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earsun
5395 10

[生产和成本理论] [这个问题大家是不是都研究的很透了?]一种要素可变和两种要素可变的报酬递减怎么看?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小学生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89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64 点
帖子
7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17
最后登录
2006-12-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关于报酬递减,我一直很疑惑——

当只有一种变动要素的时候,开始产量边际递增,过了某个点后才开始递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就是这个内容);而到了两种可变要素的时候为什么就根本不去提什么递增阶段,而是通过在凸形的等产量线上的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递减来说边际报酬递减呢(实际过程中应该也还是存在这个过程的阿~)?概括一下,我困惑的要点就是,当两种要素都可变的时候,就不存在递增的阶段吗?上述两种情况(一种可变要素和两种可变要素)有没有可统一的共性呢?

我想了一下,是不是可以这样去理解——当只有一种要素可变的时候,条件有限制,所以当那种可变的要素发生数量变化的时候就直接反映在产量上了——即随着可变要素的数量相对于固定要素由不足、到适宜、到过剩,就自然出现了产量先递增再递减的情况。所以,这时的报酬体现在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上。(????)

而当两种要素都可变的时候,由于可以通过依据互相来调整数量,所以前一种情况中的相对不足和相对过剩阶段都不存在了(即使有也应该理解为生产过程中的“瞬间”。因理性人追求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所以总是让两种通过及时的变化而始终处于匹配状态)。所以实质上两种可变要素的情况就是一种要素可变的第二阶段——两要素匹配适宜的阶段。这个阶段里,一种要素变化的直接反应就是另一种要素相应的变化(似乎不直接反映在产量上了——前提是如果要素调整的速度足够快的话 ??????),于是可以通过边际技术替代律来体现这个过程的报酬递减。而这里的报酬递减(与第一种情况不同),就体现在同一条等产量线上要素的互相的替代率。

综上,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两种可变要素的情况是单一要素可变情况的第二阶段。两种情况所说的报酬递减虽然表述一样,但是说的是不同的“报酬”( ???? ) 。前者的报酬递减说的是“总产量报酬”的递减,体现在一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互相的间隔距离递减(似乎可以和规模递增联系起来了~似乎可以推导出生产的第一阶段都是规模递增的——能否通过这个得出上述的结论?这点我也很晕~而后者的报酬递减通俗的说就是指要素对某一固定产量的贡献在递减。

我看得是平狄克的微观第四版,看到“生产”这章的报酬递减问题时实在很困惑(如果您有书的话,这个内容在P162和P168,请您参阅),书上好像也没解释太多。这是个比较简单的经济学理论,但是我还是不大清楚,所以不怕笑话的写了很多我自己的看法(尤其,其中打了很多问号的是我自己的观点和疑惑,请赐教)。请大家千万不要怕打击我,千万给予指正——我在这谢谢你们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2 14:24:3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边际报酬递减 成本最小化 一直很疑惑 经济学理论 第二阶段 研究 要素 递减 可变

回帖推荐

dearsun 发表于11楼  查看完整内容

首先感谢大家耐住了性子读我那个“又臭又长”的帖子,帮我解决这个比较“弱”的问题。有些朋友提了些建议,我会采纳的——其实昨天就看了看高老的书,发现对于概念性的东西国内的书写得很明白,要点一般都点出来了,而外版的一定要懂得自己抠他说话的要点(我就没做好)。 借着这个问题我自我总结了一下: 1.就像minqinwang大哥说的一样,概念一定要搞清楚,不可以混为一谈。 2.其实等产量曲线和无差异曲线很类似,前面不扎实所 ...

dearsun 发表于9楼  查看完整内容

误区三:没有明确等产量线的概念 一种要素可变的生产的第二阶段(即边际产出递减的阶段),表现在等产量曲线上是曲线越来越密集——我的说法~ 但是在一种要素可变的时候,任何时候只要那种可变的要素变化一点点就直接体现在产量的变化上了,所以这个情况下的,以可变要素为自变量、产出却又恒定的等产量曲线是不存在的,也就不必去提什么等产量曲线。 楼上的朋友说得很对,正如两种要素都可变的情况——将其表现在一组等产 ...

dearsun 发表于8楼  查看完整内容

误区二:规模递增、递减、不变的概念和前提没搞清楚 1)说到规模收益的时候的前提是,长期内,即所有的要素都可变时。并且是同比例增加所有的要素,所得的产量增加的倍数和要素增加的倍数去比较。而只有一种要素可变时根本无从提及什么规模,再怎么说规模递增递减都是不对的。(我居然还推出了一种可变要素生产的第一阶段是规模报酬递增,这明显是混淆概念了)。 2)另外,没有分清必要和充分条件 书上说规模报酬递减的等产量曲 ...

cola 发表于6楼  查看完整内容

一种要素L的话产量 Q = f(L) 于是在坐标系中可以纵坐标是Q横坐标是L两种要素的话产量 Q = f(L,K) 这个时候有三个变量,不可能在二维的坐标系中出来,于是我们就用无数的等产量曲线来表示K和L的关系,每条等产量曲线代表的是一个相同的产出值,至于你说的某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先增后递减和这个不矛盾的,比如我们要知道L边际产量的变化,可以令K一定,然后作一条与K轴平行的直线,这个时候等产量曲线的密集程度就反应了L的边际产量变 ...

crazyorc 发表于2楼  查看完整内容

报酬递减律是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的,可实际上,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本身就显示了技术的逐步进步.比如开始一个工人操作一台机器,现在他同时操作两台机器,我们还能坚持技术不变的假设吗?即使技术不变,产量也和熟练度,劳动强度有关,一个工人同时操作更多的机器,这本身就说明了更高的劳动强度和熟练度.西经喜欢用更多的人操作一台机器的例子来说明报酬递减率,但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技术水平下降的极端例子,当然在这种情况,报酬递减率说的通 ...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沙发
crazyorc 发表于 2005-7-22 14:4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报酬递减律是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的,可实际上,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本身就显示了技术的逐步进步.比如开始一个工人操作一台机器,现在他同时操作两台机器,我们还能坚持技术不变的假设吗?即使技术不变,产量也和熟练度,劳动强度有关,一个工人同时操作更多的机器,这本身就说明了更高的劳动强度和熟练度.西经喜欢用更多的人操作一台机器的例子来说明报酬递减率,但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技术水平下降的极端例子,当然在这种情况,报酬递减率说的通,可在现实中,哪个资本家会傻到这种地步,在资本竞争中搞自杀.

使用道具

藤椅
和差化积 发表于 2005-7-22 16:2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种要素--边际收益递减

两种要素--规模收益

使用道具

板凳
dearsun 发表于 2005-7-22 18: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好意思,二楼的能再多说写么?

谢谢你,二楼的朋友,说的很有启发.

但是,你能不能再稍微细一点的说说我帖子里的思维误区呢?我觉得自己想的那些观点很有问题,但又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好像哪里有个思维定势走出不来…….

我已经困扰了很久,真得很想彻彻底底的弄明白——虽然是个简单的理论。我真诚的渴望所有朋友的指点,即使被笑愚笨,嗬嗬,我也不怕------因为实在是太想搞清楚了!!!谢谢

使用道具

报纸
minqinwang 发表于 2005-7-23 00: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得出你的思路很乱,你把这些规律、概念、工具、分析方法全搅和在一起,目的是要说明两个规律。很多你自己想当然的东西都是错的。

我对你的建议:先把两条规律分别弄清楚,包括规律本身、形成原因、分析工具等,再把两者放到一起去比较。

如果你是初学,我还建议你拿一些国内教材看看(象高、尹等),或许一下就明白了。

小石头多么快乐 独自在路上滚着 从不介意荣辱沉浮 从不畏惧危机发生 它朴素的褐黄衣裳 为过路的宇宙所穿上 象太阳一样 独立或发光 以不拘礼的礼节 履行绝对的义务

使用道具

地板
cola 发表于 2005-7-23 01: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种要素L的话产量 Q = f(L) 于是在坐标系中可以纵坐标是Q横坐标是L

两种要素的话产量 Q = f(L,K) 这个时候有三个变量,不可能在二维的坐标系中出来,于是我们就用无数的等产量曲线来表示K和L的关系,每条等产量曲线代表的是一个相同的产出值,至于你说的某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先增后递减和这个不矛盾的,比如我们要知道L边际产量的变化,可以令K一定,然后作一条与K轴平行的直线,这个时候等产量曲线的密集程度就反应了L的边际产量变化情况

使用道具

7
dearsun 发表于 2005-7-23 12: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想了一下,可能是这么几个误区

谢谢楼上的指点,很感谢你们!我又看了一下书,发现确实概念不清楚,都搅和到一块了!

我又想了一下,觉得自己存在下面几个误区:

误区一:首先条件就没有搞清楚——混淆了两个报酬递减的不同的条件。

边际报酬递减律说的是短期内,只有一种要素可变的情况下产量随该要素的增加而递减(在某一点之后);而两种要素的报酬递减说的是长期内,所有的要素都可变的情况。两者成立的条件不同,冒冒然拉在一起比较似乎缺乏可比性。

使用道具

8
dearsun 发表于 2005-7-23 12: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误区二:规模递增、递减、不变的概念和前提没搞清楚

1)说到规模收益的时候的前提是,长期内,即所有的要素都可变时。并且是同比例增加所有的要素,所得的产量增加的倍数和要素增加的倍数去比较。而只有一种要素可变时根本无从提及什么规模,再怎么说规模递增递减都是不对的。(我居然还推出了一种可变要素生产的第一阶段是规模报酬递增,这明显是混淆概念了)。

2)另外,没有分清必要和充分条件

书上说规模报酬递减的等产量曲线一般是越来越密集的,这是个必要条件,但是我潜意识里把它当充分条件来用了,于是由一种可变要素生产的第二个阶段等产量线越来越密集(当然,这只是我的谬论,后文的第三个误区就涉及到这点),推出了规模递增。这是没有注意到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使用道具

9
dearsun 发表于 2005-7-23 12: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又一个误区

误区三:没有明确等产量线的概念

一种要素可变的生产的第二阶段(即边际产出递减的阶段),表现在等产量曲线上是曲线越来越密集——我的说法~

但是在一种要素可变的时候,任何时候只要那种可变的要素变化一点点就直接体现在产量的变化上了,所以这个情况下的,以可变要素为自变量、产出却又恒定的等产量曲线是不存在的,也就不必去提什么等产量曲线。

楼上的朋友说得很对,正如两种要素都可变的情况——将其表现在一组等产量曲线上的本质是由于在三维空间中三者有函数关系,一个是函数,另两个是自变量,所以从空间图形对应成二维曲线;而一种可变的时候,自变量只有一个,函数也只有一个,完全可以直接体现在生产曲线上,那么硬把那种不变要素扯进来“凑”成个等产量曲线就是不必的,更是错误的。

使用道具

10
dearsun 发表于 2005-7-23 12:3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cola在2005-7-23 1:11:05的发言:

一种要素L的话产量 Q = f(L) 于是在坐标系中可以纵坐标是Q横坐标是L

两种要素的话产量 Q = f(L,K) 这个时候有三个变量,不可能在二维的坐标系中出来,于是我们就用无数的等产量曲线来表示K和L的关系,每条等产量曲线代表的是一个相同的产出值,至于你说的某种要素的边际产量先增后递减和这个不矛盾的,比如我们要知道L边际产量的变化,可以令K一定,然后作一条与K轴平行的直线,这个时候等产量曲线的密集程度就反应了L的边际产量变化情况

谢谢你,cola ^-^

你说“比如我们要知道L边际产量的变化,可以令K一定,然后作一条与K轴平行的直线,这个时候等产量曲线的密集程度就反应了L的边际产量变化情况”。与k轴平行?我觉得是和L轴阿~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在一组等产量曲线上,取定一个K值然后做L轴的平行线,然后随着每一个单位的L的增加,对应这些L的等产量曲线[就是说能过这些(L,K)点的曲线——因为有无数条不相交的等产量曲线,所以一定仅有一条过一个特定的点],最终这些等产量曲线总体的形态就是由疏慢慢变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