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wh7059
4662 10

[学科前沿] 文化产业,你的竞争力在哪里?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1粉丝

教授VIP

高级教授

院士

6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7
论坛币
23007 个
通用积分
1.0460
学术水平
19 点
热心指数
24 点
信用等级
10 点
经验
31675 点
帖子
3480
精华
1
在线时间
7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4-16
最后登录
2017-12-1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泛珠三角地区合作不应局限于经济领域,更应该有文化合作的一席之地。我们在推进泛珠地区经济合作的同时,要大力打造泛珠地区的文化产业,使泛珠地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贸易中心。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主导型产业,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中国的文化产业将直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外国文化和文化产品将更多、更直接地涌入中国,中国的文化产业必须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全力打造文化产业的中国品牌。
问题在于,我们面对的这个市场已经进入了寡头垄断阶段,门槛已经很高,对手已经非常强大。因此,在这个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文化市场上,制定中国自己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已经迫在眉睫。而借助泛珠三角地区合作的东风,大力构建珠三角文化圈,将成为实施中国文化国际战略的绝佳平台。

为分“一杯羹”
当前的国际文化市场,跨国垄断业已形成。面对这种情形,中国必须设法不让自己的文化产业听凭国际巨头的摆布。然而,中国的文化市场现状是,硕大的市场“蛋糕”正在被他人瓜分。越来越多高附加值、低成本的外国文化产品出现在中国文化市场上,比如,中国的儿童动画市场已基本被美国和日本公司占据。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本土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却处于边缘地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在今天的国际文化市场几无立锥之地。
正是在这种情境下,提升泛珠文化实力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不难发现,“9+2”这个泛珠三角范围恰恰就是珠江水系的范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这个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形态,即珠江文化,尽管之前人们对其认识不够,但它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只是,以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以广东为中心的岭南文化。今天,要构建泛珠文化圈,就是要突破岭南文化的局限,从珠江文化的层面来考虑打造全新的文化贸易平台。
泛珠文化圈将能够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的平台。通过整合利用港澳地区文化产业成熟的先进经验和机制、技术,有利于鼓励泛珠区域内文化资本的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强大规模效应的、足以与跨国文化企业巨头相抗衡的文化企业。同时,以珠江文化为纽带,整合包装整个泛珠范围内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扬珠江文化开放性、务实性、包容性的特点,广泛推动区域内的文化合作,就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以珠江文化为基础,以泛珠地区的文化产业为保障,以泛珠文化企业为先导,势必形成泛珠文化圈在对外文化贸易中的独特比较优势,从而能够在全球文化贸易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有应有的位置。
 
化积淀为实力
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沉淀而成的。
在泛珠三角地区这个广阔的地域范围内,长期以来就有紧密的地理和文化联系,遍布于泛珠三角地区的水路、陆路把整个地区紧紧地联成了一体。例如,广东与江西交界处有龙川佗城、南雄梅关珠玑巷;从四川经云南、贵州到广西柳州、梧州的“西南丝绸之路”,等等。这些地理上的联系,长久地为经济文化的联系与交流提供着通路。
当然,今天构建泛珠文化圈,发展泛珠地区文化产业,已经远远突破历史和地理的限制,是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的。
首先,泛珠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珠三角的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东莞等14个城市,加上香港、澳门,合为大珠三角,其GDP总量已远远超过包括上海市、苏南地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等)和浙东北地区(杭州、宁波、绍兴等)15个城市在内的长三角。
大珠三角地区的文化产业也实力超群。比如,香港已宣布致力成为亚洲国际文化大都会、文化产业策划创意中心及信息交流中心。香港为世界四大印刷中心和三大华文出版设计中心之一,有5000家文化产业公司从事出版、印刷和设计,2002年产值达337亿港元;又比如,在广州,文化产业总收入2000年已达到150亿元,到2005年将达300亿元的规模。
由此不难发现,大珠三角城市群既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文化产业中心。而以大珠三角文化产业为核心,整合泛珠地区其他文化资源,必然有利于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泛珠文化产业。
其次,大珠三角城市群能够为构建泛珠文化产业提供优良的文化设施基础。历经多年发展,大珠三角城市群已经拥有了大量高水平的文化基础设施。博物馆、图书馆、歌剧院交相错落,相互搭配,各有所长,为构建泛珠文化圈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如今,深圳人过广州欣赏歌剧,东莞人到香港看演唱会,已成家常便饭;而各种类型的文化机构和组织日渐成熟扩张,使文化资源能够得到充分调动,足以支撑需要复杂分工协作的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再次,泛珠地区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泛珠地区幅员辽阔,岭南文化、闽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赣文化、滇黔文化有着各自的文化脉络,形成了区域内丰富多彩的文化风貌,这为构建泛珠文化圈、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正是泛珠区域内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涵,显示出了彼此合作的巨大潜力。

不拘一格多腿走路
为把泛珠地区打造成文化贸易中心,必须消除文化领域的投资障碍,在泛珠区域内广泛订立并实施有关知识产权、投资的具体协议。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需要,利用各方力量,吸引大型企业集团、私营公司及非盈利组织参与;充分利用合作投资方式,创建包括泛珠各成员共同投资的混合制基金项目。确立支持和鼓励出口、培育新市场的共同机制,并为合作生产和合作发行订立共同政策、战略和激励机制。
同时,应当发挥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作用,通盘考虑,合理规划,大力加强泛珠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大珠三角发达地区的资本与泛珠地区其他城市的文化资源结合,促进泛珠区域整体文化实力的提升。比如,整合剧场、影院资源,建立跨省市的演出经纪机构、剧场院线、网络售票系统等;又比如,依托网络和各地图书馆建立泛珠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再比如,在文物考古、民族民间艺术保护、文化生态环保及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等方面进行广泛地合作,等等。
也许,更重要的还在于加强泛珠地区的文化软件建设。比如,可以考虑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基础上,建立泛珠三角文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确定泛珠文化发展目标,推动泛珠文化产业发展;又比如,建立泛珠地区文化产业政策协调机制。通过协调泛珠区域的文化政策,实现制度衔接,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制度框架和文化产业服务体系;再比如说,建立共同的文化评估体系,包括文化产业指标体系、文化从业人员证书评审互认等。
无疑,要做大泛珠区域的文化产业“蛋糕”,把泛珠地区打造成一流的文化贸易中心,需要泛珠区域内各成员文化产业实力的提升,但是,更需要的也许是共同努力,协调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文化产业 竞争力 基础设施建设 国际竞争力 GDP总量 竞争力 文化

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迷途远避退还莲迳返逍遥蒋建波
沙发
wind_flower2326 发表于 2005-8-20 14:4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见地,不错

使用道具

藤椅
dreamdiy 发表于 2005-8-20 21: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可以先给  “文化产业”集中下个定义,或者说明一下其内涵么?
离开论坛。在伪事件前提描述下,所谓的调查结果永远不会出来。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想必各当事人心里比谁都清楚。亲爱的黑手大人们,你们爱怎么表演怎么写怎么说就随你们吧。 但不知哪位在删我的帖子,被删除基数从90多到102-110-112-116,明天又会增加多少呢?

使用道具

板凳
碧海 发表于 2005-8-20 21:5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仅在泛珠三角,在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也存在很大潜力。

使用道具

报纸
zwh7059 发表于 2005-8-22 19:2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关于“文化产业”定义的一些思考

摘要:文化产业是当前一个极具可持续发展力的朝阳产业。但是,对于这一产业所囊括的范围及其定义,在各政府部门乃至学术界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因此在涉及到一些具体的诸如政策、法规、管理、扶持乃至进行经济学统计等工作时,都不免有捉襟见肘之感。本文在对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关于文化定义的理论,提出了“为提升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的品质而提供的一切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的生产与服务,都可以称之为文化产业”的定义。这一定义将人类最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的消费线作为界定文化产业的下限,可以与统计学上的恩格尔系数的定律与指标完全一致,从而具有可持续的指导作用与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文化;文化产业;恩格尔系数 2001年4月份以来,笔者参加省政协组织的“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调研工作,在省直各有关厅局、行业以及几个有代表性的地、州、市进行了调研考察。在考察中,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是“文化产业”?它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项目与行业?这已经不止是政府有关部门、理论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也是具体涉及到有关行业和产业如何发展以及发展方向的大问题,而且还影响到文化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统计学口径等问题。现实的状况就是,大家都在喊发展文化产业,各地都在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都将其作为一种极具可持续发展力的朝阳产业来抓,但谁也说不清楚究竟哪些产业属于文化产业,哪些产品属于文化产业的产品。例如,由于对文化产业涵盖范围认识的差异,或者不如说认识十分模糊,在对文化产业的生产总值进行统计时,出现了不同的统计口径和不同的统计结果,有些统计指数的悬殊竟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此外,明确什么是文化产业,界定文化产业的内涵以及外延,对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引导扶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等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促进文化产业尽快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然而,目前无论是理论界或者是实际工作部门,关于文化产业都没有给出一个定义,甚至连一个为便于具体工作的操作方便而暂时给出的“工作定义”也没有。   要对“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其外延进行界定,并且给出一个基本上既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同时又具有指导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的定义来,必须经过缜密的思考、反复的推敲,以及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齐心合力的探讨建构。笔者在对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学术界关于“文化”定义的理论,试图对“文化产业”给出一个“工作定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的内涵以及外延进行考察。   要给文化产业下一个定义,不能不先谈谈关于“文化”的定义。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文化”是“文”与“化”的复合词。“文化”一词的涵义也就是两个单字的部分涵义的复合义。   “文”字的最基本涵义(这里仅取与“文化”一词建构有关的涵义)有五种:   1.纹理,花纹,纹路。如《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凡文之属皆从文。”这是“文”字的本义。由于“文”是指物体的纹理、纹路和花纹等,而人类所造文字最初也是横竖交错地画在石头、龟甲和动物的骨板等材料上,极似自然界物体的纹理、纹路和花纹,故“文字”一词即从此引申出来。   2.文采,辞采。如《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里的“质”指的是自然界的本来形态;“文”指的是属于后天社会的人为修饰形态。全句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自然形态超过了人为修饰(教养)的形态,就显得粗野;反之,人为修饰超过了自然形态,就显得轻浮。只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配合得很和谐、融洽、完善的人,才是至善至美的“君子”。这里的“文”的意义,已经开始进入“文化”的较为深入的层次了。   3.文字。如《尚书·序》:“由是文籍生焉。”这里的“文”指“文字”;“籍”指书籍。全句的意思是文字书籍出现了。此外,文辞、书籍等词也可以由此处“文”字的引申义单独表示。   4.礼乐制度和教化。如《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这里的后一个“文”指礼乐制度。《尚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这里的“文”指文德、教化。   5.礼仪法度。如《荀子·礼论》:“文之至也。”注:“文谓有法度也。”这里的“文”指礼仪法度。   以上第四、五两种义项,属于社会制度和伦理法度等,已经进入文化的中层和深层结构之中。此外,还有“文雅”、“文学”等等,亦与“文化”有关,不再赘述。   “化”字的主要义项有三项(与“文化”有关者):   1.转移人心风俗,如“潜移默化”等。如《礼记·学记》:“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管子·七法》:“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这里的“化”指教化。在此义项下,引申出风化习俗等,如“败俗伤化”。   2.造化,自然的功能。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化不可代,时不可违。”这里的“化”主要是强调自然力的作用,如《周易·系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意思就是指天地自然之气的交感氤氲而造化了万物。   3.化生,化生之物。如《礼记·乐记》:“和,故百物皆化。”郑注:“化,犹生也”。这里的“化”指的是“化生”。此句与上句的差别是:上句指的是造化功能,这里指的是化生的过程与化生之物。   以上与“文化”有关的主要是第一义项;第二、三两个义项如果引申到社会的范畴中来,也可以抹上“文化”的色彩。   在古代中国,“文化”一词,主要涵盖有“文明”、“文治”和“教化”等含义,也就是“文”与“化”两字的某些义项的复合义。如《周易》所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文”指“文明”,“化”指“教化”。即谓通过文明以教化天下。随后,“文化”的这层涵义得到了发展。例如汉代刘向《说苑·指武》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说:“设神教以暴俗,敷文化以柔远。”《文选》束《补亡诗》称:“文化内辑,武功外悠。”都是明证。   在西方,“文化”一词语源于拉丁文的Cultura,本义为“耕作”,即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经过十六至十七世纪的丰富和发展,“文化”一词逐渐由耕作转为对树木、禾苗等植物的培养,进而引申为对人类的心灵、肉体和精神的培养与化育。随着“历史哲学”的兴起,德国哲学家康德给文化的定义是:“有理性的实体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能力的创造。”(1790年)这个定义极为抽象,是从历史哲学而不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提出的。随后,十八世纪法国的一些学者如伏尔泰等人开始在法语中以一种完全的意义使用“文化”一词,将其指认为训练和修炼心智(或思想、趣味、情趣等)的结果和状态,很快即运用于形容某一位受过教育的人的实际成就,以及良好的风度、文字、艺术、科学等。所有这些,都被称之为“文化”。换言之,也就是指人类所有通过教育而可以获得的东西。   根据《牛津词典》,1805年以前,在英语中还没有出现与法语类似的同义词。   十九世纪下半叶以后,随着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建立和兴起,人们开始对“文化”这一人类独有的现象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许多学者分别从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行为学以及历史学的角度试图对“文化”的概念作一说明,或者下一个定义。但由于视角的不同,观点的差异,因而结论迥异。人们对“文化”一词的内涵的认识是如此之丰富,如此之歧见纷陈,以至于仅仅从1871年到1951年的80年间,学术界给“文化”所下的定义竟有164种之多。   这些定义中最早而又最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B.Tylor,1832-1917)于1871年提出的。他第一次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了出来,并将它的涵义系统地表达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或称之为“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和习惯。”也就是说,文化即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这个定义的缺陷是:它缺少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的内涵。后来,一些美国的社会学家对这一定义进行了修正,补充了“实物”的文化现象,将其修订为:“文化是复合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之后,又有不少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心理学家等给文化重新下过定义。这些定义有历史性的、遗传性的,也有描述性的,但都没有超出泰勒把文化看成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的基本范畴。   根据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将西文中的Cultura一词翻译成中文的“文化”时,主要是确认了两者都具有“人文”与“教化(教育)”的内涵;但是,经过最终定义后的Cultura一词,显然比中文“文化”一词的内涵更为广泛丰富。换言之,前者属于所谓大文化的范畴,后者则与狭义文化的范畴相近似。   以上所述并非要进行烦琐的学究式的考据,而是帮助理清一些思路。单独地纠缠于学术理论的束缚之下不行,完全脱离理论的界定与指导也不利于思路的清晰与拓展。了解一下文化的基本定义,则可以将文化产业置于一个较为广阔的视野中进行考察,从而得出一个既在理论上站得住脚,同时又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定义来。   将关于“文化”定义所涵盖的“大文化”范畴照搬到“文化产业”中来,显然不行。对“文化产业”进行定义,必须既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同时又对今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实证性、指导性以及可操作性。   一般而言,越是简练抽象的定义其可以发展的外延余地越大,同时它的内涵也就越丰富。但是,这样的定义显然并不利于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因此,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必须既简练又具体,因为这毕竟不是在进行纯学术性的研究。   笔者认为,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必须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它不能照搬上述关于“文化”的定义,因为“文化”的内涵太丰富,囊括范围太广,因而只能根据“文化产业”本身的特性来界定其内涵与外延的范围。   2.它不能将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基本物质与信息需求完全包罗,虽然这些也都是“文化”。   3.它应该具有提升人类生存尤其是生活品质的内涵,更应该注重于提升人类精神生活品质的内涵。   4.它应该具有可以进行商品性生产、流通以提供人们消费的特性。   5.它应该与虽然可以提供人们消费但同时又具有商品性特征的某些纯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如公共图书馆)相区别。   基于以上的考虑,笔者尝试着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提升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质而提供的一切可以进行商品交易的生产与服务,都可以称之为文化产业。”换言之:“文化产业的一切产品(包括物质、知识、技能、教育、娱乐、服务与精神消费等产品),都必须具有能够提升人类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质的特性。”这里所谓的“文化”当然指的是狭义文化,或者说是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它既受一般“文化”定义的涵盖与约束,但又不能咬文嚼字地拘泥于这种一般性的定义,否则,在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情况下,文化产业连一个“工作定义”都无法建构。   这一定义的优点在于:   1.因为文化产品的消费是人类在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与生活的温饱问题以后才能产生的一种需求(奢求),因此将文化产业与非文化产业分离的界定线确定在人类最基本的生存与生活线上,既符合人们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同时又能够与“恩格尔(Ernest Engel,德国统计学家,1821-1896)系数”(指家庭食品支出费用在家庭全部消费支出或者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恩格尔系数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称之为“恩格尔定律”)的社会经济学理论完全符合,从而能够反映出人们在非基本生存与生活之外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与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保持完全一致的同步态势,因而具有可持续的指导作用与统计学意义。   2.它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与生活的物质与信息需求,诸如最基本的为求温饱生存而需要的衣、食、住、行,以及一般的社会信息(如提供一般政治与社会公益信息的新闻广播电视与报刊。例如天气预报的信息服务以及新闻媒体中具有舆论导向的“喉舌”和“工具”等作用的内涵部分就不能算作文化产业,也不能将其产业化)与社会教育(如九年义务教育、普法教育等)的获得排除在文化产业之外。   3.它可以将在保证人类基本温饱生存与生活基础之上的一切附加有文化(狭义文化)内涵的物质与精神消费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包罗进来。例如广播电视与新闻报刊行业中属于社会文化以及娱乐方面的内涵部分,也就是作为“大众传媒”的部分,就能够算作、也可以办成文化产业,如电视的文体频道或节目以及湖南享誉全国的《体坛周报》等;看电影与旅游并不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之必须,当然属于文化产业;社会教育中除义务教育之外的一切艺术、技能、知识等的培养教育都可以算作文化产业;等等。   4.它可以将虽然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基本需求,但赋予了文化(狭义文化)内涵即可以提升其消费品质的部分产品与服务包罗进来。例如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品,但“美食 ”则应该是文化产品;公、私旅行的乘车住宿是生活与社会活动的基本需求,而为“旅游”提供的一切住宿、饮食、乘车与导游服务则是文化产业;等等。   根据这一定义,可以毫无异议地纳入文化产业范畴的行业有旅游业(含为旅游而提供的景区、景点的建设开发,以及旅游提供的食、宿、行及导游、娱乐服务等),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业,社会性的娱乐消遣业,社会生活及娱乐性的大众传媒如报刊杂志(如甘肃人民出版社创办的期发行量达数百万份、创造了极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读者》杂志,以及湖南的《体坛周报》等)及广播电视(频道节目)业等,提供多方面文化信息的书籍出版业,商业性的文化艺术演出与会展业(如电视“金鹰节”、时装展等,而诸如糖酒交易会、机械产品交易会等非文化性的交易会就不能算作文化产业),竞技性体育的商业化操作以及娱乐性的体育表演等,艺术(如音乐、美术等)以及各种知识与技能(如健身、武术等)的教育培训业,各种收藏业,等等。   此外,赋予文化(狭义文化)内涵即可以提高其品位从而刺激人们在基本生存与生活之外进行更多以及更高层次消费的一些传统产业,如饮食业(如美食、茶艺等)、服装业(如时装)、烟火花炮业、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提供消费工艺品的产业等(这些产业很多,不细列举)。例如笔者在进行旅游文化产业的实地考察中了解到,一位港商在宁乡大沩山的密印寺对传统乡土名茶——“沩山毛尖”进行宗教文化的品牌包装,赋予文化内涵,以赚取高额利润的做法,就是典型的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开拓的“文化产业”,值得我们深思与仿效。   在传统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基础之上提供商业性消费产品的一些行业,如博物馆业等,也可以视之为半(准)文化产业。为什么将博物馆视之为半(准)文化产业而不与作为纯社会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如公共图书馆等同看待,则是因为:博物馆的内涵极为丰富,远不是我们习惯意识中的事业单位所能涵括的。例如,现代商业性的长沙“海底世界”实际上就是一个海洋生物博物馆(虽然在“博”的方面非常可怜,尤其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相比更是如此);长沙“世界之窗”其实就是一个世界建筑样式与异国风情的博物馆。在这方面,其实还有许多可以开拓的思路与题材可做。所谓解放思想,这也是应该注重的一些方面。   必须指出,根据上述所给的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作为现代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一些新型产业,诸如信息业(如互联网)、广告业(这是现代商品生产与销售的当然组成部分)以及工商产业的咨询策划业等,似不必纳入文化产业的范畴,以免“文化产业”的涉及面太宽;但加强其开发则仍极有意义。尤其是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业,对发展文化产业关系极大,可以考虑将其作为文化产业开发的一个配套业或工具(如宣传文化产业及其产品)来开发。   此外,作为纯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社会文明进步标志之一的公共图书馆等,也应该明确地排除在文化产业之外,因为世界上还找不出一个将其作为文化产业来对待的先例。 Some Views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WAN Li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Hu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angsha Hunan 410003)   Abstract:The cultural industry is a “rising sun" industry wihch is full of continuous developing power. But as for its definition and field, there is no unit understanding in governments of all levels and the academia. Hence, when some concrete tasks, such as policy, law , management,support, and even economic statistic, are involved, it is rather difficult to cope with. On the basis of the thorough study of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nd the theory of definition of cul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definition: all the production and service of commodity deal which are provided to raise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 especially the mental life, can be called the cultural industry. This definition makes the consumption line of human's basic need of existence and life the lower limit to define the cultural industry. It is similar with the law and guideline of the Engle coefficient in statistics. Hence, it has continuous instructive function and statistics meaning.   Key words:cultrue; the cultural industry; Engel coefficient.

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迷途远避退还莲迳返逍遥蒋建波

使用道具

地板
sdyhfao 发表于 2005-8-23 12:2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它应该具有可以进行商品性生产、流通以提供人们消费的特性。它应该与虽然可以提供人们消费但同时又具有商品性特征的某些纯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如公共图书馆)相区别。   在传统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基础之上提供商业性消费产品的一些行业,如博物馆业等,也可以视之为半(准)文化产业。

想起前一段时间碰到的一个问题。既然将旅游业纳入到了文化产业的范畴,那其中的遗志类旅游算不算产业,在旅游开发、旅游规划中该如何处理?

心灰意冷,退出江湖。

使用道具

7
zwh7059 发表于 2005-8-26 18: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遗志类旅游当然算文化产业。在旅游开发、旅游规划中要大大拓展其内涵和外延,要有专业性的文化特色。发展寻根问祖文化、民族交流文化、古文字文化和遗志商标注册文化等等,其关键是要产业化,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

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迷途远避退还莲迳返逍遥蒋建波

使用道具

8
sdyhfao 发表于 2005-8-26 19:3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所指的是在规划、开发中如何定位的问题,是公益性的、办公益性的,还是完全市场化的。因为可能涉及大量的维护资金的投入问题及经营中对文化内涵的把握问题。
心灰意冷,退出江湖。

使用道具

9
zwh7059 发表于 2005-8-26 19:3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当然是市场化的,否则还叫产业的么?
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迷途远避退还莲迳返逍遥蒋建波

使用道具

10
sdyhfao 发表于 2005-8-27 09: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这叫回答吗?看来你对这方面和我一样是一知半解,

心灰意冷,退出江湖。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