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生产两大部类顺序的由来和演变[url=]免费订阅[/url]
[url=][/url]
[url=]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url] , [url=]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url],
编辑部邮箱,
[url=]2013年04期[/url]
[给本刊投稿]
[目录页浏览]
【作者】 裴小革;
【Author】 PEI Xiao-ge(Institute of Econom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836,China)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 马克思在开始时采用以消费资料生产为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生产为第Ⅱ部类的顺序反映了批驳"斯密教条"这个思想史上的原因,是有其合理性的。但他后来在《资本论》第二卷第Ⅷ稿又采用以生产资料生产为第Ⅰ部类,消费资料生产为第Ⅱ部的顺序,却是更为合理的。这种顺序表明,只有提倡勤俭节约,控制消费资料生产的超前发展,先行发展教育和生产资料生产,才能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目的,使包括消费资料生产在内的整个社会再生产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url=]更多[/url][url=]还原[/url]
【关键词】 两大部类顺序; 生产资料生产; 消费资料生产; “斯密教条”; 不变资本补偿;
【文内图片】
【基金】 裴小革负责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危机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再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颜鹏飞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11JZD004)的资助
- 【分类号】F091.91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38
知网节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