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漫浩
1272 0

[转帖]2008年中国文化大事件 奥运会、汶川情成关键词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粉丝

教授

9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95705 个
通用积分
0.0309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11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11380 点
帖子
1290
精华
0
在线时间
18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5
最后登录
2014-8-1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08年12月26日08:1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08年,中国文化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辉煌的呈现,卓有成效的制度建设,以及开放的探索、积极的思考带来的喜悦与感动,将穿越时光的隧道,灼灼其华。人民日报文艺部与人民网文化频道联合特别推出“2008年度文化大事件”。


  ■ 中国奥运点亮世界
  
  [事件回放]

  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中国国家体育场拉开帷幕。晚8时整,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与具有5000多年传承的灿烂中华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文明气势恢宏的新篇章。全世界共有20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了本届奥运会,约40亿观众同时观看了开幕式。[阅读详情]

  [记者点评]

  从铿锵的缶声,到悠扬的管弦;从氤氲的水墨,到翻飞的巨桨;从太古遗音,到四大发明;从水墨丹青,到盛世乐章;从春寒料峭的清明上河图,到徐徐铺陈的中国长卷……2008年,时间之剑劈开地域的枷锁。

  光阴荏苒中,一个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时刻正在到来。

  60年前,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憧憬,如果可以停留在历史上任何时候的任何地方,那么他会选择停留在一千年前中国唐朝的丝绸之路,“因为在那个历史点,所有的文化、宗教和种族的人民融合交汇,和平共处。”

  2008年,他的憧憬成为现实。整个世界都读懂了曾被误读为“最深奥、最晦涩、最难学”的“中国语言”——通过北京奥运,中国正在同世界建立新的和谐;通过北京奥运,中国正在以最大的努力,建设一条现代“丝绸之路”。

  当2008张笑脸在天空中闪烁,当全世界为这目眩神迷的一刻感动,浓墨重彩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已成为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符号。

  这一刻,中国点亮世界。



  ■ 汶川不幸 诗以言情

  [事件回放]

  5月12日汶川地震后,全国各地诗歌喷涌而出,不论专业作家、诗人,还是普通百姓,强烈的诗情忽然迸发。可以说,大地处处回荡起诗的歌吟,人人都在诗的海洋中畅游,民族的情感在诗中得以释放。

  这一意外的景象让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诗的力量,再次点燃诗歌希望的火焰。[阅读详情]

  [记者点评]

  我们还有诗情吗?我们的诗歌还有希望吗?诗的读者在哪里?诗歌的前途在何方?

  不知从何年何月起,诗,这个曾经无限美好的字眼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诗言志”,也早已被肆意胡言的网络帖子所取代。今天的时代,诗歌可有可无,似乎成了某种定论。

  汶川大地震后,谁也没有料到,一夜之间,诗,成为民族最具感情的文化象征,是我们表达心曲最为晓畅的渠道。诗能否从此振兴,诗的火炬可否一直延续,诗的原动力是否永久存留,任谁也不敢轻易断定,然而,我们每个人潜藏的那份浓郁的诗歌情怀却在2008年清晰地表露出来。原来,诗是人类的基因,与血液一起流淌,有人就有诗,这是千古不变的至理。

  是人们不读诗,还是诗不能读?是人们不钟情于诗,还是诗本身失去了情?是人们忘却了诗,还是诗遗忘了人?这些问题,其实在2008年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当大地停止震颤 归于宁静/当天空不再阴霾 重新放晴/你越过命运的荆棘 迎着黎明/如同绚烂绽放的花信。”但愿这里说的同样是诗,是诗歌的未来。


  ■ 法定假日 眷顾传统

  [事件回放]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将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同时首次将除夕、清明、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列为节假日。[阅读详情]

  [记者点评]

  国门开启之初,中国人曾以前所未有的好奇与热情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文明。扑面而来的新鲜事物开拓了人们的眼界,也对含蓄、内敛的古老文化形成强烈的冲击。当端午节成全了粽子、中秋节成全了月饼之后,人们开始反思,除了吃,我们的传统节日还剩下些什么?

  重要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对一个国家来说,体现了国家与民众在节假日体系中的协调与统一;对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来说,则意味着尊重与珍视。传统节日回归带来的,不仅是短短数日的假期,更是对民族历史与文化心理的眷顾。当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付出沉重代价,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成为民族文化自觉的一个着力点。

  然而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假日的“法定”并不等于传统文化的枝繁叶茂。如何充分挖掘蕴涵在传统节日中的丰富文化资源,让人们在泱泱五千年文明中找到切实的文化归属感,才是传统节日假日化的本意和旨归,也是欢呼之后应该深思的命题。


  ■ 京剧教育引起争议

  [事件回放]

  2008年2月,教育部宣布,从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10省市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年级至初三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试点后,将在全国逐步推开。[阅读详情]

  [记者点评]

  将京剧引进中小学课堂,让民族艺术亲吻年幼的儿郎,这是全新的尝试,原以为会引来一片喝彩,没料想击节者有之,质疑者也众。

  赞同者认为,京剧是民族艺术的代表,让京剧走进课堂,是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希望的土壤里孕育生长。质疑者的主要观点为,推广传统文化不该独尊京剧,留住传统文化应考虑地域特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甚至吵到“两会”上。教育部立马出面补充说明:是推广,不是要求。

  其实细细琢磨,双方的对立并不在一个支点上。一个指向实质,一个强调方法。两者对民族艺术进课堂的大方向并无异议。双方的对立只是一种伪对立。既然方向无异,方法的调整应不难,目前不少地区已将当地的戏曲艺术带进了课堂。

  这则新闻及其争论的背后,尤其令人兴奋的是其中透露出的信息: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有了进一步行动,社会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敬畏之心。虽然弘扬民族艺术并非一个京剧或几节课所能承载,但我们毕竟生机勃发地行走在路上。国家的飞速发展,文化的复兴是其中最本质的力量。 


  ■ 好事多磨 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
  
  [事件回放]

  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2008年1月23日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根据通知,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阅读详情]

  按照计划,2009年全国将有1400座公益性的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

  [记者点评]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物、遗迹众多,全国有数千家各类博物馆。在免费开放前,除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少数热闹场所外,其他绝大多数博物馆、纪念馆观者寥寥,门可罗雀。我曾在非纪念日去北京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馆中就我一个人;同样是非假日我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待了一上午,没见到一位同好。

  免费开放,大城市的许多博物馆节假日立刻观众爆满。今年去郑州,我想星期天去参观河南省博物馆,当地的历史学家说千万别去,人多得走不动,闹成一片,根本不能专心看文物。我去过不少国外的博物馆,不论收费免费、不管是假日还是平常,都有适量的外国游客和本国观众。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应该向大众开放,让国民真正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权利。但怎样才能有序开放,发挥最大效益,既是对作为客体的文博单位的考验,也是对观众的考验。


  ■ “茅奖”评选尽显包容

  [事件回放]

  11月2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茅盾故里乌镇举行,作家贾平凹、迟子建、周大新、麦家获得了这一当代中国长篇小说的殊荣。但是,评奖结果也伴随着争议。“茅奖”标准该怎样设定?什么样的作品才是当之无愧的优秀作品?有人在追问这样的问题。[阅读详情]

  [记者点评]

  自1982年首次颁发以来,关于“茅奖”的种种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息。但是,不同声音的争鸣,至少证明了人们对这一奖项依然保持着较高的期待,证明了在这个文学被日益边缘化的时代,依然有不少人还在思考着文学,礼敬着缪斯。

  这次的获奖作品,有的在关注底层生活、直面现实人生方面做了努力,有的在挖掘本土资源、记录民间文化方面有所用心,有的则在增强叙事魅力、拓展审美视域方面有独到探索。

  四部作品的入围,折射出茅盾文学奖评奖的标准正由单纯注重思想性和宏大叙事转向兼顾对民间文化、地域文化的发掘,由单纯注重纯文学转向兼顾对文学大众性的关注。

  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由此呈现,一种基本的文学观念随之昭明:传统文学应该把各种文学形式中好的因素吸收进来,为我所用,以拓展自己的表现形式。同时,文学的价值标准和审美习惯也应该走出孤芳自赏的一隅,走进现实的广袤的生活,随时代发展不断衍进…… 


  ■ 圆明园异地复建辨析价值
  
  [事件回放]

  2月18日,浙江一家民营团体宣布:将于年内在横店按照圆明园被毁之前的原比例兴建一座“圆明新园”,规划总投资200亿元人民币。3月9日,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加快推进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并透露投资“300亿元”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将在山东济宁落成。[阅读详情]

  [记者点评]

  以爱国和民族文化复兴的名义,耗资巨大地仿建假文物,是这两件前后不足一月事件的“异曲同工”,因此引起争议。不去说这类事的荒唐与劳民伤财,也不去说以任何名义对国家重要文物进行复制是违法行为,不去说文化复兴仰仗的是创造力而非模仿力,要说的是,这两件事无论是动机还是结果,还是有其积极意义——文化开始“利好”。其一,以“寒酸”而闻的文化被商家修饰利用,另一方面也证明文化具有富民潜力,原则是合理利用,唾弃不法作为。其二,天花乱坠的造势已经偃旗息鼓,政府的清听和舆论的积极引导应推首位。舆论是民意。老百姓不再盲听盲从,开始拨开虚妄的伪文化,明辨文明的价值,精神追求和审美品位提升,这才是文化复兴民族振兴的春信。 


  ■ 版权保护推向风口

  [事件回放]

  自2007年卡拉OK收费启动以来,围绕着这一问题的争论就一直不绝于耳。相关新闻在见证中国版权保护逐步推进的同时,也使版权保护的观念在群众中有所普及。然而近日一则“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向‘哀乐’收费”的新闻再次将版权收费问题推向风口浪尖。[阅读详情]

  [记者点评]

  一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再次将中国版权保护的现状暴露无遗——相当一部分国人仍然难以理解和接受有偿使用版权的观念。其实,收费难不在于相关法律是否完备,而在于观念能否转变。只要免费使用的惯性思维不改变,“授权使用、有偿付费”的观念不确立,那么类似的问题必然还会不断出现。

  近年来,“软实力”一词越来越热门。大家都承认,软实力来源于创造力,只有不断创造新的知识成果的民族才能拥有强大的软实力。但是,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一套鼓励和保护知识创新的法律体系和执行体制,没有一个让权利人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获取合理收益的社会环境,那么软实力终将是镜花水月。中国唱片业这些年来的艰难处境就是明证。

  国内有些人将中国软件产业迟迟难以长大的原因归结为某些国际大公司的垄断,听起来不无道理。但是他们没有认真想一想,为什么微软这样的公司没有诞生在中国?

  中国版权保护,任重而道远。

  《 人民日报 》( 2008年12月26日   16 版)

(责任编辑:雷志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文化 关键词 奥运会 爱国主义教育 奥运会开幕式 中国 汶川 关键词 奥运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5 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