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ounghy
13290 195

[经济学前沿] [坊间]--中国社会潜规则及小店主谈经济   [推广有奖]

版主

大师

36%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社会经济思考

宏观经济学优秀帖子文库

威望
8
论坛币
650698 个
通用积分
27225.1837
学术水平
2358 点
热心指数
2582 点
信用等级
2413 点
经验
497088 点
帖子
10473
精华
23
在线时间
420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17
最后登录
2024-6-17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春节这几天,带大家伙看得大文章比较多,夜里到处溜达一圈,发现一篇在民间流传比较广的网文,给各位朋友换换口味,谨当娱乐一下。呵呵,今天破五,前一百位回复的坛友,每位回馈10个论坛币,全当彩头,高兴高兴。
---------------------------
TIPS:1、为增加本帖的趣味性和可阅读性,特地从 32 楼起增加转发了另一个网文:《小城,小店主,谈谈当今经济的迷茫之处!》,欢迎大家有兴趣的话进行浏览。
2、感谢 docofzhang 网友推荐阅读:中国已经掉入两大陷阱 问题十分严重
---------------------------
呵呵,看样子要特别说明一下:这个帖子是民间热贴,换句话说是民间经济爱好者的分析,不代表本论坛的观点。建议大家鉴别阅读与浏览。同时,请各位留心 64 楼以后本版 日新少年 版主的相关点评。
---------------------------
推荐阅读:无思《潜规则》(感谢80楼smartlife网友推荐)
潜规则(无思).pdf (38.91 MB) ---------------------------

中国社会潜规则  作者:Small_Peach


    在国内生活和工作过的同学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潜规则盛行的社会。什么潜规则?谷歌说,潜规则是指看不见的,没有明文规定的,约定俗成的,却是广泛认同和实际起作用的,人人必须遵循的规则。哈哈,光是这个定义,就颇具玩味。没有明文规定的东西,却是实际起作用的,换言之,明文规定的东西,其实只是做摆设的喽?
    中国文化的复杂性在这一点上得到突出体现。近几年很多外企纷纷撤出中国市场,常常用水土不服来形容他们的处境。看看这些已经或正在撤出的公司吧,Best Buy,Home Depot,Marks &Spencer,Google,Citizen,eBay等等,都是在国外做得很好的公司,为什么在中国就活不下去了呢?究其原因,除了经济大环境衰退,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普遍问题,吃不透搞不来中国的潜规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我有朋友在Best Buy工作,常常能听到一些内部消息,因而也比较关注这家公司。看看Best Buy从2006年进入中国的信心满满到2014年撤离的寂寥无奈,十分感慨。大的方面我评论不了,就说很小的一点吧。估计Best Buy在中国折腾了8年,始终也没明白中国大卖场里的进场费是怎么玩的。是啊,进场费是国内百货业的潜规则,这个概念如此具有中国特色,玩起来花样那么多,实在难为死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农村的美国人了。所以,在中国生活,上至涉政经商,下至夜店泡妞,懂得中国社会的潜规则非常重要。今天就先来说说第一条。
    身边前后发生的几件事,慢慢在重塑我对国内钱的认知。我在北京的一个客户,属于某部委的下属公司,向上面打了个报告,说要打造一个数字化产业基地,为整个部委的下属企业服务,没多久,财政部就批了1.5个亿的资金。去年整整一年,他们又是圈地,又是造办公楼,又是进口设备,忙了一年。我特意去看了他们位于北京南五环黄奕路边上的数字化基地,簇新的园区厂房造得很漂亮,几台崭新的设备在调试。基地的老总在这个行业跌打滚爬多年了,很精明。吃饭的时候,老总告诉忍不住炫耀了一番他们去年的成绩,基本上是该造的都造了,该买的都买了,一共花了6千多万,基本达到规划的产能。我问他,你们不是从财政部拿了1.5亿的资金嘛,剩下那么多钱干什么呢?老总说,还在做明年的规划。说实话,我听了一阵羡慕啊。批的钱比项目实际需要的钱多了一倍多,项目全建完了,还有一大堆钱要想办法用,什么时候咱们外企也能过上那样的好日子啊?发生在另一个朋友身上的故事更有戏剧性,这种跟中六合彩一样低概率的事件,有时候会让人的价值感错位。朋友是一家银行的普通经理,月薪不到1万。被一家说不清楚来历的财务公司挖去,月薪涨了十几倍。去年的年底分红,差点没把朋友惊得背过气去。为了避嫌,这里就不再说更多的细节了。这家公司是某部委的财务顾问公司。
    看了很多这样的事,我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今天中国的经济肌体里流通着两种钱。一种是劳动阶层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报酬,这里边包含所有的工薪阶层外企员工和普通企业主,无论你挣多高或多低,钱挣来都不容易。在挣钱的过程中,你为社会制造了别人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为社会创造了相应的价值;一种是体制内印出来的钱,这种钱不需要用什么劳动去换,也不需要为社会创造什么价值,只需要你认对人走对关系,是体制的一部分,你就能拿到大堆刚从印钞厂里出来的,尚带着油墨香的钞票。奇妙的是,这两种钱长的一模一样,都是人民币。于是,对于第一类人来说,这是一场残酷的掠夺。对于第二类人来说,是一场欢喜的盛宴。中国社会现在越来越严重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对立,大抵来源于此。
    阶层对立其实多年前就有,只是今天更甚之,原因在于老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叠加了上去。老的问题是分配双轨制,新的问题是无节制的印钞。1990年底,中国的GDP是18.7万亿,广义货币供给M2是15.3万亿,M2/GPP=0.82;2014年底,中国的GDP是63.6万亿,M2是122.8万亿,M2/GDP=1.93;这14年间,中国的GDP增加了3.4倍,M2竟然增加了8倍,这种印钞速度真是举世罕见。这些数据怎么去理解呢?1990年的时候,中国每发行一元钱的货币,大致有0.82元的经济活动去与它对应,换言之,钱还没怎么注水。那时候的特权阶层的主要本领,是能通过批条子等行政方式,拿到老百姓买不到的东西,比如钢材,进口汽车等,倒卖去赚钱。由于货币没有注水,那时的贫富不均是还不怎么影响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食品价格依然很低,房子也没贵得离谱。今天的情况不同了,特权阶层依然可以通过行政来干预市场,同时他们又可以轻易地拿到印钞厂里多印GDP一倍多的钱,把老百姓手里的保命钱稀释成金圆券,这下问题就大了。房价涨到了天上,成为几代人的心病。
    中国的房价会跌吗?这个问题你去看一看,众说纷纭,谢国忠是坚定的空军一号,任志强从来就说房价不会跌,到底谁对呢?我请教了很多人,直到那天碰到我一个在某区的房管中心做官的亲戚,一番话彻底说服了我。亲戚说,ZF是不会让楼市跌的,因为里面汇聚了太多的资金和利益,房价一跌,对经济影响巨大,谁也担当不起那个责任。我问,那怎么办呢?他说,房价再大涨也不太可能了,ZF最希望的局面就是稳在那里,然后把物价工资慢慢调上来,等到某一天,房价不显得那么贵了,这个泡沫就慢慢吸收了。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是啊,这才是兼顾利益面最好的选择,谁也不得罪,社会不会太波动。中国有13亿人,每人头上搜刮100元就是1300亿,再大的窟窿,过些年也就补了。说句不好听的,明天把你空降到发改委去管这件事,你会怎么办?估计你也会采取这个办法,屁股决定脑袋啊!
    这些年央行印的钱都去哪里了,这个问题估计不用我来讲。看到一个长江商学院的分析,过去24年里,中国城市的房价涨幅和M2涨幅的相关性高达71%。相当一部分钱进了房地产。此外,机场,铁路,钢铁,煤矿等等。国务院去年8月颁布的一个指导意见说:??“钢管、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产能过剩了还要建,宁可建了再拆,也不给工薪阶层降低低个税来促进他们消费,这是我们这个体制的惯性思维。
    不断放水的结果是国内的生产要素价格抬得那么高,大部分民营企业难以生存,外企也越来越步履维艰。杭州娃哈哈的董事长宗庆后写的东西很能说明问题。他总结说我们国家一般实体企业的税负要达到40-50%以上,企业的社保费用比较高,造成人力成本也越来越高,而向企业收取的各类费用也是过多过高。初步统计,娃哈哈此类费用林林总总有四、五百项,等等。我对宗庆后一向是很敬重的,觉得这个人说话很实在。宗董能写出这番话,看得出很多企业真的是喘不过气来了。
    在国内混过的朋友,可能会认同我的话。对于国内很多人说起社保,估计用??“两眼都是泪??”来形容不为过分。新浪财经曾经做过报道,一个税前月薪一万元的职工,算上企业需缴存的五险一金,企业的实际支出为14410元,而扣除个人缴存部分和个税,职工只能拿到7454元。换言之,企业实际支付的人力成本,职工实际只拿到52%剩下的48%都被国家拿去了。好恐怖的比例!那员工退休以后,多久才能通过社保收入把他缴的钱拿回来呢?这个也有人算过账了,是这样写的:??“假设小白领王三在北京工作且长期定居,月薪是一万元,连续交满了30年养老金,很幸运,他只需要花27年就能够拿回本金,此时他已经是87了??”,而中国现在社会平均预期寿命是74岁。我身边好多人都说只要他们有选择,他们都不想再交社保了。你看了这些数字,就能理解为什么。
    有意思的是,国家可不这么想,国家要把越来越多的人纳入社保的征收范围。人保部2013年发了个文,要求所用使用派遣工的用人单位,必须逐步把派遣工转为正式工。你知道派遣工和正式工的区别吗?其实没啥别的区别,就是缴不缴社保。这个文一发,多少企业赖以生存的仅剩的一条低成本人力通道被堵上了,欲哭无泪啊!我所在的公司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们下属一家企业用了400多名派遣工,艰苦经营了好几年,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去年略有盈利。今年,律师告诉我们劳动保障部的那个文件缓冲期将满,该执行了。公司老总愁眉苦脸地找我们去商量怎么办,可我们又能怎么办呢?不执行吧,人家告你违法,一告一个准,外企是枚软柿子,我们的执法机构喜欢捏。执行吧,今年的运营计划就不用做了,做了也通不过啊!上星期,那个下属企业的老总又来了,我看他愁眉不展的样子,说请他出去和咖啡吧。果不其然,还没聊几句,他就告诉我,大老板已经决定了,要把他的那片业务出售或关门。400多人的公司啊,被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了,这根稻草就是社保。
    前几天跟管人事的美眉一起吃饭说起社保,美眉说了我们下面一家工厂的事,差点没把我逗乐了。工厂里在年底开会讨论涨薪的事,有一些工人居然联名找到主管人事,让公司不要给他们缴社保了,公司现在生存艰难,他们愿意给公司省点钱。我听了瞪大眼睛问人家美眉,哎呦喂,咱们厂里的工人啥时候觉悟这么高了?美眉笑吟吟地说,你知道啥呀,这些都是些外地的工人,人家的意思是说,他们反正也没打算以后在北京做到退休,这社保交了也是白交,他们宁可帮公司省这个钱,让公司给他们薪水多加点,还是这个来得实在。呵呵,你看看,现在的工人们都知道企业的痛点在哪。
    我不知道我们国家的央行印钞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反正肯定不是黄金本位的,也不是以经济总量为标准。如果是后者,中国的经济体只有美国的一半,没理由M2发得比美国和欧盟的总和还多,也没理由经济增长跌到个位数了,M2还要以两位数增长。不过,很显然央行印钞印出了甜头,只要不断地印钱,所有的ZF决策失误,投资失误,呆账坏账,都可以迅速稀释。只要不断地印钱,医保社保之类的负担,慢慢就越变越小。只要不断地印钱,就可以借新债还就债,那通过各种管道挪到个人腰包的国有资产也不需要清算,我们国家那张千疮百孔,苍白无力的资产负债表,就永远都不会爆掉。很显然,在中国今天的经济形势下,对于一个没有独立性的央行来说,印钱是最省力的选择,就跟国家会不停地基建和加税一样,如出一辙。你没看到发改委最近又批了多少铁路了吗?你没看到人社部又要延迟退休了吗?有时候想明白了,就会发现在精英阶层的眼里,管理一个国家一个公司的原理和抽水马桶其实是一样的,给水槽里的水加一把压力,水就会沿着阻力最小的那条通路去走,抽水马桶就是这样设计的。估计在周小川和楼继伟的眼里,中国的事情,就是那个抽水马桶。
    这两天开两会,财政部长楼继伟的讲话比较有意思,归纳一下,楼部长坐在台上,苦着脸说了这么几句话。第一,国际油价下跌时,中国两次调高燃油税并不任性,而是跟大家商量过的;第二,人大1985年给财政部的授权依然有效,换言之,财政部任何时候想增税都是合法的;第三,提高个税的征税起点并不公平;第四,三公经费3000亿是胡扯;第五,将加大扩张性财政政策力度。你们从楼部长的话里读到了什么?楼部长的话其实很简单,为增税辩护,为继续印钱辩护。且不论他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估计谁坐在他的位子上,都会说这番话。为什么呢?因为财政收入现在只有个位数增长,钱还是不够花啊。
    根据两会报告的数字,2015年,M2计划投放增长12%,预计GDP增速为7%左右。考虑到我们国家现在的M2是GDP的两倍,房地产大约吸收20%的广义货币,用M2=GDP+CPI+3这个公式一算,我估计今年的消费者物价通胀率在9%左右,日子不好过啊。
    拉拉扯扯说了这么多,可以归纳我的观点了。请同学们记住我总结的中国社会的第一条潜规则:通货膨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它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贯穿于我们国家所有的经济决策中。是的,计划生育也是基本国策,不过,那个人家会告诉你。而通货膨胀这条基本国策,人家不说给你听。

---------------------------

对四十楼关于小女孩儿跳楼事件的情况说明:

  12月28日中午,女生赵某到华东超市东街店购买矿泉水时,偷窃该超市巧克力、衣帽挂钩和果粒爽等商品。13时31分离开时被超市营业员发现,让其打电话叫家长前来处理。14时15分其母亲张某某到场,与超市工作人员进行交涉处理,期间,张某某对赵某进行了责打,赵某于14时33分自行离开超市。14时55分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称一名女孩从城关镇御山城市广场E座高层坠楼,经查明坠楼女孩系赵某,当场死亡。
  事后事情迅速发酵,12月29日,女孩的家属约10余人到华东超市东街店讨要说法,引起不明真相的群众聚集围观,并引发了29日、30日两次上千人聚集、冲击超市事件及处置情况。
  在两次事件中,发生了打砸,袭警等事件。有视频显示,一辆制式警车被多名聚集者推动摇晃;部分群众使用棍状物攻击持防爆盾的特警;武警车辆遭打砸,车窗玻璃满是裂纹。另据消息称,现场处理事件的金昌市市长张应华在冲突中受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社会 谈经济 潜规则 劳动力成本上升 spencer 中国社会 中国文化 潜规则 Google Citizen

回帖推荐

日新少年 发表于71楼  查看完整内容

我国M2/GDP的高企 与温和的通胀趋势是 背离的,这在业内也是被称作是“中国通胀之谜”。 房地产是投资品是资产品,房地产价格也不纳入CPI统计。 谁家印钞都不是 金本位的,那玩意四十多年前 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财政部一塌糊涂这个赞同,就这尿性,多少年没改了,WTF

日新少年 发表于65楼  查看完整内容

这个命题是 错的,任何经济体都存在着 通货膨胀趋势,温和的通胀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日新少年 发表于67楼  查看完整内容

阶层对立其实多年前就有,只是今天更甚之,原因在于老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叠加了上去。老的问题是分配双轨制,新的问题是无节制的印钞。1990年底,中国的GDP是18.7万亿,广义货币供给M2是15.3万亿,M2/GPP=0.82;2014年底,中国的GDP是63.6万亿,M2是122.8万亿,M2/GDP=1.93;这14年间,中国的GDP增加了3.4倍,M2竟然增加了8倍,这种印钞速度真是举世罕见。这些数据怎么去理解呢?1990年的时候,中国每发行一元钱的货币,大 ...

zounghy 发表于55楼  查看完整内容

鼓励大家就 2600 网友的见解进行讨论。 同时建议 2600 朋友可否将想法和认识进行成文,在宏观经济板开专题帖开展更有针对性的讨论。 如果行的话,请事先告知我,我来帮你组织人气,并对参与讨论的网友进行奖励。

2600 发表于51楼  查看完整内容

我的浅薄之见 大家讨论 我就是在其中才感受到其中的变化 想做事的人多 但是都在观望。至于企业的减税真的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给企业指引 引导好企业,企业在项目 建设 投资等领域都有了选择我觉得赚回来利润了大可不在乎税了 重要的是要让企业活下去 搞起来。这才是可持续发展 仅仅减税 不能坚决根本问题 企业好了人们就业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说的不对的话 见谅。

zounghy 发表于47楼  查看完整内容

恩,2600网友说的对,这个主贴说的应该是以前的事情。大大执政快三年了,社会风气好很多了。不过,懒政现象倒是有些抬头了,所幸,总理和老王在抓这个事情。但是,规则既然不明确,是否能靠实力发展,还要看。比如说双创,创新、创业提的好,不过,民间有多少实力能搞起来呢?个人认为,目前最重要的政策是要减税,赋税太重,民营企业承受不起,企业根本没钱去搞双创。经济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充分就业更是大问题,这可是民生问题

2600 发表于44楼  查看完整内容

这个潜规则说的以前还是以后 这是关键 以后还会这样么 我不这么认为现在大家都在说不敢做事了 不想做事了 不敢做事我觉的有点道理 但是不想做事我觉的不会的,想做事的人是在等 在等社会规则的变化 想在岗位上做事的还是比较多的 现在我认为社会的规则正在改变以前只靠权利做事的日子的不会重复了 以后将是要靠实力的时代。

caoxizhong 发表于30楼  查看完整内容

M2不两位数增长,中国GDP能那么好看?有本事就跑国外去不受这个国家盘剥,留在这就别发牢骚,没用的!

乘风赏寒 发表于15楼  查看完整内容

货币过多的发行,并且用不到合适的领域行业,只会增大经济泡沫,例如房地产泡沫,而这种方式不会长久的,也不能长久的。 必须让经济痛一阵,才能更合理吧。

wocaishiliuking 发表于28楼  查看完整内容

萨克斯曾经说过,ZF往往不会主动积极地去消除通货膨胀,因为他们可以从中无偿的获取通货膨胀税。
已有 3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日新少年 + 60 + 60 + 2 + 2 + 2 精彩帖子
xuguw + 100 + 5 + 5 + 5 精彩帖子
2010517155lpq + 50 + 2 + 2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10  论坛币 + 60  学术水平 + 9  热心指数 + 7  信用等级 + 9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fumingxu 发表于 2016-2-12 11:16: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奖励 +10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zounghy + 20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藤椅
乘风赏寒 发表于 2016-2-12 11:17: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奖励 +10

不错的文章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zounghy + 20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板凳
2010517155lpq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6-2-12 11:28: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奖励 +10

没有明文规定的东西,却是实际起作用的,换言之,明文规定的东西,其实只是做摆设的喽?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残阳_等待 + 20 精彩帖子
zounghy + 100 + 100 分析的有道理

总评分: 经验 + 120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报纸
zounghy 发表于 2016-2-12 11:28: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乘风赏寒 发表于 2016-2-12 11:17
不错的文章
恩,谢谢!

使用道具

地板
zounghy 发表于 2016-2-12 11:30: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010517155lpq 发表于 2016-2-12 11:28
没有明文规定的东西,却是实际起作用的,换言之,明文规定的东西,其实只是做摆设的喽?
恩,不透明的是被执行的,公开的,反而是给大家看的。

有同感呀!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学术水平 收起 理由
2010517155lpq + 20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0  学术水平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7
zounghy 发表于 2016-2-12 11:36: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所以,在中国生活,上至涉政经商,下至夜店泡妞,懂得中国社会的潜规则非常重要。

呵呵,这话说得靠谱。

使用道具

8
2010517155lpq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6-2-12 11:37: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zounghy 发表于 2016-2-12 11:30
恩,不透明的是被执行的,公开的,反而是给大家看的。

有同感呀!
通货膨胀这条基本国策,人家不说给你听。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zounghy + 100 + 100 我很赞同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9
zounghy 发表于 2016-2-12 11:37: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请同学们记住我总结的中国社会的第一条潜规则:通货膨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它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贯穿于我们国家所有的经济决策中。是的,计划生育也是基本国策,不过,那个人家会告诉你。而通货膨胀这条基本国策,人家不说给你听。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学术水平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2010517155lpq + 50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50  学术水平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
2010517155lpq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6-2-12 11:38: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zounghy 发表于 2016-2-12 11:37
请同学们记住我总结的中国社会的第一条潜规则:通货膨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它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贯穿 ...
[em17]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zounghy + 100 + 100 热心帮助其他会员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8 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