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有风5656
777 0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论(4)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等待验证会员

本科生

8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78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2 点
热心指数
14 点
信用等级
14 点
经验
867 点
帖子
112
精华
0
在线时间
4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4-21
最后登录
2016-6-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最初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起始于列宁。列宁提出的“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还不能“直接”而只能“迂回”的向社会主义过渡、还要利用商品贸易和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等等观点,表明列宁已经意识到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还不能直接建设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还要经历一个不同于马克思设想的“过渡时期”的“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阶段,才能去完成马克思设想的“过渡时期”的任务。但是,列宁还没有认识到“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

南斯拉夫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比列宁又前进了一大步。

“南斯拉夫也一度照搬苏联模式,对国民经济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国家所有制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对关系到国际民生的工业、银行、交通运输和商业都实行了国有化,建立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国民经济体系。”(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六版129页)

“南斯拉夫是最早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改革的国家。”“从50年代初开始,南斯拉夫经过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建立起了工人自治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体制的特征是:第一,宪法保证企业计划、决策和行动的权利;第二,通过市场协调家户和企业的计划,市场价格原则上要服从供求规律;第三,以社会所有制保证对生产资料支配权的分散;第四,企业实行工人自治,劳动组织的从业人员集体掌握企业的最高决策权;第五,‘社会计划’规定国家短期和长期的经济政策目标、发展战略和金融、货币、投资与价格政策的工具,‘社会计划’对各级‘地区实体’(各级ZF)有约束力。”(陈弘《从经典公有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42页)这一体制的缔造者铁托认为:“工人自治制度的最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是南斯拉夫所有制、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主义关系的全部纲领。”(同上)这一体制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卡德尔经济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生产者自我管理。为了实现社会所有制下的自治,卡德尔主张借助于市场的作用。卡德尔认为市场是适应现代生产力别无选择的形式,市场可以为企业自治提供广阔的空间,自治必须与市场和商品生产相并存。但这种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经济不同,它是工人在联合劳动组织体系内部借助于货币、市场直接进行劳动交换的形式,它不存在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没有剥削和雇佣劳动。”(同上43-44页)南斯拉夫模式在铁托去世后很快也走向失败。

对于铁托模式的失败,高放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认为是:在政治上,“仍然固守斯大林的政治体制,搞个人集权制和领导职务终身制,”后来“采取六个自治国第一把手轮流坐庄的办法,每人任期只有一年,这样,任期过短,消弱了中央集权,助长了各个共和国的分权。在经济方面,用社会所有制代替国有制也不成功,因为按规定,社会所有制的生产资料不属于任何个人、任何集团或国家,而属于整个社会,属于全体劳动者。这根本就是一种空泛虚幻的所有制,结果生产资料的最终决定权还是掌握在国家机关官员手中。南斯拉夫一直强调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相结合,实际上企业还是按照计划搞自治,而不是按照市场搞自治”。(130-131页)陈弘在《从经典公有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一书中认为是:“这种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社会所有制为基础的自治经济制度”,主要弊病在于,“出现了企业盲目扩大基本建设投资的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追求个人收入最大化’现象”,“忽视扩大再生产”,“消费增长超过社会生产增长”,“自治企业中的工人委员会等机构形同虚设,没有充分体现工人的作用”。

南斯拉夫模式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尝试,它提出的在“社会所有制”基础上,“保证企业计划、决策和行动的权利”,保证了企业是市场上生产经营的独立的主体;“通过市场协调家户和企业的计划,市场价格原则上要服从供求规律”,保证了企业是在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经营,承认价值规律对生产经营的调节作用;“以社会所有制保证对生产资料支配权的分散”,是保证市场上能够存在众多的独立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的需要,是保证这些企业开展竞争的需要;“企业实行工人自治,劳动组织的从业人员集体掌握企业的最高决策权”,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企业制度的基本内核,是保证社会主义企业区别于资本主义企业的本质要求之一。南斯拉夫模式描绘的是这样一种场景:众多的劳动者集体掌握决策权的社会主义企业,在市场上展开竞争,共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它是要展示社会主义能够与市场经济结合,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但是,就象上面高放和陈弘指出的,由于“社会所有制”是一种“空泛虚幻”的所有制,它不可能成为“企业自治”的所有制基础,生产资料还不是企业劳动者集体的,扩大再生产也不能与劳动者的长远利益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就更容易产生企业“短视”,盲目扩大个人收入,损害企业发展。当然,工人自治企业如何面向市场生产经营,国家如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调节,劳动者集体如何更好的管理经营企业,是需要在一个较长时期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历史也没有给南斯拉夫这样一个机会。南斯拉夫式的社会主义也以走向失败告终。

通过以上对当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由于不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理论实事上包含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设想;不了解马克思只对第二种设想实现后的社会主义做出过设想,而在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将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这样的社会主义,在马克思那里还是一个空白;由于当代社会主义全都是在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建立的社会主义,但又全都在按照马克思第二种设想实现后才有可能建立的社会主义原则,来指导当代社会主义的建设。由此就造成,在当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上,产生出各种各样的违背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流派和学说,它们或者是要否定当代社会主义的必要性,或者是要把当代社会主义引入岐途;而在当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上,形成了与马克思第一种设想实现后必须建设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完全背道而驰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并最终导致了当代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的全面失败。

第二章  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认为,人类社会已经经历、正在经历和必将经历三种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已经经历、正在经历和必将经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历史,证明了这两种划分的正确性。只是,这里有一点需要进一步明确,马克思是把商品经济划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机器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由于,简单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内部产生,又附属于自然经济的,为了更明确的划出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界限,把简单商品经济划在自然经济内,把三种经济形态的划分定为:自然经济,机器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更为合适。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机器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其实就是市场经济,因此,三种经济形态的划分就是: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产品经济。

由于很少有人把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经济形态的划分与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结合起来,因此就几乎没有人看出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下面,我们用图式来表明三种经济形态与五种社会形态的关系:

自然经济

市场经济

产品经济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上图中的实线表示人类社会已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历史,虚线表示将要经历的历史;自然经济与封建社会同时终结;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同时开始,并将同时终结;产品经济与共产主义(包括它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将同时开始。在这里还没有当代社会主义的位置,我们暂且把它存而不论。如果我们同时把上图的实线看作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可跳跃的只能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将得出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的结论。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得出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的结论呢?不是,因为马克思已经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在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后,生产力已经提出了用新的生产关系取代资本主义的要求,这时如果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就必然消灭资本主义。当代社会主义的建立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即证明了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后,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社会形态是可以跳跃发展的,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主义都曾经把还处于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的民族直接带入资本主义或当代社会主义。但是,经济形态却只能连续的不能跳跃的发展。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可以不经过自然经济和简单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就进入市场经济,也不会有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不经历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就将进入产品经济或计划经济。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在马克思那里没有市场经济的概念,象人们通常把市场经济理解为生产资源的配置由市场决定的经济形式或经济形态那样,在马克思那里这样的经济形态就是资本主义。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就是由市场供求规律决定的生产,它不象自然经济是根据生产资料所有者的需求配置资源进行的生产(这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全都如此),而是根据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配置资源进行的生产,因此在马克思那里,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是同义语。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分析,我们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分析了从资产阶级产生到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的过程。“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美洲的发出、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资产阶级)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马恩选集》第一版第一卷252-253页)从马克思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的确立是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建立”同步的,即是与机器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同步的,在这之前,资产阶级在简单商品经济下的发展还是附属于封建主的。

     在机器大生产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对自然经济生产的否定,把自然经济下,生产是满足生产资料所有者的需求为目的的生产,转变为生产是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为目的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只有满足了市场需求才能维持和继续进行,才能完成“资本的总公式”:G(投入生产的资本)—W(资本生产出的商品)—G’(在市场上出售商品后收回的已经增加了一个剩余价值的资本)。资本家为了把自己的商品在市场上卖出去,就必须根据他自己对市场需求的预测,即按照市场需求按排生产,配置各种生产资源。可见,资本主义生产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生产,就是市场经济的生产;可见,资本主义就是人类社会历史自发产生的市场经济形式。马克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等同看待的。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就是对市场经济的分析。马克思的《资本论》在极大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市场经济论。象马克思那样把资本主义做为人类社会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来分析,象马克思那样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产生、发展和趋势的必然性,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规律、基本矛盾,把资本主义生产作为一个完整变动的体系来研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和运行规律

     把市场经济定义为由市场需求决定各种生产资源配置的经济形态,抓住了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但是,第一,必须把市场经济看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看做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必须看到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市场经济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二,必须搞清楚,是什么在决定着市场经济必须按照市场需求决定资源配置,和市场经济是怎样按照市场需求决定资源配置的。不把握好这两点,就很容易从市场经济的定义中得出错误结论。

如果我们把市场经济和它的资本主义形式剥离开来看,即把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撇开,仅仅把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一般来看,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我们就能看到市场经济一般的真实面目。

市场经济从历史上和理论上来看,都是以一个不断扩大的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相互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为前提的。就象马克思所说的,市场的扩大,需求的增加,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产生了“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这一大批资产者各自独立地占有生产资料,各自独立地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抛开他们的资本主义性质,他们就只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这些独立的商品生产者,都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的生产目的,即以把他们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后能够获得最大的利润为唯一的生产目的。资本生产的总公式在这里仍然成立,追求G’仍然是生产的唯一目的。资本在市场经济一般的情况下就存在,只是在这里还看不到它的剥削性质。在市场经济一般的情况下,利润依然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依然是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但这里还没有资本家,它也不能归资本家占有。众多的商品生产者为了实现各自的利润最大化的生产目的,必然要在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免遭淘汰,商品生产者必将尽力采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新产品、促进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等等一切能够采取的措施,发展生产。在这里,适应市场需求,面向市场需求配置生产资源,对商品生者来说,事关他的商品能否在市场上出售,他追求的利润最大化能否实现,事关他的生死存亡。商品生产者的竞争迅速促进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必将促成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世界一体化;另一方面必将在世界市场上形成资本集中和垄断。这又决定了市场经济的必然灭亡和产品经济或计划经济的必然诞生。

面向市场需求配置生产资源,对每一个商品生产者来说,都表现为个人按对市场的预期安排生产,这种预期既对现实的社会需求有很大的盲目性,又给现实的社会需求带来新的重大影响,这必将造成社会生产的无ZF状态,造成社会生产在某些商品过剩和某些商品不足中波动,造成社会生产总是在不断出现的对过剩商品的消毁和对生产力的破坏中艰难的进行。由于还存在着商品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竞争必然带来的,压制消费扩大生产的冲动和压力,就还存在着爆发全面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一切真正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论》人民出版社第一版第三卷548页)市场经济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破坏的作用同样是巨大的。生产的无ZF状态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一般中就已经存在。

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生产者在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和竞争的压力下,由市场需求决定资源配置,极力扩大商品生产,极力开发市场,因此能够迅速促进生产力发展,迅速促进社会进步的经济形态。市场经济对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的作用,是在对生产力的不断破坏中进行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将导致计划经济的产生。

以上就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为依据,把资本主义看成市场经济的一种存在形式,抛开资本主义的剥削性质,把市场经济当成市场经济一般来分析,必然得出的结论。这就象,当我们只知道有黑马的存在时,只能把黑马当做马一般来分析,而当我们发现还有白马存在时,就必须抛开马的颜色来分析马一般,我们对黑马已经进行的分析,除了它的颜色,黑马的其它性质都具有马一般的性质,是一样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是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基本依据。一切试图放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另起炉灶重新认识市场经济的做法,都将导致错误的结论。究,是至今绝无仅有的,是马克思以后各种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家只能望其项背的。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我们同样可以了解市场经济的发展运行规律,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矛盾,了解市场经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本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社会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经济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南斯拉夫 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国民经济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ldjdkj + 12 + 12 + 1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12  论坛币 + 12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6 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