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晓风牵月
843 1

[休闲其它] 金庸”小说书评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博士生

4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73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3 点
热心指数
6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378 点
帖子
184
精华
0
在线时间
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1-10
最后登录
2016-5-1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一 “金庸”迷
   我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尤其是小说,武侠小说。刚开始的时候看很多人的,后来便只看金庸的。想想那时看书的情景,现在有时都觉得害怕。反正已经有了一种破罐子破摔得感觉,我不光休闲的时候看,上课时间看,走路也一边走一边看,上厕所也是一边上一边看。上课看时也被老师抓到过惩罚过,也饱尝考试前火烧眉毛的感觉,但是我仍然不改初衷,对金庸武侠痴迷丝毫不减。后来,即使一时不看,也得随身带着一本他的书,要不然,便会坐立不安。
   其间也曾经想要看过其他人的作品,比如古龙的小说我也看过一些,感受到一种不同风格的作品魅力。其他人的作品却很少能读得下去。金庸小说除《越女剑》是我最近所读外,其他的小说都在那段时间被我读过好几遍,当时很多自己认为精彩的段落都能记忆犹深。仔细想想,前后主要注意的东西不是完全一样的。当然,开始的时候,先是引人入胜的情节和离奇的武功描写深深地攥住了我,读了几遍,终于把故事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很多的伏笔了解了,然后是人物性格,感情和思想,然后是语言,最后拿到书后便翻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一遍遍的看,心情是极兴奋的。
  自己小时候我似乎想要当很多东西,教师,科学家,飞机驾驶员……好像什么打动了自己,自己就想当什么。于是,后来,我便梦想要当一个金庸那样的作家,写出他的小说那样的作品,让别人也像我读他的书一样去读我的书。但我当时觉得要写出那样的东西,只有自己先去钻研他的小说,然后去模仿,最后再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不就是侠客练武的过程吗?所以我就自己一人苦苦地研究金庸武侠小说了。我把它们看得烂熟,把自认为很好的词语以及句子摘抄下来。
   我就这样看了几年。上高中,再考到大学。我的那个要写武侠小说的梦越来越缥缈,别说从来没有动手写过小说,就连自己的感受也很少写过,因为我觉得我写出来很可能是泛泛而谈。但是,我看书从来没有像那时那么投入过,以后可能也很难再那样投入了。可是,我仍然能感觉到,武侠小说对我的至深影响。《天龙八部》中有一段乔峰自杀后对大宋这边君臣的描写:“即当修下捷表,快马送到汴梁,说道亲率部下将士,血战数日,力敌辽军十余万,幸陛下洪福齐天,朝中大臣指示机宜,众将士用命,格毙辽国大将南院大王萧峰,杀伤辽军数千,辽主耶律洪基不逞而退。宋帝赵煦得表大喜,传旨关边,犒赏三军,指挥使以下,各各加官进爵。赵煦自觉英明武勇,远迈太祖太宗,连日赐宴朝臣,宫中与后妃欢庆。歌功颂德之声,洋洋盈耳,庆祝大捷之表,源源而来。”而看过那部书的人都知道,是段誉、虚竹和乔峰退了契丹军队的进攻,乔峰还因此自杀,而那些写捷报的人却吓得连开城门迎战都不敢。虚拟与现实是何其相似啊。
   自从看了金庸的武侠小说,我开始喜欢上了文学。那时就知道,要写出那样的作品,就必须和作者一样博学,觉得只要小说中出现的学问我都应该学好,那是一种动力。虽然那种动力后来熄火了。或许,看武侠的人多,受到的影响和我一样大的不是很多。
   这学期学老师讲授的课,我觉得重要的并不是学到什么朝代什么作家的文章的知识,而是应当学会一种自己分析文章的方法,分析文章要结合文章去看到尽量细微的东西,不能泛泛而谈,而且要有自己的看法。这一点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努力一次,而且,这是值得终身努力去做到的。
二 音乐
  金庸小说中,不乏描写音乐的精彩段落。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笑傲江湖》中的音乐描写。关于这一点,评论的人已经很多了。按当时江湖上的划分,刘正风和曲洋一属白道,一属黑道,却因为音乐而结为生死之交,最后虽因这份情谊而丧命亦是无怨无悔。音乐之魔力看见一斑。尤其是任盈盈在绿竹巷弹琴吹箫的一处写得十分有神:“……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的百鸟离去,春残花落,但闻雨声萧萧,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细细品味这一段,实是可以激发人的无限联想。不知别人看后是怎么想的,我看到他说“……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我一边想象曲子,一边好像真的看到就有一个身着白衣的戴着斗笠的女子边吹箫边走近。为什么她穿的是白衣而不是绿衣或黑衣,我不知道。读后面,会很自然地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名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当然,这里面也有着很大的夸张成分的,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有这样神乎其技的吹箫技术的。但这正表明了想象的重要性。金庸虽擅长写武侠小说,但他其实并不会什么武功,他曾说过自己只会一套打得不是太熟的太极拳,作品中的武功都是自己想象的。武功与音乐道理大体上是相同的。
三  爱情
  在我看来,爱情是动人的,而武侠世界中的爱情是最动人的。武侠世界生活的人都无须为吃穿住行而操心的,他们过的是刀尖上讨生活的日子。生活中的油盐酱醋锅碗瓢盆几重奏很少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即使出现,也是如此的优雅,如此脱俗。本来就浪漫的爱情到了这样的世界变得更加浪漫了。和他们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武侠世界中的人相爱,往往不惜为对方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为了爱情,可以什么都不要,名声,金钱,地位在爱情面前都是一文不值。他们甚至可以为了爱情放弃天下无敌的武功,几乎是完完全全的爱情至上主义者。他们的爱情,往往经过了生与死的考验,而且会时常经受生与死的考验。这样的爱情,真可以算得上惊天地,泣鬼神。侠者追求的是内心的大自在,或许,有时爱情的最大敌人就是自己的内心。《天龙八部》中的乔峰武功盖世,和阿朱有了一段真挚的爱情,本来可以在塞外牧马放羊,幸福地生活下去的。但后来,阿朱却死在了乔峰的掌下。人一死,爱情焉在?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乔峰内心太过强烈的报仇之心扼杀了他们的爱情。当然,那是一种必然,唯有那样,乔峰才是乔峰,而不是别人。只是,人死后,一了百了,留给生者的只有无尽的悲痛与悔恨。小说至此张力尽显。失去爱情的痛苦正说明了爱情的深挚。小说写乔峰打死阿朱后的痛不欲生真是写得淋漓尽致,实可以让人感同身受。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里时,禁不住泪水扑簌簌的落了下来,很快打湿了那段文字。这时我才吃了一惊,回过神来,泪水却仍然流个不停,心中很觉得酸楚。于是怕人看到我的狼狈而怪异的样子,想尽量掩饰自己的动情,因为当时我是在教室里看的,但当我抬头看时,教室里没有人,原来我是在放学后看的。
  我喜欢金庸武侠中的爱情,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女主角不论外表还是心灵都很美丽,更重要的是,她们中的很多在爱情上都是主动的。那时我正当情窦初开,虽于爱情所知不多却也很渴望自己能有一份美好的爱情。但自己胆子和年龄都很小,没有与别的女孩子有过爱情,只是有过单相思。于是,看那些动人的爱情故事的时候,就好像自己是男主角,他与女主角发生的爱情都成了自己与那些女主角发生的。其实,这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是很平常的现象,但当时我就是那样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可以说得到了变相的补偿吧。
  小说中的爱情的坚贞不渝也是十分令人心动的。虽然小说都发生在古代,但是人物的思想却很现代,敢于冲破世俗的大妨。即使有师徒的名分,但一旦相爱就是死了也要在一起,生同衾,死同椁。一旦相爱,要是对方受到了怎么样的打击变成什么样也只会更体惜对方哪怕对方被人玷污失去了所谓的贞操。真爱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在现代社会还死守从一而终是迂腐的,但是,对爱情忠诚是永远不会过时。
  金庸小说中的爱情是感人的。不过,从他的小说来看,他写的结婚之前的恋爱较多,而写结婚后的生活的很少,是不是应了那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所以作者尽量避免写婚后的生活。了应该说不是的。或许他不会赞成那句话。看一看《飞狐外传》上胡一刀和胡夫人的深情,再看一看《神雕侠侣》中郭靖虽和黄蓉也有过磕磕碰碰,但他们始终相知相爱,而且经久弥笃,就可以看出,婚前婚后各有所长,都是风光旖旎。
四 侠的精神
  武侠小说最重要的是侠的精神。侠的精神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我喜欢金庸的武功描写,觉得武功对于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武侠小说中,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描写,但武侠世界始终是超然物外的独立世界。对于现实世界来说,武侠世界是处于边缘位置的。但是,侠客们的自由生活却是连皇帝也想做而做不到的。
  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都有一个自己不同于外部的“专业”,那就是武功。要成为真正的大侠,就必须有高深的武功,而且在那时看来最好是最高深的武功。记得刚开始看《天龙八部》的时候,就曾因为半路上杀出了一个武功深不可测的无名老僧,将乔峰、段誉和虚竹一干人通通比了下去而心里觉得不舒服。在我看来,像韦小宝这样的人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侠。他不练武功,也就等于不务正业。金庸的小说中就只有他这么一个人与别的主人公都不一样。当然,他还有侠的其他的特质。武功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侠们行侠仗义的手段。像杨过这样的大侠,在武功练成之前要行侠仗义就得使用各种计谋,而且有时候还不免为人所制,还要遭受很多的耻辱。但看看他在连成绝世武功之后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快意恩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何等洒脱。但是没有前面的狼狈,哪有后面的洒脱呢,没有耻辱哪里来的快意呢。何况任何时候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水涨船高,到头来只怕也没有绝对的洒脱。
  练成高深武功才可以恃才傲物,现实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中干出不寻常的业绩,在自己从事的专业中有所创新突破才能有很大的成就感。侠客们为了练武常要克服种种困难,吃得很大的苦,但小说中的侠客们却能以苦为乐,自强不息,这实在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描写是一曲曲能见的武之舞。而其中的文化含量尤其是古文化含量是相当高的。一想起杨过练的那套掌法黯然销魂掌就会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江淹的名篇《别赋》中的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以此来形容杨过和小龙女离别后的心情可以说十分贴切。像这种以古诗词作武功的名字的情况在他的小说中是比比皆是。他所描写的内功又成了我最喜欢的武功。我也明知他所描述的那些武功其实是不存在的,但他却说得煞有介事。能深深地吸引人。然而我总觉得他的那些主人公武功即使极高,却很少有自己开创了一家武术的,未免遗憾。这一点上,倒是独孤求败、黄裳、张三丰等或幕后或陪衬的人物更可敬。不过,这倒是很适合他自己,不管有没有关系,我都会因此想到他很看重传统的一面。甚至他自己曾说过,他自己就相对喜欢古代的书比现代的书多些。
   毋庸讳言,这个时代是一个呼唤英雄而又缺少英雄的时代。侠,除了高强的武功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有英雄的气概。在他的武功没有练到极高境界的时候他仍得不畏艰苦地行侠仗义,这才是最值得尊敬的。儒家讲究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于侠,“穷”也要行侠仗义。侠是儒释道三位一体的。郭靖说“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可见,真正的大侠是必须以维护天下苍生之安居乐业为己任,这酷似儒家的风范。但是,他们决不会贪图荣华富贵,并且还要与官场保持着足以使人清醒的距离。他们绝对是功成身退的典型,就像传说中的范蠡张良一样,这就是道家之所为。侠客中多宠辱不惊,看透生死之士,一旦为侠,就不可能离开佛家的影响。金庸的很多题材可以说后都是以佛家的思想为支撑的。

五 呼唤社会
  金庸读书可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包括我。想说的是,通过他的小说,我们能从中学到文学的精华,体会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感悟武侠世界的变幻无穷,领略一代大家的宏伟风范,从而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我想文字功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心灵的震撼,更多的是对整个和谐社会的期盼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武侠小说 金庸小说 行侠仗义 金庸武侠 天龙八部 小说 金庸

www.2wb.cc
沙发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2-13 16:15: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金庸小说主要是指金庸的武侠小说,一共十五部,它们可以由这几句话描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他们分别是《书剑恩仇录》(1955年)、《碧血剑》(1956年)、《射雕英雄传》(1957年)、《神雕侠侣》(1959年)、《雪山飞狐》(1959年)、《飞狐外传》(1960年)、《倚天屠龙记》(1961年)、《鸳鸯刀》(1961年)、《白马啸西风》(1961年)、《连城诀》(1963年)、《天龙八部》(1963年)、《侠客行》(1965年)、《笑傲江湖》(1967年)、《鹿鼎记》(1969年)、《越女剑》(1970年)。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