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资料狂人
9781 61

[休闲其它] 【赠书】《与这个时代交手 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江湖》  关闭 [推广有奖]

运营管理员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974436037 个
通用积分
41386.4671
学术水平
4617 点
热心指数
3402 点
信用等级
3620 点
经验
639608 点
帖子
9654
精华
140
在线时间
183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2
最后登录
2024-6-24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人大经济论坛联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推出为期48小时的赠书活动:

参与形式:请您回复跟“互联网创业”相关的文字,鼓励原创。

活动时间:2015421-422

获奖名单:080101033,AlbertWenger,小粗腿or大粗腿,lianyujin,sunnystarchen90

与这个时代交手 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江湖

创业之路极不平坦,互联网江湖大浪淘沙,24位新贵、大佬联手为你献上实战指导性的互联网创业课!收录大量剪辑版节目以外的对话文字!

优酷《老友记》 编

编辑推荐
  ◆24位大咖首度发声谈创业,献上指导意义的创业课!
  ◆点击量近4亿次,优酷最热财经节目《老友记》出品!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 “互联网创业”的指导书
  王石、柳传志、姚劲波、周航、青龙老贼……在交谈中分享商业智慧、创业经验,在对谈中探讨互联网创业发展之路。
  ◆这不是一本将对谈简单呈现的口水书
  有些话说与不说得看彼此对面坐的是谁?当王石面对柳传志、王兴面对王小川、周鸿祎面对徐小平…袒露真实的想法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收录大量节目以外的老友对谈,一般人你看不着它!自带吐槽,网友恰到好处的精辟评价让你忍俊不禁!
  ◆这不是只有几百页纸张的传统书籍
  这本书将演讲视频、PPT和文字相整合,你可以从通过书中的二维码,用手机链接到互联网,充分体验移动互联网的颠覆式传播,带给你全新的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移动互联网大潮正以前所未有之势,颠覆和重构着整个商业社会,成为创业的风口,一时间风投袭来、热钱汹涌。同时,为了实现梦想或摆脱生活压力,大量年轻人加入了创业大军,想成为那只飞天的神猪。然而,创业是一条极不平坦的的道路,互联网江湖更是大浪淘沙。当鸡血四溅、满怀斗志的创业大军前赴后继之时,我们只看到光环下的成功,却忽略了光环背后黯然。
  这股互联网大潮未来的走势是什么?
  创一代们的成功能否复制?
  对于创业你应该抱着一种什么态度?
  创业有哪些常见的“注意事项”?
  他们的创业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王石、柳传志、姚劲波、周航……回顾当初,回望他们走过的路,把那一代人与这一代人的经商心得与文化传承,一起自由畅谈,把酒言欢,拨云见日。你来我往间,新贵大佬联手为创业路上的你,献上实战指导性的互联网创业课!

作者简介
  优酷《老友记》,是2012年优酷倾全网之力打造的互联网跨界精英对话节目。截止到2015年1月,已经录制并上线了130期节目,收获了近4亿播放量,在商界、文化界、传媒界、精英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至今,《老友记》已经邀请到100多位跨商界、学界、文化界等领域的重量级嘉宾,他们是社会的精英也是商界的宠儿、是意见领袖也是关注公共事件的话题人物,两人之间相互仰慕、彼此欣赏,并且有共同的话题。对谈神侃的同时,也传递出更多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

好书一起看:
分享帖子的‘标题+链接’+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书评】到QQ群或者微博,将截图(含QQ群成员数字/微博粉丝数)回复在下面,会获赠论坛币:
1.凡分享的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2.凡分享到微博,您的粉丝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3.所有奖励均可叠加,奖励不封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这个时代 互联网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人大经济论坛 互联网 江湖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xujingtang + 100 + 1 + 1 精彩帖子
benben521521 + 100 + 30 + 3 + 3 + 3 精彩帖子,不错的活动,支持下

总评分: 经验 + 200  论坛币 + 30  学术水平 + 4  热心指数 + 4  信用等级 + 3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4-21 09:40: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精彩书评
  ★“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生命苦短,老友要常常见。
  ——作家冯唐

  ★当我次看到《老友记》这个节目时,我就成了它的粉丝。我喜欢这些人物,不是因为他们的成就与名声,而是他们身上的那股劲,是那股跟自己、跟这个世界真诚较劲的那股劲儿。有幸在2014年,我也成为这群与时代交手的人,一起继续和这个世界真诚的较劲下去。
  ——易到用车CEO周航

  ★在《与这个时代交手》书中,有很多激荡的对话,睿智的思想和新奇的主意,希望读者和我一起去寻找其中的奥妙所在。
  ——搜狗CEO王小川

  ★老友相聚,对手交锋,亦敌亦友,携手江湖。老友记的节目期期会看,转型、颠覆、坚守、创新,畅快时拍案,动情处落泪。声画汇成一本书,为的是记忆不会封存。在这里每一个敞开心扉的不是大佬,都是麻雀。手术刀握在观者手里。
  ——《凯叔讲故事》创始人王凯

  ★《老友记》用老朋友再度相遇的方式回看过往,说经营之道,谈人间真情。一个视频节目装下了天下情怀,也走入了观众内心。
  ——云思想CEO瘦马

  ★与古先生畅谈,用时尚的话讲,这是跨界。而我,更愿意从古人的老话里找到逻辑支撑——万物在根上的道理是一样的。聊了很多,电影、徒步、煮饭、老去……《老友记》的小伙伴按照约定只选取了互联网部分,做事一板一眼的认真与信用,看不见任何一丝当今流行的碎片与随意。
  ——央视主持人王小丫

  ★《老友记》是一档好节目,收录了很多老友们的好故事,记录着他们有声有色的事业、有滋有味的生活,有情有义的为人。我也很高兴以一个特别的角色参与到节目中来,和很多老友畅谈交流。
  ——依文企业集团董事长夏华



使用道具

藤椅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4-21 09:40: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目录
推荐序一 王小丫 不如牵手
推荐序二 夏华 与这个时代交手
推荐序三 王小川 和每一个时代交手
推荐序四 周航 真诚地较劲着

部分 新贵?将人生变战场
1. 自媒体的野蛮生长 《凯叔讲故事》创始人王凯 vs. WeMedia自媒体联盟创始人青龙老贼
创业根本不是智商的事,也不是任性的事?情,而是需要勇气的。每一个人创业的时候都经历过黑暗,他要去摸索黎明。但是90%的人是在黎明到来之前的一瞬间倒下了。

2. 互联网逐梦人 易到用车CEO 周航 vs. 700BIKE联合创始人、前久邦数码总裁 张向东
饥不择食不是创业者的狼族血性。创新、开放、共享,才是互联网创业英雄的灵魂道场。

3. IT男的动画梦 《iLook》杂志出版人洪晃vs. 追光动画CEO王微
动画片能把人最本能的一些美好的东西给激发出来,因为小孩子内心纯真,心里不会想那么多事。而电影让几千万人在一起做梦,它是一种既大众又精雕细琢的表现方式。

4. 互联网三国杀 美团网CEO王兴vs. 搜狗CEO王小川
BAT激烈厮杀,开疆拓土,触角无所不及,在这种时代环境下,小公司如何生存?如何在大浪淘沙的互联网江湖,从白手起家到功成名就?

5. 穷小子变形记 58同城CEO姚劲波 vs. 科宝博洛尼创始人蔡明
不同的时代,却有着同样无处安放的青春。男屌丝变身IT男,怀揣着创业梦想却被黑中介狠骗,由此造就了一个神奇网站。北京是陌生的、是贵的、是别人的,够狠、能忍、早滚,也许才是真正的出路。

第二部分 大佬?名利权情后的创业箴言
6. 老男人的激荡三十年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 vs.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
没有挨过饿的人吃红烧肉,跟挨过饿的人吃红烧肉是不一样的。对于现今的很多85后90后来说,他们不再有食物方面的饥饿感,但是他们在信仰在精神的层面,同样可能是饥饿的,也许这些前辈正是年轻创业者们的红烧肉。

7. 颠覆与创新 360 创始人周鸿祎vs.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创业就是闯江湖。当一个百战成钢的创业老兵遭遇一个阅人无数的投资军师,两位互联大佬又会给出怎样的创业箴言。

8. “富一代”传功“富二代”俏江南创始人张兰vs. 北京云思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瘦马
富一代行将退隐,富二代接掌门户,在娱乐碎片与商海波澜中,这命中注定的接棒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些“土豪”的心中,又藏着哪些“屌丝”们这辈子都想象不到的高端烦恼?

9. 忙与盲 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vs. 依文企业集团董事长夏华
创业是一种奔头,忙是一种常态,得到了名利,就注定要舍弃平凡和宁静。热血江湖遭遇现实经济,全心创业面对子女家庭,功成名就之外,追逐与奋斗之中,他们有哪些甘苦,有什么困惑与无奈,名利权情下又有怎样的淡薄与喜乐?

第三部分 旁观·剧变时代的野蛮生长
10. 跨界之路 作家冯唐 vs.滴滴打车COO柳青
不管在什么行业,要有一种理念,那就是要相信自己。如果你自己都不自信,自己都不觉得自己好,不敢去表达自己,只能说明你真的不够好。当你沉静思考后,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1. 旁观互联网 易观国际创始人于扬 vs. 资深媒体人姚长盛
互联网就真的能替代或是摧垮传统行业?在这一天没有到来之前,紧张的氛围仿佛已经扼住了传统零售业的喉咙,当局者也许被迷住了眼,而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或许能看的更清楚。

12. 进击的光影世界 优酷土豆集团董事长古永锵 vs. 央视主持人王小丫
新媒体嗨到爆,传统媒体显焦虑。整个传统电视都不好了,好编剧都混综艺圈了,八个参赛选手的故事凑起来都能写一部20集的电视剧了。一个是传统屏幕的代表,一个是互联网视频的大佬,将屏幕的力量碰撞到无穷大,上演碰撞与融合的开心问答。



使用道具

板凳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4-21 09:40: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精彩书摘
  这本书取名《与这个时代交手》,我觉得蛮贴切的。每一个时代,许许多多的人——农民、商人,士兵、政治家、艺术家——都是在跟他们所处的时代交手,他们不甘于接受所谓的命运的安排,靠着梦想、勇气与坚持,不惜终其一生,披星戴月,寻求属于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时代”不再是一个需要漫长的时间去体会的词儿,10年、5年甚至3年间,世界瞬息万变。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人、一些公司如过山车般,时而高耸入云、时而跌落谷底,最终被无情淘汰;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的场景,正在加快变化的节奏。对于传统的世界,互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正在“吞噬”原本属于他们的一切。
  从1999年国内批互联网公司崛起至今,已经过去了16年。在这16年中,时代依次更迭。PC互联网时代大概持续了10年时间,随后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把我们带进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现在,我们又迎来可穿戴设备时代。每一个时代,都会成就一些巨头公司、成就一些富商巨贾,但更多的,是挑战者和颠覆者。
  我很幸运自己是从中国互联网的开端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从ChinaRen到搜狐再到搜狗,历经三个时代。16年来,我从未离开过互联网,甚至都不怎么远离清华大学和五道口,因为这个缘故,有人把“清华守门人”的名号送给我,我把这看做是对我坚持的一种褒奖。
  是的,搜狗一直在坚持,从PC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狗都是以挑战者的身份存在,除了坚持,创新是我们挑战这个时代的另一种武器,创新同时也帮助我们在新的时代来临时,有机会成为领先者,以另一种身份再次与这个时代交手。时代不会停止进步,我们的创新也没有终点。
  我很高兴有机会和这么多时代的人物面对面交流。与我对话的王兴,是互联网创业老兵,中国SNS创业的批实践者,目前执掌国内的团购网站——美团网。我们从1999年一直聊到2048年,从中国互联网的萌芽时期聊到机器取代人类成为地球主人的那一天。我们感慨这个世界变化之快,但我们没想过要妥协或者退缩,相反,我们感到一丝兴奋。
  在《与这个时代交手》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激荡的对话,睿智的思想和新奇的主意,希望读者和我一起去寻找其中的奥妙所在。
  ……



使用道具

报纸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4-21 09:40: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前言/序言
  带着谦卑上路
  优酷《老友记》制片人闫鹏
  为优酷《老友记》系列丛书撰写前言,对我来说是件很荣幸的事。任何一档节目靠的是整个团队的智慧和协作,我顶多是个发起者,或者说是个攒局人。操心着,却也收获着。
  《创时代:与这个世界交手》是《老友记》节目完成的第三本出版作品,也是整个团队驻足回望、休整之后的又一次沉淀之作。有人会说,网络视频节目是快餐,把网友和观众伺候好就得了,干吗还要整些高大上的出版物出来?
  视频节目出书,难免给人有点装、盲从、骗钱之嫌,但我不这样认为。
  一位歌者曾说:我们要保留我们最珍贵的、最引以为傲的记忆,一辈子总得让一些善意的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
  是的,每一期《老友记》节目正是整个团队最引以为傲的记忆。这档跨越了4个年头,行走近3载长路的节目,除了用影像表达自己的态度,还能够通过文字再一次传递价值,给网友、观众、读者多维度分享节目中的智慧和感动,这,也许正是我们善意的执念。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秘书长程虹曾经在《柳,可传志》一文中写道:“时间之所以值得敬畏,是因为时间里的故事和情感。”《老友记》汇聚了这样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榜样,他们是社会精英、商界大咖、文化名人、意见领袖。这130多组对谈人,在互联网平台和节目团队的坚守中,畅快淋漓地用自己的故事传递着能量与传奇。
  是经典,就应该载入史册。于是有了《老友记》与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这次跨界携手。
  一个人要活的像一支队伍
  这话是作家刘瑜说的。原文这么写:“我想象文革中的顾准、狱中的杨小凯、在文学圈之外写作的王小波,就是这样的人。怀才不遇,逆水行舟,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而我次看到这话,是微博上一个叫“@守-塔-人”的网友对期节目的评论。
  2012年8月8日《老友记》处女秀:潘石屹对话刘谦。一个是知名的地产大亨,一个是红遍全国的魔术师,这个对话组合也为节目奠定了“跨界”的基因。回想当天盛况,历历在目,团队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8个多月对节目的打磨,经历各种磨砺、焦灼、争吵、取舍,最终,首期节目推到了优酷首页头条,并屹立24小时。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也是视频互联网迈向平台化的决定性一幕,这意味每个人的心血之作得到了认可和褒奖。迄今为止,这期节目收获了183万次点击,2200多条评论。
  从那一天开始,直到此刻,这档节目的生命就开始延续,每周三上线,雷打不动,从未停歇。而网友“@守-塔-人”评论的这句话:“一个人要活的像一支队伍。”也为《老友记》团队每一个人的工作状态提炼出的注脚。
  慢慢来,比较快。
  急速迭代的互联网时代,万物都更新得太快,碎片化、段落化、快餐化,纷繁复扰,来不及看,更来不及思考。昨天还在鸟叔的“江南style”里群魔乱舞,今天就被小苹果、庞麦郎刷爆朋友圈;昨天还在讨论80后主宰世界,今天,95后已经闪亮登场;昨天还在讨论互联网思维、移动化生存,今天连“有钱,任性”都成了臭大街的冷词儿。永远都是下一个,下一个网络红人,下一个热议话题,下一个电子产品,下一个……
  我们有自己的坚持,我们宁可缓慢一点观察,迟钝一些感知,从容地找寻存在的价值。
  前些日子,冯唐和柳青做客节目,冯唐说,他从2015年开始,将重读司马迁历时19年完成的著作《资治通鉴》,每天一卷,共294卷。他说:“现代人都在电子阅读,这和读纸书效果完全不同,在纸上,你能寻找到一种沉浸感,而闪烁的屏幕里,却总有一种东西在催着你,快点读,再快点。”
  是的,慢慢来,其实,比较快。
  匠人精神,少即是多
  过去的2014年,我带的财经节目中心团队做了不少事,除了马不停蹄地完成每周一期的《老友记》,原来《静观财经界》的那个梦想还没有醒,在人员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漂亮地完成了14期升级版《静观+》的探索和创作,也让我看到了靠谱的尚静和光临心里燃起的那团火。5月,赶上世界杯直播,我们充当了一把救火队员,重任在肩,刘涵和张娟娟火速入队,33天的连续直播,堪称完美,但,也累垮了所有人。
  我总感觉,年轻就该对得起时光,而留住青春的方式就是多想事,快做事,尽可能多地汲取营养,涉猎能量。
  直到我看完李宗盛写的这段文字,才颠覆了“做多”的想法:
  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
  我二十出头入行,三十年写了不到三百首歌,当然算是量少的。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必须是安静、安定的。面对大自然赠予的素材,我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
  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专注做点东西,至少能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世上所有的遇见,都是久别的重逢
  要不是因为将节目集结成书的机缘,可能团队每个人都还在埋头赶路,难得放下脚步总结和沉淀,也更不会有这本沉甸甸的文字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全体总动员完成这本书的二度创作,这其中,一定饱含了他们的热爱和期待。向为本书贡献智慧的每一个人致敬。
  既然能够相逢,就一定在某个地方有过邂逅。比如:价值观的彼此认同,和对理想的执着笃定。
  ……



使用道具

地板
资料狂人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5-4-21 09:40: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机工社特别给人大经济论坛奉送试读:
首先,先介绍一下下面这篇稿子,它来自优酷最热财经对话节目《老友记》中一期对话节目,两位老友分别是前投行高管、柳传志的女儿、滴滴打车总裁柳青,和妇科博士、前麦肯锡合伙人、前华润医疗CEO、作家冯唐。

下面就是文章啦,挑战开始!

透支的生活

冯唐与柳青次见面是在十二年前的一个大聚会上。当时柳青在高盛做投行,而冯唐觉得柳青和他的女主人公同名也很巧,也想见见她。柳青对冯唐的印象是:比想像中更帅。因为她觉得写这么重口味小说的人,怎么可能长的这么清秀?而更巧合的是,其实冯唐在麦肯锡上班的第二天就见过柳青的父亲柳传志。

冯唐:你当初读《万物生长》,是一个什么样的缘起呢?

柳青:当时我们那级的投行的人都盛传这本书,说有一本重口味的黄色书籍叫《万物生长》,然后大家都在传看。后来发现其实并不是,还是很纯洁的。我觉得那应该是你本书吧。

冯唐:那是我本出版的书,写的是第二本。

柳青:对,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且当时你比较神奇。因为我有几个很好的朋友是协和的,我的闺蜜是协和的,而你在协和非常有名。是妇产科医生,然后居然跑去写书了,然后居然又去了麦肯锡,后来居然又去了华润当总裁,这个人实在是太奇葩了。

冯唐:其实当时我听过你爸爸的名字。我个项目是跟你爸爸的一个朋友做的,也是做IT的。我当时印象还蛮深的。当时就在中关村,我是上班第二天,公司让我跟着我们的项目经理去见他做访谈。一般做项目,做战略项目,都要先开始访问老大,让他说愿景、野心什么的。那会我时差还没倒过来,屁颠屁颠就拎着包去了。

现在想想,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收获,都是来自于这种耳濡目染的点点滴滴。在访谈过程中,柳传志接了个电话。他说不好意思,有个电话我一定要接,然后他就说了那么一句话:“肯定是烦。做企业,你把烦当成一个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就好了。”当时我在旁边听着。这句话支撑了我很多年。

柳青:太有用了。

柳青在做投行的那段日子过得非常苦,当时进了投行年长了将近二十斤,浑身长痘,属于完全失调的状态,最痛苦的就是不睡觉。为了做项目,一周工作140个小时。冯唐当时在香港爬山的时候就发现,他已经觉得自己体力很差了,但爬到中途时,一些像柳青这样的投行的小姑娘就躺倒地上不能爬了,尽管当时只爬了四五百米。

而冯唐在麦肯锡工作的那段时间,更是辛苦到令人崩溃。

冯唐:我记着我自己最长的一次,是68个小时没合眼。有两个小的事情,跟那次相连,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个是,我当时已经是项目经理了,有一个从哈佛回来的我的咨询顾问,一个女的,已经处于半疯狂状态了。办公室早上4点钟已经没人了,她把所有写的PPT,像疯子似的扔到了这个办公室的天上又落在地面,然后又一张一张摆,就是为了调这个故事线的顺序。后来她一下躺在那儿,跟我说:“我做不了,我实在做不了。”那时候我就劝她。其实写小说的人有时候情商会稍高一点,做医生对于特别极端的情况,也能稍稍地退半步。

柳青:你能站在一个事外把自己抽出来。

冯唐:我当时劝她说:“你现在把脑子关掉。不管明天会发生什么事,你先回酒店睡觉,冲个澡,睡个觉,能睡多少时间睡多少时间。你现在什么都不用管。”第二天,这个人的状态才好多了。我觉得那个时候,如果你再稍稍,再逼她一点点,她可能就完了。

柳青:她就崩溃了。

冯唐:跟我后来管的多支团队说过,我当时秉承的原则就是,只要我们尽我们自己的力气,其他事就跟我们没有关系了。世界很复杂,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形成一个结果。我们能控制的只是自己尽力。认为对的、善的事,我们尽力做。但是从我过去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只要团队尽了力,就没有不成的。如果有像刚才说的那种情况,就停止。其实不止那种情况,有时候一两天,三四天没休息好,大家为一个问题争得很凶,三四个人争的不亦乐乎,那个时候可能已经晚上十一二点了。这时候我会跳出来说,咱们去喝杯酒,或者各自回家,或者去斗个地主。其实只要一停,睡一个好觉,第二天反回来看, 80%、90%的情况,你会发现前天争的东西根本不是事。

从我个人来说,有几次是全身心投入的,外人很难想象。我需要一边上洗手间,一边小便,一边打电话。我现在已经没有办法按手机静音键,所以说请忍受这个冲水的声音。当时还不是现在这种自动的,人走了就会自动冲水,你还要摁一下。男生这个构造还是那样,反正是……

柳青:怪不得我经常在电话里听到哗啦哗啦的声音。

冯唐:我在美国,无非是换衣裳,然后就拎着包就走,三分钟我一定能出门。包括做医疗创业的时候,有一年多差不多是睡在办公室。通常院里边的办公室是套间,外边是办公室,里面有张床,可以睡在里边。另外,就是写作到了冲刺的时候。每一个长篇,都会有两个到三个坎。那个时候,就是出来吃碗面,跑步上洗手间,然后就冲进去。

会做,更要会说

柳青从小受的教育是“温良恭俭让”、“是金子总会发光”、“说少做多,说十分做十二分”。尽量不要太去讲自己怎么怎么样,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也是柳青家的文化。然而,到了美国她发现,这样不行。

   柳青:到了美国以后,我去哈佛的肯尼迪学院上课。当时我坐在最后一排,因为生怕老师会叫我。我一直是不太愿意说话的比较内敛的个性。后来到了投行以后,发现根本不行。最开始年,我会做大量的工作,但是真正到开会的时候,总是找最后一排坐。老板也根本不知道是我做的工作,没人知道。

后来有个人跟我分享,说不管中国是怎么样,西方讲的是,你做完了以后你要会说,你要不说的话没有人会知道这是你做的,也没有人给你机会。这个机会是要自己去争取的。你不能坐在那儿等着一个远见卓识、知人善任的领导去发现我,然后来提拔我。不会存在这种事情。他们的观念就是,如果你自己都不自信,自己都不觉得自己好,不敢去表达自己,只能说明你真的就不够好。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不到位的。

在投行的文化里,这个是对我触动比较大的。这可能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其实国内的企业,我觉得领导多半还是喜欢那种任劳任怨、勤劳肯干的人,不到处讲自己做了哪些事情。

冯唐:就是清华的校训,听话出活。

柳青:所以我一直都没成功,我心里一直向往。有一件事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个女孩子叫也是哈佛毕业的,但她是本科生毕业的。那个时候中国人不多,大部分都是美国直来的,他们是天生是有些优越感的。而我们天生是有一些自卑感的,因为英文不是母语,也不是从小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那个女孩儿就是,到哪儿都说,其实那未必是她做的。但那还是很光鲜亮丽的,突然间就站起来说。我想当时我可能就是蓬头垢面,坐在旁边,张着嘴傻看的那个状态。当时中国出来的孩子都这样,当然现在好多了。我觉得人还是应该有这个勇气。

但是其实也是水到渠成。因为毕竟当时就算想说什么,也说不到点上。所以其实不说,可能也是对的。后来直到我慢慢做到自己可以立项目了,这时候不得不说,而且也有机会说。当你发现你不说就没人会说的时候,自然会有机会展现。这个时候,之前积累的一些东西就有很用。比如每次我看到别人在说,我自己心里会想,如果我说,我要说什么。虽然我没有机会去说,但是我做了这个思考练习。

对于这种中西文化的差异,冯唐也有自己的想法。不随便表达,沉静思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其实也是件很好的事。

柳青:我是挺欣赏敢于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的,不管是好是坏都敢于说。其实你看老外,尤其到美国,我发现很多老外讲一大堆,没什么东西,但他真的敢讲。我当时在学校里的时候,最羡慕那些人,站起来口若悬河讲一大堆,其实没什么内容,但是他有那个勇气去表达。

冯唐:我觉得你说的这个挺逗的。其实我在美国也见了好多人像你说的那样,很愿意说话,能说很多,无论多少人跟他说,你就是一摊屎,他还是觉得自己像一朵花。的确有不少人像这样子。可是我后来发现,如果你光是那样也有局限。如果你没有观点,没有真知灼见,还总是说,最后你会发现,大家会不太听你的,特别是那些明白人。反而那些有点子,但是又不爱说的人,有时候一说,效果会很好。我觉得可能需要一个好的平衡。如果我有观点,一定要说,如果我没观点,我宁可笑一笑。这可能是一个更好的做法。

柳青与父母

忙与盲,当你忙到一定的程度,会不得不减少陪伴家人的时间。在柳青刚做投行的时候,甚至父母来香港看柳青,在楼下等到12点,她还是下不去。

柳青:我觉得次有负罪感,就是到投行。我记得我爸妈来香港看我,在长江中心那个楼下等到12点、1点钟,但我当时就是下不来。

冯唐:他也上不去。

柳青:他们也上不去,我也下不来,因为当时正在做书。年完全是那种状态。我记得我妈当时只是跟我见一面,看看好不好。我记得早晨六七点回到家,才见到她。我妈当时说,你怎么就不能下来一下呢?当时就是不能理解。

有段时间柳青对人生有些困惑,纠结人为什么要活着。在成长的过程中,父亲柳传志虽然一两个月才能见到一次,但他还是她心灵的支柱,精神的导师。

柳青:那会我26岁,当时我在香港的书店里买了好多哲学的书,看也看不懂。也看了好多僧人写的书,《西藏生死》之类的。我很认真地去寻找,人为什么要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记得当时看到一本书讲了一段话,就是你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生活,和完美的快乐,完美的平衡。这个纠结的过程,才是成长和进步。

我爸跟我讲了很多。我小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是一两个月和他见一次面。我记得他当时从香港回来,带一大箱子公仔面。那时候国内没有公仔面,觉得很好吃,就带一箱子回来的。

冯唐:你恨他吗?

柳青:当然不恨了,当时我觉得,我觉得我自己,一直还觉得挺幸福的。

冯唐:反正没人管了。

柳青:对,确实从小没人管。然后,其实我经常看到有的访谈里面说,好像对自己的父母觉得,好像他们陪自己的时间少,我一直没有这种感觉,我还挺……

冯唐:巴不得呢。

柳青:对,而且我更在乎在一起的那种精神的交流,远高于吃喝拉撒那种关系,质量好。我觉得我跟我爸妈在一起,尤其跟我爸在一起的时间还是非常开心快乐的,可能因为跟我妈在一起的时间多。我爸这次跟我讲,你不能完全听从,最主要的是自己身体不要坏,一定要保证睡眠。事业上会有一个难以逾越的阶段,当你突破了以后,剩下的事情,自然会好。我觉得很长一段时间上,我爸应该算是我的一个偶像,在精神上指导我。

跨界滴滴打车

从投资跨到移动互联网企业,用柳青自己的话说:“一个平均年龄27岁的企业,我把平均年龄拉高了好多。”这么大的转折,意味着一切归零。以前柳青熟悉的领域、技能、职业,突然间都放弃了。在这个过程中,柳青遭遇了许多挑战与落差,譬如从住四季酒店到住汉庭。

冯唐:刚才吃饭的时候,你说那个厕所太脏。本来原来上三分钟厕所,现在要上十分钟。七分钟打扫厕所,然后自己再坐上去。

柳青:对,生活上的挑战。最开始我们的办公条件比较落后,厕所确实成问题。我去了以后,可能厕所稍微改观了一下,整洁程度稍微提高了一下。原来住四季酒店,要改成汉庭。原来坐飞机头等舱,现在要坐经济舱。原来是不求人的,现在要求人。这些都是很大的挑战了,对我来讲。

冯唐:原来在四季,对吧?门童都认识你。服务员给你打扫床,搁个花,搁个卡之类的。

柳青:现在也搁个卡。这个卡片和我原来见的卡片不一样,花花绿绿的,各种卡片,非常细致入微。

冯唐:有没有男的?做个市场调查。

柳青:好像还真没有,所以这可能有市场空缺。

隔音效果也不是很好。但是还是要说一下,虽然是汉庭,但是非常方便,所有的床旁边一定有插头,你的手机永远可以在这儿插,打开水龙头永远是热水,这对我都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这就够了。

冯唐:那你去,你自己带床单吗?

柳青:不带,我还行,所以我说我是凤凰女,从小到大,我觉得还挺苦大仇深的,一路这么拼上来的。所以我在这方面没有特别多的要求。

冯唐:还是以工作为主。

柳青:也不太在意。但是最开始以为自己会有点心理落差,但是其实还好。我觉得如果说真的挑战的话,还是心理上的这种压力比较大,怕失败。这个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正如柳青所说,她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有时候会用力过猛,不睡觉,回复所有的微信、电邮,尽量去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她希望做到,给自己的压力非常非常大。后来,滴滴打车的CEO程维给了她很多心理辅导。

柳青:程维是我们CEO,他跟我聊了很多次。

冯唐:那个小胖子?

柳青:人家不是小胖子。是暖男。

冯唐:嗯,是暖男。戴个眼镜,我见过。

柳青:不是你定义的暖男。他是我们的创始人和CEO,但是他真的是非常不了不起,在各方面的观察上非常敏锐。像我这样的高管,肯定心理压力都会很大,因为大家都很骄傲,都希望做好,都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他一再跟我谈,不停给我解压。每天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在一起探讨,公司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因为很多时候,像我们这样的人进去以后,太容易找存在感,找成就感。什么叫找存在感呢?就是找自己可以发力的事情。这事我能干,那件事我能干,因为确实以我的资源活动力,团队的凝聚力……

冯唐:关键长得好。

柳青:谢谢。

冯唐:特别是这个年纪还长得好。

柳青:这句话就不用加了。就是你一下就可以发到力。很多时候带着团队干事,哪儿都冲到前线,不停刷存在感。但其实这件事情未必是公司最重要的事情,而且未必是你应该把自己累得半死的事情。这个时候就容易为了忙而忙。所以确实需要有一个比较有经验的人,带着我一块跳出来去想。所以我们经常做的一件事情,我觉得特别好,就是我们每隔一段时间,会坐在一起,想公司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然后我们的时间分配应该是什么。

我现在有一个习惯,就是早上我会大概计划一下,今天只做三件事情。这也是跟程维学的,三件事以上我就不管了。盯完三件事情以后,我会回来再去想,这三件事情我是不是做到了。后来回头看,三件事以外,又多出了很多事情,但那些事情其实不应该花时间的。我现在就不停地克服自己做事情的冲动,把自己事先计划好的这三件事情先做完了再说。你做完了以后,节奏感慢慢就有了,就永远知道最重要的是什么事情了。

冯唐:就是严格遵循二八率,把最重要的事情先做完。

柳青:对,这也是程维跟我分析的,我们有一个四三二一法则。就是40%的时间花在团队上就像我们这个级别的人,最重要的还是培养下边的人来做事情,所以是40%的时间。30%的时间盯一些业务因为业务上的大的决策,还是需要站得高的人。20%的时间是在战略上的事情去思考更远的战略。10%的时间在外交上,包括去别的企业学习、一些联络、做融资等等。四三二一,当然这是适于我们企业的,未必适用于别的企业。

移动互联时代的大议题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了。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企业,特别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那么正在发生的这些大变化有哪些?冯唐和柳青又是怎么看待这些大变化的?

冯唐:有很多生意是来自于痛点,比如滴滴打车。我有一个朋友写了一首诗,我背不下来,但是大意是:那天下雨,我站在望京的某小区的街口,像一个淋湿的孙悟空,对着每一个来的出租车大喊师傅。我觉得除了不押韵之外,是很好的一首诗。一边有空载的出租车,一边有很多打不着车的人。在原来这是没办法的,特别是在没有互联通讯的时候。

柳青:我自己是学计算机的,所以我是坚定地相信科技引领生活,改变人群。这也是我加入这个行列的原因。

就比如说我们现在用的微信。其实我对微信还是非常感谢的,因为微信让我发现了很多我周围的人原来发现不了的内心的另外一面。比如说我妈。原来我感觉她并不是一个特别爱表达的人,但是在微信里面滔滔不绝,而且文笔极好,可能我们全家人文笔的。如果没有微信的话,我可能永远发现不了。

冯唐:我反而觉得,在之后四五年,会有另外的一个反向的变化,就是逆碎片化。从一个极端到一个极端,再从这个极端稍稍返回去一点的过程。我拿媒体来举例。在原来,比如说15年前,我们只有10个到20个非常强势的平面媒体,他们说什么是什么,你虽然有不同意见,但是你的意见没有任何渠道。

后来慢慢开始有微博,有微信,就一步一步地碎片化。任何人都可以变成一个发散消息的中心,一个产生内容的中心,多对多弄成一个巨大的网。但是有时候你早上迷迷瞪瞪地起来,上洗手间手上攥着手机,看微信的朋友圈。它也没有任何编辑,也没有任何次序,就是张三引了一个文章,李四弄了一个文章,叮铃咣啷一大堆。然后迷迷瞪瞪这个大便就下去了,腿也酸了,起来之后你就觉得头晕脑胀了。现在我觉得可能有一个趋势,稍稍往回一点。编辑会重新起到一些作用。

到时候会有一些核心的意见领袖,他们没有原来那么大了,但是又没有说现在这么碎。它会在一个领域产生很强的,有公信力的权威声音,第三方的声音。我觉得如果这个趋势反而是一个溯本求源的过程,真的好的内容会更有市场。无非是中间环节变得比原来小了,渠道被压缩了。

   柳青:是,我很同意。

   冯唐:世界因为如此,有可能变得更美好。比如说我写东西,原来我也不知道我的读者在哪儿,还必须把这个利润都给渠道。那样我可能要卖四五十万,才能过得像你一样。但我现在,我有可能卖十万就OK了。我把自己的精力全投入在读书写作上,就够用了。把90%的时间花在产生产品、内容上,这是一个真正内容为王的时代。

冯唐的商业心得

冯唐最开始在麦肯锡,后来又去了华润集团,现在又是在一线创业。那么在这个过程里边,他在这些阶段有哪些收获?冯唐说其实他觉得收获的还是经历,因为这是不能从任何地方获得的,只能自己亲自去体会。

冯唐:我主要的心路历程,其实非常简单。我想增长智慧,有可能是见识,有可能是经历。这些东西坦率讲,光从书本、二手经验很难获得。比如我举个例子。

原来在七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初,出了一批书,教你如何征服美丽少女,就是类似这种,还有一个姊妹篇,叫如何征服英俊少男,都是很好玩的。但你看这个没用的,还要亲自去品尝。

柳青:亲自征服美丽少女。

冯唐:没有,就是亲自去看,有可能你一见面就彻底算了。最开始在麦肯锡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做老师的角色,是一个教练。别人老说,你都没做过生意,怎么可以指导别人做生意。这是不一样的。这就好像我们练的是修车,你是一个开车的。我是刘翔的教练,我跑步可能比刘翔的手下败将还要差,但是我能指导刘翔,我能告诉他步幅应该怎么样抬起来。

后来到了大型企业集团做战略部总经理,其实更是一个做幕僚的角色。比如说前线打仗,我在“庙堂”之上,说资源应该怎么分配,投资决定应该怎么做,进退应该怎么样,流程应该怎么样,管理应该怎么提升,战略方向应该怎么定,薪酬绩效应该怎么拿等等。都是这些工作。后来也是机缘巧合,因为我原来是做过医疗的,当时整个集团发现医疗和文化娱乐,是的两个很有潜力的行业。但是当时行业分散已经很严重了,我们说OK,我们只进一个新行业了。因为说再也不进新行业,就挑了医疗。然后说你原来是医学博士,那你索性自己组团吧。于是我三年前创办了华润医疗。就是说我做点我不知道的,做点我没有体会过的。其实我觉得跟钱没关系,跟人也没有关系,跟利益也没有关系,这个我还是能做到坦诚的,大致是这么一个情况。

从写作中,冯唐可以得到抒发内心想法,释放肿胀感的满足。那么在他的这些职业经历中,又有哪些是他最享受的呢?

柳青:你最享受哪一段呢?

冯唐:实话实说,我是每一段都挺享受的。比如在麦肯锡的时候,你是带着团队竭尽全力,一星期平均要干至少90个小时。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甚至世界上近十年的对这个行业的经验收起来,落到这个具体案例上,提出真知灼见。整个过程有可能就三个月。然后你给了客户,然后客户被说服,慢慢按照这个方向去做,经过四五年,称霸武林。在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中很爽。能够看到客户的成长很爽。你看见那些刚毕业的,连穿黑西装不能穿白袜子都不知道的一些清华理科猥琐男,经过两年的培训,大家一块摸爬滚打,变成像模像样的,很能干的年轻人,很爽。我觉得这三年非常有成就感,这是在麦肯锡。

除去经历和见识产生的智慧,还有哪些是冯唐认为最宝贵的收获呢?他还提到了两点,是看到自己的努力产生了很好的价值创造,第二是见到各种各样的人,对人性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冯唐:第二,当你看到,你通过判断产生的投资决策,造成了很好的价值创造。你会觉得其实有些东西是能算出来的。就是你摆一摆,把几个关键成功因素拼到一起,这么一组对,往那个方向一走,会发现还真的是这样的。当时我们曾经判断过做院线,说电影院一定会起来。当时有各种各样的分析,电影院好像一年票房也就是近十个亿,二三十个亿,如果没记错的话,今年可能会有三四百个亿。

   第三,在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大的就是,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失败和成功,让你就能够体会到,这个世界是复杂的,无常是一种常态。有些很多东西,不是你能控制的,不是简简单单地定了一个方向,组了一个好团队,就一定能成功。原来读历史的时候不理解,比如说鸿门宴,项羽为什么就不能宰了刘邦?比如项羽到了乌江,为什么就不能过江东?光看历史书,可能是因为我很早就看历史书,但是还是不能够理解。你一定要到那个时候,看到那些人的头脑拧在一块拔不出来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人性是这样的。你会对人性多了很多理解,能看到一个人的渺小和无助。

历经辉煌看过世间种种的冯唐,汉朝活到90岁的说话不忌讳的冯唐。他说,冯唐易老,所以用文字打败时间。那么,百年之后,他希望在墓碑上写些什么文字?

冯唐:现在那么贵,哪儿买得起墓碑,就是买二十年,也不知道搁哪儿。我要弄一个无字碑。因为我喜欢玉,清朝的时候有一种玉牌子,就是什么件都不留。它的意思就是平安无事。无字碑是平安无事,挺好,让别人随便写。

柳青:玉本身就能说明了。

冯唐:而且他们,比如说自拍,跟那个墓碑一自拍,他自己在那儿写点什么,也挺方便的。



使用道具

7
andon 发表于 2015-4-21 09:50: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怎么样才能获得赠书?

使用道具

我生存在这个时代,他们却是这个时代的翘楚。
但在上个时代他们也一样不屈拼搏、睿智探索、兢兢业业、是时代造就了这样一批人,同样也是这一批人造就了时代。
我知道世界变了,我希望我也站在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拼搏、探索、勤奋来与怀有同样志向的人,塑造前所未有的一个新时代,当然做个垫脚石也未尝不可。
晏宇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资料狂人 + 5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论坛币 + 5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9
yyj_1976 在职认证  企业认证  发表于 2015-4-21 10:05: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联网创业,个人认为还时要和实体经济结合,互联网是渠道,是平台,是工具。如何有效运用这个工具,是中小型企业需要着重思考的,也许出路在互联网,根在实体经济。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资料狂人 + 3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论坛币 + 3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
tony2040044 发表于 2015-4-21 10:11: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样可以吗?

QQ图片20150421101241.jpg (68.8 KB)

QQ图片20150421101241.jpg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资料狂人 + 100 根据规定进行奖励

总评分: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5 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