开始追赶式发展战略。因为前面先行的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了技术的发展方向,日本只要按照人家的技术路径做好就可以了。当时美国出于冷战的战略需要,大力扶持日本的经济和科技,一方面单方面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廉价地向日本转移技术。例如福特公司就向日本大量地转移了汽车技术。美国对日本可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采取国家统制下的技术发展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适当的,这样可以避免稀缺的资金被分流,避免自相残杀的内部竞争导致国家和企业利益损失,所以日本采取政府管制分配资源和协调技术引进消化的政策。这样日本企业就呈现出一致对外的格局。日本采取这种官商一体的技术发展路线,从50年代到80年代技术能力迅速成长,带动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而且这一时期日本经济成长中,技术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巨大。技术进步带动日本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日本在若干领域进入世界最先进的行列,如造船、汽车、电子等领域。

但是日本的技术发展路线也有着根本的缺陷。日本的技术发展路线完全是围绕着经济进行的,而不是按照科技本身的需要来布局的,因此在很长时期内日本的基础研究能力是不发达的,更谈不上一个成体系的科技研究。日本对于本身技术不足和缺陷,一般地是因为在技术发展路径上出现本身难以克服的困难。日本解决技术难题的基本方法是阿派出技术人员到西方相应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通过跟踪学习迅速掌握技术要诀,从而解决技术难题。这种办法固然具有花费少,见效快的优点,但是这种做法也妨碍了日本建立一个完整技术基础的努力。这一点对后来日本经济停滞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日本进入到世界先进工业国家行列的时候,已经没有能够通过学习和模仿进入的产业领域了,任何新的经济增长都将依靠技术创新和市场的开拓。这个时候,日本原先的官商一体的发展模式就不再适合了。

为什么日本原先成功的模式到后来就成为失败的原因呢?其一在日本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以后,日本尚未进入的高技术领域已经非常有限了,航空工业是一个。但是这个工业的技术完全掌握在美国、英国和法国手中,他们对于其技术高度保密,日本已经不可能再轻易地得到技术转移了。这种高技术的产业已经不再是单一技术的产业,而是高度技术综合的产业。这一点与日本已经掌握的产业技术有本质的不同,即这类产业的技术不单是技术的堆积,而是技术的集成,技术的组合集成同样是高级的技术,这里面存在的技术的know how。这种高级产业技术要求有综合性的技术基础和技术集成能力。比如航空工业就涉及到空气动力技术,结构力学技术,材料技术,电子技术等综合的学科技术。这里日本技术基础不够的缺陷就充分暴露出来了。虽然日本的材料技术中的碳纤维技术上世界领先,但是航空工业涉及到的金属与非金属材料上千种,日本要搞航空工业,它存在着多方面的技术难题,这些技术难题严重地制约日本的项目进展,最终将导致项目的失败。也因此,日本在开发国产战斗机F-2的时候,最终要依赖美国的技术支援。

其二,这里面涉及到创新性产业的一个理论,风险理论。完全创新性产业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这种风险不但源于技术的成熟,而且源于市场对于技术的接受程度。所以创新经济以高风险,高收益著称。在风险投资和创新经济最发达,也是最成熟的美国,风险投资的创新项目的失败率也是非常高的。大约的7/10的项目失败,2/10的项目盈亏相当,只有1/10的项目盈利。像微软、思科和英特这样成功的项目那是万分之一的概率。因此对于风险的管理就成为创新经济的重要理论。对于创新经济来说,有两个关键的要素,要有足够多的项目,成功的创新产业是小概率事件,只有在大量的实践中才能保证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像微软这样企业的产生就需要极大的风险投资企业数量来支撑。第二个就涉及风险理论,如何降低风险?这里给出一个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损失的期望。R=E(L)

根据这个定义,风险涉及到两个因素,一个是损失,一个是损失发生的概率。如果要降低风险,一个手段是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但是创新本身就是小概率的事件,因为未来永远具有巨大的不可测性。美国作为最成熟的风险投资国家,他的风险投资的成功率也就是10%,美国是靠成功投资的巨大回报来平衡投资风险的。但是要想使风险投资的回报能够冲销损失,还需要严格的控制风险。那么剩下的控制风险的手段就剩下控制损失了,如何控制损失是风险投资的重要课题。我看到一个企业管理的案例,讲的是微软公司通过公司局域网进行管理成功地降低管理费用。作为一个实例,微软公司通过改进管理使得一支铅笔的采购成本由180美元(我记不清是180美元还是80美元,作为一个实例这点数据的差距并不重要)降低到5美元。大家往往忽略了大公司的管理成本的巨大。即便是微软这样成功的创新型企业,当他成长为大型企业以后,同样也是管理成本呈几何级数增长。一支铅笔的零售价格不过几个美分,但是进入大型企业以后这支铅笔的成本就增加数十倍到上百倍。这就是大企业的弊病,由于庞大的管理机构带来官僚主义和高昂的管理成本。这种巨大的管理成本就造成了对企业来说失败带来损失就被放大了,数十倍的被放大了。由于损失被放大也就带来风险的成倍的增加。这是其一,其二,对于大企业来说由于官僚主义的问题,对于创新的管理与成熟产业的产品管理方式完全不同,这会导致企业内部官僚体系的摩擦,导致管理的失效和管理成本增加。这些因素决定了所有的大企业都对基础创新和技术创新敬而远之,不仅中国,美国也是这样。微软这样的靠创新成长起来的大企业也不例外。大企业的优势在于资本运作,公关和成熟产业管理。所以像微软这样的企业也是通过并购来保护和扩张自己的利益。比如微软通过并购莲花,福克斯消灭的在数据库领域的竞争对手,并购网景获得搜索引擎的垄断地位,现在又考虑并购亚虎进入门户网站领域。微软现在基本上都是依靠它的基本产品的改进,而不是什么创新了。所以所有的创新基本上都是小企业的事情。因为小企业或者创新企业家基本上都是资本不足,所以要靠风险投资家提供原始资本。这样就必须由风险投资承担了全部风险,所以风险投资人必须慎重选择投资项目和合作伙伴。首先要排除那些浑水摸鱼和空手套白狼的“冒险家”。一般来说,人的偏好总是远离风险,只有一些比较“各色”的人,就是比较有些偏执的人对有着风险的收益特别感兴趣,这些人就是风险投资人和创新型企业的创业人。这些人是创新经济的主体。风险投资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最初的资本推动,后续的就是投资银行。他们把成功地或者是看到成功希望的创新型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就是上市或者收购完成企业创新到成熟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风险投资退出的过程,也是创新型企业成为市场角色的过程。

在日本由于以财团为核心的经济体制,完全扼杀了任何小企业独立发展的空间,小企业完全要依附于大企业和财团。这样小企业只有为财团服务,合乎财团的发展战略的时候才能存在。这样多样性的小企业,特别是对财团的传统产业形成竞争的小企业是无法生存的。这宗模式有效地保护了日本的国内市场,同时也保护了日本的本土企业,但是也扼杀了创新型的企业的生存空间,这样就导致日本不能由追赶型的经济模式改编为创新型的经济体制。举例来说,日本在1980年代半导体技术和IC技术发展迅速,像INTEL公司就是被日本企业挤出了随机存储器芯片的市场。但是,日本的技术发展路线是官商一体的以大企业,财团为核心的路线。因此在IT技术发展路线上自然地选择了高技术难度的大型机的路线,由日本日立、东芝等公司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全力开发大型机和人工智能芯片。在美国,由于经济体制的灵活性,给创新型的企业以发展空间,虽然有像IBM,CRAY这样的大公司全力开发大型机和巨型机,但是像INTEL,苹果这样的面向家庭的IT技术也获得巨大的发展。但是在日本由于官商一体的体制,在政府和财团决定了技术发展路线以后,就不可能再出现同类技术的不同发展路线,因为这会产生同业竞争和资源的分散,造成投资效率的降低。但是,市场的选择偏偏是以PC这种面向个人的技术成为主流。因为巨大的产量和消费量,极大地降低了PC的成本,也极大地丰富了PC的软件。个人计算机技术可以以比大型机,巨型机低十倍的价格提供同样的计算能力,当时的标准是100万次浮点运算的价格。更由于IT技术的进步,由于并行处理技术的进步,通过并行计算可以使多个CPU同时处理数据,这样就可以用PC的CPU实现巨型机的功能。这样革命性的技术的出现决定了个PC成为了IT技术的主流。而日本投向巨型机的巨额投资没有多少市场和技术的回报,而且耽误了时间。类似这样的决策失误在日本绝非独一无二。日本在80年代在世界家电行业如日中天,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当时日本也面临着后继技术开发的问题。当时日本同样是官商联合进行未来家电技术的开发,日本决定利用自己在视像技术领域的优势,开发下一代的高清晰度彩电HTV。日本吃定了自己的技术优势,几家大公司为主体,如松下,东芝,日立,索尼等连同日本政府在HTV技术上投入上百亿美元,终于成功开发除了HTV技术,并且准备投入市场。当时已经在日本试验性地投入了小批量生产和市场投放。就在这个时候,美国人突然提出了数字高清彩电HDTV的概念。这一下正打在日本人的腰眼上。日本的技术优势全在模拟体制的半导体技术上,而美国人提出的技术路线是数字式的,这就让日本的技术优势完全变成技术泡沫,没用了。数字技术的最大优势是占用频率少,方便传输,并且数字信号在传输中信号损失小,信号质量高。数字技术与日本占据优势的模拟技术完全领先一代。这样日本投入巨资开发的HTV技术就完全作废了,没有人会在引进即将过时的技术。这里面看得出美国人的阴损。美国人可以晚一些提出自己的技术路线,这样日本的HTV已经投入市场,引进的国家也因为巨额的投入无法轻易放弃而可以使日本的HTV取得一些市场回报,至少可以作为过渡性技术。美国人也可以早一点提出这个技术路线,这样就避免日本巨额的经费投入的浪费。但是美国人偏偏就在日本人完成所有的技术开发,刚刚投入市场开发的时候,提出自己的技术路线,这样就使日本的损失最大化,而且使得日本完全没有转变的时间。这使得日本完全丧失了原先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当日本人感觉良好地提出“日本第一”,“日本可以说不”的时候,美国人早就在那里准备悄悄地给日本来一下要命的。这也看得出商场如战场,即便是对盟友美国人也是不客气地。


由于日本的体制决定了日本没有办法由追赶型的经济体制转型到创新型的经济体制,这就使得日本在成为发达国家以后丧失了发展的方向和推动力。这就决定了日本的经济注定要继续停滞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停滞 创新经济 新经济 知识产权保护 风险投资人 知识产权 发展战略 福特公司 汽车技术 日本

沙发
jinjinyuan 发表于 2014-7-5 09:51: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分析不错,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美国和德国,两个发展类型的标杆,日本走的是德国的路。而且日本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并不差。

使用道具

板凳
思想常青 发表于 2014-9-4 23:23: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阳小烫瓢 发表于 2014-9-2 13:52
美国和德国,两个发展类型的标杆,日本走的是德国的路。而且日本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并不差。
日本的问题是他的产业组织结构有问题,不能让新型的结构型创新生长。至于企业创新,那个是在原有结构上的创新,不会对经济带来结构型的变化。

使用道具

思想常青 发表于 2014-9-4 23:23
日本的问题是他的产业组织结构有问题,不能让新型的结构型创新生长。至于企业创新,那个是在原有结构上的 ...
你说的没错,但是结构的创新,就是美国一直在做的,一直开发新的产业。德国也只是在已有结构上进行技术创新而已。

使用道具

地板
爱萌 发表于 2014-12-8 18:24: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错,分析很好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