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haor
2118 1

[转帖]经济学家不如农民 拿诺贝尔奖比工匠造飞机还难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贵宾

高中生

6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682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51 点
帖子
39
精华
0
在线时间
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5-19
最后登录
2016-4-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经济学家不如农民 拿诺贝尔奖比工匠造飞机还难
2005年08月12日 14:23:15 中财网
  他们为什么会犯如此“低极错误”?一言概之:坐而论道不如躬身实践。不踏踏实实地沉淀在基层展开研究,再高明的方法论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新华每日电讯副总编辑陈凯星撰文说,中国的农民最该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东南沿海的农民们把眼镜细拆到一个个螺丝,把鞋子细拆成一个个鞋钉。然后,一条街、一个村、一个镇、甚至一个县,就专心做这些螺丝、这些鞋钉。他们用精细拆分市场的办法,巧妙化解了经济总量不足的劣势,在每一局部市场上都做到了规模最大、成本最低,堪称破解世界经济难题的经典战例。他们不声不响地解决了经济学家们在各类论坛上引经据典地争论,但却没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在国人的眼里,现在的一些经济学家还不如农民?   首先是经济学家群体形象的跌落,近年来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在重大问题上的发言确实不那么令人恭维,有网友总结经济学家的著名“昏话”有:股市要破3000点;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中国人要购买两套房;农民不要害怕当中产阶级;把公共财产视作无主之物、M BO元年以及经济学家要顶住互联网的压力等等。   想必,这些经济学家一本正经地发表以上言论时,口气之坚决如“定理”,却没想到会被如此猛烈地“炮轰”,令广大网民和国民哂笑!他们为什么会犯如此“低极错误”?一言概之:坐而论道不如躬身实践。不踏踏实实地沉淀在基层展开研究,再高明的方法论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农民则不同,他们时时为一家人的生计处心积虑地思考、惮精竭虑地劳作。农民式的精明在于,他们很实际,   不会放过一丝改善生活的机会,他们善于以身边成功人为榜样,总结身边失败者的教训。当一种市场机会出现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去尝试,直至失败抑或成功,而一旦成功,会引来大批仿效和竞争者,从这个意上来说,在中国南方出现专业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并不奇怪。但这种简简单单的坚持的力量,就是探索,就是实践。   而现在的中国经济学人,最缺少的就是这种精神。   应当承认,中国有一批经济学者是不乏这种精神的。顾准是,薛暮桥也是。顾准最早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1959年,顾准被遣送河南劳动改造,在精神和肉体都受到极大折磨的情况下,他仍决心潜心研究10年,写下了大量笔记,价值难以估量,“几乎是以一人之力顽强凿通了那条阻隔中西思想对话的黑暗隧道”。他的钻研精神,现今哪位经济学家能比?而薛暮桥,一生重视基层调查,眼光始终向下,其经济研究就从家乡的农村调查起步,并长期主办《中国农村》月刊。建国初期,他就是省部级高官,但1961年,他还到浙江农村蹲点调查,1978年和1985年,又分别到安徽、江苏、山东等地实地调查研究。其眼光向下的作风,如今又有哪个经济学家能比?他们谁肯放下“尊贵”的身躯,沉淀到基层研究几年,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没有。我们听到的大多是某个经济学家为谁代言以及其身后的利益,热热闹闹的学术之争的背后,是真金白银的利益调整。他们中一些人的本事在于,能够依据利益既得者的真实意思和下一步的利益图谋,创造出够哗然一时、令人炫目的理论来,M BO最终被叫停,似乎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有人说,如今的一些经济学家,是经济学+家的组合,他们是擅长在“家”里研究“经济学”的“思想者”,乐意做西方经济学的翻译机器和剪贴机,他们最大的贡献是把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论移植到中国。他们常常陷入现象的争论,因“矛”和“盾” 都是舶来品,而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他们多是先有理论再有研究,而不是由基于实践的研究推出理论。譬如一个拿西方钢铁打造中国传统器皿的工匠。让他们打个中国花色的盆碗还可以,千万别奢望让他造航空飞机。一种刻薄而形象的说法是,让中国如今的经济学家拿诺贝尔奖,实在比让工匠造航天飞机还难。   称职的经济学家,应以精确的分析解释经济现象,以揭示经济规律为己任。但如今中国的经济学家似乎更喜欢用嘴来解释经济现象———西方的理论加上中国的嘴,就成了不走脑子的大嘴巴:没有不会说的,没有不能说的,没有不敢说的。不剔除这些劣根性,他们将永难真正走入世界经济学舞台的中心。   也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这样的一种“民意”与“见解”:就是农民拿了“诺贝尔”,也轮不上中国的经济学家。   中国的“经济学家”,醒了吗?
□ 陈纲   中华工商时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4 14:19:3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诺贝尔奖 经济学家 经济学 诺贝尔 诺贝尔经济学奖 农民 经济学家 诺贝尔奖 工匠

沙发
shaor 发表于 2005-8-14 14:0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文章虽然有些地方值得商榷,但也揭示了一些事实:1、经济学无处不在,2、经济学可以让人们过的更好,3、资源越来越紧缺,经济学也越来越重要,4、经济学家要有人文关怀,否则就会失明。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6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