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hangbing
1518 0

[金融投资] 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建设座谈会在南京大学召开 [推广有奖]

  • 1关注
  • 0粉丝

讲师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0.1469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697 点
帖子
58
精华
0
在线时间
69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0-5
最后登录
2019-9-2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15年9月19日下午,南京大学商学院金融与保险学系主办了“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建设”座谈会。会议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全国20多所院校金融学科带头人深入研讨了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建设。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于津平教授致辞,金融与保险学系主任张兵教授主持了本次座谈。本次座谈会是国内首次高层次的专门讨论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建设的专题讨论。座谈会中,与会专家各抒己见,严谨有序,从不同侧面对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建设给出了深刻而意义深远的见解。

一 、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金融学科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既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原理的探索研究,更要切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结合当下“互联网+”已经上升到国家政府层面的战略意义,在此背景下对复合型和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金融人才的要求也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复合型、综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探讨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座谈会中,专家指出,学科建设是高校办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及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着力点。在国家“互联网+”的大战略下,金融活动表现出新的方式,现代金融逐步趋向于电子化、信息化、系统化、工程化,需求的金融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完善的金融学理论,更需要掌握切实的操作技能与对资金流和信息流强大的分析能力。由于互联网金融活动本身具有新特征、新技术、新模式、新平台、新的实现形式,因此,对金融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也提出新的要求。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相应的金融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表现出一些滞后性。有些专家指出,2013年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表现出异军突起的局势,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对金融学科产生重要影响,但是从本质上来讲,互联网和金融具有共同性质,金融本质是资源的融通,互联网和金融天然是契合的,而现阶段金融学科的教学仍表现为切割的特性,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应该抓住契机完成金融教学体系的整合,如何完成这种整合,需要更多的精心思考。

专家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更应当注重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当前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实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必须以能力培养作为核心。有些专家认为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可以设置相关互联网金融研究方向来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例如,有些学校在研究生招生中设有互联网金融方向的专业硕士;有的学校创新性设有跨学科的专业硕士,通过法律、互联网、金融的联合培养,培养一批专业的具有良好素养的互联网金融专业研究人员。

有些专家则指出,学校虽未专门设置互联网金融方向的研究专业,但是,在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中可以开设有互联网金融基本理论课程。通过课程阐述互联网金融的商业运作模式、风险管理、法律和大数据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研究生期间尽可能获取更多的综合知识。座谈中,专家分享了自己学校的互联网金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设置互联网金融MBA班、互联网金融EMBA班、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等,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深入企业考察,加强国际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对于互联网时代设立互联网金融本科专业,与会专家一致持慎重态度。有些专家指出,本科生的学科建设跟实践不一定必然那么密切。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最近两年呈现出强势发展的劲头,而互联网金融的规律、风险等还没有完全被揭示,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发展还有待于实践的积累和数据的公开,等到相关理论进一步发展完善后再讨论建立互联网金融本科专业更为恰当。

有些学者则认为,在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上,可以尝试开一些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不做强制性要求,作为辅修专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知识。有些专家分享相关经验,学校已经开设有互联网金融的本科生双学位,整个课程体系除了专业老师授课之外,邀请实业部门的企业家进行课堂授课,聘请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风控部门相关人员来担任校外导师。

同时,专家积极鼓励相关学术讲座的开展和相关实践活动的进行。有些专家指出,通过鼓励带队老师带领学生参加“花旗杯”挑战,或者各类互联网金融创新项目,例如2015年南京大学主办的“南京大学研究生互联网+”创新项目,北京大学主办的“21世纪路劲杯”案例创新大赛等,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的活动中更好的把握金融与互联网、计算机软件知识的有机融合。

另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人才培养应当注重学科交叉。专家认为,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人才培养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互联网时代,对互联网金融的教学应该是跨学科的,对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金融专业,而应该是跨越了金融、数学、计算机、统计学甚至法学等学科。因此,专家认为,在学科建设中应当加强与其他院系的合作,通过联合办学、加强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互联网金融人才。

同时,专家对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教学方式的实现也给出了探索。有些专家以自身学校为例,提出通过鼓励老师参加“微课”大赛,可以更好的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课堂的效率,更好的普及金融学科在不同专业学生中的影响。另外,MOOC、与其他高校共同合作开设公开课等形式,能够体现出课程设计的个性化,都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形式和资源的共享,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选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学术研究探索

学术研究是支撑一门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科研水平的高低通常会成为判断该校学科实力的重要指标,同时,通过学术研究形成一系列的理论成果,也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科发展,进而推进社会进步。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表现出起步晚、发展快的特点,在学术研究上也表现出研究滞后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学术研究建设之路。

各位专家分别介绍了本校在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的一些学术探索与努力。目前,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承担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互联网金融项目,相关专家介绍了本校课题进展情况,围绕课题的学术工作已经有序进行,通过论文研讨、报告、论坛、学术沙龙等形式促进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理论研究。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相关高校国家互联网金融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的承担,有学者认为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些专家认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学术研究在国际上大有可为用武之地。针对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科研方面,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建设应当立足中国国情,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中国金融活动呈现出的独特属性进行科学研究。以P2P行业为例,中国的P2P与国外P2P呈现出的信息中介性质不同,实际上呈现出信用中介和信息中介的双重性质,立足于国内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可以提升发展为理论,根据中国数据在国际顶尖杂志发表科研成果具有可行性。

座谈会中对于科研的如何开展进行讨论,有些学者指出,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应当注重微观基础的研究。对于互联网金融活动的个人参与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对政府、个人、平台参与者进行的分析具有较大的经济学意义。结合互联网时代人们新的行为方式,可以发展互联网金融和行为金融的有效结合。同时,在研究中应当注意互联网金融的独特属性,有些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用传统切割的方法已经无法完整理解金融体系是怎么样的,这就要求研究上必须能够有所创新,因为互联网金融改变的东西太多了,包括资产估值的方式、资产管理方式等等。另外,大数据的运用,意味着大数据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对于资源配置的方式、价格发现等传统金融研究都提供了新的平台 。

一些学者提出,互联网金融研究基地的落成和实验室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有学校通过互联网研究基地的建设或者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的成立来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学术研究,通过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获取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基于数据的分析进行理论完善和模型构建。例如,有些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编写指数进行相关报告的编写,进而为学术研究探索更好的路径。同时,有些学者介绍了自己学校互联网金融实验室的相关经验,通过实验室的建立,组成专门的互联网金融研究团队,更好的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通过整合业界材料以及案例分析,更好地做到产、学、研、用相结合,开发出公共微信账号,让公众了解到更多的互联网金融知识,为后续的研究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些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实验室的建立,也能够反过来促进教学相长,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相关实践课程,在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学的进步。

在研究基地、研究院以及实验室的建设方面,有关专家指出应当特别注重大数据的运用。正如基于公司数据研究公司金融,基于市场价格数据研究资产定价,基于个人数据研究行为金融一样,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的。基于大数据建立的互联网金融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相关科研机构能够有力推进互联网金融的科学研究的开展。

一些学者则指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科学研究仍处于研究的滞后阶段,学术研究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以P2P平台为例,专家通过实地的考察,发现一些小型P2P平台已经暴露出严重的风险问题,屡屡发生套现困难甚至P2P平台跑路的问题。但是,国内现有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研究仍比较滞后,互联网金融已经到了风险频发的阶段,而国内学者的研究还处于前端,对于后端例如风险、监管、政策建议的研究较少。

同时,各位专家也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问题,一些学家指出,互联网金融所依托的大数据目前大多并没有实现共享,数据的去噪声技术、数据的计算处理等问题也没有获得很好的解决,认为互联网金融所依托的大数据要进行并行计算、云计算,要借助超级计算机来实现。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在学术研究上仍然存在严重的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不同于国外的强制披露信息制度,国内P2P行业数据没有进行公开,没有数据的积累,很难进行实证分析。

另外,一些学者也呼吁在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术研究也应关注对于传统金融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学科的影响的研究还远未展开,对传统金融规律的反思和修正也还没有开始。而实际上,以虚拟货币为例,可以看出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与传统的金融活动规律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关于互联网时代的金融理论需要进一步的归纳,这些理论的发展对于金融学科的长远发展和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都很有意义。

三、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社会效用发挥

立足中国国情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大力的推行“普惠金融”概念,能够让中小企业和普通百姓享受到金融的好处,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建设能够更好的发挥服务社会的功效。

有些专家指出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建设能够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优化现有的产业结构。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的地域、时空等的限制。有专家学者结合自身院校特色为例,指出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发展为农民也提供了条件,为农民也提供了竞争的平台。现阶段的农村金融主要是为三农、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能够有效的缓解金融抑制,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来,可以为解决长久以来存在的“三农”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能够转变传统的研究思路,改变调查思路。传统的研究中耗费的人力财力比较大,同时样本有限,而借助大数据以及新的平台为农村金融提供了新的途径,可以更好为小微企业服务,进而促进产业升级,为“互联网+行业”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路径。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具有参与门槛低,集资方便等特点,可以为“全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进而实现最近国家所提出的“全民创新”战略。

一些学者提出,互联网金融学科的建设能够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而能够大范围的推动“普惠金融”的实现,也给中国提供了在世界经济中“弯道超车”的机会。一方面,公众能够更好的参与到金融活动中去,享受到金融在日常生活中的便利。余额宝作为新型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打破了很多人没有投资理财的固有习惯,通过投资能够得到远高于银行利率的回报,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固有投资观念。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良好生存环境。在现有的传统金融体系中,大型金融机构不倾向于放贷给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一度是阻碍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中小企业带来了种种便利,能够深化经济改革,助力产业升级。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作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通过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能够有效的推动经济增长。

另外,一些专家指出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发展应当更加注重“政、产、学、研、用、媒”的结合。例如,一些专家指出通过参与互联网金融蓝皮书的编写,能够更好的做到互联网金融为政策层面的服务。一些专家则指出互联网金融的建设有很强的市场号召力,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科建设和服务企业的双重作用,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从业人员。通过学界带动政、产、研、用、媒,真正做到通过互联网金融为中国经济转型做出贡献,推动社会发展。

另外,也有学者指出,互联网金融倒逼传统金融机构改革步伐日趋迅速。在互联网金融兴起如火如荼的同时,传统金融企业也开始探寻发展与变革之路。各传统银行例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在余额宝的压力下已经开始推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让客户享受到更高的收益。同时,传统金融行业相比于互联网金融仍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数据挖掘,客户信息掌握以及风险处理能力都方方面面都有着互联网金融行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借此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通过成功转型,能够预想到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改革和颠覆作用。

四、总结

本次座谈会充分展示了各高校在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建设的最新研究和实践成果,明确了金融学科在互联网时代的建设方向,促进了高校金融学科各位专家和学者之间的交流。本次座谈会是国内首次高层次的专门讨论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学科建设的专题讨论。南京大学商学院金融与保险学系对此作出精心准备与认真思考。座谈会中各兄弟院校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学习,能够大力推进金融学科的长足发展,对培养与时俱进的复合型金融人才、高校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的提升、更好的服务社会产生了积极深远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 南京大学 座谈会 金融学 互联网 南京大学 互联网 座谈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3 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