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的题目是“中国的投资者有没有未来”,刚才主持人说我去年充满忧患意识,认为即便从2000点涨到4000点,普通投资者最终也难逃亏损。当时我主要是呼吁赶紧放开IPO、放开市场供给;原因是今天的市场是可以预计的,从历史长河看,我们即将或者正在开始一个全国性的掷骰子游戏,正在书写《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的新篇章,当时呼吁放开供给,是希望这个局面不要过早到来。
我常说,所有的行为方式和表现方式在历史中都有体现。下面我讲讲我预测的理由。2013年11月在三亚开香山论坛时,当时也讲股市的未来,我当时提到两点:一是当时中小板、创业板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但我认为仍然还未到不可想象的地步,还有更让人想象不到的行情;二是讲美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转型牛市,我们有望重复这个过程。
巴菲特1999年写过一篇文章回顾了当时美国过去34年的历史,他将这34年分为前后两个17年,1964年到1981年,1982年到1998年:前17年,经济总量增长了1.7倍,道琼斯工业指数从874点上涨到875点,上涨1点;后17年,经济总量也增长了1.7倍,道琼斯工业指数从875点涨到9181点,涨幅超过了10倍。
美国上个世纪100年历史中股市平均回报率约是10%,这其中5%左右的回报来自于盈利的增长,4.5%左右来自于股利分红,只有0.5%左右来自于估值倍数的提升。
但1982年至2000年这18年间,标准普尔500指数,美国市场1982年8月12日牛市开始的起点是103点,到2000年3月24日牛市结束时是1527点,美国股市的平均回报率是18%,这意味着每年有8%的增长来自于估值倍数的提升,几乎一半是由市场投机行为促发的,最疯狂的时候普通科技股市盈率到了130多倍。
昨天微信群里有很多朋友都在说,现在中国南北车的市值相当于西门子、波音等跨国公司市值的总和。
其实这不算什么,《漫步华尔街》上提到1989年日本市场最疯狂时,美国整个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但理论上日本房地产总价值是美国的5倍,如果把东京卖掉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刚才有朋友问我,现在很多人说会涨到10000点,你怎么看?
我说没什么特别奇怪的,原因很简单,日本1989年股市最高点时市盈率到60倍,市值占整个全球市场份额的45%,那时美国股市的市盈率是15倍,英国是12倍。日本的电话业巨头NNT公司,其股票市值超过了美国电话电报、IBM、埃克森、通用电气和通用汽车。
所以从历史上看并没有“A股估值高于海外就不正常”这一事,而且当时日本的资本是开放的,人的不理性程度我们难以想象。我常说,资本市场从来没有理性的开始,也没有理性的结束,而且不理性的程度一定超越我们的想象。
去年我呼吁放开IPO的原因很简单,到现在为止,我们所有的投资回报都来自于估值倍数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人股票账面价值看起来都很高,但这是不可持续的,当它结束的时候是什么景象大家可以想象。
我们投资上有一个72法则,就是一笔投资不拿回利息,利滚利,本金增值一倍所需的时间,近似等于72除以该投资年均回报率。如果你的投资回报是每年15%,持续5年你就可以翻倍;如果是每年12%,持续6年就可以翻倍。
这一法则延伸到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呢?
经济学假设人与人之间是没区别的,代际间只有叙事上的差别,但随着经济的增长,在心理文化层面是有变化的,在工业革命产生之前经济增长差不多是零,所以过去一千多年里整个社会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大的变迁,没有什么大的代际变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增长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美国经济现在增长率是3%,那它整个翻倍需要25年的时间,25年的时间意味着什么?它的整个社会变迁,心理的变迁、文化的变迁等在25年才会发生改变。经济只要翻倍,你就可以假设心理、文化环境发生了一个变迁。在某个意义上来说,欧洲经济现在保持2%的增长,那么它整个社会的变迁需要30年。中国经济增长为7%,那意味着中国10年收入就翻倍。
原来我们经济增长14%左右,意味着5年经济就翻倍,所以我们会感觉到,相差五岁就可能有一个代际的变化,就是一个变迁。这带来很多意义,对人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会涉及到劳动力素质、人口消费需求变化等。当我们经济保持7%、8%的增长时,实际上相差九年十年就是一代,我们的股市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跟这个密切相关,前面邱总提到的割韭菜就是这个道理。(每次股市波动都给这代人带来惨痛教训,到下一代才会忘记教训),所以我认为,到这个时点,因为新一代人要上来,他们会造成这样一个新的行为发生,这是我的看法,因为它不纯粹是经济学上的道理,可能是谬论,仅供大家参考。
其实,我们看经济很简单,不看投资、消费、出口,只需要很简单的一个经济学的公式“收入=人均工资*工作时间*就业率*人口”。
从这个等式中看,“收入”要增长,后面这几个因子之积要上升,现在人口增速下降,就业率不易再提高,劳动时间也不易延长,那收入增长唯一的办法就是靠人均工资,但工资的提升难度有多少大家可想而知,它代表着效率,效率的持续提升是要时间的,所以整个“收入”的增速一定是下降的。
在收入增速下降的前提下,根据我们刚才谈的72法则,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时间里,换一代人的时间一定会开始延长,所以这波牛市大家一定要珍惜,因为再往前走,这个延长期太长,这是我去年的推论。
为什么大家都不能理解股市的行情?我们平常在讨论泡沫时只说到股票和房地产,很少说到其他领域,原因在哪里?
房地产跟股市的价格始终只是边际定价,不是总价格。因为它是边际定价,别看它的市值很大,但它的实际价格也不一定很高,房地产也是这样,所以当它计算价格时,它的泡沫可以超越你的想象,这是与我们用平常的整体价格来估值完全不一样的。
股票始终是边际定价,再怎么涨也是边际定价,跌下来也是边际定价,跌过头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它表现的是“吉芬现象”,股票市场价格越高的时候需求越大,所以它跟经济学上的普通供求规律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这两个因素可以导致行情失控,泡沫越演越烈是可以推导的。大家说牛市两难就在这里。
最后跟大家说点忧患意识。
我看过很多书,研究过大部分股市泡沫,发现世界上任何一拨牛市结束,泡沫破灭的时候,最低跌幅没有低于70%的,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时,《漫步华尔街》提到的所有蓝筹股的最低跌幅是86%,这就是忧患意识。当市场结束时,即便到过10000点,我们能不能留住4000点,我不知道,希望大家在整个过程中能够保重。
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