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hj
5960 16

高考制度是科举制度的翻版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5粉丝

泰斗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52217 个
通用积分
100.2197
学术水平
1397 点
热心指数
1359 点
信用等级
948 点
经验
212206 点
帖子
27197
精华
3
在线时间
26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9-12-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高考制度是科举制度的翻版

黄焕金

如果说当今的高考就是古代科举的翻版,许多人一定不赞同。因为他们会说,科举是对四书五经的最形式化的死记硬背,而现在的高考已经不把四书五经当回事了,它考的是科学、语文、英语之类了。同时科举纯粹是为了做官而读书考试,而高考不仅用于做官(是做官阶梯上的关键一级),而且用于选拔工程技术人员等等。

实际上这些论点都没有掌握到科举与高考的实质。科举的实质,就是要人的头脑对某种预设内容的绝对接受,这种绝对接受不容接受考试者有丝毫怀疑,并且必须按它预设的形式答题,比如必须按所谓“八股”的形式答题,没有任何怀疑与讨论的余地。而今天的高考呢?它是否也带有这样的实质?显然,当今的教育制度同样预设了一些“正确”的内容,需要受教育者、受考试者绝对接受,否则,他只能被判失分。从这个最关键的地方来说,高考与科举并没有差别,当然,高考还没有弄到“八股”的绝对形式化的程度。

科举的实质是无条件接受四书五经的形式条文,而当今教育则是要学生无条件接受所传授的知识,如果谁对这些知识抱批判态度,那么,就会有考试不及格的危险。因此,在这种教育与考试方式下,谁也不敢对课本中的知识抱批判态度,更不敢提出不同观点,只能以“标准答案”为正确与否的标准。这样的教育,不是启发人的智慧的教育,不是创造性的教育方式,它与科举没有实质上的差别,虽然所教育的内容根本不同。

高考与科举同样是国家与社会选拔人才的方式,无论它是选拔来做什么工作,是做官还是做技术工作,并没有防碍它们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是一种淘汰制,而不是对人类智慧的启发制。因此,它似乎只要符合社会公正原则就被人认为是公正的,而不管它是否符合人类“智慧公正”的原则。教育的实质,应该是启发人类智慧,让每个人能够发挥他固有的智慧特长,从而为自己、为社会做符合自己智慧特征的事情。这样的教育,不是淘汰制,而是挖掘制,挖掘人内在的智慧潜能,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特定的人才。而淘汰制只容许少部分人成为“人才”而抛弃了大多数人,这是不公正的,是一种人类歧视的行为。

由于这种“选拔”当“仕”,今天的高考已经与科举一样,变成了人们爬向社会更高阶层的一个借道,至于高考教育甚至所谓研究生教育所宣称的“学识”,在学生们看来已经变得非常之可笑!去问问当今有所有学生,他们接受教育、参加高考是否为了自己的学识?学生们一定会认为你只是一个可笑的家伙。可见,当今高考已经与古代科举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异了。并非学生们不愿具有学识,而是因为教育被某些人弄得太过形式化了,并且与科举一样,成为社会地位天壤之别的关键。

教育对人的智慧潜能的启发,就会使人的思想不再局限于现存知识,就会使他们不再满足于此,此时,对现存知识的批判,就成为教育所收获的最重大的成果。这是教育所获得的最大成果的标志。对现存知识的批判,既可以更好地承传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知识,更可以根本当前现实创造出新的知识;在创造中继承,就成为人类教育的最高境界。对比当今的教育方式,它只做单纯继承之事,只让学生们做单纯的“学习”。而这种学习,并不继承现有知识的最佳方式,因为最佳方式只能是:在创造中继承。没有创造,没有对现存知识的批判,那能真正理解这些知识?不真正理解,又如何真正继承下来?因此,现行教育存在着虚假性,因为当它单纯将传授知识作为基本功能时,它已经注定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现存知识,只能够让他们了解到这些知识的表面。

因此,超现代化的教育,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基本功能,而是借传授知识的过程,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培养人对现存知识的批判能力。而这,已经大大超出了古代科举与现今高考教育的意义了。

附:

科举百年祭:不要为科举制度招魂

2005-09-12 10:53:55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一纸上谕,废除了延续上千年的科举制度。研究者认为,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分水岭,其意义甚至超过辛亥革命。按理说废科举本来是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然而在一百年后的今天,社会上却刮起一股翻案之风:有人举办科举文化展,把科举说成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有人拿出清代金榜,去申报世界文献遗产,声称这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还有人写文章,或主张为科举制度公开平反,或把近代中国的文化断裂与社会动荡归罪于废除科举制度。这样一来,如何正确评价科举制度,就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科举制度首先是一种人才选拔机制,在评价它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尽管科举制与过去的世袭制、荐举制相比,具有翻案者所说的“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选用”等优点,但它毕竟是皇权体制下一种选士制度。这个制度发展到后期,又成为牢笼士人心智的枷锁、阻碍社会进步的工具。

  第二,与现代选举制度相比,科举制度理应被历史淘汰。为了说明这一点,不妨对两种制度作一比较。在科举时代,官场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官员,由科考产生,向皇帝负责,故有“天子门生”之谓;另一种是胥吏,由官员聘用,而且与官员共进退。在现代社会,政府也有两种人:一种是政务官,由公民选举,掌握着选民委托的权力;另一种是事务官(即文官),经考试选拔,具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政务官、事务官虽然相当于古代的官员和胥吏,但产生的方式却截然不同。翻案者说科举制度为西方文官考试提供了借鉴,却只字不提政务官必须通过选举产生,这就掩盖了科举制度的落后性。

  第三,废除科举制度是清末新政一个重要举措。如果说鼓吹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是企图以发展军事和经济为手段来阻止政体改革的话,那么包括经济自由、政治民主、建立现代司法体系和教育体系等内容的清末新政,则是一次全方位的社会改革。

  在此之前,人们只是觉得科举制度培养不出懂机器制造、会驾驶军舰的有用人才。后来才发现:“科举文字,每多剽窃;学堂功课,务在实修。科举止凭一日之短长,学堂必尽累年之研究;科举但取词章,其品谊无从考见;学堂兼重行检,其心术尤可灼知。”这段话摘自朝庭重臣张百熙、荣庆、张之洞联名写的一份奏折,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见识,远比如今的翻案者高明。

  该奏折还指出:由于科举制度的存在,使天下读书人放弃真才实学去追求金榜题名及其背后的荣耀。这种情况与现在面临的问题非常相似: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几乎所有人都把考大学视为最好的出路;孩子们从入学开始,就要被训练成考试机器;至于人格的塑造、学习的乐趣和研究问题的习惯,则很难在教育中体现;即使是所谓素质教育,也要为高考让路。可见当年执政者决心要废除科举制度,与它严重地扭曲了教育功能有关。

  另外,现代教育的宗旨一方面是为了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是为了造就公民。对于这一点,清政府在废科举的上谕中也有明确的表示:“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只有全国的老百姓都具有普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做一个“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的“合格之国民”。第二年,刚刚成立的学部也在一份奏折中指出:考察东西各国学制,大致有专门和普通两种。“普通云者,不在造就少数之人才,而在造就多数之国民。”这就是说,培养合格的公民,是为现代社会奠定牢固的基石。

  总之,就好像四大发明在中国没有被重视、传到西方却引发社会大变革一样,被誉为“第五大发明”的科举考试,在中国也根本不会开出现代文明之花,结出现代社会之果。因此在废除科举制度一百年后的今天,当务之急是要弄清历史真相,反思历史教训,而不应该为科举考试翻案,替专制制度招魂。

  智效民(学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科举制度 高考制度 科举制 人才选拔制度 工程技术人员 高考制度 科举制度 翻版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沙发
adaimsmith 发表于 2005-9-14 10: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了您的文章,我受益不少。诚然,当今的高考制度和一百多年前的科举考试一样,有许多共性。比如,竟考录用,内容单一,但是,我认为,当今的考试制度应当改革而不应当消亡。

其实,于其说,高考有点像科举,倒不如说今天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更像科举。

因为,高考无论再怎么死板,从长远来看,随着教育的扩招,大学的供给是只会增加的,从这一点看,资源稀缺的角度讲,完全可能出现免试入学。以后,大学应当是从严把好出门关,而非进门关。

相反,从人类社会角度讲,管理社会的公职永远是只会少不会多。因此,只能有少部分人能担当管理社会和公共事务。

而西方,特别是英国的政治制度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普选性。这当然,有其存在的土壤,比如,有受过良好教育和高素质的国民,但从中国目前的现状讲,情况正相反,用慈喜的话来说可谓“民智未开”,这就是说,一方面我国今后的长远政治取向也是普选性的,群众民主,而从现状出发,我们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来协助民众民意代表处理国家事务。再者讲,从英国的情况讲,英国现在也建立了一套“文官制度”。

所以,孙中山先生在总结了中外政治制度时,创造性地把中国的科举制和御使监察制和西方的三权分立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的五权宪法。虽然,可能对当今的中国人讲这有点过时,但是他的一些思想我们还是可以适当借鉴。

使用道具

藤椅
hhj 发表于 2005-9-14 12: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首先,学校教育特别是官办学校教育不能垄断人类才能的成长之路,每个人的成才之路必然是各不相同,不应只有通过学校教育一条路,更不应象现在那样,官方只承认通过官办学校教育,获得学校文凭才被承认是“人才”。这是一种行政垄断行为,它从经济学上说是非经济、非效率的。如果一个人找到一条更节省成本、更有效、更适合于其个人的成才之路,那么,官方与社会有什么理由不承认?不承认就是剥夺了其基本权利,其自由选择权与作为社会公民的被选择权。

只要竖立了这样一个开放的而不是垄断的“成才观”,那么一切都好办,一切都会获得新的定位。比如学校教育就会变成非常开放的教育体系,只要有心人,想成才的人,都可以方便地进入学校学习与研究,因为学校能够提供更好的条件,如果学校没有这些条件,或者比个人自家的条件更差,我又有何理由去学校呢?此时,所谓高考已经完全变成不需要,所谓文凭,也完全变得不需要。

因此,问题的关键是打破成才的行政垄断,打破那种似以为只有学校(特别是官办学校)才有资格培养人才的愚蠢观念。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板凳
adaimsmith 发表于 2005-9-15 14:2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一点,无论从现状上讲,还是从未来趋势上讲,都已经存在了。

以后,只要教育行业允许民间或外资进入,应当说,是可行的。

而且,现在的教育业,越来越像企业了。或许也是一个厂商行为吧。

使用道具

报纸
hhj 发表于 2005-9-15 20:1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成才之路”的行政垄断。这是最根本最隐蔽的问题。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地板
arnoldzhao 发表于 2005-9-20 18: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科举制度也有其合理有效的一面.以前看过一本<说八股>的小书,是启功先生,金克木先生等几位学者的几篇论文,挺有趣的.其中对科举和八股文都有非常中肯和客观的评价.推荐给大家读一读.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修炼中

使用道具

7
hhj 发表于 2005-9-21 12: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arnoldzhao在2005-9-20 18:08:36的发言: 科举制度也有其合理有效的一面.以前看过一本<说八股>的小书,是启功先生,金克木先生等几位学者的几篇论文,挺有趣的.其中对科举和八股文都有非常中肯和客观的评价.推荐给大家读一读.

从旁边看八股当然“有趣”,但如果自己一旦陷于八股,那就不那么“有趣”了。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8
hanjy403 发表于 2005-9-23 15: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深受高考的毒害,能体会到您的意思
如果你在人大论坛遇到困难,我乐意帮助。

使用道具

9
arnoldzhao 发表于 2005-9-28 10: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说的是启功先生的文章有趣,不是八股有趣.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修炼中

使用道具

10
zwznj 发表于 2005-9-28 12: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hhj在2005-9-15 20:13:21的发言: 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成才之路”的行政垄断。这是最根本最隐蔽的问题。

什么叫成才?区区一个高考制度何以能垄断成才之路?

根本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

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