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ll6303
1070 1

[世界经济热点]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背后的可怕真相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7粉丝

版主

院士

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78057 个
通用积分
3815.5455
学术水平
69 点
热心指数
111 点
信用等级
58 点
经验
40327 点
帖子
1725
精华
0
在线时间
6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7
最后登录
2024-6-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背后的可怕真相

  



  美国科技博客QUARTZ指出,世界最大经济体宝座易主一事,最让人害怕的可能不是该事实,而是中国成功“上位”的原因。等待中国的可能是漫漫无期的、日本式的经济停滞。

  IMF[微博]的报告称,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已超越美国。中国2014年的经济规模为17.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7.4万亿美元。

  QUARTZ认为,中国经济规模一定会在某一时刻超越美国,因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其经济体量应该更大。但真实情况并未如此。IMF只是用更 新过的购买力平价(PPP)调整数据,重新计算了中国2014年GDP。PPP本应更准确反映购买力的情况。但鉴于在中国的生活成本低于美国,IMF调整 的数据夸大了中国的GDP。

  就像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佩蒂斯指出的,这最终是个苹果与桔子之间的比较。中美GDP在构成方式上差异非常大,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佩蒂斯称,其中最主要的差异是在债务问题上。中国很多坏账都没有冲销并记为支出,而是通过转滚记为资产,从而造成GDP高估。

  这不是说中国的负债高于美国。美国圣路易斯联储的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美国的负债高达59.4万亿美元。但美国将未偿付债务剔除在GDP外。而由于金融体系受到“几乎所有债务都会由ZF买单”的假设,中国并未将未偿付债务剔除出GDP。

  没有人知道具体数额到底有多大。不过,国家发改委(NDRC)宏观经济研究院的徐策和王元的 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和2013年,“无效投资”占到中国经济总投资的近一半。ZF刺激措施和亢奋的建设活动已造成6.8万亿美元的投资浪费。仅 2013年的投资浪费就达到13.2万亿人民币(6.1730, 0.0228, 0.37%)(约合2.1万亿美元)。QUARTZ认为,假设今年投资浪费数量也是如此,那么中国2014年经PPP调 整后的GDP就要低于美国。



  最终还是要有人来填补所有的窟窿。QUARTZ指出,如果ZF允许违约的发生,那么可能是中国的银行来买单。

  “但违约的发生具有高度破坏性。更可能的是,中国效仿日本,逐步承担其在自己资产负债表里所浪费的投资。若中国ZF不让低效的国有企业破产,具有竞 争力的私营企业就难以涌现,即便ZF需要看到真实GDP升至新的高度。僵尸银行和企业的增加将令中国长期增长前景变得非常可怕,今天的中国就像上世纪90 年代的日本。”

  正如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前清华大学经济及管理学院副教授Patrick Chovanec所指出的,今天的日本和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日本有惊人的相似处。在经济增速下滑的时候,日本ZF拒绝让不盈利的企业破产,一直为其“输液”。在出口导向型经济繁荣突然结束后,日本开始了数十年的经济停滞,该国在发展市场机制以控制债务问题前,一直对信贷成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全球最大经济体 经济体 Patrick 中国经济问题 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 圣路易斯 生活成本 世界最大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zhxjin + 3 + 3 + 3 可怕的是只看数字,不看数字背后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3  热心指数 + 3  信用等级 + 3   查看全部评分

想一起讨论最新国际经济发展现状的,请添加QQ:276033579,谢谢!
沙发
a601343 发表于 2014-12-9 12:32: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世界经济都在关注中国,但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形势又如何呢?实在比较担心!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