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别再教我的孩子“告密”了
我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昨晚临睡前,恹恹地对我说:“妈妈,要是我评不上全优生,你会骂我吗?”
我一怔,按照常理,无论从学习,还是品行,我的孩子完全够的上全优生资格。
“妈妈,你不知道,我们班47个同学,有43个选我做全优生的。可是,老师却说,有些同学还要更关心集体,更主持正义。我会不会评不上啊,妈妈。”
原来,学期初,孩子曾经被委以重任:谁上课做小动作啊,谁要说脏话啊,谁抄作业啊,暗中观察,及时报告。我的孩子在忠实地履行“老师的小帮手”,如实地汇报老师布置的任务后,被几个很铁的同学“敬而远之”了。她自己也在日记中抱怨,我讨厌同学们一看见我往办公室跑就喊“告状去了,告状去了”。我再也不要做“地下党员”了。
我孩子的遭遇绝对不是个别现象。老师安插“耳目”来管理班级,恐怕比比皆是。我曾看见一个优秀班主任很得意地推广:要想及时的有针对性地了解班级、管理班级,关键是多培养几个心腹。
我相信,老师的本意无非是更好地管理。心腹也是出于对老师的信任和对同学的关心。本无可厚非。但是——
一个和谐的班级,应该是友好亲密的,真诚团结的。可是由于心腹告密成风时,一部分学生无端地不自觉地被置于“监视”之中,互相防范,互相猜忌,还能建设一个进取向上的集体吗?真正让人受伤的不是武器和暴力,而是冷冷的不信任。
中国传统文化中,“告密文化”曾经非常发达。中国自秦以来就建立了告密制度。专制统治者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告密者,而每一个人又都是被告者。这样便于监视和控制。统治阶级豢养一批打“小报告”的爪牙,是实现“人治”的需要。登峰造极的“文革”时期,父子、恋人、夫妻,往往也上演“大义灭亲”的悲剧。“正义”的掩护下,大行告密之道,以告密为荣,幼小的心灵可能从此滋长“踩着别人的肩膀上”的思想。教育也就不自觉地趁机培养出许多“小人”和“奴才”——把别人的自主生活,正当权利和正常言行当做“密”去告。其结果必然是正人君子侧目,小人无赖扬眉。探春曾经冷笑着说:“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虽有一些危言耸听,但“告密”文化普及到小学生,实在是社会的悲哀,民族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