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hamoqipa
1949 0

[转帖]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论纲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大专生

2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93 个
通用积分
0.0703
学术水平
2 点
热心指数
2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204 点
帖子
31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9-3
最后登录
2005-9-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应该从它的研究主题、构建和发展的特征、主要内容和理论取向四个方面探讨它作为一门学科形成的历史脉络、涵盖的理论内容和未来的发展趋向,这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英文摘要】Marxist undeveloped economic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constituents of  
Marxist economics. It should be explored fromangles, i.e., the theme of research,  
the features of itsstructure and develpment,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theoretical  
direction, by inquiring into its history, thetheore tical content contained in it and  
the developingtendency in future. The study will be extremely significantfor the
richening of Marxist economics theory and economicdevelop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经济发展  
Marxism/undeveloped economics/economic development  
【 正 文 】  
中图分类号:F08;A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0964(2000)01—0043—0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推动下,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了独立,走上了寻求经济发展的道路。因此,如何以经济上的发展巩固政治上的独立,既成为这些发展中国家努力解决的现实课题,也成为世界范围内马克国主义者十分关注的理论课题。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应运而生。  
一、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研究主题  
1.当代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发展中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开辟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理和方法研究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时代。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主题定位于研究那些在政治上获得独立并在经济上寻求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2.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马克思主义创立了研究以英国为典型例证的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经济学。但是,在对发达经济学的研究中,马克思也涉猎了不发达经济问题。他从世界政治经济整体关系的角度,对发达资本主义与不发达资本主义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对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作出了一些富有启示性的探讨。  
马克思认为: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得到发展的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它们不仅处于社会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制度,而且前者是在后者的“坟墓”上成长起来的,对殖民地的暴力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立的必然方式。第二,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途径主要有两个: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在发达与不发达的贸易中,“一个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越发达,那里的国家劳动的强度和生产率,就越超过国际水平”[1], 较发达的国家按照世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出售自己的商品,所获取的超额利润,是由较发达国家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就发达对不发达输出的资本而言,它可以作前资本主义性质的高利贷资本和商业资本,获取高额利润或利润;不发达国家较低的地价、工资和农产品价格,都有助于较发达国家通过资本输出攫取高额利润。第三,“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2] 这种未来的景象主要表现为:一是自发地实现工业化;一是被工业较发达国家以殖民化方式实现工业化。无论是哪一种景象,都必须是在走完资本主义以后,才能转向社会主义。  
3.由于马克思的经济学主要是以发达形态的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的,他在对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的内在矛盾及历史趋势进行科学的研究中,排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中的“中间类型”和“混合类型”,因而不可能对不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更广泛的研究。但是,马克思在研究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对发达与不发达关系的探讨,以及对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给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研究不发达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变化的新特征结合起来,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过程中,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发达与不发达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作了创新性的探索。他探讨了世界体系中帝国主义列强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认为世界各民族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少数剥削别人、压迫别人的国家和多数处于殖民地的弱小民族国家,揭示了两类民族、国家对立的世界格局。他分析了殖民地弱小民族国家的内涵,指出它既包括土地被占领、主权已丧失的国家,也包括在政治上、形式上已独立,但在财政和外交方面却仍然没能摆脱对发达国家依附关系的国家。他强调了殖民地民族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的作用,指出殖民地是这一斗争中的一个“独立因素”,是帮助反帝的真正力量即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登上舞台的一种“酵母”、“霉菌”。他阐发了马克思关于社会革命方式的原理,指出:“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学说的基础”[3]。 列宁也预计到历史发展中会出现和平发展的问题。  
列宁对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分析,是对马克思关于不发达经济问题研究的重要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列宁仍然是把不发达经济问题作为帝国主义理论问题研究的一个从属问题来研究的,他并未把不发达经济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5.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即它的研究主题得以明确,是在20世纪60年代。一是大批在政治上取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寻求经济上的发展以强化和巩固政治上的独立,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研究主题的明确化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二是大批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开始把不发达经济问题作为专门问题来研究,这就把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构建和发展的特征  
6.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莫里斯·多布(英国)和保罗·巴兰(美国)对不发达问题的研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多布于1951年在印度德里经济学演讲中,把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分为发达与不发达两部分,认为不发达国家加速工业化进程是获得经济独立和发展的关键。巴兰在1957年出版的《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中提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状态不同于发达国家历史上曾经经历过的资本主义发展状态,它们不可能走发达国家历史上已走过的道路;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根源在于对经济剩余利用不当,这又是由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只有在经历了一场社会革命之后,才可能有计划地使用经济剩余,真正形成有利于它们经济增长的社会制度。  
7.西方经济学界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学界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者对不发达经济问题的研究,也对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方国家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借助西方国家早期发展阶段的某些经验,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及其模式。例如,艾森斯塔特等人的“现代化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等人的“平衡增长论”,赫什曼等人“不平衡增长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式”,纳尔逊和莱宾斯坦的“低水平均衡陷阱”学说,缪尔达尔的“累积性因果关系论”和“贸易回流效应论”等。发展中国家的一些非马克思主义者普雷维什、富尔塔多、松克尔等人,深受西方学者经济发展理论及其模式的影响,提出了直接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决策的“国际结构主义理论”、“发展主义理论”、“依附机制理论”等。  
8.研究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学者主要有:德国经济学家安德列·冈德·弗兰克、巴西社会学家西奥东尼奥·多斯—桑托斯和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法籍希腊经济学家伊曼纽尔、美国社会学家艾曼纽尔·沃勒斯坦等。这些被人们称为“新马克思主义”的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的经济发展理论,在结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的基础上,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  
9.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构建和发展呈现出5个主要特征:  
第一,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构建表明,从事不发达经济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者大多“信奉”马克思主义,研读或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并且程度不同地、从不同的出发点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理论。他们一般都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利益、批判国际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和经济为目标,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经济问题作出了一定程度的马克思主义阐释。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构建表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已由对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扩展到对不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以及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不发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并存,从而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整体的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马克思所构想的、但并未做出专门论述的“生产的国际关系”的探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作出了补充和发展。  
第三,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发展表明,那种任由西方发达国家学者阐释不发达经济问题的局面已经结束,代之以发展中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或站在发展中国家立场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阐释不发达经济问题的局面。  
第四,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发展表明,由于各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多样性的具体客观实际,因而从事不发达经济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按照本国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研究实际问题时会有所不同,从而根据本国的实践经验概括总结出来的学说在理论表述、命题规范、具体内容、形态特点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同时,由于他们对如何认识、解释、应用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实践问题并寻求本阶级与全人类解放道路等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由于他们对现实问题研究的角度、选择的重点、着眼点的定取、所据的实际情况和思想材料、研究的方式方法等有所不同,因而对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研究必然会出现多样化的趋势。  
第五,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构建与发展表明,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诸多方法,如唯物辩证法、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数量分析法等,在研究不发达经济问题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多学科结合的视角,也在研究不发达经济问题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三、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0.自6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得以构建起来,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尽管还未形成一个特定的理论体系,各马克思主义者之间也未形成统一的理论见解,并且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是,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内容还是得到了丰富和深化。  
11.“不发达的发展”理论是弗兰克于60年代中期提出的。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所作的开拓性的研究。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通过对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几个世纪以来的经济史和社会史的考察,以及对经济不发达现状的研究,阐释了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制定适合自身要求的经济战略的重要意义。  
“未发展”与“不发达”是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概念。“未发展”是发展以前的阶段,“不发达”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由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控制和剥削而被扭曲的发展阶段。西方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未发展”阶级,但决没有经历过“不发达”阶段;发展中国家在“不发达”阶段中的经济发展注定是一种“不发达的发展”。  
导致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发展”的原因在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宗主—卫星”结构。发展中国家“最初的发展虽然是比较自主的,但世界资本主义宗主中心却正在使它越来越卫星化,它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受到限制”[4], 正是“宗主”和“卫星”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剥削与被剥削之间的经济关系,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发达的发展”之中。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只有消灭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割断卫星国与宗主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卫星国才有可能摆脱“不发达的发展”状况,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不发达的发展”理论从探讨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选择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上,对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作了一个开拓性的研究,但是,这个理论至少有两个明显的错误:第一,对“不发达的发展”状况产生原因的分析片面化,只看到外部原因,忽视了内部经济结构畸形化的原因。第二,对摆脱“不发达的发展”状况道路的分析绝对化,只强调彻底割断经济联系,忽视了利用经济联系使发展中国家得到发展而摆脱落后状态的方面。  
12.“新的依附结构”理论是多斯—桑托斯于60 年代末期针对弗兰克理论论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的。他认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原因的分析,不能“过于简单”,仅仅从外部去寻找原因是不充分的。只有对以当代国际依附关系为基础的内部经济结构进行探讨,才能彻底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的原因。  
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指的是“一类国家的经济受到另一类国家经济的扩张和发展的制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以及这些经济与世界贸易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中,如果有的国家(处于支配地位的国家)能够扩张而且自立,那么,另一些国家(处于依附地位的国家)的扩张和自立就只是前者经济活动的一种反映。这种关系一旦建立,就会出现‘依附’的形式。”[5]这一“依附”概念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它是一个包含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隶属关系的总体概念。第二,它体现的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出现过三种依附结构形式:一是殖民地型依附,即商业资本、金融资本与殖民地国家相结合,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垄断,进而对土地、矿业和人力进行殖民垄断的过程;二是金融—工业型依附,即发展中国家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从而致力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外向型发展”过程;三是技术—工业型依附,即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技术、外贸等方面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过程。相对于历史上的前两种依附结构形式而言,第三种依附结构形式就是“新的依附结构”形式。  
“新的依附结构”形式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结构性的束缚”,使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依赖于出口部门创汇以购买工业部门所需要的投入品,取决于外贸收支平衡状况,并受到发达国家对技术垄断的制约;“新的依附结构”形式对发展中国家的生产体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即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中心—外围”结构的不平等性,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内部的不平等的生产结构、收入的高度集中、对现有设备的利用不足等状况。消灭“新的依附结构”的惟一出路,就是变革发展中国家参加国际体系的方式和国内的经济结构。  
13.“不平等交换”理论是伊曼纽尔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 运用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对当代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不平等交换关系的实质及其过程所作的最为突出的探讨。 ;
“不平等交换”理论建立的前提是5个基本论点:(1)资本在国际间可以自由流动,而劳动则不能:(2 )资本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导致了利润率的国际平均化;(3)工资是独立的变量, 由于劳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因而导致了工资的国民差异;(4 )进入国际交换的商品对某些国家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而这些商品是“不可通约的使用价值”;(5)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国民工资的差异更甚于劳动生产力的差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的不平等交换形式有两种:一是广义的不平等交换,即“仅仅是在工资相等而资本有机构成不相等时由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所引起的”不平等交换;一是狭义的不平等交换,即“工资和资本有机构成都不相等”情况下的不平等交换[6]。 在这两种不平等交换中,在国际生产价格的形成中,都会出现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剩余价值掠夺的状况,特别是在狭义的不平等交换中,掠夺更为严重。广义的不平等交换反映的是国际贸易中“完全不真实”的情况;狭义的不平等交换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平等交换。因此,在所有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工资的不平等是引起不平等交换的惟一原因。  
针对世界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状况,伊曼纽尔以不平等交换的方式,论证了价值从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的客观过程,揭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经济关系,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作出了新的解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生产价格理论的应用范围作了发展。  
14.“依附的发展”理论是卡多佐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7]。他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所具有的依赖性与发展性的并存作了深入的分析。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既具有依附的性质,同时也具有发展的特点,表现为“依附的发展”。只看到依附的一面,忽视了发展的一面是错误的。  
发展中国家“依附的发展”状态,由于是以外国资本、国家资本和本土资本的三角联盟为基础的,因而又表现为“结合的依附的发展”状态。尽管发展中国家在依附之下的经济发展会遭受一定的损失,但是这种损失同以前没有外国资本投资时的损失相比却小得多;尽管发展中国家在依附之下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发达国家的牵制,但是这种受牵制的经济仍然是发展的。  
发展中国家的“依附的发展”过程,最终会导致古老的、寡头的、独裁的结构发生重大的变革,导致土地占有权和传统的不发展模式发生重大的变革;“依附的发展”作为依附的一个“特例”,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从依附走向独立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过渡环节。  
15.“边缘资本主义”理论是阿明于70年代中期提出的[8]。他认为,“边缘资本主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结构,即封建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存的社会经济结构。与世界资本主义分为“中心”和“边缘”两大部分相对应,世界资本主义积累也分为“中心型”与“边缘型”两大模式。“边缘型资本积累”是一种受到“中心型资本积累”控制的资本积累模式,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外向型”和“依附型”。在“中心资本主义”控制之下的“边缘资本主义”有4大主要特征:(1)农业资本主义在国民生产部门中占主导地位;(2)国内主要从事商业的资产阶级,从属于占统治地位的外国资本; (3)发展中国家特有的官僚政治得到了发展;(4)无产阶级化还未完成。这4大主要特征反映了当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 政治和阶级关系方面发展的一般趋势。  
“边缘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殖民主义阶段、 进口替代工业阶段和“边缘”真正走自力更生道路的阶段。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只有走上第三个阶段,通过“群众性”的发展,实现民族的和自力更生的经济,才能改变“中心”控制“边缘”、“边缘”依附于“中心”的状况。  
16.“脱钩”理论是阿明于80年代末期提出的。 阿明关于“脱钩”理论的分析是建立在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基础上的。他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格局,决定了发展中国家是按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要求被结合进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从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表现为“三重畸形”:一是出口畸形,即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是为了适合发达国家的需要进行的;二是第三部类畸形,即发展中国家内部市场只侧重于奢侈消费品的需求;三是积累过程外向性,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剩余成为发达国家资本积累的源泉,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改变这“三重畸形”,要求得经济的真正的、自主的发展,必须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走出来,即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脱钩”。  
“脱钩”并非“闭关自守”,并非拒绝参与世界科学和思想潮流。“脱钩”的真正含义是根据价值规律组织一个反映民族基础和民众内容的、在经济上选择具有合理性标准的体系,这一体系不受由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价值规律统治的那种经济合理性标准的影响。  
“脱钩”的方式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家摆脱发达国家政治统治的每一次严肃的行动,都会引起种种冲突,引起对社会主义的憧憬。发展中国家选择社会主义也决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发展中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包含“两重规定”,即“社会主义目标”和“过渡结构”。从世界范围来说,社会主义目标虽不能用经济条件加以限定,但也不能离开经济问题;从个别国家来说,过渡结构既包含公有制的发展,同时更包含科学技术研究的巨大变革。发展中国家只有通过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完善过渡结构,才能走真正自力更生的道路。  
四、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理论取向  
17. 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发展中国家——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整体力量得到加强,并在商讨解决国际经济事务的问题中占有一席之地;发展中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内部开始发生分化,从大量中等的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中分化出了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国和最不发达的国家。  
18.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实践发生了变化。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在60年代中期都把经济增长视为经济发展的惟一内涵,到80年代,开始认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到了90年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被提上了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这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经济发展的内涵。  
19.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的日益增强,导致了各国的经济联合与合作趋势的产生和发展。世界资本主义是一个整体,发展中国家只是这个整体中的局部;世界资本主义整体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被融入这个整体发展过程。  
20.把经济增长、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成为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取向。  
发展中国家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果是社会的两极分化、劳动群众的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的产生,是“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局面。70年代末80年代初,联合国制定的第三个十年发展计划,既规定了经济发展量的目标,也规定了经济发展质的目标。经济发展的质的目标就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不仅要满足人在物质方面如食品、住房、衣着、保健等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满足人在精神方面如民众自由、享有民主权利、参政议政等的需求。可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的单一评价标准的传统看法,突破了把经济发展问题作为单纯经济问题的传统做法,说明了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性的目标体系,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综合发展的过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果不仅产生了社会问题,而且还产生了自然生态问题,即环境的污染、资源的匮乏等。80年代末90年代初,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就把人们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的视野拓展到人类未来的生存和人类不同地区的现时生存上。可持续发展既要使星球上的后代有生存的空间,有可享用的资源,也要使星球上同时代的每个人、每个国家能公平地分享到社会进步的成果。因此,人类的发展不是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而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当代的、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  
人类社会包括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演变的过程,使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在对不发达经济问题的研究中,将把自己的研究视角定位于“可持续发展”,既研究经济增长问题,也研究统一于社会进步之中的经济发展问题;既研究社会生态的失衡,也研究自然生态的失衡问题;既研究经济发展一身,也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21.以世界资本主义是不均质、不平衡的整体为研究视角, 研究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成为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研究的又一重要理论取向。  
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研究视角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发展,8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整体发展,这一研究视角开始转变为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进而考察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整体发展。作为“新马克思主义者”之一的美国社会学家艾曼纽尔·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9], 直接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的这一新的研究视角。  
世界体系是一个由许多不同的“要素”如分界线、结构体、群体、法律条例等组成的社会体系,是这些不同“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矛盾推动的、可以自我调节的社会体系。在世界体系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变化,都只是世界体系整体的发展与变化在每一个组成部分上的具体反映。  
世界体系分为“中心”、“半边缘”、“边缘”3个不同层次。 “中心”与“边缘”存在着对抗性的矛盾,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中心国家通过不平等交换剥削和掠夺边缘国家的整个资本积累过程。半边缘国家既对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的对抗性矛盾起“缓冲”作用,也对其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起平衡的“中介”作用。  
世界体系的未来必然是世界社会主义取代世界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特征在于:以生产使用价值为基础,包含了社会生产的某种集体决策,即在世界层次上进行的“计划”。只有这种计划才能根除世界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实现为使用而进行的生产。当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在地理范围上的扩张趋于极限,当资本主义危机的反复出现,当社会主义国家越来越强大时,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会由于无力与之抗衡而趋于崩溃。  
“世界体系论”只是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整体的视角来研究不发达经济问题的一个例证。它提供了人们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世界整体思路,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发展取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不发达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 马克思 Development 马克思主义 不发达经济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