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5 21

[CFA] 精算师就业情况讨论,各位请进。。。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大专生

7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288 个
通用积分
0.2000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2 点
信用等级
2 点
经验
8137 点
帖子
47
精华
0
在线时间
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2-22
最后登录
2024-4-9

楼主
手可摘星辰0 发表于 2016-1-13 17:02:1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有时间有经验的朋友们能否就:中精、英精、美精,及准精算师、精算师,科班出身、非科班出身,保险其他部门考完精算后转精算的条件等,在中国,当前的就业状况简单说几句。给后来者一些借鉴。谢谢诸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就业情况 精算师 科班出身 就业状况 准精算师 精算师 中国 朋友 就业 保险

沙发
charlesleung020 发表于 2016-1-15 16:31: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本科保险专业很迷茫

使用道具

藤椅
手可摘星辰0 发表于 2016-1-17 21:02:0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harlesleung020 发表于 2016-1-15 16:31
本科保险专业很迷茫
有考精算师吗?

使用道具

板凳
ztya 发表于 2016-1-18 14:05: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正式进入精算部之前,考个ASA或者ACAA很重要,多考无益了;
进去之后,当然考越多越好

使用道具

报纸
手可摘星辰0 发表于 2016-1-19 12:39:49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ztya 发表于 2016-1-18 14:05
正式进入精算部之前,考个ASA或者ACAA很重要,多考无益了;
进去之后,当然考越多越好
数学专业小硕,工作两年,车险核保,刚考过ACAA,自学VBA与SAS,转精算的话不知难易?其实就是对ACAA信心不足,不知各大保险公司是否认可,可否指教一二?

使用道具

地板
快面试 发表于 2016-1-30 11:08: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 国内精算就业趋势(饱和度)是怎样的?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尽可能完整的按照我的理解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2010年左右一度有精算师接近饱和的讨论,但之后这几年对精算师的需求持续增长。
计算一下:
国内对精算师有需求的企业主要为:
- 寿险、非寿险总共140~150家保险公司
- 6家Actuarial Consulting Practice(四大加上TW, Milliman)
- Reinsurance Firms, 包括中再一共8家左右
- H&B/Pension Consulting, e.g. Mercer, AON
- 大型中介公司
-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主要负责Liability, SAA)
- Regional Centers (比如AIG的actuarial analytical center)

按照大型保险公司精算团队在40~100人,中型保险公司的精算团队在25人左右,小型保险公司的精算团队在10人左右。顾问公司和再保公司精算师平均在15~20人,其他类型公司平均精算人员在10人左右。推断市场总体精算从业人员数应在3500~4000人左右。
我们资料库中精算师数字为3145人,算上资料库中未能收录的,估计中国精算从业人员大概在4000人左右, 和前文推算是相符的。

市场的需求从2012年开始逐渐增加,需求增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I 政策驱动:
“放开前端管住后端”,每一项政策都会在短期内马上激起精算师需求,需求会持续一至两年直至常规化。
a. 放开前端:如个人车险的费率自由化,对Predictive modeling 和车险定价人才的需求也提升了整个非寿险对精算的重视程度。
b. 管住后端:如C-ROSS (中国版本的Solvency 2)的执行, 寿险公司被要求有独立的风控部门和风控负责人。

II 持续的自然需求
之前讲到每个保险公司的人员现状并不代表人员的最优配置,实际上大多数公司的精算人员配置为仅仅够用。比较香港或者新加坡的保险公司,国内的保险公司人员配置仅基本相等。但是考虑到人口和保单数量,实际上是有人员缺口的,而且缺口会继续扩大。
a. 新开设的保险公司的人员需求
b. 因为相对低的成本和市场的重要性,跨国公司开始尝试在中国设置区域部门,比如AIG的Regional Actuarial Analytical Center。 PwC和MunichRe等公司的中国总部也囤积了人员支持亚洲其他市场。总体来说,这样的现象更多是个例,是否形成趋势有待政策支持。
c. 保险公司走出去的需求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保险公司开始走出国内,形式包括
- 参与国际性合作,如平安被选为G-SIIs公司之一
- 拓展海外业务,如中再建立香港和新加坡公司
- 海外并购,如安邦,复星
d. 新型产业的需求,如互联网金融。

2. 招聘公司看重应聘者哪方面
针对不同职位的需求,招聘公司的要求不同,相信你们的微信号针对的是海外的精算师,我结合下一个问题一起回答一下。

3. 可以给出国留学现在打算回国工作的同学分享几个建议吗?
我想扩展一下这个问题,就是对准备仍然在国外奋斗和打算回国工作的同学的建议。
对所有海外正在奋斗的精算师我只有一个建议:不要离开所在行业的核心功能,才能保持成长

停下来想5秒钟,想一个最合适自己的定位的描述:如果你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再保险从业人员,那么你就不要离开定价,市场开发;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顾问,就不要把见客户的机会都让给别人。我没有见过一直在做边缘化或者辅助性工作的人可以保持事业的上升曲线。

核心功能包括:
需要软实力的核心领域:在组织内部和外部推销,争取资源岗位的岗位;管理岗位;决策岗位。
需要硬实力的核心领域:技术岗位

因为不在主场,海外华人的成功很少因为软实力的突出,多数是因为硬实力的突出加上软实力没有明显短板。所以海外华人的天花板常常在技术部门的二把手或者三把手。形成了我们之前和很多海外的精算师谈过一个很有意思的AVP现象: 超过7成的18年经验或者以上的海外精算师的级别在AVP, 这是非高管类技术职位的顶端,相当于国内保险公司的部门总级别。这也是海外的精算师面临的瓶颈。

根据2010年开始的穿插在和海外候选人面试中的调查,大多数海外精算师产生需要靠技术爬升的想法在他们刚刚入行的时候,在3年至8年经验的时候对工作满意度最高。在11年经验以上满意度大幅下滑,但其中把自己定义为“Technical oriented”的人比定义自己为“balanced或者People oriented”薪资和满意度更高。

对准备继续在海外奋斗的精算师朋友我的建议是,立足之本在于技术。另外我更希望的是主动挑战现有的刻板印象,主动参与“该本地人操心”的事情,这样可以让自己在国外的上限更高。另外抱团,不需貌似公正。

对于想回国的精算师我想着重讲一下会遇到的困难:
我经常被问到什么时候是回国的最好时候,其实没有最好的时候。

1. 先看薪资。在北美,精算师的薪资随经验增长呈a>1的对数函数,而在国内类似为a>1的指数函数,交点大概在12年左右经验,这时候北美的精算师在Director或者AVP level, 国内的精算师在部门总级别左右 ,比北美的精算师在组织构架中高一级。
形成这样的薪资分布的原因是:
a. 北美的市场价格比亚洲高
b. 北美的华人到functional leader之下级别增长开始停滞,在亚洲保持正常增长

2. 从工作职能角度,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市场是一个更简单更小的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但是从最近几年开始,从渠道,从底层逻辑,它正变成一个“不同”的市场,本土经验将越来越重要。一个例子是保监会近两年开始规定总精算师一定需要有两年以上国内的保险经验。

形成的问题是: 在资历浅的时候回国,薪资差距大。在资深的时候回国,因为自身特质已经受到了北美华人精算师所处环境的塑造,往往不能胜任更高级别的职位超过技术的部分。

海外华人回到中国面对的是这样一个综合情况:
国内市场作为主场,可以使你顺水行舟,同时整个国内保险市场是在提升和变革中的,在迸发出新的机会。同时面对你的是初始较低的薪资和对国内市场的适应期。

综上我建议以下的人慎重考虑回国决定:
1. 现在所处的职位充分的反映了自身能力和潜力的
2. 经验单一且和国内主流需求有很大差距的,如VA Hedging等。
3. 回国成本极大的。

以下的人可以考虑回国:
1. 如果你可以在三个月内可以在现处市场找到类似工作的
2. 如果你有国内缺少而正需求的技能的, 如Predictive Modeling.
3. 如果你自己的定位强项不仅仅是技术导向的

希望有所帮助。

利益相关:如果您或者您的朋友在寻找国内的精算机会可以试试我们的服务:
快面试 保证面试
http://www.kuaimianshi.com

版权相关:
精算帮原文访谈即为快面试联合创始人回答。

使用道具

7
肉熊猫 发表于 2016-2-19 02:17: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666……

使用道具

8
feifei19850928 发表于 2016-4-15 10:07: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目前工作5年,北美精算师。我的经验介绍下:
1、非科班出生不要想了,基本没有可能转精算,其他部门转精算希望渺茫
2、科班出身,还必须是精算的几个名校,南大、央财、上财。
3、不考试,就不要想跳槽升职,如果你不想一辈子给人打杂,必须考试,也许之前精算工作者没那么多的时候不考试还行,现在精算师一抓一大把,再不考试,就等待被淘汰吧。
4、中精不要跟北美、英精放在一起比较,根本就不是一个level的,北美高级课程至少复习4个月还不一定过,中精高级课程突击1周基本就过,不具可比性。很多公司也不认中精。

使用道具

9
ww1992ss 发表于 2016-4-15 18:30: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feifei19850928 发表于 2016-4-15 10:07
目前工作5年,北美精算师。我的经验介绍下:
1、非科班出生不要想了,基本没有可能转精算,其他部门转精算 ...
不是一个level。。话太满了吧,我两个都考过,也都过了。感觉除了语言差别不大,现在中精认可度也上来了,因为事实证明工作能力差异不大。至于复习四个月不过和突击一个星期过,真的夸张了朋友,相反我觉得只要英文阅读的顺溜,北美考起来只会更简单。

使用道具

10
詹姆斯 发表于 2016-4-15 22:22:3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ww1992ss 发表于 2016-4-15 18:30
不是一个level。。话太满了吧,我两个都考过,也都过了。感觉除了语言差别不大,现在中精认可度也上来了, ...
我倒是比较支持他的观点,你想考中精200一门,有多少人复习的像soa认真,多少人送人头当分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9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