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sy651012
1359 1

[生活百科] 背腰部奇穴 [推广有奖]

学术权威

8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129273 个
通用积分
23.3848
学术水平
747 点
热心指数
898 点
信用等级
685 点
经验
88069 点
帖子
9497
精华
1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6-28
最后登录
2016-10-2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背腰部奇穴

1.颈百劳 jǐng bǎi liáo
【别名】
【穴名解】
【标准定位】在项部,当大椎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取穴法】患者正坐位头稍前倾或俯卧位,大椎穴直上2寸,旁开1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上后锯肌、头颈夹肌和头半棘肌。散布有第四、五颈神经后支,斜方肌由副神经支配,头颈夹肌由颈神经后支外侧支支配。血管次要来自枕动、静脉和椎动、静脉。
【功用】舒筋活络,滋补肺阴,止咳平喘。
【主治】颈项强痛,瘰疬,咳嗽,哮喘,骨蒸潮热,盗汗自汗。
【刺灸法】直刺或向内斜刺0.5~1寸;可灸。


2.十七椎 Shí qī zhuī
【别名】腰孔,十七椎下。
【穴名解】中医学称第一胸椎为一椎,第五腰椎为十七椎,穴在其棘突下,故名十七椎。
【标准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俯卧取之。
【取穴法】腰阳关穴下方。
【穴位解剖】(1)针刺层次: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2)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5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5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腰动脉分布。
【功用】疏经活络,调理冲任。
【主治】腰骶痛,腰腿痛,下肢瘫痪,崩漏,痛经,月经不调,遗尿,转胞,胎位不正。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3.下极俞 Xià jí shū
【别名】十五椎,下极之俞。
【穴名解】穴居脊柱下端腰骶部,故名“下极俞”,即腰部第三腰椎棘突下,古又称“十五椎”。
【标准定位】十五椎,下极之俞。
【取穴法】在腰部,第3椎腰棘突下,当后正中线上。
【穴位解剖】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腰椎棘突下,俯伏取之。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深部为椎管。有腰动,静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功用】疏经活络,健脾利湿。
【主治】腹痛,腰痛,泄泻,小便不利,遗尿,下肢酸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4.巨阙俞 Jù què shū
【别名】心舒
【穴名解】穴居脊背,前与任脉穴巨阙相应,故名。
【标准定位】第四椎
【取穴法】俯伏或仰卧。在背部,后正中线上,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穴位解剖】
【功用】宁心安神,宽胸理气。
【主治】心痛,失眠,肩背痛,咳嗽,气喘,胸胁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5.夹脊  jiá jǐ
【别名】华佗夹脊,佗脊,华佗穴,脊旁。
【穴名解】夹又作挟、侠,原指挟于脊柱两旁,后人因以此命名。因其出自华佗,又名华佗夹脊。
【标准定位】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各17个穴,左右两侧共34个穴位。
【取穴法】俯伏或俯卧位,当脊柱棘突间两侧,从第1胸椎棘突下起,至第5腰椎棘突下止,每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
【穴位解剖】在横突间的韧带和肌肉中。浅层的有斜方、背阔肌、菱形肌;中层有上、下锯肌;深层有骶棘肌和横突棘突间的短肌。因穴位所处位置不同,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他伴行的动、静脉丛分布。
【功用】通利关节,调理脏腑。
【主治】适应范围较广。其中胸椎第1~4夹脊穴,主治肺脏疾患及上肢病;胸椎4~7夹脊穴,主治心脏疾患;胸椎第7~10夹脊穴,主治肝胆疾病;胸椎第10~12夹脊穴,主治脾胃病;腰椎第1~2夹脊穴,主治肾脏疾患;腰椎第3~5夹脊穴,主治膀胱、大肠、小肠、子宫及下肢疾患。
【刺灸法】向脊旁斜刺0.5~0.8寸,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


6.肘椎  zhǒu zhuī
【别名】夹脊
【穴名解】肘,指两上肢之肘尖部。穴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两旁,正与人屈肘时两肘尖相平,故名肘椎。
【标准定位】在腰十四椎两旁,两肘尖相平处。
【取穴法】在腰部,取穴时,患者俯卧,垂肘贴身,以两肘尖连线与后正中线交点旁开左右各1寸处。
【穴位解剖】
【功用】清热利湿,理气舒筋。
【主治】脘腹疼痛,霍乱吐泻,呕吐下痢,小腿转筋。
【刺灸法】直刺或向脊柱斜刺0.5~1寸。可灸。


7.定喘
  dìng chuǎn
【别名】喘息,治喘。
【穴名解】该穴主治哮喘,有平定喘息的作用,故名喘息。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取穴法】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穴位解剖】在斜方肌、菱形肌、头夹肌、最长肌中;有颈横动脉和颈深动脉分支;布有第七、八颈神经后支。
【功用】理气宣肺,止咳平喘。
【主治】哮喘,咳嗽,落枕,隐疹,肩背痛,上肢疼痛不举。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8.胃脘下俞  Wèi wǎn xià shū
【别名】胰俞,胃管下俞,胃管下俞三穴,胃下俞,臎(cuì)俞,八俞。
【穴名解】胃脘下俞又名胰俞,为奇穴,是治疗消渴的经验效穴;肺俞清热润肺,生津止渴;脾俞调节脾胃功能;肾经原穴太溪与肾之俞穴肾俞相配,滋补肾阴,清热润燥;三阴交滋补肝脾肾三脏;足三里清胃泻火,和中养阴。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法】俯伏或俯卧。
【穴位解剖】在斜方肌下缘,有背阔肌,最长肌;有第八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八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八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功用】养阴生津,润燥止渴。
【主治】消渴,咽干,腹痛呕逆,胸胁疼痛,咳嗽。
【刺灸法】向脊柱斜刺0.3~0.5寸。可灸。




9.崇骨  chóng gǔ
【别名】大椎上,太祖,椎顶。
【穴名解】崇,高而重叠,第六颈椎本身亦名崇骨,穴居其下,故名。
【标准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六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正坐前倾取之。
【取穴法】正坐俯头。
【穴位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七颈神经后支。
【功用】疏风解表,宣肺止咳。
【主治】感冒,咳嗽,喘息,癫痫,疟疾,肺痨,颈项强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10.痞根 Pǐ gēn
【别名】
【穴名解】因灸治痞块而得名。
【标准定位】位于腰部,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5寸处。
【取穴法】俯卧,于第1、2腰椎棘突中问,左右各旁开3.5寸,三焦俞旁开2寸。
【穴位解剖】在背阔肌、髂肋肌处;有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神经后支。
【功用】行气活血,软坚消痞。
【主治】腹部痞块,肝脾大,疝气,腰痛,胃痛。
【刺灸法】向椎体方向斜刺1~1.5寸,可灸。





11.腰奇  yāoqí
【别名】
【穴名解】该穴为邻近腰俞的经外奇穴,故名“腰奇”。
【标准定位】在骶部,当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中。
【取穴法】俯卧。
【穴位解剖】当棘上韧带处;有第二、三骶动、静脉;布有第二、三骶神经后支。
【功用】宁心安神。
【主治】癫痫,头痛,失眠,便秘。
【刺灸法】向上沿皮刺2~2.5寸,可灸。




12.腰眼  Yāo yǎn
【别名】癸(guǐ)亥,腰目窌,遇仙,鬼眼。
【穴名解】穴居腰部两侧凹陷处,俗称“腰眼”。《医学入门》:“治虫痨……于癸亥夜亥时灸》”故别名“癸亥”。
【标准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取穴法】俯卧。
【穴位解剖】在背阔肌、髂肋肌处;有第二腰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一腰神经外侧支。
【功用】益肾壮腰。
【主治】腰痛,尿频,消渴,虚旁,赢瘦,妇科疾患。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13.腰宜  Yāo yí
【别名】
【穴名解】
【标准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取穴法】腰阳关穴旁开4横指(3寸)。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或臀大肌内上缘)。
【功用】强腰补肾。
【主治】腰神经痛,脊柱肌痉挛,妇女血崩。
【刺灸法】直刺1.0~1.5寸;或针后拔罐。可灸



14.环中  huán zhōng
【别名】
【穴名解】穴居环跳与腰俞之中间的部位,故名环中。
【标准定位】俯卧。在环跳穴与腰俞穴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法】
【穴位解剖】
【功用】舒筋活络。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
【刺灸法】直刺2~3寸,可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月经不调 坐骨神经 健脾利湿 斜方肌 腰腿痛 月经不调 腰腿痛 斜方肌 中医学 皮肤

沙发
lazybear51 发表于 2015-1-25 15:56: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没有图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7 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