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请爱护公物
6726 31

请教一个问题,次贷危机中到底谁是赢家? [推广有奖]

11
liangyanjun325 发表于 2008-9-18 13:4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于楼主的意见本人不敢苟同,财富跟物质是有差别的,最跟本的区别是财富有虚拟财富而物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你今天吃了一个汉堡,世界上就少了一个。虚拟财富的简单理解是人们持有的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财富,之所以称它为虚拟财富是因为它的价格在不断变化。以房地产抵押债券为例,只要债券价格上涨,对所有投资都有利,没有输家,投资者的虚拟财富会增加,虚拟财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变现,转化为实际的利润。但是没有只涨不跌的证券,当债券价格暴跌,从原先的100多美元跌到几美分,虚拟财富几乎变为零,手中拿的债券就是一堆废纸,毫无价值,所有拥有该债券的人都会遭到损失。这就是华尔街只有哭的没笑的原因。如果有笑的,可能是少数利用金融衍生品,对抵押债券做空者,影响力不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8 13:44:54编辑过]

使用道具

12
eliangsun 发表于 2008-9-18 15:4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财富的重新分配,开始肯定有输家有赢家,经济萧条了,大家都成了输家

使用道具

13
无处话凄凉 发表于 2008-9-18 16: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个人认为:美国利益集团是赢家
美国成功的把危机转嫁到世界各国,中国损失最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8 16:15:02编辑过]

使用道具

14
cmcnh 发表于 2008-9-18 18: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不太懂

使用道具

15
741488769 发表于 2008-9-20 13: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也不知谁是赢家,搞不懂,呵呵,有高手能说一下吗?

使用道具

16
unusualwater 发表于 2008-9-20 20:3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显然在金融市场里不是有人赔了就肯定有人赚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一支股票流通盘1亿,9千9百万为A持有,A以100万的股票自买自卖,把股票砸高了10块钱,那他所持有的总市值就涨了10亿,但没有人亏10亿啊。这都是浮钱,没有卖出的股票就不算是钱。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使用道具

17
gdx456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8-9-21 08: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什么是次贷

美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s) 是美国金融机构向信用等级较低的购房者提供的一种抵押贷款。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 主要有三种信用等级不同的贷款一是优质抵押贷款市场(Prime Market);二是可选择优先抵押贷款市场(Alt-A);三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Subprime Market)。判断优质贷款或次级贷款的标准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评级(Credit Score)、偿付额占收人的比率(DTI)以及抵押贷款占房产价值的比率(LTV)。优质贷款为信用评分最高(660分以上)、DTI低于55%、LTV低于85%的借款人的放贷为优质贷款;而信用评分低于620分、DTI超过55%、LTV超过85%的贷款人的房贷为次贷,借款人在申请房屋贷款时,不需要向房地产金融机构出示收入证明文件;可选择优先房贷是介于优质贷款和次贷之间的灰色地带, 信用评分多在620-660分之间,是指借款人符合优质贷款标准, 但无法提供收入证明等法律文件。

2、次贷形成及传递

“次贷”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事实上里面包含着一系列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过程。现在我们从次贷的形成、传递及放大来分析。
在美国,商业银行和为数众多的房贷公司都经营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尽管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充足,但由于奉行稳健经营原则,一般不会随意扩大信贷规模。各类房贷公司则资本有限。住房贷款周期很长,一般为15-30 年,房贷发放机构为了扩大房贷规模,提前获得现金流,将原本流动性很差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即发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 (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在获取一定的利差后,将其在资本市场出售。这样,风险就从房贷公司转移到资本市场。

但是,以次贷为抵押品的证券信用评级达不到最低投资级别(BBB),是卖不出去的,而且多数的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准则不允许买入这种投资级别以下的证券。因此发放机构再度创新,按照出现信用违约的概率,将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进行分解和组合,分割成不同的三个层级:优先级、中间级、股权级,创造出金融创新品担保债务权证CDO (Collateralised Debt Obligation)。一般来说,优先级、中间级和股权级的CDO发行比例为80%、10%和10%。优先级和中间级的CDO 都重新回到投资级以上,再次赢得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稳健型机构投资者的睐青。而股权级CDO的风险较大,但是因为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率,受到投机性机构投资者的追捧。担保债务凭证(CDO)归根结底是金融创新下的一种的衍生产品,将金融产品进行分解和组合,卖给了不同风险投资偏好的投资者和投机者。实质上看,资产证券话并没有真正使风险降低或消除,其本质只是风险的转移,而且随着转移方法的不断复杂,风险变得越来越隐蔽。由于CDO风险隐蔽性强,投资回报率高,在资本市场收到热烈的追捧,迅速进入到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及外国投资者的手中。通过这种从住房贷款到创新金融衍生产品的制造过程,次贷风险就被广泛的分散到资本市场里的各个投资者手中。因为CDO等金融创新产品蕴含巨大利润,使得美国几乎所有金融机构参与其中,当中还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稳健型投资者,大量持有CDO等证券,于是风险又再次回到了银行等重要金融机构手中。

3、次贷传递过程中的杠杆效应

目前美国住宅房地产的价值约为23 万亿美元,其中通过按揭贷款融资的约为11 万亿,次级债券约约为7000 亿。如果次贷危机仅仅是风险的传递过程,即便全部违约,也不会对金融系统造成过大的冲击。但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次贷危机的影响之大、波及之广,几乎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衰退以及全球金融体系的剧烈动荡。其根本是在传递过程中杠杆的大量使用,使得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使得风险逐步达到金融机构难以承受的地步。

各个金融机构持有大量低等级的CDO,为了盘活这部分资本,提早获得现金流,最常用的做法是自己投入一小部分资本,向银行进行杠杆贷款,取得数倍于抵押资产的贷款金额,再用这些资金去投资债券。通过这种授信交易,银行变相承担了数倍于这类低级别CDO的损失。例如,某对冲基金用100美金的债券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从银行借出400美元,再去投资债券,这相当于用100美金买入了500美金的债券。一旦发生损失,杠杆效应会将损失放大数倍甚至几十倍。另外CDO等创新金融衍生品是建立在期权交易基础上,这类期权交易一般只需缴纳5%-10%的保证金,这类建立在次债基础上的期权交易又将被放大几十倍甚至十几倍。虽然MBS、CDO这类金融产品为投资者起到避险套利的作用,但本质上并没有使风险减少或消失,只是让风险扩散出去。次贷与杠杆贷款最相近也最致命的地方就是维持其存在的大前提:次贷在借助便宜信贷来买房并假设房价会不断上涨。
David Gong——千人计划基金/davidgong@163.com

使用道具

18
beyonda520 发表于 2008-9-21 17:1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高人高见。

楼上继续。

使用道具

19
blueangel0926 发表于 2008-9-21 18:4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次贷危机其实就是信用危机,因为信用最终需要有人来兑付,那么如果由于实体经济的原因,从统计学上将,有很大比例的人没法兑付,都自己破产的话,这个危机最终会往金融部分来转移,具体地说,就是转移到银行上,美国的投行,经过金融现代化法案之后,具有银行的特点,可以吸纳储蓄,它承担客户的部分信用,危机是必然的。 美联储 和美国财政部 是最终的 承担者,但是,说到底,美国整个经济体,必须承担这个信用的责任。否则,它自己赖以生存的金融霸权就会完蛋

使用道具

20
请爱护公物 发表于 2008-9-24 08:2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觉都说得不太准确.我始终坚信金融市场里面有人亏必然有人赚,反过来也一样.绝不会是16楼说的那样.金融市场里面买方和卖方是对手关系.一次交易也就是一次对手间的较量.你说的那种自买自卖并没有实际交易的行为,当然不会出现真正的盈亏.

11楼说所有拥有债券的人都会亏损.而我觉得天上不会掉债券下来,他必然是从交易对手那里买来的.不过危机发生的时候,手里的债券就成了通红的炭园谁拿到谁倒霉.这倒是没错.所以输家很容易确定,谁手里炭园最多谁就是最倒霉的.据我所知,中国目前是美国第二大债权国.中国人手里的炭园绝对比整个华而街上的那些公司手里的要多.不过..咳咳..

我现在觉得,真正的赢家还是美国人,准确说是美国实体经济部门的那些人.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9 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