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inston1986
2176 1

[讨论] 股市低迷债市走牛,为中国调整资本市场结构带来难逢良机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3粉丝

荣誉版主

死猫一只

大师

2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7
论坛币
5431716 个
通用积分
4.3543
学术水平
385 点
热心指数
549 点
信用等级
280 点
经验
13003 点
帖子
5810
精华
4
在线时间
455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31
最后登录
2022-9-1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乘势可为

股市低迷债市走牛,为中国调整资本市场结构带来难逢良机。然而,全面启动企业庞大的债券融资需求、真正构建成熟的债券市场,还需要解决制度上和市场面的双重难题。

作者:王代军

在中国股市哀鸿遍野、进入惨烈程度史上罕见的寒冬之际,中国债券市场却悄悄地迎来了久违的春天。据统计,截至2008年10月15日,中长期信用债的发行总额达到2765.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三倍;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总额为3365.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同时,二级市场也交投活跃,呈现一派繁荣景象。11月27日,央行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108个基点,进一步刺激债市,使人们更坚信新一轮牛市的到来。

与此迥然不同的是海外债券市场却因信用危机遭遇困境。在美国,不仅垃圾债券失去市场,连投资级公司债交易在2008年也下降了大约25%,即使艰难完成的几笔交易也大都附带了苛刻条件。和中国债市供不应求的火热场面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

显然,仅凭中国企业基本面向好的理由不足以解释债市的红火。瑞银证券董事总经理、资本市场部总经理朱俊伟认为,起码有三方面的原因催生了这轮牛市:首先,监管者的鼓励性政策为债券发行打开方便之门;其次,股市低迷,股权融资艰难,加上银根紧缩,提升了企业的发债需求;再者,从股市和房市撤出的热钱有避险需求,加上市场对降息的预期强烈,使投资人更愿意追捧债券。“可以说,中国债券市场现在面临着难逢的发展机遇。”朱俊伟说。

融资若渴

在经济走势不明朗、信贷市场紧缩的今天,企业都信奉“现金为王”,因此融资需求格外强烈,对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比如房地产,更是如此。在上市公司三种常用的融资渠道(向银行贷款、在二级市场发新股、发行公司债)之间,多家房地产公司不约而同选择了债券融资,其中今年万科发行59亿元、保利地产发行43亿元公司债。

万通地产是又一家加入发债大军的企业。该公司发行10亿元公司债的申请在10月29日获证监会批准。该公司CFO云大俊表示,此次融资目的是补充流动资金,之所以选择债券,主要考虑增加债权融资的比例,优化债务结构。同时他也看中债券融资的灵活性,对资金使用没有规定。“银行贷款需要有担保,审批时间也长,而且对资金使用有限制和要求,”云大俊说,“公司债在这方面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而资本市场的变化,股票发行审批的日趋严格,则使万通对股票增发望而却步,另外“从股东利益方面来看,增发对老股东也不利,因为股票的净资产回报率要求较高,如果增发会摊薄股东利益。”云说。

公司债的灵活性、相对低成本使越来越多企业趋之若鹜,在股市低迷之际,公司债撑起半壁江山。据证监会公布,2008年前九个月,上市公司通过发债融资980亿元,占再融资的一半。

同时,审核流程不再是发债的障碍,万通对获批速度感到满意。云大俊说:“我们前期材料准备充分,与保荐人合作很好,与监管部门的沟通非常及时;再加上过去几年公司财务非常稳健,盈利性和偿债能力都居于领先,所以很快就获批了。” 云大俊表示,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出,监管部门是鼓励企业发债的。

云的观点能从一系列监管措施中找到佐证。自2007年8月公布《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以来,证监会一直努力为发债提供便利,比如采用核准制以及市场化的询价制,再比如批准发行可分离债、可交换债等,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对于扩大债市规模有积极作用。而国家发改委也不甘落后,2008年1月2日,发改委发布《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修改了很多规定以促进企业债进一步向市场化发展,审批流程变得更简单,对募集资金用途的管理也有松动迹象。

股市低迷则点燃了债券投资的热情,这让万通地产及其他企业对顺利完成发债充满信心。数据显示市场对资质良好的债券需求旺盛,远远超过预期,部分品种甚至创下超额十几倍认购的纪录。在美国债市低迷的情况下,中国能在短时间内发出去数百亿元的债券,市场能量委实惊人。

背后隐忧

但繁荣的背后,隐忧如影随形。市场人士最大的担忧就是:目前的牛市是不是昙花一现?瑞银证券的朱俊伟对此抱以谨慎乐观的态度。他说:“债市好时光应该至少还有一年多。”因为从目前局面看,未来九个月内可能还有降息空间,牛市格局有望延续。但他也强调,宏观面波动很大,预测利率走向很难,他举例说在八月初业内还普遍预测加息,但几周后却风云突变,一致转向预测降息。除了利率变化,对明年出现滞胀和企业基本面恶化的担忧也可能让牛市终结。

二级市场上的剧烈波动则令人担心泡沫和价格操纵。降息预期和机构资产配置需求的集中爆发,一度使所有公司债飞涨,其中资信平平的08新湖债以9%的票面利率发行后,短短39个交易日内价格便攀升至107.68元。但10月以来,调整压力显现,无担保债券跌幅巨大,其中08江铜债单日最大跌幅高达9.35%。暴涨暴跌竟然出现在固定收益的债券交易上,里面蕴含的风险不言而喻。

从更长远来看,债市发展仍存在政策瓶颈。首先,中小企业目前发债依然困难。证监会和发改委都要求发债公司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企业净资产(不包括少数股东权益)的40%,最近三年可分配利润(净利润)必须足以支付企业债券一年的利息,这些规定使很多企业只能望“债”兴叹。

为解决这一难题,深圳曾推出20家中小企业的集合债,由于其中“捆绑”了像远望谷、三鑫股份等优质企业,加之国家开发银行提供全额担保,因此这个“07深中小债”获得了AAA信用评级。然而,行政式捆绑和银行担保并非解决问题的长久之道,发行主体的单一只会让债市成为一潭死水。

其次,审批程序依然繁琐。尽管监管尺度在放宽、程序在简化,但相比于海外债券市场,中国企业发债依然要走过一条并不平坦的审批之路。在海外,一般企业准备4-5个星期就能发债,而国内至少需要3-5个月。

再者,在供给面偏紧的情况下,投资者风险意识有待提高。由于国内市场一直是“僧多粥少”,因此机构投资人普遍风险意识不够强,给出的风险溢价偏低。比如08新湖债,国内发行的票面利率才9%,而类似资质的企业在海外发债至少要15%。一贯依赖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信用担保、漠视市场风险将使投资人在经济下行周期吃尽苦头。在1990-1993年的企业债券牛市中,很多地方企业最终无法兑付,实为前车之鉴。

信用评级市场的不完善也使投资人抗风险能力降低。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李运建认为,中国市场对信用评级的理念不够重视,不利于债市的长远发展。现在国内普遍是单一评级,而国际上一般是2-3个评级。评级公司使用的方法不同,有可能得出不同结论,这样投资者将得到更多信息作参考。

而评级公司难以在风险定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债券供不应求,“皇帝女儿不愁嫁”,评级也就成了过场。事实上,相对全球其他市场,中国公司债规模太小,仅占GDP的1.2%左右,未来如何做大这个蛋糕依然是所有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利益博弈

要做大债市,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增加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但现实情况是,中国债市被人为地割裂成两个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在交易所市场交易的主要品种是公司债、国债和可转债等,而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品种则包括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有观点认为,两个市场的割裂主要是由于相关部门的利益问题。

银行间债券市场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场外交易方式,同时又有最大的机构投资人群体——银行的参与,其规模和资金流动性远超交易所市场。瑞银证券的朱俊伟指出,资金雄厚的银行无法参与交易所市场,严重影响了后者的流动性,造成了公司债在交易所市场的融资成本高,“两个市场至少差30-50个基点”,朱说。

各种迹象表明,博弈并没有停止。证监会在推出公司债试点时,就指出公司债应托管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这让银行和金融机构无法投资公司债;并且证监会目前正在酝酿可交换债券的发行细则。而银行间市场则于2008年4月推出中期票据,作为企业筹措中期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虽被暂停数月,但最终于2008年10月重启。继续各自为政,只会人为制造障碍影响债市整体发展,显然,如何让资金在两个市场间流动起来日益提上日程。

另外,保监会不允许保险机构投资无担保企业债,也不利于市场发展。实际上,保险公司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自身有专业判别知识和抗风险能力,而只有扩大机构投资人群体,才能让整个市场更加稳定、更成熟。

中国债市的监管框架还遗留计划经济的痕迹,要推动公司债长足发展,显然必须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健全法律和制度建设,加速市场化。但如果监管不逐步放松,恐怕养成惰性的投资人永远不会提高风险意识。

扬长避短

中国债市和海外成熟债券市场还有很大差距,无论在市场规模、流动性、品种丰富度、债券结构、投资人风险意识以及债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各方面看,中国债券市场都有待提高。

以香港为例。香港发债实行登记制,发债规模和利率水平完全市场化,政府几乎不管,其监管重心只放在信息披露上。企业多发无担保信用债券,由于有税收优惠,近年来港元公司债的发行量稳步上升。与内地相比,香港机构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更强。“除了监管力度之外,内地债市与香港最大不同在于给出的风险溢价过低,”瑞银证券董事总经理、资本市场部总经理朱俊伟说,“有些内地发债的票面利率在海外根本发不出来。”正是成本原因,内地企业海外发债意愿不强,除非有外币需求或看好人民币升值。

总体上,内地债市规模太小。对发行人控制更严格,但融资机会也比较少,比如亏损企业就无法发债融资。另外,海外市场的运作效率更高,“打几个电话就能了解市场对利率的需求是什么样子。”但朱俊伟并不认为内地需要照搬海外模式,他指出监管松和紧各有利弊,尤其在市场还不成熟的时候,“国内债市的框架还可以,”他表示,“当前金融危机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利用这个时机做好债券市场也是好事情。”—王代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市场结构 资本市场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银行间债券市场 存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 资本市场 股市 良机 债市

我不是斑竹.有问题不要找我.
此猫已死,有事烧纸。
论坛空间不加好友
沙发
Biny1220 发表于 2008-12-29 22: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文章是什么时间写的,来源是哪里?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