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echie_84
2109 2

[宏观经济指标] [转帖]中国成为超级大国三个关键硬伤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无名

博士生

9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1231 个
通用积分
6.5756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3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2828 点
帖子
236
精华
0
在线时间
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5-19
最后登录
2020-2-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h2>美国媒体:中国成为超级大国三个关键硬伤</h2><div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125593">中国会是明天的超级大国吗?从年初的“反卫星武器试验”、“中国军费问题”到年底的“小鹰”号航母与解放军潜艇“遭遇”事件,美国媒体和研究机构对中国国防现代化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美国《华盛顿季刊》新加坡东南亚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员盛利军著文表示中国崛起面临三大硬伤。本网刊登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望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所鉴别。<br/><br/>美国《华盛顿季刊》新加坡东南亚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员盛利军著文表示:中国自70年代末以来进行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们对中国的倔起表示了忧虑,而且有人预言,中国很快会成为一个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br/><br/>但是进一步研究的结果表明,尽管中国的地位可能还在提高,但是中国缺少成为超级大国所需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对自己有利的安全优势,军事和经济的硬体实力,以及政治、社会和理论的软体实力。<br/><br/>1.安全优势:国内以及周边地区的安全<br/><br/>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大国,它需要保证自己周边地区的稳定,以保证自己对境外事态施加和保持控制及影响的能力。地理位置是保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有着巨大安全优势的美国,它只与两个实力比它弱的国家为邻,还有两大洋保护它免受其他强国的威胁。中国则与美国截然不同,它的海上和陆上邻国约24个,这些邻国中至少有5 个国家的人口超过l 亿: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如果中国想要成为世界强国的话,这些国家将会形成强大的地缘政治的制约力量。甚至连台湾的中国人也在竭尽全力抵制中国为统一所做的努力,而且台湾问题本身就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牵制中国,破坏中国的现代化势头。中国其他邻国的态度也不令人乐观。" <br/><br/>2.没有名列前茅的硬实力<br/><br/>世界上处于支配地位的国家都是具备了那个时期所需要的名列前茅的硬体实力的国家。当前中国在其所需要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军事实力由于技术水平很低,中国军队在拥有一个世界强国所需要的军事能力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在现在,中国甚至不能在自己的领土周围建立空中优势,沿自己的海疆掌握制海权。中国要想至少在2020年之前让海军力量达到适当的水平,那将是非常困难的:首先是海军的防空、指挥和控制、情报、电子战、后勤以及反潜能力需要极大地提高。<br/><br/>尽管中国在导弹技术上的成就给人的印象深刻,但总的来说,它的航空和航天工业仍然经费不足,没有取得什么特别的进步。与发达国家相比,它在电脑科学上所做的努力以及随之而来进行战略资讯战的能力,起步晚了很多,并且远远地落在后面。<br/><br/>军事现代化将继续受到大量问题的干扰,其中包括供应的控制、有限的经费、吸收与利用能力低,以及管理和行政上的障碍。现代化的过程将是艰巨而缓慢的。国际形势将会限制中国的武器供应,国内经济局势也将限制武器的购买。<br/><br/>由于大量武器已经过时,迫切需要更大规模的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军事科研和技术也需要大笔资金,因此中国缺少迅速改善其武器系统、赶上西方武器系统水平的资源。即使它拥有必需的金融资源,中国依然难以赶上西方。中国国内的许多体制制约着经济、科学技术和国防进一步迅速发展。这些国内体制的改革需要很长的时间。<br/><br/>经济实力尽管中国经济的发展令人瞩目,但是这些快速增长的数位不应该被用来夸大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和影响力。这些数位并不反映整个形势,也未必能反映生产率和技术发展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劳动生产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它的生产率只有美国生产率的很小一部分。<br/><br/>目前,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仍然不大。与世界大国不同的是,它没有利用投资、高技术产品以及对主要工业的控制在世界市场的某些领域里施加决定性影响。" 它在经济上的重要性只是主要体现在它的进口市场和国内工业吸收外国投资上。它的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国投资和廉价劳动力。这些特点使得人们不能肯定中国经济今后是否能平稳而生气勃勃地发展下去。<br/><br/>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与其说靠的是通过高技术来提高生产力,不如说靠的是资源的使用。除非中国能掌握并且利用高技术,否则目前的这种经济推动力将会失去动力。<br/><br/>然而,中国面临着的任务要比人们普遍意识到的更为艰巨,因为目前这些领域中生产率低的现象不是中国应该向科研投入多少资源的问题,而是被扭曲了的、无效率可言的体制问题。<br/><br/>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l995年,中国将近一半的科研所和组织没有发表任何研究报告。中国大约有5000个这样的研究所和机构,平均每个机构有125 名科学家和研究员,因此该报告表明,那一年,近2500个研究所和机构的31万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甚至没有发表一篇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还发现,研究机构拿出来的科研成果只有5%达到" 国家级水平" (最高水准),还有15% 达到" 部级水平" (二等水平)。报告还说,1995年,各研究所和机构申请的创新专利平均只有0.09个。<br/><br/>很显然,中国科研领域这种糟糕的成绩是不能只用缺乏资源来解释的,而是证明了制度和体制上的制约。这些制约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投入了大量资金枣通过ZF直接购买和合资企业枣进口先进的设备和生产线,但在吸收和利用外国技术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方面行动还如此缓慢;这些制约还解释了为什么实验室内取得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而创新的成功率却只有10% 左右。<br/><br/>同向科技发展投入更多的资源相比,有效地解决这些制度和体制的制约问题需要更长时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中国难以提高其科技水平,进而提高其生产率,获得名列前茅的硬体实力。我们应该牢记,中国要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转变不仅艰巨,充满了风险,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一种能创造出长期、持续、强劲的经济增长率的稳定局面。<br/>3.缺乏名列前茅的软实力<br/><br/>没有一个国家能在没有硬体实力也没有软体实力的情况下变成一个世界大国。软体实力包括政治、社会和理论上的实力,并且包括以下因素:<br/><br/>(1 )开放、稳定、持久、吸收型的国内政治、社会和经济安排;<br/><br/>(2 )强大的文化、政治、道德感染力和凝聚力;<br/><br/>(3 )理论指导;<br/><br/>(4 )战略上的深谋远虑和外交技巧;<br/><br/>(5 )国内和国际的有效管理,包括有效调动国内和国际资源(尤其是非军事资源);<br/><br/>(6 )教育水平高、有强烈文化意识的民族;<br/><br/>(7 )高水准的生活。<br/><br/>" 中国在取得这种软体实力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济和军事实力替代不了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基础。鉴于中国目前的国内政治和文化体制非常脆弱(与成熟的美国自由民主体制相比),过于向国外扩大只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国内制度的脆弱性将严重破坏中国为成为世界大国所做的任何努力。"<br/><br/>如果中国不能吸引自己最有才干的年轻人回国,它怎么能像美国那样吸引最出色的外国人才来这个国家效力呢?这种能力是这个国家的软体实力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一般化的生活水平只是问题的一部分,中国没有建立起一套令人满意的奖励制度,或者具有吸引力的政治和社会环境。随着经济现代化的发展,生活水平将会提高。然而,即使经济繁荣了,建立这种能吸引和奖励本国和外国人才的制度也需要时间。只有到那时,中国才可能引进大量高技术。在国家出现危机时,中国证明了自己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例如在遭受外国侵略或威胁期间,在出现像1998年长江洪灾这种自然灾害期间。然而,这种在困难时期出现的凝聚力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了在和平时期也能吸引精英的国家。 国际理论指导上的薄弱是软体实力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中国一心发展经济之时,它将大量注意力转向科学技术,牺牲了社会学研究,包括国际研究。ZF资助出国的学生和学者中,绝大多数人学的是科学技术。出于种种原因,从实际上不鼓励到将不同的学术观点予以政治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新闻控制,几乎没有学者专门研究社会学。专门研究社会学的那些人中,又有许多人放弃了自己这种低工资的研究工作,转到了商界。中国存在着严重的" 人才流失" 问题,不仅是从国内向国外流失,而且是从社会学向自然科学、技术和商业研究,以及从理论研究向商业活动流失。出于明显的商业原因,这个国家最有才能的年轻人中,有许多人即使不出国而选择留在国内,也是进入合资企业和外国公司,而不是进研究机构。这一切对中国的继续倔起产生了长期不利影响。社会学研究的薄弱在中国的国际研究中也非常明显,尤其是对中小国家的研究,如果这些国家距离中国很远,文化也不为中国人所熟悉,情况就更明显了。在国际关系中不老练是中国常常不能展示其理论上的指导性、外交上的创新精神和国际事务中的主动性的部分原因。它也是中国在利用国际准则、规则和组织为自己创造有利条件方面犹豫不决、缺乏灵活性的部分原因。没有这些在国际上联盟的技巧,中国就不可能巧妙地利用多边安排来达到自己的外交目的,或者像美国在1991年海湾战争所做的那样组织成功配合默契的大规模国际行动。中国可能在一些小规模的外交冲突中获胜,但它难以建立长期的战略联盟。<br/><br/>外交策略薄弱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国常常不能预见到问题的出现——如1995年台湾" 总统" 李登辉访问美国搞得中国措手不及。中国的外交活动" 常常像是一辆忙碌奔跑的消防车" ,试图用反提案和反措施来扑灭别人放的火。中国的外交提议和决定应该更多地注重先一步看到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首先采取行动对付这些问题。<br/><br/>外交技巧对一个世界大国来说至关重要。有了这些技巧,中国就可以将地区性的地缘政治制约因素或者说不利条件转变成战略上的有利条件,大幅度增强自己的实力。许多中国官员和战略家仍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往往将他们能力的缺乏全部归罪于经济和军事实力不足。他们看不到,软体实力是不会从硬体实力中自然产生的。结果,中国常常像它传统的做法一样,大多是自行其是。但是,中国越是单独行动,尤其是在经济和军事攻代化上,它的邻国就越会对它的意图产生怀疑,它的倔起也就越会强化地区性地缘政治的制约因素。</div>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超级大国 社会学研究 军事现代化 国防现代化 经济增长率 美国媒体 超级大国 中国崛起 中国国防 反卫星武器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snowfoxzc + 20 我很赞同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chenhuanyou 发表于 2008-6-4 10: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
-------谈如何建立宏观市场经济检测调控体系
现在人们生活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物品涨价。从07年下半年开始,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引起大多数物品的价格上涨。对于这次物价上涨的社会背景,社会根源,利弊得失等,做出科学分析和判断,对如何建立宏观市场经济检测调控体系,提高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如人体那样,各种机制都有兴奋和抑制两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人体才得以健康发展。为了保证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检测调控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商品经济自身发展带来的经济危机等不利因素,同时可以有利有节的引导经济快速发展。有效的检测调控体系是发展商品经济必要的补充,是市场经济发展强有力的保证。
我们要建立起有效的检测调控体系,首先要正确的分析经济现象,所以必须了解经济现象的一些特征和规律。众所周知,在生态环境中,存在着生态圈和食物链。同样在各种经济现象中伴随着商品种类在性质和功用上的划分,同时分出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圈。所以说经济圈就是由一类在性质和功用上相同或者相近的商品和对应的各种经济活动所构成,如食品、医药、能源、运输等等。经济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性。不同的经济圈其经济活动及所属商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的波动,相对来说,不会对另一个经济圈中所属商品的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其次是经济链,在种类繁多的各种各样的商品中,看起来似乎是一个个独立的毫无关联的商品,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依赖。如原料与产品的上下游关系等,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就以猪肉来说,生猪养殖需要饲料玉米、麸皮等。而猪肉又是餐饮业、多种肉制品的主要原料。像这样一种或几种产品是生产另一种或几种产品所必须时,这些产品就会形成经济链。如同生态圈中的食物链一样。在产品的深加工过程中,市场所赋予的总利润在各级加工过程中的分配,直接关系着某类或某些产品的产量与销售价格。供求关系决定着每级产品的利润。而利润分配则是调节经济链中,各种产品的生产投资和生产规模的杠杆。每个经济链都不是完全独立的。另外,经济圈之间也存在各种各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供求关系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如果能加以有效控制,就会刺激经济发展。如果波动缺乏调节,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引起经济链断裂。这种效应会通过经济链结、经济圈传开。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这往往会引起经济的恶性循环,把经济推向崩溃的边缘,引发经济危机。这是商品经济发生经济危机的一个特点。另外,我可以这样认为经济就是-----首先人们为了生存,然后是追求最大利益,而相互通过商品实现的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所以说追求最大经济利益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经济波动中,利润分配会产生紧缩与舒张,人们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必然会调节产业结构,资金投向等。这样就会引起经济大厦一系列深层的震动。在这些震动中,受旧的经济基础制约影响最小,当然最容易出现变动。现实社会中人们追求的是利润,价值规律在调节供求关系与社会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是利润在起主导作用,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只能指明发展趋势却不能控制经济发展惯性,如果缺乏科学的利润分配调节机制,发展往往会一拥而起,一拥而退。结果必然引起经济的动荡,根源就在于利润分配失衡。所以这次物价上涨,势必会在这些最容易发生变动的经济链和经济圈中引起比较大的经济波动。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也是抑制通货膨胀的切入点。我们只有熟悉了这些经济规律的运行机理、发展特点,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才能为建立市场经济检测调控体系找准要害,找出对策。用有效的调控措施,来正确指导经济发展。
在我国,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们生活富裕了,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因此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次工薪阶层工资的增长,进一步促进社会消费需求膨胀。另外,长期的价格低迷,使一些产品的产量大量萎缩。在国际上一些经济泡沫破灭,以及美国的次贷危机,以上种种因素都是由于经济活动形成物价上涨的社会背景。在客观上伴随着能源和资源日益紧缺,耕地资源也在减少。虽然土地不会像能源那样减少,但是每个国家的耕地资源有限,在有限的耕地上,许多方面都需要原料,如生物能源、养殖饲料、酒类生产等。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这种矛盾在逐渐加剧。这些不但是这次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也是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长期因素。这些初期、长期因素进一步引起后来的原材料成本增加引发的恢复性上涨,加上一些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意的垄断因素。这些因素的演变发展最终导致了这次物价广泛的大幅上涨。
一般情况下物价可能随供求时效小幅度上涨,这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中,物价上涨其利弊得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要看消费者的收入增涨与物价上涨的速度和幅度。在现代社会中,大约5%左右的人拥有30%甚至更多的社会财富,大约30%左右的人拥有65%左右的社会财富,而大约65%甚至更多的人可能仅仅拥有20%的社会财富,甚至更少。所以看消费者的收入情况,只能以占人口总数最多的中低收入消费者为准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也不能简单的以城镇居民收入增涨指数和物价上涨综合指数做比较来分析通膨的状况而得出结论。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它们的基数不同;第二社会各阶层的消费结构不同。
在消费品中,根据人们对消费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依赖程度,可以把消费品大体分为必需和必要两类。把必需品的消费称为硬消费(或者钢性消费)必需品为硬消费品,把必要品的消费称为弱消费,必要品为弱消费品。在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中这两种消费的范畴、侧重以及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是不一样的。由于涨价物品的种类和幅度不同,以及各阶层消费特点的差异,物价涨幅对于不同收入的消费者来说是不同的。我们称之为相当综合涨幅。物价的相对综合涨幅及速度超过消费者的收入涨幅及速度,就会使其消费能力下降,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如果物价的相对综合涨幅及速度低于消费者的收入涨幅及速度,这时会刺激经济的发展,同时增加了货币流通量,使其在更高的水平上流通。货币只有通过商品才能体现其使用价值,所以说社会财富在根本上还是由人们创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所确定。这里要区别的就是由于货币贬值引起的相对货币流通量增加,并不能说明经济增长,只有货币流通量同物流一起增加,才能说明经济增长。同时适度范围涨价也是节约资源的一种有效措施。所谓经济过热,就是在经济的发展惯性作用下,物价上涨的速度超过消费者收入增长的速度之后,或者一定时期的生产速度超过消费速度而产生的相对生产过剩,这样最终会使经济走向失控。
第二.准确分析物价上涨特点和社会各阶层的消费结构及其对稳定和发展经济所具有的意义
综观这次物价上涨,在物价上涨的不同发展时期涨价现象集中体现在不同领域的物品上。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供求时效,众所周知,所有的商品都有销售淡季和销售旺季,这是供求关系的波动在时间上的一种效应即供求时效。物价随供求时效的上涨是暂时的,不同于经济链断裂造成的物价上涨,因此要区分开,那些物品涨价是由供求时效引起,那些是由经济链断裂引起 。这样采取调控措施就会具有针对性。在经济链断裂、能源资源危机加重与供求时效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首先以肉类、蔬菜、粮油等食品为主,然后是化肥、农药、煤炭、钢铁等生产资料。我们知道以上这些物品都是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可见涨价原因的多样性,以及涨价物品以生产和生活必需品为主是这次物价上涨的主要特征。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劳动成本增加,已成为这次物价上涨的持久因素,所以我国经济已面临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
再来分析社会各阶层的消费结构及其对稳定和发展经济的意义。由于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和消费意识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消费结构特点也不同。就我国而言,占人口总数近三分之一的中高收入的人群主要是工薪阶层和商业人士。丰厚的收入不会为基本生活开支发愁,虽然硬性消费很高,但其主要是以软性消费为主。而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的中低收入人群,主要是农村人口。基本上是以硬性消费为主,消费开支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
在这里结合消费品的特征和物价上涨的特点,就人们的这种消费结构,对于稳定和发展经济具有的意义进行简单的分析。我们知道肉类、蔬菜、粮油等食品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农产品,是必需消费品,化肥、农药、煤炭、钢铁是工农业生产的主要原料,也是必需品。物价上涨对高收入和中高收入阶层不会有大的影响,是因为大多数工业产品、部分农产品等都属于软性消费品,这些软性消费品或者没有涨价或者涨幅不高,更何况物价的相对综合涨幅远没有其收入涨的多。在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这三分之一的阶层非常庞大。我们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市场支持着经济的发展,是稳定我国经济的一块基石。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物价的相对综合涨幅超过人们的购买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时,消费首先由软性消费向硬性消费逐渐紧缩。中低收入阶层即是硬性消费品生产者也是硬性消费品的主要消费者,由于硬性消费品本身的特征,所以以硬性消费品为主的农业生产不会受重大影响。因此物价上涨对资本在很多领域内的重新分配,提升农业产业技术水平,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生产投入等都有重要意义。我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是农村人口,要保持经济长远高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经济的根本。
第三.物品涨价对进出口贸易和就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危机往往波及全球,对全球经济都有重大影响。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和所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调控措施不同,经济危机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当前复杂多样的经济使社会具有巨大的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经济危机不再像以往那样来势凶猛和严重了。每个国家的进出口受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贸易双方的货币政策和进出口结构以及进出口产品的消费特征。涨价对各国的进出口既带来了影响也带来了机遇。可以推动一些国家调整进出口结构,提高进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重组优化国内经济体系。
经济危机对就业状况同样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既可以调整经济结构又可以促进劳动力的重新分配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如果把经济危机比作是一次核爆炸,那它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就像核爆炸一样,如果在有效的控制下慢慢的释放能量,就会造福人类。应该看到只要通过有计划,有节奏,有实效的加以控制调节和引导,把经济危机变为一次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基础,淘汰落后产业,开创新的经济发展契机具有重大意义。经济发展单纯的自由经济,发展就像一匹野马,放荡不羁。人们只能被经济发展牵着鼻子走;单纯的计划经济,经济发展就会变的呆板僵硬,失去生机。经济发展的这个特点,决定于经济的基本要素------人。因为人总是要谋求最大利益,最舒适的生活享受和最少的劳动付出。而如何才能使自由经济在有计划的宏观调控下得到发展,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利润才是调动人积极性的根本因素。以人为本,进行可持续经济发展激活机制的研究才是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思路。
通过对这次经济危机的分析,很明显利润分配失调是引起经济链断裂的首要原因。回顾近三年啤酒大麦的生产情况,2005年啤酒大麦的收购价为1.6—1.8元每千克,当时的综合生产投入没有上涨,促使一度失去种地积极性的农民有了盼头。2006年啤酒大麦种植面积猛增,结果导致供大于求,啤酒大麦价格跌至1.2—1.4元每千克,农民一年的希望落空了。2007年种植面积更是空前减少,引起了价格大幅反弹至1.8—2.4元每千克,最高时达3.0元每千克,但受价格垄断影响,其最大受益者是中间商。综合三年的平均价格在每千克1.6元左右。为什么农民总是得不到实惠,一方面农民开支紧张,啤酒大麦收下来就必须要卖出,中间商利用价格垄断低价收购。另一方面,还是利润诱导促使种植结构不合理在起关键作用。因此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及时地利用价格指导,进行合理的农业布局,才能使农民劳有所得,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民积极性,而且也是农业平稳发展的有效措施。其实在全球的各种粮食生产中,普遍存在同样的问题。应当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否则粮食生产会带来全球性的灾难问题。粮食生产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随着综合生产投入的增涨,粮食生产中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小,严重地损伤粮农的种粮积极性。因此每个国家对主要粮食生产资料实行定额配置,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合理布局农业种植,发展农业科技,增加粮食生产的利润,切实的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首要问题。
可以看出,无论在那个经济圈内,一个产业的大起大落主要是利润诱导效应下形成的经济惯性在起关键作用。我们再回顾一下四年来的生猪产业的发展情况。在2004年随着生猪需求量的增加,并采用新型的圈养技术,一头生猪可收入200—300元左右,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有利的刺激了生猪产业的投入与发展。至2005年末,我国的生猪养殖产业化已经初具规模。由于玉米、豆类的种植受客观条件限制,成品饲料、麸皮、玉米、豆类的供应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并且价格节节攀升,可是生猪价格受物价上涨普遍认同性的限制,一直涨不起来。物价的认同性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并且总是落后于供求关系的变动。结果饲料价格上涨严重地挤压了生猪养殖的利润空间,这个时候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利润分配失调,已经为2007年生猪价格的暴涨埋下了伏笔。2006年末至2007年初大量的生猪被宰杀,接着生猪的供应开始出现危机,促使几个月后生猪价格开始暴涨。很明显,市场缺乏及时的检测,有力的资金扶持与政策引导。在经济链中各级商品的供求关系的波动存在着时间差,是导致利润分配失衡的原因。及时通过科学计划后,有针对性的资金扶持,扩大生产规模是调节利润分配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就需要每个国家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有关大综主流商品和基本生产资料、基本生活资料,关于生产和销售各环节和各时期上的状况检测体系,为方便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及时可靠的科学依据。
国家如何建立宏观市场经济检测调控体系,通过对以上种种经济现象的特征和规律的分析认识,不难得出要建立高效的检测调控体系,并且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须具备:
1.建立宏观市场经济检测调控体系是稳定和发展经济的根本,对其要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2.建立最基本的网络数据调查收集分析系统。
3.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经济动向预测与决策机构。
4.做出及时有效的政策与货币调控。
具备了上述条件后该如何进行检测和调控。我先就目前许多国家采取的一些措施中所存在的问题做个简单分析:现在每个国家在刺激经济发展与抑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主要采取金融货币与一些政策性措施,可是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一些措施力度不够和过激促使措施不到位,以及时机掌握不准,在操作中缺乏针对性外,关键是对以下几点分析不到位。
1.消费市场:每个时期每个季节的消费热点和消费主流不同。城市与农村存在差异,不合理的不合时机的货币金融措施,在生产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容易造成部分产品的供求矛盾,促使有关的经济链断裂。
2.消费品自身的特征。根据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对消费品的依赖性强弱,消费品有软硬之分。每类消费品的消耗周期,与投放市场的时间长短不同,市场供应的饱和程度不同。以及消费高峰低谷期、消费品的社会需求总量,这些问题都关系到不同时期人们的消费动向和消费品的消费状况。
3.各类产品的生产状况和生产特点。我们知道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以及社会总的生产规模和各类产品在各时期的供应能力都不相同。
以上各类问题都息息相关,都是决定各类产品在各时期的供求关系状况的。另外,国家的主要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应对社会风险的承受能力如何。这些因素都必需在采取调控措施时,对各类问题的情况,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等,做出科学的分析与预测,才能为措施到位掌握住关键。
建立宏观市场经济检测调控体系,要有对市场各方面情况的数据统计,并做出分析与预测。依照经济规律、各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等。运用市场机制,通过资金扶持,有效控制生产规模。进而调节各经济链上各环节之间的利润分配,才能促使经济平稳发展。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在各类产品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成熟的情况下,如果由利润诱导引起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就会产生经济过热。所以根据市场需求,掌握好资金扶持力度,适时提高过热产业中的投产门槛,不失为有效控制生产规模的有力措施。
网络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就是要根据社会各阶层人们对各类消费品,与生产和生活依赖的不同程度,进行调查。分门别类、列出图谱。并对其中的基本生活和基本生产资料,在各个时期的生产状况、生产规模、社会风险的承受能力等各重要环节做出全程检测。要对社会各阶层在各时期对各类产品的消费情况,在总体上要有真实的数据收集和统计。所以数据收集要多而不乱、杂有主次。要对社会各阶层的主要收入情况做具体调查。对收支的总体分配比例要有准确的分析统计。及时、真实、有效的经济指数统计与分析,是预测经济发展动态的根据。是国家对经济做出宏观调控、指导经济发展的依据。
重要的经济指数有GDP、CPI等许多,所反映的情况一般都是总体上的,是一些宏观数据,只能从宏观上反映经济,而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却是散落在经济发展的各环节、各层面、各领域内的。由于蝴蝶效应的存在,使我们不能不重视这些问题。所有我们不但要有宏观上的统计数据,更要有各种主要的、具体的、细节上的统计数据。
完整的网络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体系、强有力的政策、金融货币调控措施,是每个国家平稳快速可持续发展经济所必须要建立的宏观市场经济检测调控体系。有了高效、强大的体系作为我们发展经济的免疫系统和神经调节。我们的市场经济才能更好的得到发展。
 
 
   甘肃省古浪县大靖镇旧市场烧伤门诊                     陈焕有                   邮编;733103      
 

使用道具

藤椅
xufuquan321 发表于 2010-1-21 09:43: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 techie_84 任重道远!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3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