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unjun6133
567 1

[休闲其它] 英媒:创办亚投行成中国外交大亮点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教授

1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909 个
通用积分
0.0009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5 点
信用等级
8 点
经验
15269 点
帖子
55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5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2-4
最后登录
2018-3-1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英媒称,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12日宣布,英国将加入中国牵头成立的与世界银行类似的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此举既是对美国施加的压力的反抗,也参考了本国外交官的建议。消息一出,不仅欧美盟友感到意外,就连中国ZF也没有想到。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26日发表文章称,英国财政部曾对中国官员说,英国在本月17日之前不会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但是在其他欧洲国家听到英国打算加入亚投行的风声后,纷纷忙着效仿,这让英国决定提前5天将消息公之于众。

  美国的几个盟友都决定加入美国ZF曾强烈反对它们加入的一个机构,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力量东移的最明确迹象。欧洲国家争相加入亚投行还表明,在中国试图扩大海外影响力从而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之际,它的外交手法纯熟了许多。

  就在今年1月,当新西兰成为首个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国家时,七国集团成员国还曾一致决定,除非达成共识,否则不会加入该机构。

  如此一来,英国作出的打乱队形的决定遭到了美国的猛烈批评。它还激起了德法两国ZF的怨恨,在它们看来,这证明英国为了寻求短期的商业优势,愿意放弃长期的战略考虑和与亲密盟友之间的团结。

  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区负责人的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说:“英国、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为了与中国做生意,不遗余力地拜倒在中国面前,中国人感到很高兴。除了赢得中国的好感外,英国加入这家银行的用意目前尚不明确。”

  各国之所以匆忙加入,是因为想要参加3月底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举行的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高级别会议的国家,需要在3月中旬左右申请加入。

  这场战役取得的胜利让中国人都感到意外,近几个月来,负责亚投行筹建事宜的亚投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一直穿梭于不同的国家,试图说服它们加入这家银行。他挑拨欧盟成员国内斗的能力如今已在北京传为佳话。

  一些参与亚投行谈判的人士说,尽管遭到英国外交部的反对,但英国首相卡梅伦仍根据财政大臣奥斯本的建议,决定让英国加入该银行。

  就在奥斯本准备宣布这一决定时,中国官员告知英国财政部,某“欧洲小国”将先英国一步加入亚投行,此举显然促使奥斯本提前宣布了英国加入亚投行的决定。

  参与亚投行谈判的一名人士说:“中国人告诉我们,卢森堡与英国之间的争夺让他们乐不可支。包括法国和德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则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都是在3月17日宣布加入亚投行的,它们似乎是从中国官员而非英国ZF那里打探到了英国的意图。

  尽管就连金立群及其同事也不太清楚有关亚投行的细枝末节,争相加入该银行的局面却出现了。

  目前清楚的一点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ZF打算挑拨众多欧洲国家之间的争斗。

  首先,在中国为亚投行设想的15到20个董事会席位中,仅有3席留给“非本地区”(即非亚洲)成员国,这就会让7个欧洲国家为获得这些席位而展开争夺。

  下一场恶战的焦点是哪个国家将成为亚投行欧洲分部的所在地,这样的分部可能只设一个。无论欧洲分部最终花落法兰克福、伦敦、卢森堡还是别的地方,无疑将是这些竞争者之间强力运作的结果。

  当被问及英国作出的打乱队形的决定是出于何种考虑时,一些英国外交官和官员给出了同样的回答:“我们加入的话能损失什么?”参与亚投行谈判的一名人士回应说:“他们能损失什么?不过是盟友的信任、中国人的尊重以及未来围绕任何问题展开谈判时讨价还价的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外交 亚投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 基础设施投资 中国外交

沙发
laodong1983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3-31 12:22: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确实是很好的一项举措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