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际媒体热炒近两年的尼加拉瓜大运河终于如期开建。昨日(22日),动工仪式在尼加拉瓜里瓦斯市举行,中尼双方代表出席。这一工程预计将耗资500亿美元,5年内建成,并在2020年左右开始运营。
此前,出于对补偿金的不满和对破坏环境的担忧,数以千计的尼加拉瓜民众曾多次走上街头,抗议这一工程,并一度引发国内外媒体关注。以该项目为例,观察者网昨日曾刊发评论文章,讨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格外注意规避商业、政治、环保等各方面的潜在风险。
而这一项目的成功启动,也成为了中国作为拉美贸易和投资大国的新象征。对此,外媒评价称,中国仅用10年时间就迅速接近了美国西班牙在拉美多年的投资贸易额,中国投资或改变拉美的经济结构。对抗巴拿马运河
据BBC报道,尼加拉瓜ZF称,这一项目将为解决尼国的贫困带来帮助。分析人士表示,这一全长278公里的运河建成后,将成为巴拿马运河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去年,有中资背景,在香港注册的尼加拉瓜运河开发投资公司(观察者网注:以下简称HKND)在其对外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估算称,到2030年,尼加拉瓜运河的可承载贸易量将较目前增长过240%,通过该运河与现有的巴拿马运河运输的货物总价值也将超过1.4万亿美元。
在《环球时报》记者拿到的权威资料中,关于尼加拉瓜大运河的相貌是这样描述的:运河线路从加勒比海侧的蓬塔戈尔达河,沿杜乐河进入尼加拉瓜湖,再到太平洋岸的布里托河口,全长约276公里,是巴拿马运河长度的三倍。航道规划底部宽度为230米-520米,水深27.6米、航道的通过能力约9100艘/年,可通行船舶最大吨位达40万吨,计划5年内建成。40万吨的大船,从委内瑞拉开往中国,将节约两个月的航行时间;而从上海到巴尔的摩,走尼加拉瓜运河航线要比苏伊士运河短4000公里,比绕过好望角短7500公里。 修建期间预计创造5万就业岗位,运营期间预计创造20万就业岗位。
尼加拉瓜大运河的正式名称叫尼加拉瓜运河综合开发项目,除了运河外,还包括港口、自由贸易区、度假村、国际机场和公路,总体投资达到500亿美元。中国富商王靖成立的香港尼加拉瓜运河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拥有100年独家规划、设计及运营并管理尼加拉瓜运河和其他潜在项目的权益。当地居民担心影响环境
此前,尼加拉瓜曾出现一系列抗议活动。原因或是担心财产受损,或是担心环境污染。
据埃菲社报道,该项目目前仍缺少环境影响评估,许多生态专家担心,作为中美洲最大的淡水资源的尼加拉瓜湖的生态环境会遭到严重破坏。对此,HKND回应,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将于明年3至4月间完成。
这条跨洋运河预计全长278千米,宽度在230米至520米之间,最深处达30米,有105千米穿过尼加拉瓜湖。
另据《南华早报》报道,22日白天,还有一批抗议人士阻塞尼加拉瓜要道,抗议运河修建。尼加拉瓜湖西岸附近埃尔图来地区的这场抗议活动的领头人、24岁的达尼洛·洛里奥说:“该项目不会给尼加拉瓜人带来好处,只会让中国人受益。给我们的土地补偿十分荒唐。”
反对派领导人称,为了消除对该项目日益加剧的反对情绪,22日启动仪式的组织工作非常草率。外媒:中国投资改变拉美经济结构
埃菲社关注了中企在拉美投资对拉美经济结构的改变。报道称,由中企承建的尼加拉瓜大运河项目或许是21世纪拉美最具有代表性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象征着中国在拉美作为贸易和投资大国的地位。
在拉美经营多年的美国和西班牙不安地看着中国仅用10年时间就迅速接近自己与该地区的投资和贸易额。
几十年来,中国与拉美的关系曾仅限于北京与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之间口头上的友谊,以及中国对拉美革命的支持。
然而,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中国对该地区的投资额从2003年的约1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累计约800多亿美元。仅在尼加拉瓜大运河项目上,中国就又将投入400亿美元。
拉美许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背后都有中国的身影,其中包括铁路、矿产、石油和水电项目等一些项目项目甚至改变了或即将改变当地的经济结构,例如上文提到的尼加拉瓜大运河项目和厄瓜多尔的科卡科多-辛克雷水电站项目。
中国在拉美铁路项目中的身影尤为引人注目。例如,中国帮助阿根廷改造货运铁路路线,以连接农业区和出口港。中国是阿根廷大豆的主要进口国之一。
中国企业还致力于帮助哥伦比亚修建大西洋铁路网,并在委内瑞拉参与修建连接加拉加斯与西部产油地区的铁路线。除此之外,中国、巴西和秘鲁就修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达成了初步协议,再次令美国一个世纪前修建的巴拿马运河相形见绌。
但是中国最近在拉美铁路领域遇到了首个困难。中国企业中标了墨西哥的一个高速铁路项目,但是该国ZF取消了招标结果。
中国在拉美石油、矿产和水利等领域的推进不再像过去那般大张旗鼓,但步伐却更加稳健。
有专家指出,虽然中国在拉美的推进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当然其中也混杂着经济利益。中国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国门,促进投资多样化,解决了中国的能源问题。但是如果没有经济利益的吸引,这些企业也不会积极响应。
但是专家也承认,比起西方企业,中国企业显得稍为欠缺社会责任感,更容易激起当地社会的负面情绪。
观察者网综合BBC、参考消息、环球时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