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eolion818
2422 1

《转帖》中国史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博士生

6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4.6200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6 点
经验
3092 点
帖子
347
精华
0
在线时间
2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18
最后登录
2024-3-1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中国史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2005-06-25 梁民愫 原载《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学术论文集》,
一、国内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现状

中国史学界关于西方

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梁民愫

       一、国内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现状

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当代西方诸多的新史学流派中独树一帜的史学劲旅,其中尤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容强大而引人注目,它以理论见解独到、学术成果卓著和不忽视历史学的现实关怀而突出于国内外学术界。中国史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起步甚晚,这是历史条件的限制所致,但毕竟近二十年来关于这一领域的学术空白日渐得到添补,这又不能不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给史学界带来的宽松学术环境,使新时期人们的思想逐渐有所解放并敢于畅所欲言。总的来看,大陆史学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相继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涌现了一批研究该领域的知名学者,其成果大概集中于一些编著的专门论述和数十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编著方面如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等书①中的专门研究,代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总体水平。而分散在学术刊物上的许多

————————

① 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陈启能主编《八十年代的西方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杨豫:《西方史学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张广智、张广勇:《现代西方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徐浩、侯建新:《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论文,如沈汉的《爱德华·汤普逊的史学思想》等等文章①,各自研究专题的不同又表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范围正在扩大。因受时代影响,翻译作品时有出现但数量不多,包括陆续刊于国内外中文刊物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本人的文章、中国学者翻译的专著和国外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者的论文。译著如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英国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的19世纪三部曲《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和20世纪通史《极端的年代》,上海人民出版社东方编译所译丛2000年9月刚出了霍氏的《民族与民族主义》等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的论文如有霍布斯鲍姆的《马克思与历史认识》②等等,这是中国学者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中文材料。国外研究者的论文如日本的松村高夫《英国社会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③等等,这些既是外国学者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代表性成果,又成为中国学者理解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窗口和第二手材料。

据笔者管见所及,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主要是以英国为主,部分学者涉及法国、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但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探讨为多,我们以为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一些基本看法大体能说明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现状。

我们知道,在当代西方众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中,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以强大的阵容和一系列突出的理论成果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

① 沈汉:《爱德华·汤普森的史学思想》,《历史研究》,1987年6期、《希尔与英国革命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动态》1988年11期、《论杰出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密里本德》,《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1期、《评爱德华·汤普森的新作〈民众的习惯〉》,《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2期、《史学巨擘杰出一生:悼念爱德华?汤普逊》,《世界历史》1994年1期、《希尔与英国革命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动态》1988年11期;姜芃:《霍布斯鲍姆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山东社会科学》1991年1期、《E.P.汤普森的史学思想研究》,《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2期、《试析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现状和历史命运》,《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3期;庞卓恒:《让马克思主义史学宏扬于国际史坛》,《史学理论》1987年3期;徐浩:《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演进》,《学习与探索》1994年6期、《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辨析》,《学习与探索》1993年6期、《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史学的变迁》,《学习与探索》1991年2期;程汉大:《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理论特征》,《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99年2期、《多布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问题的讨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1990年4期;刘为:《历史学家是有用的——访英国著名史学家E.J.霍布斯鲍姆》,《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4期、《有立必有破——访英国著名历史学家E.P.汤普森》,《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3期;钱乘旦:《E.P.汤普森和《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世界史研究动态》1993年11期;刘军:《E.P.汤普森阶级理论述评》,《世界历史》1996年2期;《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演变趋势》,《社会科学评论》1987年9期。

②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马克思与历史认识》,《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4年9期、《从社会史到社会的历史》,《代达罗斯》(1971年冬季号)、《历史对社会科学的贡献》,《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第33卷)1981年4期、《徘徊于寻求普遍性与寻求认同性之间的历史学家》,《第欧根尼》1995年2期;罗德尼希尔顿:《封建主义的危机》,《世界历史译丛》1980年5期;克里斯托弗·希尔:《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吗?》,《世界史研究动态》1986年10期;爱德华·汤普森:《英国近代阶级关系和1832年改革》,《世界史研究动态》1987年5期;爱德华·汤普森:《民俗学、人类学与社会史》,载蔡少卿主编《再现过去:社会史的理论视野》,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③ 松村高夫:《英国社会史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国外社会科学》1985年1期;约翰·布鲁尔:《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种流派》,《世界历史)1983年6期;居伊·布瓦:《马克思主义和新史学》,《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1年4期;沃尔冈·屈特勒:《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叙事体”史学》,《史学理论》1988年1期。

尤如美国学者H.J.凯耶认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一起代表最强烈的观念——共同的理论传统(a theoretical tradition)”①,国内学者认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在史学理论方面有四点贡献:

第一,系统地创立和运用“从底层向上看(history from below)”的理论方法。这是学术界较一致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告诉我们,人是社会历史活动主体,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而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运动进程,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这种理论方法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继承和发展。徐浩认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继承撰写人民史的传统,注意普通大众历史研究,反对用孤立和封闭方法,主张把普通劳动者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把握,并进一步把研究他们的物质与精神活动同考察整个社会关系乃至上层建筑的变迁结合起来②。张广智先生的《西方史学史》中认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最突出的一点是提出“自下向上看”的史学信条,与西方传统史学的政治事件与“精英人物”的历史主体研究大相径庭。他进一步强调,注意普通群众的创造性作用,站在他们的立场去考察与解释历史,反映了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在史学思想上的新研究取向③。姜苋也强调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最大理论特色是提出“从下向上看的历史”——写底层人民历史,而且他们通过具体的历史研究来贯彻这一主张④。庞卓恒在肯定“从基层住上看的史学”新潮流的同时,更是把它与当代西方史坛上其他学派史学家(如年鉴派)倡导的“从下往上看”史学观点作了对比。他肯定了凯耶的观点,认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倡导的“从下往上看的史学”重要特色在于把劳动大众看作历史创造过程的基本和积极的参与者,不但在经济和社会领域,而且在政治和精神领域都作为一种基本力量参与了整个历史过程的创造,并且力图从劳动大众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他们参与历史创造活动的发展过程来探索整个历史运动(包括其上层结构的运动)过程⑤。

由此看来,“从底层向上看”的史学方法和理论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获得重大成就的显著标志。

第二,学者们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既重视又发展了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理论,但又并非阶级斗争决定论者。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实践活动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和阶级社会特有历史阶段的现象,它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徐浩发表在《学习与探索》1993年6期的那篇文章对此有较典型的论述,他以为

————————

① H.J.凯伊:《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概析》(The British Marxist Historians:An Introductory Analysis)(剑桥)1984年版,第3页。

② 徐浩:《弘扬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辨析》,《学习与探索》1993年6期,第121—122页。

③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316页。

④ 姜芃:《试析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现状和历史命运》,《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3期,第88页。

⑤ 庞卓恒:《让马克思主义史学宏扬国际史坛—访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希尔顿》,《史学理论》1987年3期,第76—78页。

这种理论上的重视本身是“从底层向上看”理论的逻辑延伸,也是它在历史分析中的具体应用。文章肯定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扩大“阶级”概念内涵及其相关理论方面超越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作者特别指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阶级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种发展过程,它是同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一种“关系”。沈汉和姜芃都认为对阶级和阶级识问题的研究是包括汤普逊在内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极为关心和着重解决的理论课题,如爱德华。汤普逊不是单纯用经济的方法来研究阶级,而且采取社会文化学的方法对阶级进行综合考察,也正如姜芃文章所说,汤普森的研究使人感到,英国工人阶级意识的形成不仅是经济上生产地位的反映,同时也是工人对各种文化传统、价值体系、思想观念通过接触、取舍、批判或继承而形成新的文化的发展过程①。关于“阶级”概念和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中较抽象又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汤普森的理论贡献正实现了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前言中所言“我希望这部书对于人们理解阶级作一点贡献”②。事实正如此,汤普森的这部著作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理论上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超越和发展。

第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在探讨历史运动内在规律性的过程中,反对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结构模式决定论,即提出了反对粗俗的物质基础决定论。这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沈汉就认为汤普逊在指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的同时,则更强调不能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截然分开和对立起来③。徐浩在《学习与探索》1993年6期的文章写道,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家认为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结构模式决定论极易演变成忽视一切非经济因素的机械的经济决定论。因此,他们在把握物质条件作为社会发展原动力的基础上,力图冲破机械唯物论,把历史看作是辩证发展过程,特别是存在和意识相互作用的过程。英国马克思主义者主张生产方式具更大的包容性。汤普森和希尔等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用特别重视人与文化的作用,号称“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但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并非决定论或多元决定论。正如庞卓恒著文所言“既反对粗俗阶级斗争决定论,也反对粗俗的物质基础决定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家否认了这两种不科学的决定论以后还应持一种科学的决定论,否则就难以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共同的规律④。实际上,反对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论,并非完全放弃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理论模式。刘为著文谈到,霍布斯鲍姆本人就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原则上是对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模式不失

————————

① 参见沈汉《爱德华·汤普森的史学思想》,《历史研究》1987年6期,第19—23页、姜芃:《E.P.汤普森的史学思想研究》,《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2期,第97—99页。

② E.P.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企鹅丛书出版社1968年版,第10页。[笔者注:这是汤普森的一部主要代表著作,1963年第一版,1968年修订版附有一篇说明,1980年再版增加了新前言。]

③ 沈汉:《爱德华·汤普逊的史学思想》,《历史研究》1987年6期,第31页。

④ 庞卓恒:《让马克思主义史学宏扬于国际史坛——访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希尔顿》,《史学理论》1987年3期,第79页。

为理解历史的一个线索,至少对他涉及的时代研究而言。如理解战后历史,只有一个起点,即从理解技术和经济的转变入手。即便研究战后文化,也须首先把眼光放在物质生产的基本转变上,他认为只要是在19世纪、20世纪史的范围内,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模式就是唯一出发点①。霍布斯鲍姆的看法是否绝对,值得进一步探讨。

第四,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一定程度上又可称为新社会史学派,他们创立了一整套新社会史的相关理论。新社会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其他社会科学的新观念和新方法从事历史研究。新社会史学家最突出的理论建树是提出和强调扩大的总体社会史理论,代表人物是E.J.霍布斯鲍姆和E.P.汤普森。姜芃《试析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现状和历史命运》和《霍布斯鲍姆与新社会史》两文对此有较深刻的评论,她认为霍布斯鲍姆《从社会史到社会的历史》一文是解释新社会史的经典,霍布斯鲍姆从根本上强调必须把历史研究的整个领域作为社会史的研究领域,他要求史家树立历史的总体史观,他自己在史学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包容社会各方面的研究模式。但霍布斯鲍姆并不要求别人生搬硬套他的模式,而强调在研究中要自觉吸收其他学科的新观念和新方法②。可以肯定,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理论上的建树是十分丰富的,中国学者集中地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为对象从这一方面进行了以上总结和分析。

中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另一方面,是比较详实地介绍了他们的代表人物所从事主要研究领域和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为例,徐浩的《弘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辨析》一文和杨豫《西方史学史》相关章节均作了大体一致的介绍和总结③。值得指出的是,随着与国外学术和文化的交流机会日渐增多,中国大陆学者能陆续接触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家一些重要著述,包括他们本人的第一手资料。但受语言和交往途径的限制,实际还很不全面,甚至只是冰山一角,无疑给我们继续深入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这一重要领域造成了不少障碍。

就目前大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成果来看,史学界对这一领域关注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征:

其一,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英国、法国和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尤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为中心。如从表现形式上看,自80年代尤其是近年来,关于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其

————————

① 刘为:《历史学家是有用的——访英国著名史学家E.J.霍布斯鲍姆》,《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4期,第61—62页。

② 参见姜芃《试析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现状和历史命运》,《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期,第88页、《霍布斯鲍姆与社会史》,载陈启能主编《八十年代的西方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6月;此外还可参见姜芃:《中国社会史的发展与英国新社会史的若干比较与思考》,《学理论研究》1994年1期、徐志勇:《英国新社会史学派概述》,《社会科学》1986年10期。

③ 有关这方面的最初成果可参见H.J.凯伊:《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概析》(The British Marxist Historians: An Introductory Analysis),(剑桥)1984年版。

主要代表人物E·P·汤普森、E·J·霍布斯鲍姆、克里斯托弗·希尔和R·希尔顿等人史学思想的研究成果,多体现于前述一些西方史学史的编著和相关期刊论文。介绍性、评述性和个案性的成果多,而缺乏较系统的比较研究成果,如西方各国间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代表人物的史学思想或一国内部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史学思想和实践方面的比较研究成果。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学术派别间有关研究方法、基本观点和发展趋势诸方面的比较成果也显得不足。

其二,从研究对象的时间跨度上看,偏重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7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和发展时期,而对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其行程和走向则少有研究成果问世。如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只有姜芃《试析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现状和历史命运》一文,文章认为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经历国际共运的沉寂期(如东欧剧变)后,作为一股史学流派是衰落了,并分析了衰落的原因①。

这既是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一般特征,又是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的缺陷,有待将来研究工作中克服或弥补不足。

————————

① 参见姜芃《试析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现状与历史命运》,《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3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 中国史 史学界 中国 研究 马克思主义 史学界

沙发
leolion818 发表于 2005-7-7 21: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摘自中国经济史论坛

http://economy.guoxue.com/index.php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5 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