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y?
1065 3

欧央行为什么敢扩大负利率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博士生

6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5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8190 点
帖子
241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6-2-29
最后登录
2016-6-14

楼主
sy? 发表于 2016-3-12 12:44:1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背景
欧洲央行开始火力全开,一口气下调主要再融资利率5个基点至0%、下调隔夜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0.4%、下调隔夜贷款利率5个基点至0.25%。欧洲在负利率上越走越远。

  有意思的是,负利率扩大,意味着把钱存银行还要倒给银行钱,再加上国外银行一般还要收取服务手续费,银行理论上讲可以稳赚。但是,很多银行家却并不乐意负利率扩大,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样一来没人会存银行了。其实,欧洲人确实很少会把钱存到银行,在社会福利非常完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情况下,他们一般会把钱拿来消费,投资都很少。

  很多人会纳闷,为什么欧央行敢于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不断扩大负利率呢?经济不振虽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搞负利率是把双刃剑,会伤及银行本身的收入呀。与中国的整个经济完全依附于银行体系不同,欧洲实体经济、制造业占整个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银行属于真正的服务业而不是垄断行业,利润率不高。典型如德国,长期以来其制造业总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22%,而欧盟平均水平为15%,日本不过19%,美国只有12%。而且依靠强大的技术实力,德国的制造业利润率都非常高,平均水平都在10%以上。相比而言,中国制造业总值在GDP的比重也在不断增长,但利润率水平只有德国的1/5。

  这就是问题所在,欧洲敢于用负利率挤压资本直接进入实体经济,因为这些实体经济不缺技术,产品不缺市场,缺的只是有效需求与有效扩产,有资金注入就能产生效益。在这个过程,资本市场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了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功能,这就是美国、日本和欧洲敢于实施低利率负利率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中国,由于整个融资体系过于依赖银行,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整个社会融资成本高企,货币刺激效应不明显,流动性一出来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周转最快见效最快的行业如房地产、基建,大量实体经济技术更新缓慢,产品升级换代缓慢,资金自然也不愿进入。最后,银行体系可以利用政策保护的利息差稳稳地抽取实体经济的利润,全社会都在为银行打工。中国的银行业可以赚到全球银行业一半的利润,借贷业务的毛利率可以达到50%以上,非常罕见。

  那么,中国可不可以效仿欧洲呢?毕竟现在一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只有1.5%了,继续降有没有空间?说实话,目前中国没有实施负利率的环境,2月的CPI达到2.3%,实际的负利率已经达到0.8%,欧洲面临的问题是刺激经济避免通缩,而中国则是在中高速增长中转型。因此,动用利率手段已经难上加难,只能挤牙膏式地降低全球最高的存款准备金率,这是目前除日常的逆回购、借贷便利以外最直接有效的释放流动性的手段。不过,如果仅仅依靠这个手段单纯地释放流动性,依旧只能依附银行体系实现资金的循环流通,依旧难以改变整个社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企的现实问题。

  不得不承认,欧洲、日本敢于实施负利率,实际上是在用最先进、最直接的货币手段降低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欧洲央行在扩大负利率的同时,还扩大了量化宽松,将月度QE购买额从600亿欧元扩大至800亿欧元,并扩大QE范围,将包括非银行企业债券。欧洲的确在加大力度印钞票,但这些多印的钞票,主要通过债券和资本市场进入实体经济,简单高效,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实现社会资源再分配的功能。我们也在刺激经济,钞票印得不可谓不多,但效果为什么不明显?值得深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负利率 欧央行 存款准备金率 中高速增长 中国制造业 欧洲央行 贷款利率 银行家 手续费 欧洲人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晓七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fumingxu 发表于 2016-3-12 18:08: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藤椅
chen3stone 发表于 2016-3-12 20:55: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有见地

使用道具

板凳
晓七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6-3-13 01:08: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