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王东镇
1189 2

[其他探讨] 3646.关于地球表面能量平衡的思考 [推广有奖]

  • 4关注
  • 27粉丝

探索者

大师

2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29664 个
通用积分
35.8135
学术水平
288 点
热心指数
289 点
信用等级
256 点
经验
121896 点
帖子
3708
精华
0
在线时间
613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5-27
最后登录
2024-5-1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3646.关于地球表面能量平衡的思考

2016.3.20

据说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是摄氏15度,而测得局部最高气温是摄氏63度,局部最低气温是摄氏零下94.5度。

决定地球表面温度的主要有太阳宇宙射线的密度和地球表层与太阳对偶层次交流正负电荷的量两个因素。前者引发地球大气边缘氢、氦原子的核聚变、核裂变,形成阳光普照;后者形成地热和初级化学元素的另一个来源。

太阳宇宙射线百分之八十九的成分是“氕”原子,摄氏570度至摄氏零下85度之间的光子密度都可以形成,条件是正负偏电荷光子的比例大致相当。正负电荷的聚变可以提供这个条件,化学元素的裂变也可以提供这个条件。与“氕”原子同时形成的还有“氘”原子、“氚”原子、“氦”原子,构成宇宙射线成分的另外百分之十,但是相对稳定,不容易裂变为光子,成为相对高端化学元素的基本架构。

宇宙射线与地球大气边缘的氢、氦原子撞击引发“氕”原子的裂变和“氘”原子、“氚”原子、“氦”原子的聚变,宇宙射线的密度决定聚变的深度,地球轨道所处的位置恰好形成碳、氮、氧三种生命元素,而“氕”原子的裂变和地热温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提供了生物成长的能量条件。问题是宇宙射线的到来和正负电荷的交流源源不断,地球表面温度何以相对均衡?

发散是一种解释,但仅限于偏负电荷光子,偏正电荷光子受同电相聚作用力的影响基本直射地面,光子向化学元素和正负电荷的转化可能是唯一合理的解释。

核聚变是正负电荷向光子,光子向初级化学元素,初级化学元素向高端化学元素的聚变过程,本质上是吸热反应。地球大气热层以下的温度是摄氏零下85度,这一低温主要是核聚变形成的。

在光子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裂变反应,即裂变成正负电荷。地球表面很难找到正电子,因为同电相聚作用力使正电荷向偏正电荷物质和地心聚集,而地球表面的负电荷主要来自星际交流和光子裂变,由于没有这种作用力影响,负电子反而相对丰富。

所谓光合作用可能是光子聚变为化学元素的过程,可能有正负电荷的聚变参与其中。“氕”元素在地表一般温度条件下可以自然形成,而任何光子聚变为化学元素的反应都能有效降低环境温度。

地热主要来自正负电荷聚变为光子的过程,而光子聚变为化学元素的过程则是吸热反应,因此形成星球内部的层次结构。地热也可能部分来自核裂变,但是概率极低,因为地下的物质相变主要是聚变反应,即便是物质重组,也是聚变过程的物质重组。

地球环境有能量和温度的相对稳定,水资源的相对稳定,PH值的相对稳定,都有内在的平衡机制。本文重点思考环境温度的相对稳定,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化学元素 宇宙射线 地球大气 光合作用 聚变反应 化学元素 最高气温 负电荷 核聚变 核裂变

明明白白做人、正大光明做人、问心无愧做人、顶天立地做人。
            王东镇
沙发
474426960 发表于 2016-3-20 17:17: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大叔新年好~
局部最低气温是摄氏零下94.5度
这是南北极地区的地表温度吧。

使用道具

藤椅
李开乐 发表于 2016-3-21 00:35: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知道楼主已经发表了大量文章,这篇就已经是3646,辛苦了! 老迈认为,如果只跟在错误队伍的后面盲目前进,一定是离正确轨道越来越远。地球和宇宙的问题都是宏观问题,都是物质的存在和运动情况。如果硬要用微观的观点和方法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相信终将一无所获。本老迈也在本版发表书稿《自然与人》过半了,讲的正是宇宙、天文、地球、海洋、大气与人,那是全部创新的观点和方法。如有兴趣,恭请关注和评论。谢谢!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01:10