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位国家领导人,超过80位部长级官员,65家世界500强董事长或CEO……今年的博鳌论坛年会,规模远超往届。
这四天的博鳌亚洲论坛,无疑将会留下很多关键时刻。但西方多国冲破美国阻扰成功加入亚投行,无疑是其中最亮眼的一笔。
可以想象的是,在许多年后,这次事件还会被当做经典外交案例被常常提起,甚至被认为是改变世界格局的关键一步。
因为中国,国际秩序正发生颠覆性重组
2014年10月24日,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不管你承不承认,因为中国,世界的确已经变了!
若放在十年前,很难想象一项由中国提出的倡议,在美国的明确抵制下还能获得英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支持。
然而,美国的干预,最终没能稳固住西方阵营,相反看着一个又一个盟友成了亚投行的股东。英法德韩澳,这些过往被看成是美国“小弟”的国家,这次真是铁了心要跟着中国混。截止到2015年3月29日,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已增加到了42个。
美国对盟国影响力的下降自然是原因之一,相关国家基于自身利益和战略考量的主动选择也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具体来看,一些投资需求国,如印度、印尼等国家,可以通过亚投行得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些资源输出国,如俄罗斯和巴西等国,可以将资源经济与亚洲的基础建设投资对接,发挥自身优势赚钱;还有一些投资输出国,如新加坡、中东的一些富国以及英、德、法在内的西欧各国。可见,亚投行是一个大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的共享利益的平台。
利益,巨大的利益,使亚投行如同磁铁一样,将亚洲发展中国家,以及欧洲发达国家吸引了过来。
另外一个更为关键的原因,则源于国力的迅速强大让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空前提高,让世界老大的美国也只能焦虑,却无能为力。
虽然仍有国人还不太自信,但中国是美国之外最强国家已没啥可争论余地。与此同时,中国外交也一改以往被动接招的风格,开始寻求下“先手棋”。从最高领导人对韩国和蒙古的“点穴式”外交,再到北京APEC的国际峰会,还有“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的推进,一系列的举措的背后,是以我为主姿态的凸显。
“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作为关键的两步棋,将各国归拢到中国的大战略中,让美国经历了启动“重返亚洲”战略以来最大的一次挫折。难怪有人犀利地指出,自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再次进入颠覆性重组的阶段。
一路一带打开海外市场,加速中国成世界经济大发展中心
“一带一路”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后就引发各界热议,关注度持续飙升,到今天已成为国际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但实施一带一路,这步关键棋除了外交上的考量,还将有望解决中国面临的经济转型发展之困。
站在发展角度来说,中国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工业和资本的对外输出问题;二是经济区域发展和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三是产业升级问题。这三大问题,本质上都是资本带动下的经济循环发展的问题。这种问题,单个自己内部解决会很慢,若能和外部可以互补的经济对接起来,这可以变内部的小循环为融合内外的大循环,这样的发展自然就会快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提出一个可以融合欧亚大陆大部分国家的大国战略就顺理成章了。一旦让各国都看到了聚集在中国身上的发展机遇,他们自然愿意与中国对接。当他们都愿意和中国经济对接时,则中国即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舞台。对中国来说,一方面国内部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经济布局调整,形成一个正负极的经济循环;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这个整体,又和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形成对接,作为发达国家的正极与发展中国家的负极的载体出现,形成一个国际经济大循环。这种结构,作为平台的中国,将会获得最大收益。
基于上述三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当然要高调并大张旗鼓。中国的登高一呼,是合大道的造势。这种势,将会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发展的中心。
中国的金融决策权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有望彻底改变
国际社会对“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的期待,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对中国而言,亚投行这招外交设计之高,就在于它成功拉拢了更多的朋友、有效地分化了对手,而且中国这次不仅没有当冤大头,还将有望成功改变金融决策权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过去中国习惯于将外汇储备放在美国国债一个篮子里,这里面的风险不言而喻,美国通过娴熟的金融工具可随时牵制中国。投资亚投行收益前景虽不明朗,但前景还是看好的。更重要的是,将部分外储用于投资,也有助于降低风险。
其次,亚投行也有助于中国增强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世行、IMF一直掌握在西方手中,亚行很大程度上是日本说了数,在国际金融决策上,大块头的中国却时常被忽视。中国另起炉灶建设亚投行,将松动已裹足不前多年的国际金融体系,改变中国的金融决策权受制于人的局面。
正因为如此,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战略的决心才会如此之大,其实质影响力才能持续上升,产生的磁吸效应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