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uyan921009
3054 1

[经济学论文] 有哪些研究社会问题的经济学论文?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小学生

4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5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10 点
热心指数
8 点
信用等级
8 点
经验
230 点
帖子
3
精华
0
在线时间
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6-25
最后登录
2015-7-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1. 法律与犯罪

    斯坦佛大学法学院教授 John Donohue 与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Steven Levitt 于 2001 年在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研究了堕胎合法化对于犯罪率的影响。作者发现美国的各项犯罪率从 1991 年开始经历了明显的下降,很多学者认为这是经济增长,警察人数增加,毒品交易率下降等等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实际上很多以上提到的影响因素从 80 年代以前就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变化了,而同期犯罪率却没有显著变化,所以作者认为这些已被提到的原因并不能完整的解释犯罪率从 91 年开始表现出的急剧变化。然后他们考虑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潜在因素:最高法院在 1973 年基于 Roe v. Wade 这个案子关于堕胎合法化的判决。

    作者基于一系列历史数据的分析做出了「高达 50% 的犯罪率下降可以被合法化堕胎解释」的结论。他们的论证过程是这样的:1973 年 Roe v. Wade 的判决后,有将近 160 万例堕胎手术被执行,而堕胎合法化后出生的第一批婴儿恰恰在 90 年代初期来到了青春期 -- 美国男性犯罪率最高的年龄段。而这近 160 万例手术有两方面影响:第一,减少了这个 cohort 的总人数,意味着 90 年代初期有更少的犯罪适龄男青年;第二,会选择堕胎的母亲往往与「单亲」,「毒品」,「家庭暴力」等等特征有更高的关联,这些因素恰好也与儿童长大后的犯罪行为高度相关。也许说起来有些政治不正确,但因为堕胎而没有出生的这批人里很有可能有更高的比例长大后有违法犯罪的行为。即便堕胎没有让总的出生人口减少,它也让那些 at risk 的母亲选择了更好的时机养育子女,让子女长大后进监狱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为了增加论证的严密性,作者比较了 5 个在 1970 年就合法化堕胎的州与其他在 1973 年才通过该项法律的州。他们发现在那 5 个州,犯罪率的下降比其他地方来的更早。同时,在1972 到 1985 年之间(也就是合法化堕胎之后出生的 cohort 还没到犯罪适龄期的时期),堕胎率与犯罪率几乎没有关联,而 90 年代之后,所有犯罪率的下降几乎都归功于 1973 年之后出生的那群人的犯罪率下降,而更老的 cohorts 犯罪率一直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该文章见:
Donohue III, J. J., & Levitt, S. D. (2001). The impact of legalized abortion on crim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379-420.

2. 教育与种族不平等

    为什么亚裔学习好,非裔学习差?人种之间真的有智力差异吗?长期以来社会学,心理学,还有教育学界都有诸多争论。今年新晋的克拉克奖得主,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Roland Fryer 写了一系列文章,都在试图论证种族间的教育差异更多是基于环境影响,而非先天智力差异。Fryer 本人颇为不寻常的经历以及主要研究成果请见:Roland Fryer: 从毒品贩子到哈佛教授

    他与 Paul Torelli 于 2010 年在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用数据论证了他本人在更早的文章中提出的少数族裔内部同侪压力的模型。该模型的大意是说,白人社会有一些普遍的社会期望,例如看芭蕾与音乐剧,父母对子女进行教育投资,小孩在学校取得好成绩,而少数族裔如果有类似的行为,会在自己的族群内部面临不同的同侪压力。在这篇 JPubE 文章里,作者们用一个全国抽样的,超过9万个初中与高中生的样本,建立了(客观统计的)学校内部关系网的指标。他们的统计结果表明,对于白人中学生来说,学习越好(GPA越高),同种族的朋友越多。对于黑人,学习好到一定程度(GPA高于3.5 左右),你就要面临没有黑人朋友的危险。而西班牙裔更甚,GPA比 2.5 高的话同种族朋友的数量就一路走低了。

    有意思的是,Fryer 本人指出了要用客观数据,而 self-reported 数据,来研究这个领域问题的重要性。他说,直接问青少年在学校是否受欢迎就跟问他们有没有做过爱一样(只会得到夸张不实的数据)。因此在他之前该领域的大量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都有严重的数据问题。

该文章见:
Fryer, R. G., & Torelli, P. (2010).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cting white’.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94(5),380-396.

另附 Fryer 关于 acting white 的综述:
"Acting White"
http://158137.com/baijialezuobiqi
3. 饥荒,生育,与健康

    在一次学位论文研讨会上,同系的一个台湾同学 present 了她自己关于中国 60 年代的 famine 对于女性成年后身高影响的文章。当时就觉得她的主题和数据都非常有意思。后来读博,发现自己学校经济系有一个教授 Douglas Almond 写过一系列 China Famine 的文章,好些还是和中国学者合作的。

    其中 2010 年的 NBER 工作论文: Long-term Effects of the 1959 - 1961 China Famine: Mainland China and Hong Kong 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这篇文章用了 2000 年中国 1% 人口普查的数据,研究了产妇营养不良对于一系列成年后社会经济状况的长期影响,包括识字率,财富状况,婚姻状况等等。 这个主题 -- 出生前胎儿时期的营养状况对于孩子的长期影响 -- 已经有过无数研究,但一个很重要的自选择问题需要被解决:出生前母体和胎儿营养状况好的母亲本人和家庭状况并不是随机的,它与很多会对孩子长期健康和经济社会状况有影响的因素都高度相关。而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提供了一个的自然实验,让学者有机会研究出生前胎儿营养的长期 causal impact。

    这篇文章主要研究的是中国于 1956 到 1964 年之间出生的人群,比较了在那三年受孕(出生)的人与其他人长期社会经济状况的异同。那三年不同省份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严重性不一样,导致了各省之间胎儿营养状况的差异;同时,作为英属殖民地的香港,并没有受到影响,也给对内地状况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参照物。最后作者们发现,在那三年受孕的人群,不管男女,识字率更低,失业率更高,结婚的概率也更低。同时,他们还发现,这种影响还可能在代际间传播,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母亲是受影响人群,那么对他本人也会有长期的影响。http://265126.com/baijialexiugaiq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论文 社会问题 济学论文 经济学 Economics 论文 信息 反对派 政治局委员 社会主义

已有 3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胡老 + 5 + 5 + 5 精彩帖子
经济史外行 + 5 + 5 + 3 + 3 精彩帖子
征夷大将军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5  学术水平 + 10  热心指数 + 8  信用等级 + 8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胡老 发表于 2017-4-23 01:29: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好。收藏,谢谢!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2 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