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经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之后,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便是毕业设计或论文(以后统称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期间,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一个综合性课题,经查阅文献、确定方向、制订方案到方案实施,最后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理论或实验结果,这便是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针对毕业设计的几个环节,若运用得当,把握得好,保质保量完成,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本人都会受益匪浅。从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搞好毕业设计需要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
1 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毕业设计题目通常由指导教师选定,系审批;然后匿名公布给学生,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填报志愿;最后依据学生志愿将题目分配给学生。从近年来的统计结果看,题目类型主要有国家、省部级纵向课题以及某些横向课题,少部分是教师本人自定。无论哪个课题,教师事先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查阅了大量文献,课题的研究意义是不容置疑的;除此之外,毕业设计题目还存在一个难度问题,学生的好恶问题、工作量问题。
广义上讲,一个计算机软件的编制、一套机械装置的设计、图纸绘制及加工制造、一个控制过程的筹划等都可作为设计课题。完成这些课题要走最短路径,要最少的花费,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还要有一定的效益。因此,设计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完成设计遇到困难是必然的,但关键是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如在电路设计中,电子的流动是看不见的,需要抽象思维,遇到困难,学生容易产生畏缩情绪,进而不感兴趣、最终影响设计质量。指导教师在这方面应予充分注意,要从基础做起:第一步是使学生充分认识各种电子器件的结构、功能原理、应用范围,并与学生一起搭接实验电路,使学生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在短时间内过渡到实践中去,一旦学生入了门,便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设计质量。
2 工作量确定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首先要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要有一定的工作量。毕业设计工作量受两个方面的制约:其一是要求学生在研究成果上有所创新,这对于本科生来讲属较高要求,有一定难度;其二是要求学生受到综合性训练,这一点可以、也必须保证。
经验表明,工作量的多少受到课题类型、学生素质以及工作态度的影响,其评定方法以感觉为准也欠科学。例如,一个学生搞机械设计,设计了一套图纸,另一个学生编制一个计算机程序,对同一个教师而言,工作量的大小容易比较;但对于两个教师而言,却难以区别优劣,很可能都认为自己的学生比对方的工作量大。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不太十分清楚对方的工作。因此,关于工作量的大小问题还是指导教师比较清楚自己所带的学生。
学生的工作态度也影响到毕业设计工作量的大小。如有的学生就业单位久拖不决,差的不愿去,好的又进不去,其间找工作占用时间太多,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大大减少。可想而知,这些学生等到答辩时,工作量明显偏低,连像样的设计图纸都拿不出来,最后靠加班加点,同学帮忙,草率过关。抱着这种态度搞毕业设计,其质量可想而知。
另外,有些学生设计态度较好,只是基础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作量的多少;另一些学生对于某些高度抽象的课题无从着手,或是经过一段时间后确实不适合该课题,这时指导教师应及时更改成适合学生特长的专业设计题目,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锻炼,保证毕业设计工作量。
3 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结束后要进行学生成绩评定。评定成绩的目的是找出差距、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这是一个必然的要求,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心的。评定内容之一是平时成绩。主要看学生平时的工作态度,是否有旷课、迟到以及与教师、同学间的合作情况等,一般由指导教师完成;但指导教师给自己的学生打分往往会出现就高不就低的情况。评定内容之二是论文成绩。学生把设计工作结果用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优劣可以代表设计水平。论文评定需同行专家主审,若局限在一个系内部则很难达到预期目的;但若聘请外单位专家又受时间、费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评定内容之三是答辩成绩。学生通过讲解自己的任务来源、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实验结果及结论等,接受答辩小组的提问,最后由答辩小组进行评定,结果会较准确;若小组成员太少,有时会出现较大偏差;答辩时某些不适当的提问也会影响成绩评定的客观性。
如果把大学四年的学习看做是一次远航,毕业设计便是蹬上彼岸的跳板,起到桥梁作用。优秀的毕业设计是专业领域的制高点,催人奋进,甚至受益终身。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作为重要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应进一步改善,这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任务。
最权威最实惠的自助检测网站http://www.paperpa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