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uwenjun720731
665 0

“1·19”暴跌折射A股政策市逻辑未改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5粉丝

大师

4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3
论坛币
11061 个
通用积分
0.0976
学术水平
15 点
热心指数
13 点
信用等级
17 点
经验
2930 点
帖子
3994
精华
0
在线时间
745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29
最后登录
2022-10-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1·19”暴跌折射A股政策市逻辑未改  本周一的A股市场,在一片乌云笼罩下,现7年来最惨烈一跌——截至当日收盘,沪深两市均呈断崖式暴跌,沪指跌7.7%,报收于3116.35点。金融股几乎全线跌停,煤炭、石油板块跌幅均超过9%,两市超过了2000只股下跌。
  A股罕见性的单日暴跌,对于元旦后高位进入的众多投资者,可谓损失惨重、欲哭无泪。毫无疑问,此次罕见暴跌,涉及多重因素,既有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也有券商龙头股中信的大幅减持。但这些都是次要因素,造成此次A股罕见单日跌幅的关键因素在于,上周五证监会出手打击违规资金进入股市——证监会不仅暂停了中信、海通、国泰君安新开融资融券账户三个月,而且对民生证券和广州证券、招商证券等九家券商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此外,证监会还强调,按规定不得向证券资产低于50万元的客户进行融资融券。
  对违规操作的上市公司进行处罚,何以对A股造成如此之大的动荡?对此,市场当然会有市场的解读,比如券商股是此轮A股拉升的风向标等等。但是,剥离技术层面的解读,而立足于制度建设层面,我们不禁要问,证监会一次正常处罚,何以引发A股市场的集体性狂跌?
  再结合此前两个月,在诸多利好消息的释放下,仅短短两个月时间,A股拉升幅度就超过50%。我们必然会得出这样一个答案,历经20多年,尽管监管机构日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也日益严格,但是,其政策市、投机市这一内在逻辑,却依然没有发生结构性的转变。正是在这一内在逻辑未变之下,此次证监会对问题上市券商看似平常的处罚,竟然导致了A股市场金融股的全线跌停,由此可见A股市场政策市的威力可谓根深蒂固。
  政策市作为A股市场的标签,绝对是与生俱来,且由此延伸出投机市场。这很容易解释,在政策利好的刺激下,股市拉升,广大股民跟风;而在政策利空的冲击下,股市下跌,广大股民竞相踩踏。比如在2007年,当沪指涨到6124点时,有关部门通过调整印花税抑制股市的上涨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在1996年,监管层连下“十二道金牌”,抑制股市的上涨亦是如此。而当股市下跌时,股民财富的减少导致逃跑效应形成,股民越来越少,股市出现长时期的低迷状态,2002年到2005年之间我国股市的低迷正是如此,那时证监会正是通过了股权分置改革才扭转了低迷的局面。
  此外,相较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其监管机构的核心诉求是,确保规则的合理性,使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在公平的规则下和透明的环境下进行博弈。而对于我国的相关监管机构而说,似乎忽略了其最基本的功能,即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环境,譬如此次的中信证券大股东在暴跌之前减持套现的现象,虽没有确凿的证据,但相对于广大的股民而言,此次减持却透露出投资机构和广大个人投资者之间信息是如此的不对称,内幕交易的嫌疑难以排除。
  之于当下而言,无论是着眼于A股市场的短期维稳,还是追求A股市场中长期的可续发展,我们均有必要扭转其政策市、投机市的内在逻辑,使其从政策市和投机市转向投资市和价值市,其核心之处在于,除持续强化A股市场的监管执行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外,更为重要的是,尽快引入社会资源融入监管体系,通过市场化监管力量的有序生成,以改变此前由行政监管主导的监管格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政策市 股权分置改革 注册制改革 A股市场 监管机构 证监会 沪指 投资者 金融股 沪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0 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