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李开乐
1197 2

[学术哲学] 自然与人-15.4: 月球上的圆状和辐射状地形的形成原因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教授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20 个
通用积分
0.0328
学术水平
34 点
热心指数
28 点
信用等级
13 点
经验
13020 点
帖子
652
精华
0
在线时间
3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3-17
最后登录
2017-9-16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自然与人-15.4   月球上的圆状和辐射状地形的形成原因

李开乐

    摘要:月球上多圆状地形是其诞生时造就,并非后天撞击形成。月球被喷出时会带出许多粘液长丝和熔液团。断丝缩回月球时就会缩进去一个大坑,四周又拱起一个环形山,散落的熔液团还会溅起喷丝而形成辐射状地形。月球正反面的地形也完全两样。


    月球的地形多为圆形和辐射状。山是环形山,海是圆形海,有的山在山外还有辐射纹。大地形直径几百公里,小地形直径不够1米。不论地形大小,多是圆形和环形。这些文字都是来自于有关资料所描述的观测事实,这里仅转述了一些,从图15.4-1的月面照片也可略见一斑。

图15.4-1.JPG

15.4-1: 月球面上的照片取自国际互联网

    月球为什么有如此奇怪的地形呢?以往一般认为,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坑坑洼洼,都是月球在后来被其它小天体撞击形成的,地球也因此而免于遭受了很多撞击。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外天体并没有眼睛去专门瞄准月球进行撞击,地球比月球大得多,按理说应该被撞击得更多,为什么就难以见到与月球相同的地形呢?究竟月球用了什么特殊的本领来保护地球“免于遭受了很多撞击”呀?这些解释都无法令人信服。我们用核球喷射论的天体诞生观点,结合月球诞生的特殊性,是可以对此做出完美解释的。

    根据喷射理论,月球的特殊地形是与其诞生的特殊情况紧密相联系的,它们完全是月球诞生过程所造就,并非后天影响才形成。下面就具体阐述一下笔者形象思维的详细情况。

    实际上,月球被喷射离开地球的时候,它那一半还是液态物的一边也已经很粘稠,就好像糯米糊。这样一来,初生月球被喷射而飞往上空时,后部除了跟着粗大的烟雾尾巴之外,那个十分粘稠的断开面还会与地球母体藕断丝连,既拉出了许多长丝,还带出去大量的,大大小小的粘稠熔液团夹杂在烟雾尾巴之中。当月球跑远之后,在地球引力作用下,一部分熔液团和断丝当然就掉回了地球,但在月球引力范围内的另一部分熔液团和断丝也必然聚集到月球去。

    一般地说,断丝被月球缩回去的时候,没有浪花和飞溅的液滴,只是因为冲力而使月球面缩进去一个大坑(注意有断丝的这个断开面是全液态的),四周又拱起一个圆滑的环形山。由于熔液太稠密,缩进去的大坑和拱起来的环形山很快凝固成形,就再也恢复不成平坦的月面了。于是乎,粗大的断丝塑造成了大圆形海和大环形山,小小断丝也冲出一些小圆坑。而且,相信由这种“糯米糊”断丝缩回去而形成的“海”或坑的底面都很平顺、坚硬、光滑,因为都是由地球深处主要含金属类的岩浆所自动凝固形成的。

    散落的大熔液团掉落到月球时就不那么斯文了,除了同样撞出一个大圆坑和拱起一个环形山之外,还会溅起小滴和喷丝。这些粘稠的喷丝被溅起并辐射状地飞向四周又落了下去之后,便使环形山的外围又增加了一环辐射状的突出地形。这种辐射状的条状地形每一条都笔直地摆放着,哪怕穿过了高低不平的各种地貌,也都保持了从圆心辐射出去的方向笔直一线不变形,这正充分地体现了其来源就是溅起的喷丝。另外,熔液团撞到月球之后,不仅激起浪花,而且在大圆坑的中央还会回带起一些圆椎形的山峰,过度稠密的粘液也使其很快定了型,这就使月球上的地形更加成为典型的艺术品。不过,粗大的断丝缩回月球时,虽然同样可能会在大圆坑的中央回带起比较圆滑漂亮的圆椎形山峰,但绝不会在环形山的外围喷射出辐射状的突出地形。这些差异正是判断具体地形究竟是断丝造就,还是熔液团所为的好判据。当然,月球上的地形也不可能都是圆形的,因为断丝、熔液团都不可能那么均匀分布,太密集的地方,所造成的地形就会彼此互相重叠,山连着山,海连着海,地形不规则。从图15.4-2可明显见到,正是由于大量的熔液团和断丝撞向了月球正面,所以月球正面才会变得面目全非,不少还溅起了喷丝。

    由上述可见,面对地球的月球正面上各种巧夺天工的艺术地形,不外是月球在诞生过程中自己一次性塑就,并非外来原因在后天才缓慢造成。那么,月球的背面就不应该有这些圆状的地形了吧?确实,由于月球背面很少被熔液团撞到,因此只稀疏地形成了一些比较标准的圆状地形。对比图15.4-2和图15.4-3,就很清楚地看出了月球正反面的地形差异。

    为什么月球背面还有少量的圆状地形呢?那是由于初诞生月球减慢了飞离地球的上升速度之后,其烟雾尾巴外环的少量熔液团继续绕过月球往前跑过了头,到了月球前面之后又被月球本体重新吸了回来,于是撞中了月球“胸前”而形成的。由于有了庞大的月球飞跑在前面阻挡住迎面来的气流或者宇宙尘埃,跟随其后面的或大或小的熔液团所受到的阻力就小,减速慢,所以少量的熔液团才有可能绕过月球跑到前面去,然后再回撞到了月球的“胸前”。细看图15.4-3,便可发现月球“胸前”被回头撞击的情况主要发生在四周,靠中间区域就比较少和细,这完全符合实际上应该出现的概率分布。而且,月球正面的凌乱复杂地形明显是被多而杂的断丝和熔液团猛烈撞击才形成;月球背面的稀少圆滑地形则是由少而轻的纯熔液球(滴)所温和营造。

图15.4-2.JPG

15.4-2: 月球正面照片翻拍于《文科天文》一书光盘图

图15.4-3.JPG

15.4-3: 月球背面照片翻拍于《文科天文》一书光盘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形成原因 自然与人 国际互联网 巧夺天工 均匀分布 保护地球 互联网 照片 国际 眼睛

沙发
水浪 发表于 2015-12-15 20:02: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面对地球的月球正面上各种巧夺天工的艺术地形,不外是月球在诞生过程中自己一次性塑就,并非外来原因在后天才缓慢造成。

使用道具

藤椅
李开乐 发表于 2015-12-15 21:10: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请问水浪先生对于此观点的看法如何?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7 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